第4章 張弘範之死

月亮從樹林上邊升起來,放出冷冷的銀輝,使人越發感到寒冷。夜,靜極了,羣峰深色的輪廓,已經融進了黑色的夜幕裡。

天空像用墨渲染過似的,面前的大山像個巨人,把他的頭插入夜空;而他有力的肩膀上,扛着幾顆明亮的星星。

梅關(梅嶺),又稱爲大庚嶺,海拔有746米,是江南西路同廣南東路的分界線。大庚嶺爲五嶺之一,古人以此爲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飛至此不過嶺南之傳說。

一支兩、三千人的隊伍正在夜色中向梅關跋涉,一個個盔歪甲斜,疲憊不堪。

在崖山先被許漢青的海軍所敗,撤往廣州的途中再敗於陳瓚的陸戰師,曾經被忽必烈賦於滅宋重任,寄予重望,由名將張弘範率領的南下大軍,如今風光不在,窮途末路。

“珪兒,這裡是什麼地方?”擔架上的張弘範突然醒了過來,用微弱的聲音問道。

“父親,您醒了。”張珪喜出望外地靠了過來,“這裡是大庚嶺,馬上便要到梅關關口了,進了江南西路便安全了。”

自從在海戰中受傷昏迷以來,又加上被陳瓚所破,無法安頓下來好好治傷,張弘範在這些日子裡,傷勢日漸沉重,身體忽冷忽熱,軍中醫生對此束手無策,如今見父親不但醒了,而且還能說話,張珪沉重的心裡又涌上了希望。

“弘正呢,他到哪去了?”張弘範繼續問道。

“叔叔先一步到梅關叫城去了,父親不用擔心。”張珪小心地說道。

“停止前進,讓爲父休息一下。”張弘範閉着眼睛,沉默了好一會兒,突然開口說道。

“是。”張珪恭謹地答道,待擡擔架的士兵將張弘範放在平穩之處後,揮手讓他們離開,長時間的耳濡目染,他知道父親此時停下,必然不是休息這麼簡單,定有什麼重要事情要告訴自己。

“爲父戎馬半生,沒想到今日敗得如此之慘,也是爲父殺人太多,報應啊!”張弘範慘笑着說道。

“父親,勝敗乃兵家常事,千萬不要太放在心上,現在先養好傷,來日再捲土重來。”張珪在一旁勸道。

“捲土重來?”張弘範無力地搖了搖頭,“陛下對我寄予厚望,賜我金刀,與我全權,開此前無漢人統蒙古軍的先例,如今慘敗,爲父還有何面目去見陛下。”

“再者,爲了陛下的顏面,爲了張家的前途,爲父也當捐軀沙場。”張弘範揮手製止了張珪,繼續說道,“爲父若死,陛下定會下旨慰勉,否則誰還敢擔任南征之帥;爲父若死,朝中大臣也便失去了攻訐的目標,如此我張家可保無虞。”

北方漢人世家都有着力培養後代繼承人的傳統,父教子,兄教弟,如此,才能把家族的繁榮一代代延續下去。

作爲家族權力的繼承人,張珪無論從武藝和智謀方面來講,都是出類拔萃。國家興衰,皇權更替,這些東西在張家祖訓中都是過眼煙雲。只有家族利益纔是永恆的,值得每個人爲之去犧牲。

“父親…”張珪哽咽地說道。

張弘範慈愛地撫摸着兒子的頭,“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這樣的結局對於一個武將來說,也算不錯了。”

“爲父死後,吾兒扶柩急速離開江南,只要許漢青還掌握着權力,就不要再回來,你不是此人的對手。”

“許漢青啊!許漢青,我真想看看你最後是一個什麼結局,世間最靠不住的就是君臣之間的情分。你以爲有了救駕之功,又控制了朝廷便萬事大全了嗎?自古以來,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你逃得過那些士大夫的明槍暗箭嗎,作爲一個權臣,在需要的時候,你也會被君王毫不猶豫地放棄。除非你黃袍加身,自己站在權力的頂峰。可惜爲父沒時間看他如何走以後的路,最後的結果是成是敗。真的是很可惜啊。”張弘範望着南方,喃喃地說着,身體一點點向後倒去。

“父親,父親…”張珪滿臉是淚,撲上去,死死抱住了張弘範的身體。

“珪兒,爲父去了,把張家交給你,爲父很放心,很放心…”張弘範用最後的力氣說道。

……………

張弘範從小受過很好的儒學教育,對漢文中的儒家典籍,綱常倫理也頗爲熟悉。他曾作詩《述懷》曰:“磨劍劍石石鼎裂,飲馬長江江水竭。我軍百萬戰袍紅,盡是江南兒女血”。在史書的記載上,說這首詩流露的是他對戰爭破壞行爲的憎惡和內心的矛盾、痛苦、內疚。其實客觀來看,這不過是他向自己的主子炫耀功績的表現。

張弘範是一個漢人,但他又是元軍的大將,詩中的“我軍”指的是元帝國的軍隊,而被“我軍”屠戮的“江南兒女”則是指與張弘範身屬同一種族的南宋子民。作爲一名漢人,在助蒙古人殺戮同族,破漢人軍,滅漢人國,在記述民族戰爭的歷史上,無論如何不會是一個光彩的角色。

在歷史上,很多人都是把家、家族的利益排在國的前面,爲了一己之私,甘心爲虎作倀。張弘範等漢家世侯皆是如此。

張弘範死了,死在了梅關之南,死在了除舊迎新的除夕之夜。

此刻,泉州城裡正熱鬧非常,因爲接連的大捷使得百姓心裡覺得安全,再加上朝廷與皇上的到來,泉州府與商家都出錢出物,使得歡慶的氣氛更加濃厚。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第46章 破敵第三十九章第27章 反圍攻(五)第10章 憧憬第25章 堡壘絞肉機第26章 危機與搶劫第50章 合圍第22章 物權法第14章 海軍陸戰隊第41章 軟玉溫香第8章 兩手抓,兩手硬第25章 堡壘絞肉機第10章 憧憬第51章 黑虎掏心(五)第44章 山東之戰第9章 初戰第24章 反圍攻(二)第2章 “大國風範”第1章 與文天祥的衝突第39章 計劃與變化第38章 不戰而勝的突破口第19章 奇遇(上)第47章 黑虎掏心(一)第21章 震動(下)第8章 圍困潮州第35章 釣魚?第32章 結盟乃顏第22章 物權法第23章 反圍攻(一)第49章 黑虎掏心(三)第11章 火槍第26章 不戰而勝的設想第6章 “新四軍”第23章 反圍攻(一)第35章 釣魚?第21章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第24章 邵武風雲(上)第28章 敵後戰場第7章 邵武戰役(六)第3章 忽必烈之死(一)第18章 血戰第6章 邵武戰役(五)第31章 停戰和談(一)第50章 黑虎掏心(四)第三十九章第40章 爭輝?第48章 瘋狂第16章 行朝舉動第39章 海上決戰(一)第50章 合圍第4章 泉州城下(一)第13章 伏擊第5章 邵武戰役(四)第21章 新思路第22章 如畫江山第7章 忽必烈的決定第29章 敵後戰場(二)第十七章第5章 斷然拒絕第30章 忽力格的慘敗第16章 智取泉州(一)第26章 不戰而勝的設想第36章 大戰在即第31章 停戰和談(一)第23章 起來 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第26章 路上見聞第1章 興化遇故人(上)第44章 海上決戰(六)第4章 忽必烈之死(二)第49章 血戰第2章 籌劃第48章 瘋狂第13章 回到泉州第14章 大破索多(三)第32章 停戰和談(二)第20章 《賞罰令》第7章 泉州城下(四)第57章 決戰(上)第19章 智取泉州(四)第47章 暴怒第19章 智取泉州(四)第25章 反圍攻(25)第32章 停戰和談(二)第13章 鹽販子黃華第44章 山東之戰第42章 海上決戰(四)第15章 臨安入城式對不起道個歉馬上改正第21章 新“三光”政策第10章 邵武戰役(九)第56章 攻取福州(下)第16章 即將到來的決戰第20章 震動(上)第24章 邵武風雲(上)第30章 戰機降臨第9章 初戰第30章 忽力格的慘敗第49章 黑虎掏心(三)第50章 黑虎掏心(四)第53章 出擊
第46章 破敵第三十九章第27章 反圍攻(五)第10章 憧憬第25章 堡壘絞肉機第26章 危機與搶劫第50章 合圍第22章 物權法第14章 海軍陸戰隊第41章 軟玉溫香第8章 兩手抓,兩手硬第25章 堡壘絞肉機第10章 憧憬第51章 黑虎掏心(五)第44章 山東之戰第9章 初戰第24章 反圍攻(二)第2章 “大國風範”第1章 與文天祥的衝突第39章 計劃與變化第38章 不戰而勝的突破口第19章 奇遇(上)第47章 黑虎掏心(一)第21章 震動(下)第8章 圍困潮州第35章 釣魚?第32章 結盟乃顏第22章 物權法第23章 反圍攻(一)第49章 黑虎掏心(三)第11章 火槍第26章 不戰而勝的設想第6章 “新四軍”第23章 反圍攻(一)第35章 釣魚?第21章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第24章 邵武風雲(上)第28章 敵後戰場第7章 邵武戰役(六)第3章 忽必烈之死(一)第18章 血戰第6章 邵武戰役(五)第31章 停戰和談(一)第50章 黑虎掏心(四)第三十九章第40章 爭輝?第48章 瘋狂第16章 行朝舉動第39章 海上決戰(一)第50章 合圍第4章 泉州城下(一)第13章 伏擊第5章 邵武戰役(四)第21章 新思路第22章 如畫江山第7章 忽必烈的決定第29章 敵後戰場(二)第十七章第5章 斷然拒絕第30章 忽力格的慘敗第16章 智取泉州(一)第26章 不戰而勝的設想第36章 大戰在即第31章 停戰和談(一)第23章 起來 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第26章 路上見聞第1章 興化遇故人(上)第44章 海上決戰(六)第4章 忽必烈之死(二)第49章 血戰第2章 籌劃第48章 瘋狂第13章 回到泉州第14章 大破索多(三)第32章 停戰和談(二)第20章 《賞罰令》第7章 泉州城下(四)第57章 決戰(上)第19章 智取泉州(四)第47章 暴怒第19章 智取泉州(四)第25章 反圍攻(25)第32章 停戰和談(二)第13章 鹽販子黃華第44章 山東之戰第42章 海上決戰(四)第15章 臨安入城式對不起道個歉馬上改正第21章 新“三光”政策第10章 邵武戰役(九)第56章 攻取福州(下)第16章 即將到來的決戰第20章 震動(上)第24章 邵武風雲(上)第30章 戰機降臨第9章 初戰第30章 忽力格的慘敗第49章 黑虎掏心(三)第50章 黑虎掏心(四)第53章 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