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虞信使楚 1

對於整個春秋戰國乃至東西兩週來說,楚國都是一個非常另類的國家。

衆所周知,華夏民族又自稱炎黃子孫,這炎黃二字的由來,正是因爲在上古時期兩位聯手擊敗了九黎部落酋長蚩尤的大帝,炎帝和黃帝。

楚國王族血脈,便是來自於黃帝之孫,顓頊帝高陽。

高陽有一個重孫叫做重黎,重黎因爲有功而被當時的帝嚳高辛封爲“祝融”,這就是華夏神話中火神祝融的由來。

帝嚳統治之時,共工氏發動叛亂,祝融重黎率兵鎮壓,雙方交戰於不周山,由此便產生了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大戰的神話。

重黎因鎮壓共工氏不利而被帝嚳處死,重黎的弟弟吳回接任哥哥之位,仍舊被稱爲“祝融”。

吳回的子孫在接下來的千百年間一路傳承,從三皇五帝一直到夏商西周,也曾經在夏朝和商朝出任過諸侯,但最終都衰落了,子孫後代散落華夏各地。

直到周武王姬發之子周成王姬誦在位時,這位周朝天子將吳回的一名後代熊繹封在了楚蠻之地,楚國自此成立。

以源遠流長的角度來說,如今的戰國七雄之中無疑以楚國最爲悠久。但偏偏也就是這個楚國,一直以來都被其他諸侯國視爲“南蠻”,不屑於之爲伍。

這是爲什麼呢?主要是因爲楚國人的膽子真的很大,早在七百年之前(約公元前1000年),楚國就已經正式舉起了反旗,不再承認周天子對楚國的宗主權。

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977年),天子周昭王御駕親征楚國,被楚國人打的全軍覆沒,周昭王也戰死沙場,從此之後楚國和周朝正式決裂。

到了熊渠就任楚國國君的時候,這位楚國國君甚至公然說出了“我乃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然後熊渠就把自己的三個兒子都封了王。

要知道這個時候天下還只有周天子能稱王,距離禮崩樂壞、周朝諸侯各自稱王的戰國時代,可是還有着六百多年的時間呢!楚國之離經叛道可見一斑。

也正是因此,楚國被長期排斥在中原文明圈之外,不被其他諸侯國承認,即便六百多年之後的現在,這種歧視也沒有太多的改觀。

--

公元前260年9月3日,楚國都城,陳城。

楚國人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習慣,那就是喜歡把自己的都城稱爲“郢都”,所以這座陳城又被稱爲“陳郢”。

雖然說楚國此刻的領土面積仍然穩居戰國前列僅次於秦國,但這座楚國的都城陳郢看上去卻並沒有多麼的雄偉,反倒顯出了幾分蕭瑟,就如同如今已經漸漸的有了日薄西山之勢的楚國。

自從十九年前秦國武安君白起率軍攻破了楚國的都城郢都之後,楚國就被迫將都城遷到了陳城。

雖然已經過去了將近二十年的光陰,雖然當年那位和他爹楚懷王一樣愚蠢的楚頃襄王已經死去三年,但是這個國家看上去似乎仍然沒有任何復興的跡象,仍然好像一隻負傷的巨獸,在默默的舔舐着自己的傷口。

一隊車馬緩緩西北而來,漸漸的臨近了陳城,護衛着車隊的是一隊來自趙國的士兵,而在車隊最前方的那輛馬車上坐着的那名大袖飄飄的中年名士,便是趙國的使者,趙國上卿虞信了。

虞信看着面前這座沉默無言的立在大地之上的城池之時,忍不住發出了一聲感慨:“陳郢之景···遠不如邯鄲矣!憶昔年晉楚爭霸,不意今之楚國,竟淪落至斯!”

虞信的感慨是有理由的。

戰國時代之前是春秋時代,春秋時代的主題是“爭霸”,這個時代一共出了五位霸主,雖然說五霸到底是哪五霸有着幾個不同的版本,但是在任何版本的春秋五霸之中,都一定不會少了晉文公姬重耳和楚莊王熊侶。

因爲包括齊桓公呂小白在內,其他的霸主他們的國家都只不過是興盛一時,爭霸的時間也是斷斷續續。春秋時期真正一直站在爭霸大舞臺上的只有兩個國家,那就是北邊的晉國和南邊的楚國。

如果說春秋是一個遊戲世界的話,那麼晉楚爭霸,就是貫徹這個遊戲世界的真正主線任務。

先看北邊的晉國,晉國自從晉文公姬重耳之後便強勢崛起,一舉取代了原本的中原扛把子齊國,成爲了當時中原地區當之無愧的老大。

在東邊,老大哥齊國被晉國打得屁滾尿流,對晉國幾乎是有敗無勝。而在西邊,晉文公姬重耳之子晉襄公姬驩在崤山之戰中全殲另外一名春秋霸主秦穆公趙任好所率領的數萬秦國精銳,從而取得了對秦國的決定性勝利,徹底的打碎了秦國人想要爭霸的夢想。

自此之後,強大的晉國將秦國壓制在函谷關之內長達一百多年,直到晉國解體成爲趙魏韓三國,秦國纔再次看到了東進的希望,並將其付諸行動。

除去北邊的諸蠻夷戎狄不談,在東西兩個方向,晉國可以說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都把秦國和齊國這兩個主要對手死死的踩在了腳下。

只有在向南擴張的時候,晉國遇到了一個極爲難纏的對手,這個國家當然就是——楚國。

如果說身爲周朝王族分支,姬姓諸侯國之一的晉國是典型的官二代高富帥霸道總裁的話,那麼已經被中原諸國稱呼了幾百年“楚蠻子”的楚國,它的崛起無疑就是屌絲逆襲的典範。

別扯什麼楚國祖上也闊過,往上五千年,誰家祖先不是炎帝和黃帝?

就在晉文公姬重耳意氣風發接受諸侯朝見的時候,他突然發現,南邊的楚蠻子來了。

這個時候的楚國,已經不是那個被漢陽諸姬壓制了將近兩百年的楚國了。當年猶如一道鐵鏈一般死死鎖住楚國北上路線的漢陽地區十幾個姬姓諸侯國,如今大半已經被楚國吞併,不再成爲楚國北上的威脅。

楚國人帶着雄心壯志,在一代春秋霸主楚莊王熊侶的率領下越過大別山,北上直抵黃河河畔,誓要問鼎中原。

在那之後,晉楚之間先後爆發了數不清的大小戰役。

受內亂困擾的晉國在前597年的邲之戰中落敗,被迫承認楚莊王的霸權。

但楚國的勝利是短暫的,解決了內亂之後的高富帥晉國捲土重來,先後在城濮之戰、穎北之戰、鄢陵之戰、湛阪之戰等戰役中擊敗楚國,並在晉伐蔡攻楚破沈之戰、焦夷之戰和湛阪之戰多次攻入楚國本土,甚至連楚莊王的兒子楚共王熊審都曾經被晉國人射瞎了一隻眼睛。

但是楚國人就是不認輸。

齊國被晉國打服了,放棄了爭霸的想法,在大部分春秋時期甘當晉國之後的老二,偶爾在晉國衰落的時候出來搗搗亂。秦國被晉國打服了,一百多年的時間裡龜縮在關中,不敢東出一步。

只有楚國不服。

我可以輸,但是我不服。

整個春秋時代,楚國大部分時間裡對晉國是屢敗屢戰,屢戰屢敗,但從不低頭。

楚國就好像一隻打不死的小強,任憑霸主晉國如何去蹂躪,去踩踏,但是他總會捲土重來,然後再次站在霸主晉國的面前,高聲宣示天下。

我!不!服!

我他媽的就是不服!

再來!

晉楚之間的戰爭持續時間之長,戰鬥的激烈程度之高之殘酷,可能也就只有千年之後法蘭西和英格蘭之間的那場百年戰爭能夠相提並論了。

如果不是楚國牢牢的在正面戰場上牽制了晉國一百多將近兩百年的時間,很有可能春秋主角晉國在沒有因爲內亂而徹底分裂成爲韓趙魏三國之前,就已經一統天下了。

公元前546年,晉國在發現無法徹底擊潰楚國之後,終於在宋國的居中調解下和楚國會盟,史稱“弭兵大會”。

從此晉楚平分中原霸權,來自南方打不死的小強楚國得到了和霸主中原高富帥晉國平起平坐的地位,成爲了春秋時代的聯席ceo。

那也是晉楚兩國在春秋舞臺上最後的華麗演出,因爲不久之後,戰國時代到來了。

自那之後到現在,已經是差不多三百年的時間了。當年的中原霸主晉國被“三晉”趙魏韓所取代,當年打不死的小強楚國從春秋霸主墮落到被秦國花式毆打,成爲了秦國人的小受和沙包。

此情此景,實在是令熟讀歷史的趙國上卿虞信不得不心生感慨。

“晉國已逝,莫非這楚國,也要步了那晉國後塵?”

在虞信的感慨聲之中,來自趙國的使團車隊,緩緩的接近了陳城的城門。

第五百六十八章 跗骨之蛆第四百五十章 要不要順便滅了魏無忌?第二十四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1第八百六十四章 毛遂的計劃第四百九十三章 對齊開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自信滿滿的司馬梗第八百五十章 廉頗的信心第九百六十二章 充滿希望的趙國民情第七百零三章 魏王圉的煩心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初遇第三百一十九章 該輪到寡人和趙國來執掌這天下之牛耳了!第七百七十六章 李牧,你瘋了?第七百三十四章 驚天謀劃第四十四章 楚王元的決定第六百二十章 其實,我是一個臥底第三百八十六章 呂不韋的心事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產生第四百五十八章 齊國還是魏國?第六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五百七十章 鄭朱的獅子大開口第五十三章 龍陽君說魏王第五百一十九章 和韓王然的會面第三百六十章 對燕國局勢的應對第五百四十章 糞土可比萬戶侯第九百九十八章 商會主事呂青第一千零一十章 爾虞我詐第二百三十二章 樓昌的自我辯解第五百一十三章 高唐城之中的變化第九百六十四章 李牧的真正目標第四百三十八章 難道大王欲行那周武王之事?第四百二十六章 破箭樓第八百四十八章 羊毛紡織第三百六十一章 如何抗趙?蔡澤有自己的主張第二百零四章 你是把寡人當成秦王稷,還是把自己當成藺相如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破解圍秦救楚,範睢有三計第六百五十三章 荀況入宮第一百九十五章 慶功大會即將開始,首先入場的是羽林軍第四百六十七章 魏無忌真會造反第三百二十二章 六面旗杆第二百三十章 亂賊臣子,且靜候大王處置罷第五百六十三章 白起做得,吾亦做得!第一百二十五章 賣隊友第八百二十六章 燕國滅第四百八十三章 趙國人,一通弓箭的事罷了!第四百六十六章 好心情的趙丹和不太好的消息第一百四十二章 好了範睢大哥還是請你閉嘴吧第一百零七章 門客們的主意第五百三十章 豐收第七百七十五章 呂不韋整個人都震驚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河東太守府驚變第五百二十二章 秦王柱問計第六百三十七章 寡人準備遷都!第四百八十五章 趙丹的美食生活第五百九十一章 八牛弩第三十一章 後宮第四十八章 呂不韋說陽泉君 2第三百六十三章 微服出宮體察民情第九十四章 廉頗的野望第一百零八章 裝逼的隱士第八百三十一章 靳黈的建議第四百零八章 陣前相會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定西域第八百五十一章 關中戰況第六百三十章 滅還是和?第二百二十五章 趙丹聽到的似乎都是壞消息第七百七十四章 李牧自有主張第四百五十章 要不要順便滅了魏無忌?第八百三十四章 我們就是來送死的第五百四十二章 蔡澤使燕第九百八十一章 給李牧的“驚喜”第三百七十章 血色之路,狂暴衝殺第三百六十三章 微服出宮體察民情第三百六十八章 大決戰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趙括的任務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牧的打算第九十九章 陷落第一百四十章 心情不佳的秦國君臣第三百三十七章 面臨絕境的宛城第二百九十二章 魏無忌的威脅第五百一十七章 趙丹的答案第七百四十四章 遊說諸國第九百六十二章 充滿希望的趙國民情第四百五十章 要不要順便滅了魏無忌?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勝第七百七十九章 入宮第七百九十八章 西進祁連山第六百二十三章 觸目驚心的事實第七百四十四章 遊說諸國第三百六十九章 趙國人的腦子肯定是壞掉了第七百二十五章 不能盲目樂觀啊第三百三十八章 燕王薨,洛邑動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在懷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論生死,願隨侍大王身邊第八百四十七章 不謀而合第八百二十四章 逃亡第二百一十章 準備攀科技的趙丹第九百一十八章 趙國使團要來了第五十八章 解決之道第九百五十六章 呂不韋進宮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偷寡人錢的都是罪該萬死!
第五百六十八章 跗骨之蛆第四百五十章 要不要順便滅了魏無忌?第二十四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1第八百六十四章 毛遂的計劃第四百九十三章 對齊開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自信滿滿的司馬梗第八百五十章 廉頗的信心第九百六十二章 充滿希望的趙國民情第七百零三章 魏王圉的煩心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初遇第三百一十九章 該輪到寡人和趙國來執掌這天下之牛耳了!第七百七十六章 李牧,你瘋了?第七百三十四章 驚天謀劃第四十四章 楚王元的決定第六百二十章 其實,我是一個臥底第三百八十六章 呂不韋的心事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產生第四百五十八章 齊國還是魏國?第六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五百七十章 鄭朱的獅子大開口第五十三章 龍陽君說魏王第五百一十九章 和韓王然的會面第三百六十章 對燕國局勢的應對第五百四十章 糞土可比萬戶侯第九百九十八章 商會主事呂青第一千零一十章 爾虞我詐第二百三十二章 樓昌的自我辯解第五百一十三章 高唐城之中的變化第九百六十四章 李牧的真正目標第四百三十八章 難道大王欲行那周武王之事?第四百二十六章 破箭樓第八百四十八章 羊毛紡織第三百六十一章 如何抗趙?蔡澤有自己的主張第二百零四章 你是把寡人當成秦王稷,還是把自己當成藺相如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破解圍秦救楚,範睢有三計第六百五十三章 荀況入宮第一百九十五章 慶功大會即將開始,首先入場的是羽林軍第四百六十七章 魏無忌真會造反第三百二十二章 六面旗杆第二百三十章 亂賊臣子,且靜候大王處置罷第五百六十三章 白起做得,吾亦做得!第一百二十五章 賣隊友第八百二十六章 燕國滅第四百八十三章 趙國人,一通弓箭的事罷了!第四百六十六章 好心情的趙丹和不太好的消息第一百四十二章 好了範睢大哥還是請你閉嘴吧第一百零七章 門客們的主意第五百三十章 豐收第七百七十五章 呂不韋整個人都震驚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河東太守府驚變第五百二十二章 秦王柱問計第六百三十七章 寡人準備遷都!第四百八十五章 趙丹的美食生活第五百九十一章 八牛弩第三十一章 後宮第四十八章 呂不韋說陽泉君 2第三百六十三章 微服出宮體察民情第九十四章 廉頗的野望第一百零八章 裝逼的隱士第八百三十一章 靳黈的建議第四百零八章 陣前相會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定西域第八百五十一章 關中戰況第六百三十章 滅還是和?第二百二十五章 趙丹聽到的似乎都是壞消息第七百七十四章 李牧自有主張第四百五十章 要不要順便滅了魏無忌?第八百三十四章 我們就是來送死的第五百四十二章 蔡澤使燕第九百八十一章 給李牧的“驚喜”第三百七十章 血色之路,狂暴衝殺第三百六十三章 微服出宮體察民情第三百六十八章 大決戰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趙括的任務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牧的打算第九十九章 陷落第一百四十章 心情不佳的秦國君臣第三百三十七章 面臨絕境的宛城第二百九十二章 魏無忌的威脅第五百一十七章 趙丹的答案第七百四十四章 遊說諸國第九百六十二章 充滿希望的趙國民情第四百五十章 要不要順便滅了魏無忌?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勝第七百七十九章 入宮第七百九十八章 西進祁連山第六百二十三章 觸目驚心的事實第七百四十四章 遊說諸國第三百六十九章 趙國人的腦子肯定是壞掉了第七百二十五章 不能盲目樂觀啊第三百三十八章 燕王薨,洛邑動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在懷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論生死,願隨侍大王身邊第八百四十七章 不謀而合第八百二十四章 逃亡第二百一十章 準備攀科技的趙丹第九百一十八章 趙國使團要來了第五十八章 解決之道第九百五十六章 呂不韋進宮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偷寡人錢的都是罪該萬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