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蘇代,汝這是在威脅寡人?

新鄭。

韓王然面色平靜的坐在大殿之上,聽着韓國相邦馮亭的陳述。

“大王,如今韓國和趙國同屬三晉,而且趙國又是盟主,若是大王不出兵幫助趙國攻擊齊國,豈不是觸怒趙王?”

馮亭一臉的憂心忡忡,顯然對於韓國如今的這種做法感到非常的擔心。

而在另外一邊,韓國大將軍靳黈則對馮亭的這種憂慮報以一聲冷笑,道:“華陽君多慮也,如今趙國雖強,但是韓國亦並非昔日之弱國也!我韓國兵甲十五萬,即便是趙國來攻,韓國只需聯合秦魏齊等國,亦能夠輕易拒之,大王又何必屈居那趙王之下!”

馮亭重重的哼了一聲,道:“以秦國之強,尚且不敵趙國,如今之韓國可能比當年之秦國乎?若是不能,靳黈將軍又以何來勝趙國?”

大殿之中充滿了兩人間的爭論之聲。

韓王然有些無語的揉了揉太陽穴,這已經不是馮亭和靳黈第一次因爲這個問題而爆發爭吵了,事實上這樣的爭吵最近在韓王然的面前已經爆發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夠了。”忍無可忍的韓王然終於一拍桌子,制止了這兩人繼續爭吵下去的意圖。

等到兩人都安靜下來之後,韓王然才嘆了一口氣,道:“傳令下去,命趙國使者覲見罷。”

片刻之後,一名鬚髮皆白的老者緩緩的走進了新鄭之中,正是趙國小行人蘇代。

“蘇代見過大王!”

韓王然有些漫不經心的應了一聲,隨後說道:“不知貴使前來,究竟有何事啊?”

蘇代看了一眼韓王然,微笑道:“回大王,吾王此番命吾前來,乃是送一份大禮與大王也。”

“大禮?”這個說法顯然成功的引起了韓王然的興趣:“究竟是何大禮?”

蘇代微微一笑,對着韓王然說道:“回大王,此大禮者,乃是朝歌城也。”

朝歌,這絕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地方。

在幾百年前,這座城池曾經是商朝的首都,也是當時天下第一的大城市,曾有“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諸侯朝靈山”之詩以贊朝歌之繁華。

雖然說如今已經是周朝了,但是朝歌位於中原地帶的北部,天然地理位置頗爲優越,仍舊是一座非常繁華的大城市。

如今的朝歌屬於魏國,它的西面是南上黨,西南渡過黃河便是韓國首都新鄭,東北則是已經成爲趙國一部分的鄴城。

這座城市位居平原要津,經濟和農業都頗爲發達,早就已經是一塊讓韓國人垂涎三尺的地方。

只不過一直以來韓國都比魏國要更加的弱小,所以這片地方當然也輪不到韓國染指罷了。

如今蘇代將這個地方拿出來作爲好處,果然一下子就吸引了韓王然的注意力。

只見韓王然咳嗽一聲之後說道:“這乃是趙王之意?”

蘇代笑道:“正是,吾王有言,若是大王能夠在三日之內出兵魏國,那麼朝歌將是大王囊中之物。”

“三日?”一旁的靳黈一聽到這句話就皺起了眉頭,欲言又止。

韓王然哈哈一笑,臉上閃過某種難以言說的神色:“好教使者得知,這大軍出征諸事衆多,區區三日又怎麼可能夠完成所有準備?這樣吧,寡人這就命令下去,只要一切準備就緒,那麼大軍即刻出發!”

靳黈臉色再變,正準備開口說些什麼,韓王然卻已經含笑看來:“上將軍,這一次亦是要命汝爲寡人領兵出征魏國,想必上將軍應當不會推辭吧?”

雖然韓王然臉上笑吟吟的一團和氣,但是靳黈還是從韓王然的雙眼之中看到了一絲再明顯也不過的警告之色。

靳黈猶豫半晌,終究還是低下了頭:“臣自當爲大王分憂。”

“很好。”韓王然非常愉快的笑了起來,重新將目光看向了蘇代:“不知使者對此是否滿意?”

蘇代同樣回以一個看上去一團和氣,熱情洋溢的笑容。

“回大王,不滿意。”

韓王然的笑容瞬間就僵住了。

不僅僅是韓王然,就連坐在一旁的靳黈臉上都露出了震驚的表情,只有相邦馮亭似乎明白了什麼,眉頭立刻就深深的皺了起來。

蘇代似乎對於這樣子的情況很是滿意,於是十分耐心的對着韓王然解釋道:“以吾王之意,大王當在三日之內出兵。”

這解釋其實就是把剛纔的話重複了一遍。

韓王然似乎明白了什麼,臉色頓時變得一片陰沉,即便是再如何竭力控制心中的憤怒,但說話的時候仍舊不可避免的露出了幾分火氣。

“怎麼,使者這是在代表趙王威脅寡人?”

作爲一位大王,一位久居高位、以權謀之術著稱的大王,韓王然的身上理所當然的散發着上位者的威嚴。

而如今這種威嚴之中又帶着絲絲的殺氣,就好像正午時分那高居於天空之中的太陽一般,不但奪目、而且灼人。

蘇代對此還以一個嘲弄的神情。

“吾王在信中有言,從信抵達蘇代手中開始,韓國還有五日可用來出兵。因此蘇代第一時間便求見大王,然而大王隔了兩日方纔願意接見蘇代,所以——韓國只有三日時間來準備出兵,便是因此了。”

靳黈終於按捺不住,對着蘇代喝道:“蘇代,汝不過乃是一名使者,竟然敢對大王如此不敬!”

“不敬?”蘇代臉上的嘲弄神色更深了:“不瞞上將軍,吾王在信中之原話其實並非剛纔蘇代所言,若是上將軍願意的話,蘇代願在此轉告吾王之原話。”

蘇代重重的咳嗽一聲,道:“吾王之原話乃是……”

“夠了!”韓王然臉色鐵青的喝止了蘇代的話。

這位韓國的君王整個人眯着眼睛,嘴脣緊緊的抿着,熟悉韓王然的人都知道,這正是他憤怒已極的信號。

大殿之中一片沉默,幾雙目光死死的盯在蘇代的身上,似乎恨不得將這個口出狂言的傢伙挫骨揚灰。

然而蘇代只是面帶笑容的坐在那裡,嘴角微微彎起所透露出來的嘲弄神色在每一個人的眼中都是那般明顯。

也怪不得蘇代過於失態,這其實只是一名天下第一強國使節在被別人怠慢之後所做出來的理所當然的反擊。

弱國無外交啊。

想要在強大的國家面前擺譜,總是需要付出一些代價的。

韓王然看上去似乎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

良久之後,韓王然的聲音再一次的在大殿之中響起了。

“上將軍,寡人命汝率軍十萬,三日之內立刻出徵魏國!”

韓王然幾乎是咬牙切齒的從嘴巴縫裡擠出這句話的。

第九百二十二章 李園可是個聰明人第六十七章 拉攏第一百九十九章 此子之名,便喚爲趙政!第六百七十四章 齊王建的惱火第七百四十七章 結束的序幕第二百一十五章 匈奴人來了第四百四十五章 秦王稷之死第九百零七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十八章 高能預警第五百六十八章 跗骨之蛆第四百二十九章 換家第八百二十六章 燕國滅第八百三十二章 腹真的驚喜第四百五十章 要不要順便滅了魏無忌?第七百五十一章 陶邑亂局第七百七十四章 李牧自有主張第六百二十三章 觸目驚心的事實第七百七十六章 李牧,你瘋了?第七百零三章 魏王圉的煩心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這才第一天,寡人急啥?第九百七十八章 趙括南下第三百四十章 逃亡第四百一十八章 趙柱獻計第三百二十九章 趙丹的“三國演義”計劃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非和參謀處的計劃第三百二十二章 六面旗杆第九百六十八章 連環車陣第一百四十四章 趙丹小兒去得,寡人亦去得!第六百三十七章 寡人準備遷都!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定西域第三百二十九章 趙丹的“三國演義”計劃第一百九十九章 此子之名,便喚爲趙政!第六百七十二章 趙勝的賭注第九十三章 秦軍的總攻?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線暗線,一團亂麻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子求救第五百六十八章 跗骨之蛆第五百二十五章 動搖的春申君黃歇第三百六十三章 微服出宮體察民情第五百七十九章 奪函谷第六百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的楚國第八十九章 呂不韋獻計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叛賊第五百八十四章 蒲津渡之火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將,不如隨吾而降趙!第四百一十章 吾有憂,呂大夫可能解?關於春節期間的更新說明第二十七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4第四百二十八章 輕敵的李牧?第七百零三章 魏王圉的煩心事第五百七十二章 夏日會議第七百五十六章 燕國的顧慮第三百七十二章 從邯鄲出發的使團第四十一章 虞信使楚 2第九百二十八章 趙勝的顧慮第四百四十八章 急報,悲報第三百一十七章 寡人慾親征河東!第七百一十六章 城破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將,不如隨吾而降趙!第五百三十四章 楚王,汝這是自尋死路!第二百章 想要打勝仗,首先得有一支足夠強大的軍隊第三百九十七章 趙丹的隨機應變第二百一十一章 君王后給自己的兒子好好的上了一課第九百七十三章 移駕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七十七章 廢立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八百九十四章 齊王建的怒火第四百一十章 吾有憂,呂大夫可能解?第四百五十七章 功利短視和目光長遠之間的矛盾第六百零七章 惱火的趙括第二百三十四章 楚國戰爭會議第九百六十七章 大戰起第七十二章 對燕策略第三百零七章 岸門之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王稷想和寡人談?先拿個人頭當利息!第一千零五章 趙忠第二百三十二章 樓昌的自我辯解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趙括的任務第九百八十九章 蔡澤帶來的壞消息第四百七十七章 或許是時候考慮對匈奴動手了?第八百四十四章 陽翟攻城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秦王稷之死第五百二十四章 候的陰毒計策第五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總要與時俱進啊第七十九章 韓國之辯第一百四十六章 司馬梗第八百七十三章 呂不韋的理由第五百三十二章 義渠城之變第八百零三章 下一個目標第六百零二章 勝利的匈奴人第五百一十九章 和韓王然的會面第六百五十一章 心態轉變的韓王然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王說話,什麼時候輪到你範睢插嘴了第二十九章 廉頗第二百二十章 秦王稷的希望來了第三百零二章 參謀的意義和韓非的機會第九百一十三章 趙國說客第七百四十章 一個大好機會第五百二十七章 開幕大典
第九百二十二章 李園可是個聰明人第六十七章 拉攏第一百九十九章 此子之名,便喚爲趙政!第六百七十四章 齊王建的惱火第七百四十七章 結束的序幕第二百一十五章 匈奴人來了第四百四十五章 秦王稷之死第九百零七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十八章 高能預警第五百六十八章 跗骨之蛆第四百二十九章 換家第八百二十六章 燕國滅第八百三十二章 腹真的驚喜第四百五十章 要不要順便滅了魏無忌?第七百五十一章 陶邑亂局第七百七十四章 李牧自有主張第六百二十三章 觸目驚心的事實第七百七十六章 李牧,你瘋了?第七百零三章 魏王圉的煩心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這才第一天,寡人急啥?第九百七十八章 趙括南下第三百四十章 逃亡第四百一十八章 趙柱獻計第三百二十九章 趙丹的“三國演義”計劃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非和參謀處的計劃第三百二十二章 六面旗杆第九百六十八章 連環車陣第一百四十四章 趙丹小兒去得,寡人亦去得!第六百三十七章 寡人準備遷都!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定西域第三百二十九章 趙丹的“三國演義”計劃第一百九十九章 此子之名,便喚爲趙政!第六百七十二章 趙勝的賭注第九十三章 秦軍的總攻?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線暗線,一團亂麻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子求救第五百六十八章 跗骨之蛆第五百二十五章 動搖的春申君黃歇第三百六十三章 微服出宮體察民情第五百七十九章 奪函谷第六百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的楚國第八十九章 呂不韋獻計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叛賊第五百八十四章 蒲津渡之火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將,不如隨吾而降趙!第四百一十章 吾有憂,呂大夫可能解?關於春節期間的更新說明第二十七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4第四百二十八章 輕敵的李牧?第七百零三章 魏王圉的煩心事第五百七十二章 夏日會議第七百五十六章 燕國的顧慮第三百七十二章 從邯鄲出發的使團第四十一章 虞信使楚 2第九百二十八章 趙勝的顧慮第四百四十八章 急報,悲報第三百一十七章 寡人慾親征河東!第七百一十六章 城破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將,不如隨吾而降趙!第五百三十四章 楚王,汝這是自尋死路!第二百章 想要打勝仗,首先得有一支足夠強大的軍隊第三百九十七章 趙丹的隨機應變第二百一十一章 君王后給自己的兒子好好的上了一課第九百七十三章 移駕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七十七章 廢立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八百九十四章 齊王建的怒火第四百一十章 吾有憂,呂大夫可能解?第四百五十七章 功利短視和目光長遠之間的矛盾第六百零七章 惱火的趙括第二百三十四章 楚國戰爭會議第九百六十七章 大戰起第七十二章 對燕策略第三百零七章 岸門之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王稷想和寡人談?先拿個人頭當利息!第一千零五章 趙忠第二百三十二章 樓昌的自我辯解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趙括的任務第九百八十九章 蔡澤帶來的壞消息第四百七十七章 或許是時候考慮對匈奴動手了?第八百四十四章 陽翟攻城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秦王稷之死第五百二十四章 候的陰毒計策第五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總要與時俱進啊第七十九章 韓國之辯第一百四十六章 司馬梗第八百七十三章 呂不韋的理由第五百三十二章 義渠城之變第八百零三章 下一個目標第六百零二章 勝利的匈奴人第五百一十九章 和韓王然的會面第六百五十一章 心態轉變的韓王然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王說話,什麼時候輪到你範睢插嘴了第二十九章 廉頗第二百二十章 秦王稷的希望來了第三百零二章 參謀的意義和韓非的機會第九百一十三章 趙國說客第七百四十章 一個大好機會第五百二十七章 開幕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