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第二次會議 2

外交問題,對於現在的趙國來說,始終都是頭等大事。

偉大的領袖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在鬥爭的過程中,要注意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對於這句話,趙丹深以爲然。

身爲趙國七雄的老二,貿貿然跳出去和秦國這個老大哥剛正面,然後像歷史上長平之戰的結果那樣搞一個兩敗俱傷?這是很愚蠢的行爲。

單挑打不過你不要緊,我叫人,羣毆唄。一個打不過,五個我還打不過?

二十多年前,齊湣王田地吞併了宋國,使得當時的齊國聲勢一時無二,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牛b吧?然後齊國就遭遇了五國伐齊,被其他六國一番羣毆,要不是有田單,連國都滅了。

現在風水輪流轉,輪到秦國當老大了。但是秦國這個老大就能夠對付老二趙國帶領幾個兄弟們的羣毆嗎?顯然也是不行的,因爲現在的秦國和當年的齊國相比,其實也就是半斤八兩、同一個水平線上的國家。強是強,但還沒有到碾壓的地步。

如今的趙國在國力方面無疑是處於劣勢的,所以趙丹認爲,想要幹翻秦國,那麼這個“團結大多數(其他五國),打擊一小撮(秦國)”的原則,是有必要長久堅持下去的。

在這樣的前提下,如今還沒有加入反秦聯盟的魏國和燕國外交動向,就很值得關注了。

當然了,趙丹事先也已經分別做出了安排,如今招來幾位大臣,主要是因爲這兩國(主要是燕國)的情況又出現了變化。

兩天前,來自燕國的快馬帶回來作爲趙國使者出使燕國的龐煖親筆寫就的密信,在信中龐煖簡單的描述了自己的出使經過,從龐煖的描述來看,燕王對於龐煖這個趙國的使者,顯然並不是太感冒。

讓趙丹警惕的是在龐煖的信中所提到的一句話:“臣一路行來,雖燕人刻意遮掩,但臣卻發現燕國路旁農田中婦孺雖多,丁壯卻少。今秋收將至,此事似有蹊蹺,還請大王明察。”

當趙丹把這封信拿出來,讓在場的諸位大臣傳閱的時候,在場的諸位趙國大臣全部都注意到了這一點,不約而同的皺起了眉頭。

照例來說,秋收這種時候,應該是一家幾口男女老少全體總動員上陣的時節,燕國的農田裡卻只有女人和小孩,最重要的中青年勞動力卻非常的稀少,這無疑是很不合理的。

再加上燕國人對於這一幕遮遮掩掩,不希望被趙國的使者龐媛發現,這裡面的意味就非常的值得捉摸了。

在這個時代,什麼情況下能夠讓一個國家大量的調動青壯勞動力?一般就兩種,一種是國家要修建大工程,另外一種就是這個國家要發動戰爭。

燕國雖然也有燕長城這樣國家級別的大工程,但是燕長城早在燕昭王、燕惠王時代就已經完工,這些年來燕國基本上就是小修小補,而且秋收過後馬上就是不適合開工的冬天,在這時候徵發農夫勞力修長城顯然是很傻的行爲,基本上可以排除這個可能。

既然如此,那麼燕國的動向顯然就只有一個行爲能夠解釋,那就是——戰爭!

平原君趙勝重重的哼了一聲,道:“那燕國與我趙國乃姻親之國,難道那燕王欲於此刻和我趙國開戰不成?”

平陽君趙豹皺了皺眉頭,看了趙丹一眼,有些小心的說道:“吾曾聽聞因燕後無子,燕王似對燕後有所不喜。加之數年前田相曾率師伐燕,燕秦近年由此而過往甚密,不可不防。”

平陽君說的這個“田相伐燕”,指得就是前幾年趙丹生母趙威後還在臨朝攝政的時候,時任趙國相邦田單曾經率領過趙國北方五郡邊軍討伐燕國的事情。

那件事情雖然最終以燕王迎娶趙國大公主(也就是如今燕後)爲籌碼與趙國求和而告終,但也因此讓已經交好了數十年、在五國伐齊時達到蜜月期頂峰的燕趙關係出現了裂痕。

從那之後燕國開始改變外交策略,逐漸疏遠趙國,向趙國的最大對手秦國靠攏。

虞信也道:“如今我趙國與齊國交好,想來燕國必對此不滿,但兩月過後便是冬季,那燕國地處苦寒,想來燕王便有開戰之心,也需等到明春纔是。”

燕國如今的疆域,主要就是後世的京津唐以及遼東半島,這一帶和中原的太行山以及更南邊的江漢平原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在這個時候屬於不折不扣的冰天雪地苦寒邊疆。

這就是爲何虞信覺得中原諸國可以打,但是燕國應該不會動的理由。

在現在這個華夏大地還沒有大規模種植並採用棉花來縫製衣物的年代,冬天打仗的話因爲寒冷而產生的減員是十分可怕的。

睡一覺起來凍掉一隻手或者一隻腳,走着走着耳朵突然掉了,這可不是什麼笑話,而是冰冷且殘酷的事實,否則的話燕國的人口也不會一直是戰國七雄之中墊底的那個了。

但藺相如對此卻有不同意見,只見這名趙國上卿先是一陣咳嗽,然後有些吃力的說道:“此燕王,乃夥同公孫操弒君自立者也,其人反覆無常,狂妄自大,非以常理可度之。以吾之見,燕國不可不防!”

如今在位的這個燕王,其實並不是上一任國君燕惠王的後代,而是燕惠王的兄弟。

在十二年前,這位燕王聯合燕國將軍公孫操一起發動政變,殺掉了當時的國君燕惠王而上位,由此引發了趙國的不滿,趙相田單攻燕便是由此而來。

對於這麼一個篡位之徒,藺相如顯然是持懷疑態度的。

在一番討論過後,趙丹最終拍板,做出了決定:“令代郡、雁門郡邊兵哨探提高警惕,以防燕國突然發兵我趙國,並使北方五郡做好動員準備,若是燕人來襲,便有北方五郡的邊兵迎戰之!”

趙國的北方五郡,指的是五原郡、九原郡、雲中郡、雁門郡和代郡這五個郡。北方五郡之中居住着大量被趙國征服的遊牧民族(如樓煩、林胡),同時也是趙國的養馬基地和騎兵大本營。

由於遊牧民族的特性,這北方五郡幾乎可以說是全民皆兵,雖然說趙丹之前已經抽調了五萬騎兵精銳南下支援長平戰場,但是以北方五郡如今大約四十萬左右的人口,傾五郡之力集結出一支五六萬的軍隊問題還是不算太大的。

事實上這支部隊也就是趙國眼下所能夠集結起來的最後一點兵力了,除此之外趙國的絕大部分軍隊都已經雲集長平一線,正在和秦國大軍處於對峙之中。

虞信想了想,又道:“大王,齊燕乃宿仇之國也,若燕國與我趙國開戰,大王不妨遣使往齊國一行,若齊國願出兵助我趙國抵禦燕國大軍,則我趙國可無憂矣。”

這句話瞬間點醒了趙丹。

要知道二十多年前的那次五國伐齊就是燕國相邦樂毅作爲主帥,滅齊之戰中燕國所佔領的地盤也是最多,齊國的損失大部分都要記在燕國的頭上。

因此復國之後的齊人從來都是把燕國看作是五國伐齊的元兇,無論是高層還是民間對燕國的仇恨情緒都非常嚴重,此時不把齊國拉下水更待何時?

再說了,趙丹爲了找齊國借糧,可是連和氏璧這樣的稀世重寶都送了出去,纔算是和齊王建以及後勝這對昏君佞臣搭上了線。花了這麼大的代價所建立起來的這條線,用了一次之後就放着不用,豈不是可惜?

於是趙丹道:“虞卿此言,善!既如此,寡人便以行人蘇代負責此事,若燕國膽敢發兵我趙國,則令蘇代再出使齊國!”

這次會議關於燕國方面的事情,就此告一段落。

至於魏國方面,由於平原君趙勝的出使失敗,趙國君臣們一時半刻也想不出什麼太好的辦法。

不過由於此刻的局勢是比較樂觀的,所以趙國君臣們很快達成共識,只要魏國能夠保持中立,那對於趙國也算是一個好消息了。

於是在燕魏兩國的話題結束之後,趙國君臣們又討論了一些糧草後勤等方面的具體問題,然後這次會議就宣告結束了。

但沉浸在樂觀情緒之中的趙國君臣們並不知道的是,一場趙國的大麻煩即將到來,而這一場麻煩的源頭,正是來自被他們有意無意忽略了的魏國首都——大梁城。

第三百六十三章 微服出宮體察民情第三十七章 平原君說魏王 2第六百四十八章 趙丹的處置第八百四十章 我也是當過大王的人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臣等參見皇帝陛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羋夫人第六百二十六章 汝妻子吾養之,汝勿慮也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四章 借糧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十六章 兒子第七百五十七章 蔡澤的失誤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夜談,夜襲第一百八十七章 爲什麼是荀子?第三十七章 平原君說魏王 2第七十四章 固執的範睢第八百一十九章 沉甸甸的壓力第九百八十五章 李牧有個大膽的想法第八百二十三章 攻城攻心第八百零六章 荊軻見駕第十七章 馬具第一千零三章 救星“鄭朱”第八百三十九章 韓王然的失態第九百六十六章 王翦的自信第四百九十三章 對齊開戰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使者和疏忽第八百四十三章 戰局會議第一千零三章 救星“鄭朱”第七百九十八章 西進祁連山第九十五章 秦銳士第十一章 田單第四百三十八章 難道大王欲行那周武王之事?第四百三十章 魏王圉很生氣第一千零一十章 爾虞我詐第三百七十六章 衛竭說齊王建第九百二十二章 李園可是個聰明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高唐城之中的變化第九百五十一章 伐秦還是滅楚第五百四十六張 蒲津渡趙軍的大危機第十三章 鄭朱第六百六十二章 雪夜行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兵伐秦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要中了趙丹的詭計啊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王,你就從了那趙丹小兒吧第九百零八章 寡人覺得趁火打劫是一個好習慣第六百八十八章 主將人選第四百七十二章 紫荊關和鍊鐵廠第六十七章 拉攏第三百八十八章 邯鄲應對第三百八十九章 關中還是崤函?第五百一十章 見好就收?第一千零三章 救星“鄭朱”第六百九十章 進展順利的草原攻略第五百四十八章 趙丹聽到的兩個“驚喜”第九百四十九章 打草驚蛇第五百八十二章 恭喜建國第九百二十二章 李園可是個聰明人第七百九十九章 新首領第九百零六章 吾有一言,請諸位靜聽第六百九十九章 呂不韋的好主意第四十一章 虞信使楚 2第九百六十一章 趙丹教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呂不韋的心事第八百四十二章 果斷和猶豫第八百零五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六百七十章 白起之死第八百七十章 有點煩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於魏國是否應該發兵的爭吵第四百零九章 明目張膽的離間第四百六十五章 不如坐山觀虎鬥第四百九十七章 後勝求和第四百六十七章 魏無忌真會造反第一百六十九章 靳黈的真心話第五百六十七章 突飛猛進的李牧第一百四十八章 自信滿滿的司馬梗第五百四十三章 廉頗的小心思第六百三十章 滅還是和?第六百三十五章 夜襲第八十五章 高闕塞第二百三十八章 殺高基第一百一十章 不如取而代之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勝第一百零六章 誰說君子不會耍賴?第四百零八章 陣前相會第七百零七章 邯鄲戰時會議第三百三十六章 成長的代價第五百五十七章 破陳城之策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要中了趙丹的詭計啊第六百七十八章 義渠勝,汝的好事上門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上掉下個邯鄲姬第九百三十六章 後勝入高宛第二百八十八章 解圍第四百六十九章 逃亡的白羊王第九百七十七章 南下戰略第九百五十四章 秦國騎兵的蹤跡第五百二十一章 信陵君之死第八百八十一章 推心置腹的談話第八十八章 呂不韋帶來的消息第三百章 喜當爹的趙丹和來自魏國的消息第一百六十章鬱悶的白起
第三百六十三章 微服出宮體察民情第三十七章 平原君說魏王 2第六百四十八章 趙丹的處置第八百四十章 我也是當過大王的人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臣等參見皇帝陛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羋夫人第六百二十六章 汝妻子吾養之,汝勿慮也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四章 借糧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十六章 兒子第七百五十七章 蔡澤的失誤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夜談,夜襲第一百八十七章 爲什麼是荀子?第三十七章 平原君說魏王 2第七十四章 固執的範睢第八百一十九章 沉甸甸的壓力第九百八十五章 李牧有個大膽的想法第八百二十三章 攻城攻心第八百零六章 荊軻見駕第十七章 馬具第一千零三章 救星“鄭朱”第八百三十九章 韓王然的失態第九百六十六章 王翦的自信第四百九十三章 對齊開戰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使者和疏忽第八百四十三章 戰局會議第一千零三章 救星“鄭朱”第七百九十八章 西進祁連山第九十五章 秦銳士第十一章 田單第四百三十八章 難道大王欲行那周武王之事?第四百三十章 魏王圉很生氣第一千零一十章 爾虞我詐第三百七十六章 衛竭說齊王建第九百二十二章 李園可是個聰明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高唐城之中的變化第九百五十一章 伐秦還是滅楚第五百四十六張 蒲津渡趙軍的大危機第十三章 鄭朱第六百六十二章 雪夜行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兵伐秦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要中了趙丹的詭計啊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王,你就從了那趙丹小兒吧第九百零八章 寡人覺得趁火打劫是一個好習慣第六百八十八章 主將人選第四百七十二章 紫荊關和鍊鐵廠第六十七章 拉攏第三百八十八章 邯鄲應對第三百八十九章 關中還是崤函?第五百一十章 見好就收?第一千零三章 救星“鄭朱”第六百九十章 進展順利的草原攻略第五百四十八章 趙丹聽到的兩個“驚喜”第九百四十九章 打草驚蛇第五百八十二章 恭喜建國第九百二十二章 李園可是個聰明人第七百九十九章 新首領第九百零六章 吾有一言,請諸位靜聽第六百九十九章 呂不韋的好主意第四十一章 虞信使楚 2第九百六十一章 趙丹教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呂不韋的心事第八百四十二章 果斷和猶豫第八百零五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六百七十章 白起之死第八百七十章 有點煩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於魏國是否應該發兵的爭吵第四百零九章 明目張膽的離間第四百六十五章 不如坐山觀虎鬥第四百九十七章 後勝求和第四百六十七章 魏無忌真會造反第一百六十九章 靳黈的真心話第五百六十七章 突飛猛進的李牧第一百四十八章 自信滿滿的司馬梗第五百四十三章 廉頗的小心思第六百三十章 滅還是和?第六百三十五章 夜襲第八十五章 高闕塞第二百三十八章 殺高基第一百一十章 不如取而代之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勝第一百零六章 誰說君子不會耍賴?第四百零八章 陣前相會第七百零七章 邯鄲戰時會議第三百三十六章 成長的代價第五百五十七章 破陳城之策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要中了趙丹的詭計啊第六百七十八章 義渠勝,汝的好事上門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上掉下個邯鄲姬第九百三十六章 後勝入高宛第二百八十八章 解圍第四百六十九章 逃亡的白羊王第九百七十七章 南下戰略第九百五十四章 秦國騎兵的蹤跡第五百二十一章 信陵君之死第八百八十一章 推心置腹的談話第八十八章 呂不韋帶來的消息第三百章 喜當爹的趙丹和來自魏國的消息第一百六十章鬱悶的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