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蔡澤的失誤

咸陽城。

春天早晨的寒冷尚未全部散去,咸陽宮的大殿之中氣氛就十分火爆,兩派大臣們圍成一團,各執己見吵成一團。

之所以如此,這當然是因爲如今整個大陸上的焦點事件——諸國伐段乾子。

根據剛剛趕到的齊國使者向秦王楚的陳述,如今的趙國並不是之前昭告天下所說那樣僅僅是想要消滅段乾子而已,趙國其實是希望能夠聯合韓國和楚國和一同將魏國吞併。

秦王楚在得知了這件事情之後就緊急的召集了文武百官來進行商議。

但是讓秦王楚有些驚訝的是,大臣們一開始爭論的並不是應不應該去拯救魏國,反而是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外交欺騙這種東西哪個時代都不少見,再說這個時代最大的外交騙局本來就是當年的秦國重臣張儀搞出來的。

秦王楚一臉嚴肅的敲着桌子,對着面前的秦國大臣們說道:“諸位,寡這件事情已經確定是真的了,關於事情的真實性沒有任何的爭論必要。因爲剛剛寡人接到了來自韓國的密報,說韓國的確是有這麼一個計劃,想要和趙國以及楚國瓜分魏國。”

秦王楚這麼一說,秦國的大臣們立刻就安靜了下來,臉色也不免有些複雜。

自從幾十年前期,韓國和魏國被秦國白起打服之後大部分時間裡都屬於秦國的小弟,可是在趙國經過長平一戰崛起之後這兩個國家卻又都不約而同的背叛了秦國。

而且要知道魏國現在的地盤那可是秦國當年的陶郡呢,在幾年之前還是秦國的土地,現在就這樣讓秦國人看着陶郡眼睜睜的被其他國家瓜分,心中顯然也不是一番滋味。

陶郡,那可是一個曾經能夠以一郡之地交上秦國差不多四分之一稅賦的好地方啊。

蔡澤率先開口打破僵局,對着面前的秦王楚說道:“大王,臣以爲必須要立刻從義渠撤軍東進伐趙。魏國絕對不能滅亡,否則的話將來趙國的勢頭就再難阻止了。”

蔡澤此言一出,不少蔡澤這一派的秦國大臣們自然是紛紛出言贊同,但是蔡澤的老對頭,這兩年來一直和蔡澤明爭暗鬥秦國相邦呂不韋自然是不同意的。

蔡澤的話音剛落,呂不韋就冷笑了一聲,道:“綱成君此言粗粗一聽,似乎是有些道理。但是吾想問一下,現在就算真的出兵又有什麼作用呢?要知道如今的魏國除了睢陽等些許土地之外,大半的土地幾乎已經被趙韓楚給瓜分完畢了。大秦此刻出兵,除了憑空得罪這三國之外還能夠有一絲一毫的好處嗎?”

蔡澤看了呂不韋一眼,同樣還以一聲冷笑,說道:“武成君此言大謬!的想當年齊國都已經險些瀕臨滅亡尚且能夠重新復國,如今魏國尚有數十座大小城邑,又爲何不行?只要有了大秦、燕國以及齊國的支持,魏國的復起便是註定之事!”

呂不韋搖了搖頭,說道:“當年的齊國之所以能夠復國,那是因爲諸侯都不希望見到燕國吞併了齊國之後做大,從而在暗中幫助齊國。那時的燕國乃是以一國之力對抗其他六國,如此怎能不敗?”

“可是現在卻又完全不同。如今趙國之強即便是以上一次的四國伐趙都沒有取得成功,而且如今趙國有韓國和楚國作爲助力,豈是那麼容易就能夠被戰勝的呢?”

呂不韋的這番話就猶如一盆冷水,直接澆在了在大殿之中秦國主戰派的頭上,讓主戰派們不由自主的沉默了下來。

但是蔡澤對於呂不韋的這種言辭顯得十分的不滿,他惡狠狠的盯着呂不韋,說道:“所以武成君的意思是,大秦就應該對魏國見死不救,等到趙國消滅了魏國,然後再消滅齊國、燕國等其他所有國家之後再來消滅大秦,對嗎?”

蔡澤的話一說出來,不少秦國大臣的臉色頓時就變了。

就在幾年前秦國還曾經是華夏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在那個時候所有的秦國人心中的夢想都是有一天要東出中原掃平山東六國,將這整個天下都一起納入大秦的霸業之中。

正所謂以己度人,既然秦國人能夠以這個目標作爲努力方向的話,那麼他們覺得現在趙國變強了,自然也是有和當年的大秦同樣的目標。

俗話說得好,同行是冤家啊。

所以當蔡澤的這番話一說出口之後,就有不少原先中立的秦國大臣們開始開口幫腔了。

“大王,臣以爲綱成君說的非常的有道理,若是不援救魏國的話,一旦讓趙國變得更加強大的話,那麼大秦的日子就會更加難過了。”

“大王,趙國如今控制着崤函通道,若是不擊敗趙國的話,大秦根本就沒有任何東出的希望。即便是爲了這一件事情,那也不能夠舒舒服服的讓趙國吞併魏國呀。否則的話,一旦趙國中原戰事一定,再通過崤函通道進攻大秦,大秦又該如何阻擋呢?”

年輕的秦王楚看着這羣情洶涌,心中不覺也開始有些動搖了。

如果是以心底的感情傾向來說,這位剛剛登基不久的秦王楚自然是更加傾向於聽從呂不韋的看法。但是現在秦國朝堂之中支持蔡澤的看上去卻是多數,這自然就讓秦王楚糾結不已。

如果是秦王楚的爺爺,已經去世的那位秦昭襄王在世的話,那位聲名赫赫的秦王只要將臉色微微一板,然後再輕輕的哼上一聲,整座秦國大殿之中就會瞬間變得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得戰戰兢兢的等待着秦昭襄王做出最後決定就行了。

但是秦王楚此刻的威望顯然遠遠不能夠和自己那位雄才大略的祖父相提並論,他甚至都不像自己的父親一樣長年累月的居住在咸陽之中接觸過許多高層之間的事情,也沒有自己父親那種親自參與過許多秦國軍國大事制定的經驗。

因此每當面對着這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爭論之時,這位年輕的秦王楚就總是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秦王楚的這種風格已經被他的臣子們給摸透了,事實上現在的秦國朝堂普遍認爲他應該是幾十年以來耳根子最軟,最容易被臣子所左右的一位秦王了。

呂不韋一看到秦王楚又有些動搖了,心知這個時候應該已經是關鍵時刻了。

雖然說在之前來自邯鄲的情報之中語焉不詳,但是呂不韋畢竟是一個聰明人,所以在知道了趙國準備討伐段乾子之後就猜測到了趙國肯定是對魏國有所圖謀,這才慫恿秦王楚進攻義渠,就是爲了要去趙國分擔壓力。

現在事情已經很明顯了,趙國的大事就是消滅魏國!

可如今蔡澤卻要壞了這件大事,呂不韋又如何能忍?

只見呂不韋站了起來,對着秦王楚拱了拱手,然後說道:“大王,如今王齕和王陵正在率領着大軍主力在征戰義渠,義渠從大秦巧取豪奪之國土也已經泰半都被大軍所收復。在這個時候若是突然撤軍的話,那麼豈不是白白浪費如此之多的錢糧兵馬卻一無所獲,又該如何去向大軍的將士交代呢?

蔡澤一聽這句話就不開心了,下意識的哼了一聲,對着呂不韋說道:“大王纔是秦國的大王,大王想要做出什麼決定,又何須向將士們做出交代?”

“是嗎?”呂不韋先是楞了一下,隨後臉上突然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看着蔡澤的眼神就好像看着一個白癡。

簡直是一個蠢貨啊,難道不知道大秦就是以軍功立國的嗎?

這個老小子竟然在這種時刻犯下錯誤,實在是——太讓呂不韋開心了!

果然下一刻,蔡澤的話就立刻捅了馬蜂窩。

要知道,這一次乃是秦國的緊急大朝議,所以在場的並不僅僅只有秦國的幾名重臣,而是秦國幾乎所有中高層文臣武將都悉數在列。

蔡澤話音一落,一名白髮蒼蒼的秦國老將軍突然站了出來,開口說道:“綱成君之言,恕吾不能苟同。如今大軍既然已經快要將義渠消滅,那麼自然是要先消滅了義渠在做其他打算纔是,半途而廢豈不是有損大王和秦國的威望?”

又有另外一名中年將軍站出來說道:“綱成君,如果能夠消征服義渠國的話,那麼大秦起碼能夠獲得義渠國的土地、馬匹還有人口,但若是依照汝綱成君的意見出兵去伐趙援魏的話,大秦能夠得到哪怕是一絲一毫的土地嗎?”

還有第三名將軍站出來說道:“吾也想問一下綱成君,在過去的幾年裡李牧所率領的趙國邊騎軍團屢次南下,已經成爲了大秦的心腹大患。如果一旦對趙國開戰的話,等到李牧率領着邊騎軍團南下肆虐關中之時,不知道綱成君可有什麼妙計來解決?”

一直沉默的武將們突然站出來的集體開炮瞬間讓蔡澤有些懵逼了,心中這時候才幡然醒悟,知道自己因爲一句話而犯下大錯。

在後世的很多時代文臣的地位都普遍高於武將,甚至到了某些朝代變本加厲的演變成一個小小的文官都膽敢呵斥一方武將大員的奇葩地步。

但是至少在現在這個戰爭頻仍的戰國時代,武將們的地位顯然還是非常高的,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各國的相邦幾乎全部都是隻有帶兵打過仗的大將才能夠出任,直到這幾十年才慢慢出現一些從無帶兵打仗經歷的相邦。

像秦國的這些武將們,他們大部分人都是先行軍功爵制度的受益者,也是這項制度最堅決的擁護者。

而軍功爵制度的特性規定了這種制度需要國家不停的對外擴張和勝利,因此戰爭是軍功爵制度的受益者們最爲渴望的東西。

但是渴望歸渴望,打仗終究還是一個理性的過程,畢竟誰也不希望遭受失敗。

從過去的幾年來看,向東攻擊趙國雖然是必要的,但現在這並不是一個很好的主意,因爲秦國和趙國的幾次戰爭之中從來就沒有成功的從趙國手中奪回過哪怕是一寸國土。

也就是說,秦國的武將們和士兵們已經有好幾年都沒有立功,反而只是受到懲罰了,這對於武人在朝堂的勢力無疑是不小的打擊。

由此以來,秦國的文官勢力也曾暗中做大,否則的話也不會出現如今呂不韋和蔡澤兩個連兵都沒有帶過的文官位居秦國百官之首的這種情況了。

武將們早就已經對於這種情況心生不滿,眼下正打算利用收復義渠國的戰爭來爲自家武人這邊增光添彩壯聲威的時候,蔡澤卻跳出來說應該暫緩攻擊義渠,而是將主力抽調到東邊去支援趙國,這如何不讓這些武將們心生憤怒呢?

在原本沉默的武將們一名又一名開始站出來炮轟蔡澤之後,蔡澤臉色頓時變得一陣慘白,知道今天自己恐怕是難以取勝了。

雖然說現在秦國之中文官勢力的確比武將強了,但那是呂不韋和蔡澤兩個人加起來而言,單單一個蔡澤的話並不能夠是武將們的對手。

坐在王位之上的秦王楚看到這番場景,沉思片刻心中終於有了計較,伸手用力的敲了敲桌子,制止了武將們接二連三對蔡澤的繼續炮轟。

“好啦,諸位將軍也不要去責怪綱成君了,畢竟綱成君也是一片忠心爲國,這一點寡人是知道的。”

頓了一頓之後,秦王楚又說道:“不過既然大部分人都不同意出兵援助魏國的話,那麼這件事情就暫時擱置,等到把義渠給打下來再做定奪吧。”

秦王楚話音一落,呂不韋和蔡澤兩人的臉色頓時就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秦王楚在作出這番決定的時候並沒有注意到的是,有一個其貌不揚的老太監就站在他身後不遠的一個宮殿角落處,清清楚楚的將今天大殿之中的這場爭執給看完了,聽清楚了。

等到這一次大朝議結束,百官陸續散去之後,這名老太監就用着與其年齡完全不相稱的迅捷步伐走回後宮之中,喚來了一名位於宮中的首領太監。

“速速給吾安排車駕,吾要前往藍田一行!”

在這位老太監看來,也只有那位遠在藍田的前秦國相邦才能夠解決這件擺在秦國面前的大難關了。

第七百八十八章 勝利第五百章 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次爭執第三百章 喜當爹的趙丹和來自魏國的消息第八百八十三章 征服羌人第七百九十三章 布衣派的謀劃封推感言第七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次見面第二百一十三章 燕後的幫忙是有條件的第一百九十五章 慶功大會即將開始,首先入場的是羽林軍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如率河東郡降趙!第五百七十二章 夏日會議第五百三十四章 楚王,汝這是自尋死路!第三百六十八章 大決戰第十八章 蘇代使齊 1第二百八十三章 蔡澤見趙丹第五百章 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第五百七十九章 奪函谷第二百七十八章 從河東郡傳來的好消息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國的慘重損失讓秦王稷十分的不爽第六百四十二章 夜宴第六百九十二章 鬱悶的劇辛第八百六十一章 寡人的命苦啊!第六百二十二章 審問第五百二十二章 秦王柱問計第六百九十三章 上黨危情第五百零八章 出人意料的廉頗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軍,不如降趙而得封君之位第六百一十七章 棋差一招第三百四十一章 困守安邑的鄭安平第一千零四章 趙有黃雀,其名趙丹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論生死,願隨侍大王身邊第八十九章 呂不韋獻計第八百四十三章 戰局會議第四百一十九章 尉繚第一百一十七章 兵符第九百零四章 李園進宮第六十五章 燕國風雲 4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匈奴主力的蹤跡第六百六十八章 呂不韋回來了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大結局第九百九十一章 定巴郡第八百七十章 有點煩第六百四十四章 荀況贈計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三百七十四章 韓非的建議第八百二十六章 燕國滅第八百八十八章 亞洲大一統?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王說話,什麼時候輪到你範睢插嘴了第五百六十五章 發作第五百一十九章 和韓王然的會面第三十二章 趙姬第六百三十二章 寡人慾滅亡燕國第六百九十七章 不能給任何可乘之機!第一百四十四章 趙丹小兒去得,寡人亦去得!第九百九十四章 CD破第一百零二章 秦蠻子,妄想!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初戰,形勢不利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王,趙國人這是在搶劫!第七百七十四章 李牧自有主張第五百零九章 言傳身教第二百六十三章 河東郡太守王稽的心情很不好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自站隊的時候到了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啊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三軍出征第三十四章 信陵君第六百零二章 勝利的匈奴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秦王柱問計第四百三十七章 大王,吾有一計第五百二十一章 風流是要付出代價的第四百九十四章 齊國人有點慌第九百五十二章 最終決定第七百三十八章 這酒有毒!第六百五十九章 孤兒營中小孤兒第五百四十四章 楚王的怒火和秦王的擔憂第六百六十三章 敲山震虎第三百零四章 黃歇的救命稻草第五百零六章 旗鼓相當的接觸戰第九百五十一章 伐秦還是滅楚第八百四十章 我也是當過大王的人第九百二十七章 生存還是死亡,汝自己選第九百八十八章 破葭萌第六百八十八章 主將人選第二十三章 打秋風第三百七十九章 選哪裡作爲攻擊方向?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各自較勁第七百七十四章 李牧自有主張第八百二十一章 燕國的援軍第二十二章 蘇代使齊 5第十章 邯鄲第一百一十六章 侯贏獻計第八百零三章 下一個目標第四百五十九章 寡人決定了!第三百三十五章 深夜來客第三百零六章 將計就計的魏無忌第八百零六章 荊軻見駕第七十八章 高能預警第八十五章 高闕塞第七百七十六章 李牧,你瘋了?第二百零三章 趙丹喊出來的響亮口號
第七百八十八章 勝利第五百章 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次爭執第三百章 喜當爹的趙丹和來自魏國的消息第八百八十三章 征服羌人第七百九十三章 布衣派的謀劃封推感言第七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次見面第二百一十三章 燕後的幫忙是有條件的第一百九十五章 慶功大會即將開始,首先入場的是羽林軍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如率河東郡降趙!第五百七十二章 夏日會議第五百三十四章 楚王,汝這是自尋死路!第三百六十八章 大決戰第十八章 蘇代使齊 1第二百八十三章 蔡澤見趙丹第五百章 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第五百七十九章 奪函谷第二百七十八章 從河東郡傳來的好消息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國的慘重損失讓秦王稷十分的不爽第六百四十二章 夜宴第六百九十二章 鬱悶的劇辛第八百六十一章 寡人的命苦啊!第六百二十二章 審問第五百二十二章 秦王柱問計第六百九十三章 上黨危情第五百零八章 出人意料的廉頗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軍,不如降趙而得封君之位第六百一十七章 棋差一招第三百四十一章 困守安邑的鄭安平第一千零四章 趙有黃雀,其名趙丹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論生死,願隨侍大王身邊第八十九章 呂不韋獻計第八百四十三章 戰局會議第四百一十九章 尉繚第一百一十七章 兵符第九百零四章 李園進宮第六十五章 燕國風雲 4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匈奴主力的蹤跡第六百六十八章 呂不韋回來了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大結局第九百九十一章 定巴郡第八百七十章 有點煩第六百四十四章 荀況贈計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三百七十四章 韓非的建議第八百二十六章 燕國滅第八百八十八章 亞洲大一統?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王說話,什麼時候輪到你範睢插嘴了第五百六十五章 發作第五百一十九章 和韓王然的會面第三十二章 趙姬第六百三十二章 寡人慾滅亡燕國第六百九十七章 不能給任何可乘之機!第一百四十四章 趙丹小兒去得,寡人亦去得!第九百九十四章 CD破第一百零二章 秦蠻子,妄想!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初戰,形勢不利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王,趙國人這是在搶劫!第七百七十四章 李牧自有主張第五百零九章 言傳身教第二百六十三章 河東郡太守王稽的心情很不好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自站隊的時候到了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啊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三軍出征第三十四章 信陵君第六百零二章 勝利的匈奴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秦王柱問計第四百三十七章 大王,吾有一計第五百二十一章 風流是要付出代價的第四百九十四章 齊國人有點慌第九百五十二章 最終決定第七百三十八章 這酒有毒!第六百五十九章 孤兒營中小孤兒第五百四十四章 楚王的怒火和秦王的擔憂第六百六十三章 敲山震虎第三百零四章 黃歇的救命稻草第五百零六章 旗鼓相當的接觸戰第九百五十一章 伐秦還是滅楚第八百四十章 我也是當過大王的人第九百二十七章 生存還是死亡,汝自己選第九百八十八章 破葭萌第六百八十八章 主將人選第二十三章 打秋風第三百七十九章 選哪裡作爲攻擊方向?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各自較勁第七百七十四章 李牧自有主張第八百二十一章 燕國的援軍第二十二章 蘇代使齊 5第十章 邯鄲第一百一十六章 侯贏獻計第八百零三章 下一個目標第四百五十九章 寡人決定了!第三百三十五章 深夜來客第三百零六章 將計就計的魏無忌第八百零六章 荊軻見駕第七十八章 高能預警第八十五章 高闕塞第七百七十六章 李牧,你瘋了?第二百零三章 趙丹喊出來的響亮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