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 趙丹教子

又是一年春耕季節,邯鄲城外的田地上到處都是忙碌的人羣。

一輛馬車在大路上緩緩的行駛着,馬車之上坐着的不是別人,正是趙丹和趙恆父子。

趙丹看着道路兩旁那十分熱鬧的景象,心中也不由得有些感慨。

說起來趙丹也是有那麼些年沒有出來體察民情了。

就算是在體察民情的過程之中,趙丹也沒有忘記對自己帝國未來的接班人進行教育。

“恆兒,汝要記住,民以食爲天。如果將來汝想要穩固統治,那麼讓民衆吃飽就是最基本的要求。只要民衆能夠吃飽,那麼無論是任何反賊想要起兵作亂,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趙恆連連點頭,然後好像突然想起了什麼,輕聲道:“可是父王,其實兒臣有一個問題。如果想要造反的不是民衆,而是那些手中掌握着兵權的大將呢?”

趙丹聞言,忍不住笑了起來。

“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寡人問汝,汝可知道爲何寡人能夠放心的將這數以十萬計的大軍交給武信君和大都督這些人,而不怕他們舉兵造反嗎?”

趙恆道:“因爲無論是武信君也好,還是大都督也罷,對於父王都是非常忠心耿耿的。”

“不。”趙丹搖了搖頭,道:“不是這個樣子的。”

年輕的趙國太子愣住了。

趙丹看着大路兩邊這一望無際的綠色,悠悠的說道:“人心是會變的,這個世界上哪有什麼永遠不變的真心呢?記住,作爲君王,汝永遠不要對任何一個人報以無條件的信任。寡人之所以能夠放心的把大軍交給他們,是因爲他們根本就沒有反叛的能力。”

“可是……”趙恆忍不住說道:“他們手中的軍隊,難道不就是他們反叛的最大憑藉嗎?”

趙丹點頭道:“是這樣的。但是汝不要忘了,那支軍隊是寡人的,不是他們的軍隊。這些軍隊的將士們領的是寡人的土地和軍功,接受的是寡人的恩德和賞賜,將士們的心都站在寡人這一邊,又怎麼可能會去背叛寡人呢?”

頓了一頓之後,趙丹有些意味深長的說道:“而且……就算他們真的有了反心,寡人也不是沒有其他手段的。”

趙恆看上去顯得更加的茫然了,過了片刻之後才道:“父王是怎麼做到的?”

趙丹看着年輕的兒子,忍不住笑道:“其實很簡單。汝以後成爲大王時也要記住,每當封賞將士之時,作爲大王的汝必須要在場。如此一來,所有的將士就都明白他們的一切都是來自於汝,那麼他們就會自然而然的擁護汝。因爲擁護汝,就是擁護他們的軍功,就是擁護他們在戰場上拼死拼活得來的美好生活!”

“唯施恩不可假手於人,明白嗎?”

趙恆沉思片刻,看上去似乎明白了一些東西,緩緩的點了點頭。

趙丹並沒有多加解釋。

在年輕的時候,很多人都聽過父母的叮囑“不要早戀”,但是也仍舊有很多人沒有做到這一點,於是在這些人將來長大之後,他們又會去告訴自己的子女“不要早戀”。

這是一種循環。

有些時候說得太多,也不如讓他自己去思考,去體會得來的東西更加的讓人印象深刻,更加的能夠讓人銘記在心。

趙丹又繼續問道:“汝去齊國也有一陣子了,在那邊的感覺如何?”

趙恆其實是被趙丹特地召回來參加前陣子的春耕大典的。

一說到齊國,趙恆的臉龐上就露出了興奮的神情,話也明顯多了起來。

“父王,兒臣去了齊國之後才知道,原來齊地之富庶,也是和我趙地不相上下。只不過經歷過戰火之後,想要恢復尚需時日。”

在趙恆成長的過程之中,趙國幾乎一直都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邯鄲也是這個世界上最爲富庶和發達的城市,這讓趙恆多少有些驕傲。

但是當趙恆去到了齊國,接觸到了一些人和事物之後,這位趙國的太子才突然發現,其實齊國的人民也同樣有着他的獨到之處,齊國能夠屹立於世這麼多年也是有其原因所在的。

趙丹笑着點了點頭,說道:“那是自然的。齊國自桓公小白以來便是中原強國,歷經數百年而不倒,其底蘊即便是吾趙國也是十分難及的。加上齊地生產鹽、其手工業也是諸國前列,商業更是十分發達,所以才能夠爲齊國源源不斷的創造稅收。其實齊國之強盛,和齊國之富庶是有很大關聯的,汝應該知道吧?”

“是的。”趙恆十分肯定的點了點頭,道:“兒臣這陣子已經查閱過齊國的財政卷宗,發現齊國在五國伐齊之前國勢強勁國庫豐盈,五都技擊之士的賞金皆能夠按時撥付,故此齊軍每每作戰時無不用命。但自五國伐齊之後齊國國庫開始空虛,加上後勝此人巧立名目自國庫之中拿走了許多錢財,導致技擊之士的賞金每每無法足額發放,這才讓齊軍之戰鬥力每況愈下。”

趙丹點頭道:“不錯,正是這個道理。所以汝不要小看金錢經濟、更不要小看商人。當一個國家的經濟和商業良好運轉的時候,這個國家的國力就會不停的成長,可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和商業陷入了困境,那麼這個國家的麻煩之時也就到了。說起來汝可能還不知道,去歲寡人的國庫之中所收到的稅收之中,商稅其實已經有了將近兩成。”

“兩成?”趙恆不由得愕然出聲。

要知道一直以來,這個時代對於商人的看法都是比較的片面、比較歧視的,從主流的看法來說,商人根本就不創造任何東西,只是囤積居奇、倒買倒賣並且從中賺取利潤罷了。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不生產東西的行業,竟然卻能夠爲趙國供應兩成的稅賦?

考慮到趙國如今的疆域和人口,這無疑是一件非常驚人的事情。

可以這麼說,這簡直就是一件在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畢竟一直以來,諸侯國的財政收入基本都是來自於農業,或者說是農民們上交的稅賦,即便是商貿發達的中原諸國,商稅所佔的比例也從未超過一成。

“是的,兩成。”趙丹十分肯定的說道:“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爲許多官員在暗中爲自己家中的商人們隱瞞收入的話,那麼這個數字很有可能會提高到四成,甚至更多!”

要知道商業活動這個東西,從來都是和官府離不開關係的。

而趙國作爲山東六國之中商業活動頗爲發達的國家之一,許多大貴族們其實早就已經暗中插手了許多商業事項。

比如說郭縱就是大名鼎鼎的鐵商,還有呂不韋的家族是趙國最大的糞肥商人,隨着這些年的趙國對煤炭的開採,煤商也開始出現,趙國最大的煤商背後就有鄭朱和虞信等人的影子,而李牧的邊騎軍團也同樣在暗中插手着來自邊境的牛、羊以及奴隸貿易。

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有很多應該收的稅被隱瞞掉了,並沒有被收上來。

如果能夠將這些商稅統統收上來的話,那麼趙國的國庫收入還能夠更加的增添許多。

在聽完了趙丹的解釋之後,趙恆年輕的臉龐上充滿了憤怒,怒道:“這些大臣們也太可惡了,父王給了他們地位和權力,他們卻是這樣回報父王的信任嗎?”

趙恆當然有理由憤怒,作爲趙國的太子,將來的這一切可都是要被趙恆所繼承的,現在這些大臣們挖趙國的牆角,那完全就是在挖趙恆的牆角嘛!

趙丹笑了一笑,對着趙恆說道:“汝要記住,作爲一個君王,無論何時何刻都要沉住氣,否則的話汝就會十分容易的被怒火所幹擾,然後做出錯誤的判斷,明白了嗎?”

趙恆楞了一下,然後才低下了頭,道:“兒臣明白了,其實兒臣只是氣不過……”

趙丹伸手拍了拍趙恆的肩膀,道:“汝明白就好。其實這些事情,也未必就是這些龍臺重臣們授意操辦的。人的**都是無窮無盡的,而作爲君王,我們要分清楚的就是究竟哪些人的心中是隻想着家族而不想着國家的,哪些人的心裡是忠於國家但是也想要爲家族謀一點福利的。對於前者我們自然是要堅決的打擊,但是對於後者的話就要另當別論了。”

趙丹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眼中閃爍着異樣的神采。

“另當別論?”趙恆忍不住追問道:“父王,究竟是怎麼一個另當別論法?”

趙丹看了一眼趙恆,目光之中帶着幾分讓人捉摸不定的笑意:“以後每隔七天,就會有一份密報送到汝的案頭。汝可以從這份密報裡看看寡人是怎麼做的,然後再想想汝可能是怎麼做的。”

說話間,馬車突然停了下來。在前面駕車的毛遂敲了敲車門,道:“家主,地方到了!”

趙丹停止了話頭,對着自己的大兒子笑道:“好了,且和寡人一起去看看,今年寡人的子民們又是如何耕種的吧。”u

第八百六十五章 李園進宮第五十六章 信陵君說魏王 2第三百六十九章 趙國人的腦子肯定是壞掉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王,你就從了那趙丹小兒吧第六百四十八章 趙丹的處置第四百五十八章 齊國還是魏國?第二百七十一章 黯然的君王后和喜怒相加的趙丹第二百二十二章 韓王然的糾結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匈奴內訌? 第二章第九百零八章 寡人覺得趁火打劫是一個好習慣第七百九十四章 斷情第一千零四章 趙有黃雀,其名趙丹第四百一十六章 破秦兵第二百六十一章 樂間傳遞的消息第三百五十四章 燕後到來第六百五十五章 河西急報第四百九十章 設局?第六百章 武器、印刷和火藥第八百一十七章 樂間亂第七百七十五章 呂不韋整個人都震驚了第八百九十八章 激起鬥志的李牧第七百七十一章 六國想要決戰?第二百六十八章 蘇代提出的驚人建議第一百三十四章 王翦第四百零九章 明目張膽的離間第七百六十三章 候與蔡澤第五百九十二章 行刺未遂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出其計第四百五十七章 功利短視和目光長遠之間的矛盾第六百零九章 白蓮花郭開第九百四十五章 上林苑之中的炸藥工坊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流涌動的趙國朝局第五百九十九章 一切,便拜託了第六百二十三章 觸目驚心的事實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自站隊的時候到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上了趙丹的惡當了!第五百七十八章 趙括的奇兵第五百二十二章 秦王柱問計第四百二十二章 邯鄲保衛戰第六百零三章 賢撣的美好生活第四百零八章 陣前相會第五百七十九章 奪函谷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給面子第六百九十一章 常平關危情第五百五十五章 此將可抵擋李牧!第六百七十四章 齊王建的惱火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河南地的處理第六百六十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六百九十一章 常平關危情第四百九十二章 魏國傳來的好消息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子求救第四百八十一章 以王的名義,攻破這座趙國人的城市!第五百二十六章 紙第二百七十八章 從河東郡傳來的好消息第四百零六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九十八章 呂不韋的爲難第五百二十九章 墨家靈子第三百五十三章 趙丹的王牌騎兵第五百五十章 李牧很淡定第三百零四章 黃歇的救命稻草第一百八十章 信陵君入趙,平原君讓賢?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九百七十五章 破城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匈奴內訌? 第二章第三百五十二章 範睢的煞星?救星?第七百二十五章 不能盲目樂觀啊第四百七十八章 月氏人要東進?第九百一十七章 吾欲降趙,不知諸位以爲如何?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怒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牧東進,韓王然的決定第九百三十三章 趙國內部的分歧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人老了,就會急躁第四百三十一章 蔡澤的屈辱求和路 一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叛賊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就問你範睢開不開口吧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拍賣?第六百八十七章 魏王圉的雄心第四百四十一章 李牧將軍,此舉萬萬不行!第八百六十二章 各自着急第二百二十四章 後勝的心理博弈第六百零四章 你們這是自尋死路!第二百六十一章 樂間傳遞的消息第一百八十九章 爲了儒家在這個時代好混一點,荀子做出了妥協第六百三十九章 文武新人第六百三十章 滅還是和?第八百七十章 有點煩第五百三十六章 羋夫人第九百八十二章 巴蜀防線第九百九十七章 秦國的落幕第三百八十八章 邯鄲應對第二百一十五章 匈奴人來了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自站隊的時候到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韓王然的真正決定例行推書第八百零七章 荊軻刺趙王第三百九十五章 昌國君,是否救趙?第七百四十四章 遊說諸國第一百四十五章 齊、魏、楚、韓第八百八十九章 下一個目標第九百九十八章 商會主事呂青
第八百六十五章 李園進宮第五十六章 信陵君說魏王 2第三百六十九章 趙國人的腦子肯定是壞掉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王,你就從了那趙丹小兒吧第六百四十八章 趙丹的處置第四百五十八章 齊國還是魏國?第二百七十一章 黯然的君王后和喜怒相加的趙丹第二百二十二章 韓王然的糾結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匈奴內訌? 第二章第九百零八章 寡人覺得趁火打劫是一個好習慣第七百九十四章 斷情第一千零四章 趙有黃雀,其名趙丹第四百一十六章 破秦兵第二百六十一章 樂間傳遞的消息第三百五十四章 燕後到來第六百五十五章 河西急報第四百九十章 設局?第六百章 武器、印刷和火藥第八百一十七章 樂間亂第七百七十五章 呂不韋整個人都震驚了第八百九十八章 激起鬥志的李牧第七百七十一章 六國想要決戰?第二百六十八章 蘇代提出的驚人建議第一百三十四章 王翦第四百零九章 明目張膽的離間第七百六十三章 候與蔡澤第五百九十二章 行刺未遂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出其計第四百五十七章 功利短視和目光長遠之間的矛盾第六百零九章 白蓮花郭開第九百四十五章 上林苑之中的炸藥工坊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流涌動的趙國朝局第五百九十九章 一切,便拜託了第六百二十三章 觸目驚心的事實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自站隊的時候到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上了趙丹的惡當了!第五百七十八章 趙括的奇兵第五百二十二章 秦王柱問計第四百二十二章 邯鄲保衛戰第六百零三章 賢撣的美好生活第四百零八章 陣前相會第五百七十九章 奪函谷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給面子第六百九十一章 常平關危情第五百五十五章 此將可抵擋李牧!第六百七十四章 齊王建的惱火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河南地的處理第六百六十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六百九十一章 常平關危情第四百九十二章 魏國傳來的好消息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子求救第四百八十一章 以王的名義,攻破這座趙國人的城市!第五百二十六章 紙第二百七十八章 從河東郡傳來的好消息第四百零六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九十八章 呂不韋的爲難第五百二十九章 墨家靈子第三百五十三章 趙丹的王牌騎兵第五百五十章 李牧很淡定第三百零四章 黃歇的救命稻草第一百八十章 信陵君入趙,平原君讓賢?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九百七十五章 破城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匈奴內訌? 第二章第三百五十二章 範睢的煞星?救星?第七百二十五章 不能盲目樂觀啊第四百七十八章 月氏人要東進?第九百一十七章 吾欲降趙,不知諸位以爲如何?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怒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牧東進,韓王然的決定第九百三十三章 趙國內部的分歧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人老了,就會急躁第四百三十一章 蔡澤的屈辱求和路 一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叛賊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就問你範睢開不開口吧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拍賣?第六百八十七章 魏王圉的雄心第四百四十一章 李牧將軍,此舉萬萬不行!第八百六十二章 各自着急第二百二十四章 後勝的心理博弈第六百零四章 你們這是自尋死路!第二百六十一章 樂間傳遞的消息第一百八十九章 爲了儒家在這個時代好混一點,荀子做出了妥協第六百三十九章 文武新人第六百三十章 滅還是和?第八百七十章 有點煩第五百三十六章 羋夫人第九百八十二章 巴蜀防線第九百九十七章 秦國的落幕第三百八十八章 邯鄲應對第二百一十五章 匈奴人來了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自站隊的時候到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韓王然的真正決定例行推書第八百零七章 荊軻刺趙王第三百九十五章 昌國君,是否救趙?第七百四十四章 遊說諸國第一百四十五章 齊、魏、楚、韓第八百八十九章 下一個目標第九百九十八章 商會主事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