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偃旗息鼓

“真的要撤退?將軍,其實末將覺得或許還可以嘗試一下。”尉繚看上去顯然有些不甘心,道:“將軍剛剛派出去的只不過是萬餘人的先頭部隊,這支先頭部隊即便失敗了,也並不能夠說明什麼。”

尉繚的頭髮已經再一次的被束了起來,能夠看得出來,如果有機會的話,這位秦軍的副將還希望自己能夠再度上陣,從趙國人那裡討回一些面子。

沒有任何一個人喜歡失敗,對於尉繚這麼一個自視甚高的傢伙來說更是如此。

王翦搖了搖頭,嘆道:“這場戰鬥已經結束了,沒有再繼續打下去的必要了至少今天不需要繼續打下去了。”

作爲秦國之中的老牌軍功貴族家族王氏的一員,王翦可是完整的參加了從長平之戰到現在以來的幾乎每一次秦趙戰爭,對於秦國在這些年來的實力衰退有着十分直觀的理解。

在長平之戰之中,秦軍損失了大量的有生部隊,這是世人所共知的事情。

但更加重要的是,那些受到損失最爲嚴重的部隊往往都是秦軍的主力部隊,也就是秦軍的常備軍。

而在之後的每一次失敗,都會有大量的秦軍常備軍、尤其是常備軍的精銳部隊在戰爭之中大量的損耗。

道理其實也很簡單,精銳部隊通常情況下都會投入到最爲激烈的戰場之中去對抗敵軍的精銳,所以死亡率自然也是最高的。

如果是在之前那些能夠打勝仗的年份裡,雖然秦軍會戰損一定的常備軍精銳,但是勝利一方的戰損是肯定比失敗一方要少的,加上打勝仗必然會導致一些普通的士兵像精英老兵進化,所以一仗仗打下來之後秦軍的精銳部隊不但沒有越打越少,反而會越打越多。

這就是爲什麼歷史上的秦國明明年年出征年年大戰,但是卻越來越強直至橫掃六國的奧秘所在。

但這種模式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失敗。

一次失敗其實沒有什麼,畢竟所有的精銳老兵不可能被一次大戰就消耗完畢,只要擁有着足夠的精銳老兵作爲底子,那麼過幾年之後就還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論起底子來說,秦國當時的底子無疑是非常雄厚的,即便是在輸掉了長平之戰後,仍舊足以和趙國並列爲當時兩大超級強國之一。

但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失敗仍舊不斷的接踵而至。

在不停的失敗之中,秦軍的精銳部隊和老兵們逐漸的損失殆盡,而新一代的新兵們由於缺乏勝利的磨礪,又完全無法成長起來。

一個重來沒有打過勝仗的士兵,又怎麼可能知道如何去爭取和獲得勝利呢?

這就是失敗所帶來的惡性循環。

除此之外,秦軍還面臨着另外一個問題。

在接連不斷的吃到敗仗之後,關中的兵源已經非常告急了。

衆所周知,秦軍之所以能夠在先前的歷次戰爭之中威震天下,靠的就是堅韌不拔的老秦人。

老秦人就是關中人。

在長平之戰時,六十萬秦軍之中足足有四十五萬關中男兒。

而現在,王翦麾下所率領的二十萬秦軍之中,只有十萬不到的關中男子了!

這絕對是一個讓任何有識之士都感到觸目驚心的下降比例。

所以看上去秦軍的數量這幾年來似乎一直都沒有太大的減少,但是王翦的心中卻非常的清楚,自己所率領的這支二十萬秦國大軍,和七年前的二十萬秦軍已經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的了,戰鬥力也完全不是一個等級上的了。

缺少足夠數量的精銳老兵作爲骨架,缺少足夠數量的關中老秦人作爲底子,現在的這支秦軍,已經不再是那支能夠打大仗、打硬仗的鐵血之師了!

所以無論王翦願意還是不願意,只要他還想要勝利,那麼就得暫時的收兵,先穩住自己的陣腳和士氣。

隨着前鋒軍的接連失敗,秦軍的士氣已經下降到了一個很危險的地步。

如果這個時候王翦還執意繼續出擊的話,那麼一旦再吃到一場敗仗,李牧很有可能就會挾勝利之威,對秦軍發動全面進攻了。

那個時候,秦軍就會遭到一場極爲可怕的大敗,什麼大秦崛起的理想,也就只好到夢裡去做做了。

所以王翦現在必須穩住!

聽着遠方傳來的尖銳鳴金之聲,李牧的臉上露出了遺憾的表情。

“這個王翦,果然是非常穩重的啊……好了,傳令下去,鳴金收兵吧!”

很快的,鳴金的命令也開始從趙軍的後陣之中傳出。

雖然僅僅是一次前鋒軍之間的短暫交手,但是李牧依舊感受到了王翦用兵時候的穩重。

這是一個用兵風格和年齡全然不相符的傢伙,對於這樣的傢伙,想要依靠一次奇襲就打垮他是很不現實的行爲。

而且剛纔義渠勝的遭遇也給李牧敲響了警鐘,誰知道王翦這個傢伙還有多少沒有用出來的手段呢?

反正李牧的終極目標就是將王翦牽制在關中,能夠在這樣的前提下儘可能的殺傷秦軍,其實就已經是可以接受的結果了。

於是這麼一場大戰就有些虎頭蛇尾的在雙方主將的同時收手下結束了。

在集合完畢之後,李牧帶領着自己的騎兵部隊開始緩緩北撤,在二十里之外紮下了大營。

而王翦完全沒有任何的移動,就地在洛水以東的河畔紮營,在王翦看來,如果這時候繼續行軍的話說不定會被李牧殺一個回馬槍,那就很虧了。

從結果來說,趙軍無疑是勝利的一方。

在付出了一千多騎兵的傷亡下,趙軍殺死殺傷了將近一萬的秦軍將士,取得了差不多十比一的戰損比。

但是將近兩百米具裝甲騎兵的傷亡又給這份勝利帶來了一份不小的陰影。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雙方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寸步不動,就這麼隔着二十里的距離遙遙的對峙着。

無論是王翦也好李牧也罷,心中都非常的清楚自己這邊其實只是分戰場,真正的主戰場其實還要在中原地帶。

如果等待就能夠等來主戰場的某些改變的話,到時候說不定就會因此而成爲自己這邊獲勝的契機!

兩人可都沒有什麼想要放過對方的意思,他們的目標一直都沒有變,那就是在能力允許的情況下,重創甚至消滅自己面前的這支敵軍!

只不過問題在於,有時候選擇等待的話也不一定會等到什麼好消息,等來自己並不希望聽到的壞消息那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第六百七十七章 黃歇,汝是把寡人當傻子嗎?第五百三十五章 誰當主將?第九百五十七章 不如和趙人決戰第九百五十九章 王后的好主意第五十一章 第二次會議 1第六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六百零九章 白蓮花郭開第二百八十二章 範睢遭斥第二十章 蘇代使齊 3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趙國人實在太強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大膽奴婢第二十四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1第二百二十六章 先廢掉秦國的一個幫手第六百七十四章 齊王建的惱火第七十六章 一郡換一國第五百一十九章 和韓王然的會面第二百七十三章 虞信的主意第八百九十四章 齊王建的怒火第五百四十一章 雕版印刷第八百四十四章 陽翟攻城戰第八百三十二章 腹真的驚喜第五百三十章 豐收第四百零二章 趙國人來了?第四百三十章 魏王圉很生氣第九百四十二章 趙王和齊王的會面第七十章 危機第五百零六章 旗鼓相當的接觸戰第二十六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3第十章 邯鄲第六百九十七章 不能給任何可乘之機!封推感言第四百八十八章 魏無忌的“豔遇”第三百八十四章 楚國太子帶來的驚喜第五百六十八章 跗骨之蛆第七百八十二章 猝不及防第七百一十三章 忐忑第一千零四章 趙有黃雀,其名趙丹第七十八章 高能預警第六十三章 燕國風雲 2第九百五十四章 秦國騎兵的蹤跡第二百零四章 你是把寡人當成秦王稷,還是把自己當成藺相如了?第九百三十章 蔡澤的機會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人要建國?第五百八十六章 呂不韋的賭注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王,恕廉頗難以從命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進城第三百二十九章 趙丹的“三國演義”計劃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軍,不如降趙而得封君之位第八百八十三章 征服羌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楚王元的野心、憤怒和拼命第五百一十九章 和韓王然的會面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八十一章 長平戰火 1第四百五十四章 必須割讓此二城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王已經被逼瘋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幫不幫秦國?齊國人吵成了一團第一百一十九章 邯鄲大朝議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國親趙派的威風第三百一十四章 難道要寡人坐視趙國攻下河東郡不成?第六百八十八章 主將人選第二百三十二章 樓昌的自我辯解第一百六十九章 靳黈的真心話第六百二十六章 汝妻子吾養之,汝勿慮也第八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第五十一章 第二次會議 1第一百零六章 誰說君子不會耍賴?第四百零五章 一個能搞死魏無忌的計劃?第四十二章 虞信使楚 3第八百五十六章 屠斜的小麻煩第八百七十章 有點煩第三百七十八章 巡視軍營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二百一十七章 趙國騎兵五百主李牧第一百一十一章 入宮求見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王,恕廉頗難以從命第四百八十九章 魏無忌,汝竟然行此竊賊之事!第二百七十八章 樂乘奪皮牢第七百七十五章 呂不韋整個人都震驚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上掉下個邯鄲姬第第二百九十五章 掉坑的段乾子第九百六十五章 退無可退的王翦第一百八十五章 邯鄲城裡來了三個人第七百四十九章 上當了!!第九百九十章 風雨飄搖第五百九十八章 來自趙國的巨大誘惑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牧,莫非汝只能夠胡吹大氣?第三百七十章 血色之路,狂暴衝殺第五百五十章 李牧很淡定第五百六十七章 突飛猛進的李牧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於魏國是否應該發兵的爭吵第五十七章 危機第五章 外交第六百七十章 白起之死第六百二十二章 審問第七百九十九章 新首領第三百零三章 楚國要崩?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河南地的處理第五百一十八章 會見齊國君臣第八百五十二章 付之一炬,瞞天過海
第六百七十七章 黃歇,汝是把寡人當傻子嗎?第五百三十五章 誰當主將?第九百五十七章 不如和趙人決戰第九百五十九章 王后的好主意第五十一章 第二次會議 1第六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六百零九章 白蓮花郭開第二百八十二章 範睢遭斥第二十章 蘇代使齊 3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趙國人實在太強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大膽奴婢第二十四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1第二百二十六章 先廢掉秦國的一個幫手第六百七十四章 齊王建的惱火第七十六章 一郡換一國第五百一十九章 和韓王然的會面第二百七十三章 虞信的主意第八百九十四章 齊王建的怒火第五百四十一章 雕版印刷第八百四十四章 陽翟攻城戰第八百三十二章 腹真的驚喜第五百三十章 豐收第四百零二章 趙國人來了?第四百三十章 魏王圉很生氣第九百四十二章 趙王和齊王的會面第七十章 危機第五百零六章 旗鼓相當的接觸戰第二十六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3第十章 邯鄲第六百九十七章 不能給任何可乘之機!封推感言第四百八十八章 魏無忌的“豔遇”第三百八十四章 楚國太子帶來的驚喜第五百六十八章 跗骨之蛆第七百八十二章 猝不及防第七百一十三章 忐忑第一千零四章 趙有黃雀,其名趙丹第七十八章 高能預警第六十三章 燕國風雲 2第九百五十四章 秦國騎兵的蹤跡第二百零四章 你是把寡人當成秦王稷,還是把自己當成藺相如了?第九百三十章 蔡澤的機會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人要建國?第五百八十六章 呂不韋的賭注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王,恕廉頗難以從命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進城第三百二十九章 趙丹的“三國演義”計劃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軍,不如降趙而得封君之位第八百八十三章 征服羌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楚王元的野心、憤怒和拼命第五百一十九章 和韓王然的會面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八十一章 長平戰火 1第四百五十四章 必須割讓此二城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王已經被逼瘋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幫不幫秦國?齊國人吵成了一團第一百一十九章 邯鄲大朝議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國親趙派的威風第三百一十四章 難道要寡人坐視趙國攻下河東郡不成?第六百八十八章 主將人選第二百三十二章 樓昌的自我辯解第一百六十九章 靳黈的真心話第六百二十六章 汝妻子吾養之,汝勿慮也第八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第五十一章 第二次會議 1第一百零六章 誰說君子不會耍賴?第四百零五章 一個能搞死魏無忌的計劃?第四十二章 虞信使楚 3第八百五十六章 屠斜的小麻煩第八百七十章 有點煩第三百七十八章 巡視軍營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二百一十七章 趙國騎兵五百主李牧第一百一十一章 入宮求見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王,恕廉頗難以從命第四百八十九章 魏無忌,汝竟然行此竊賊之事!第二百七十八章 樂乘奪皮牢第七百七十五章 呂不韋整個人都震驚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上掉下個邯鄲姬第第二百九十五章 掉坑的段乾子第九百六十五章 退無可退的王翦第一百八十五章 邯鄲城裡來了三個人第七百四十九章 上當了!!第九百九十章 風雨飄搖第五百九十八章 來自趙國的巨大誘惑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牧,莫非汝只能夠胡吹大氣?第三百七十章 血色之路,狂暴衝殺第五百五十章 李牧很淡定第五百六十七章 突飛猛進的李牧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於魏國是否應該發兵的爭吵第五十七章 危機第五章 外交第六百七十章 白起之死第六百二十二章 審問第七百九十九章 新首領第三百零三章 楚國要崩?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河南地的處理第五百一十八章 會見齊國君臣第八百五十二章 付之一炬,瞞天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