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燕國風雲 1

在戰國七雄之中,燕國是一個很神奇而且另類的國家。

萬年受氣包,這應該是對燕國比較準確的定義。

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燕趙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於是“慷慨悲歌”這四個字似乎就成爲了之後數千年中燕趙之士的代名詞。

但是如果把燕和趙分開來並細細研究其歷史,那麼就會發現趙國的歷史波瀾壯闊殺伐四起,的確當得起慷慨二字。

而燕國嘛···除了在五國伐齊的時候雄起了一次,其餘大部分時間基本上是都在悲歌了···

燕國的疆域在三國時代又被稱爲幽州,也就是後世的京津唐以及遼東半島。

在這個年代,這裡的氣候條件極其惡劣,尤其冬季更是冰天雪地路途難行,在夏商兩朝之時屬於流放之地。

直到周武王姬發伐商建立西周王朝之後,姬發將自己的弟弟召公姬奭封在此地,燕國由此而建立,這片大地纔開始迎來了文明的曙光。

依照戰國七雄的尿性,被分封之後的燕國本該慢慢崛起並吊打周邊一切然後發展壯大最終成爲戰國七雄之中的一員,但是燕國卻偏偏不走尋常路。

燕國在建立之後的擴張是極爲緩慢的,直到數百年之後才吞併了薊國,將薊城作爲都城,由此開始嶄露頭角,薊城便是北京城的前身。

召公奭和周公旦都是西周開國時的姬姓王族重臣,因此他們兩人所建立的燕國以及魯國,便成爲了周朝宗法制度的堅定捍衛者和踐行者,這一踐行就是好幾百年。

即便是在周平王東遷洛邑,周朝天子的權威全面衰弱,中原大地開始進入春秋時代之後,位於苦寒之地的燕國仍然驕傲無比的秉持着周朝的禮法制度,並將那些主動擁抱時代變化的諸侯國們視爲叛逆者。

但歷史的車輪永遠是滾滾向前的,當你執意固守舊制不願跟隨時代潮流做出變革的話,那麼你就一定會變得落後了。

落後,就要捱打。

燕國北方的山戎抓住了這個時機南下侵略,一舉攻佔了燕國薊都,險些就將燕國滅亡。

全靠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打出“尊王攘夷”口號的齊桓公呂小白派軍相助,齊軍伐山戎,滅孤竹、令支等周邊敵人,才讓燕國免去了這一次建國以來最重大的危機。

按理來說,這時候起燕國該知恥而後勇了吧?

不。

從此之後,燕國就開啓了被吊打之路,被中山國吊打、被齊國吊打、被晉國吊打然後又被晉國分裂出來的趙國吊打···

如果不是因爲中原各國因爲不願意讓敵人變強的緣故而相互扯後腿,燕國應該早就被晉、齊、趙的其中一個給吞併了。

戰國數百年中,燕國都一直是那個和韓國競爭倒數第一的存在。不得不說這和燕國固守周朝禮法,漠視時代潮流有着極大的關係。

但是即便是萬年小受也有崛起的時候,當時間進入戰國時代,燕國終於慢慢的有了甦醒的跡象,漸漸的跟上了時代的腳步。

燕國在整個戰國時代之中最高光的時刻,莫過於數十年前的燕昭王時代。

燕昭王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招攬了樂毅、劇辛、秦開、鄒衍、屈庸等一大批人才,讓燕國迅速的強盛了起來。

強盛之後的燕國開始對外用兵,先是秦開率領燕軍大破東胡向東拓地千里,隨後燕國又抓住機會組織了一波五國伐齊,險些就完成了將齊國完全吞併這蛇吞象的壯舉。

可以這麼說,燕昭王時代是整個燕國自建國七百年以來,最爲強大也最爲揚眉吐氣的時間段。

只可惜一代英主燕昭王死在了即將徹底吞併齊國的前夕,他的兒子燕惠王即位之後中了田單的離間計,用騎劫替換了樂毅主帥之位,最終悲催的成爲了田單復國的背景板和反派人物。

於是在這短暫的榮光過後,燕國再次沒落,重新回到了熟悉的戰國受氣包之位,直至如今。

詩仙李白曾有詩云:“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簪折節無嫌猜。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講得便是燕昭王時代以及其衰落之後的事情。

但燕昭王時代的終結距離現在畢竟只不過纔過去了二十多年,如今的燕國之中,仍然有着這位偉大君王的許多遺澤,武陽城就是其中之一。

和楚國有郢都和鄢都一樣,燕國也有兩個都城,分別是上都薊城(又稱薊都)和下都武陽城。

這座武陽城位於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間,長十六裡寬十里總體呈不規則長方形,總周長達到了驚人的五十里,在燕昭王時代曾經是天下最繁華人口最多的大城市,沒有之一。

武陽城分爲東西兩城,東城爲宮城西城爲郭城,以東北(即燕國所處方位)爲尊,和當今天下其他諸國以西南(周朝天子所在方位)爲尊的慣例完全不同。

而在宮城之中又有三座高臺宮殿,從南向北依次是武陽臺、望景臺和張公臺,除此之外城外還有一座專爲祭祀之用的老姆臺。

這宮城便是當今燕王所居住的地方了。

十二年前,燕國權臣公孫操弒燕惠王,其後從王族之中擇一傀儡登基,這便是當今燕王。

由於弒君事件發生在薊都並且引發了極壞的國際影響,故此燕王登基之後並不在薊都居住,而是長期住在了這下都武陽城之中,燕國的政治中心也漸漸的從薊都轉移到了武陽。

這一天中午,武陽臺之中剛剛結束了一場大朝議,燕國的大臣們成羣結隊的從高臺上的宮殿中走出,然後各自坐上自己的馬車離開。

走在最後的是一名花白頭髮、身着趙國胡服的老者,以及一名年紀輕輕但頗爲沉穩的燕國帥哥。

老者便是趙國的使臣龐煖,而老者身邊的帥哥名叫樂間,乃是燕國的昌國君。

這位昌國君樂間有着一個大名鼎鼎的老爹,便是那位曾經威震天下的燕國大將軍樂毅。

樂毅在被燕惠王解職之後就回到了自己的母國趙國,並被趙國封爲望諸君。

其後樂毅和燕惠王和解,於是燕惠王便讓樂毅的長子樂間繼承了樂毅在燕國的昌國君爵位,由此樂毅家族重歸燕國朝堂,樂間也在自己父親死後成爲了燕國朝堂之上的親趙派領袖之一。

此時此刻龐煖和樂間這一老一少的心情看上去都不算太好,這顯然是因爲剛剛結束那場大朝議的緣故。

龐煖對着樂間低聲道:“昌國君,吾觀燕王之言行,多有攻趙之意也,今燕國已惡於齊,現又欲伐趙,此豈非自取滅亡乎?望君多說於燕王,務使燕王不做此愚行也。”

樂間搖了搖頭,嘆道:“龐先生之言,吾豈不知?可大王素來不喜與吾,此事吾亦是難以爲之啊。”

龐煖聽了樂間的話,不由得頗爲失望。

在龐煖看來,這原本應該是一趟非常輕鬆的出使任務,怎知道在進入了燕國境內之後才發現燕國人似乎已經是磨刀霍霍準備發動戰爭了。

即便龐煖在方纔的大朝議之中如何舌燦蓮花痛陳利弊,那燕王都一直默不作聲,看上去似乎已經是要下定決心出兵燕國了。

雖然說這個世界上大部分君王都是講道理的,但是有些君王、就比如說現在這位燕王只要腦袋一熱起來,真的是你和他說什麼他也聽不進去啊。

雖然龐煖並沒有得到昌國君樂間的幫助,但是他倒也並沒有顯得多麼的灰心喪氣。

和樂間告別之後,龐煖所乘坐的馬車並沒有朝着宮外駛去,而是徑直轉向了王宮之中的另外一座高臺宮殿——望景臺。

這座望景臺便是如今的燕國後宮之主燕後居住所在,而這位燕後還有着另外一個身份,那便是趙國國君趙丹的親妹妹。

龐煖此去,正是要完成趙丹交給龐煖三大任務之中的一項——向燕後轉交一封由趙丹親筆寫就的家書。

第二百三十七章 魏無忌覺得自己可能是帶不動這些豬隊友了第九十一章 韓王然的怒火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王,恕廉頗難以從命第八百五十四章 初遇第一百四十八章 自信滿滿的司馬梗第四百零二章 趙國人來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趙丹的隨機應變第六十五章 燕國風雲 4第八百三十八章 李牧的決定第七百八十二章 猝不及防第八百四十五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第四百七十九章 趙丹微服私訪記第三百三十六章 成長的代價第一百三十四章 王翦第二十三章 打秋風第三百七十九章 選哪裡作爲攻擊方向?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三百三十六章 成長的代價第五百九十三章 墨家緣何至此啊第二百四十一章 自信滿滿的休利單于第七百一十六章 城破第二百九十八章 魏王圉信任的小船又一次的翻了第五百七十二章 夏日會議第二十七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4第六百八十三 魏王圉的立場很堅定第九百三十章 蔡澤的機會第一百五十七章 讓秦王稷自己來和寡人談!第七百三十一章 別無選擇的段乾子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蒙驁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平原君離世第八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四十三章 司馬靳的神威第五百零四章 一個靠譜的君王還是很重要的第三百六十八章 大決戰第八百九十五章 秦國人的爭執第九百四十六章 啥時候纔能有蒸汽機啊第七百四十二章 趙丹的真正計劃第二百二十三章 幫不幫秦國?齊國人吵成了一團第八百五十二章 付之一炬,瞞天過海第九百三十六章 後勝入高宛第五百七十一章 不如將武安君召回關中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趙丹的兩件事情第八百六十九章 黃歇的決定第三百六十六章 曲轅犁的好夥伴第五百二十七章 開幕大典第九百四十四章 拿不拿郢都,這是一個問題第九十一章 韓王然的怒火第三百一十七章 寡人慾親征河東!第四百二十二章 邯鄲保衛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莽一波第三百零四章 黃歇的救命稻草第六百零三章 賢撣的美好生活第九百二十二章 李園可是個聰明人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翦很着急第一百零八章 裝逼的隱士第七百四十七章 結束的序幕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丹的小心機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優留的決定第五百六十二章 呂不韋的努力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論生死,願隨侍大王身邊第六百九十九章 呂不韋的好主意第三百七十二章 從邯鄲出發的使團第七百八十二章 猝不及防第四百三十一章 蔡澤的屈辱求和路 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奇襲夷陵城第九章 趙勝第十章 邯鄲第二百五十四章 鬱悶的司馬靳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兵伐秦第三十四章 信陵君第三百四十三章 司馬靳的神威第五百零六章 旗鼓相當的接觸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魏無忌的妙計第八百六十四章 毛遂的計劃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進城第五百五十五章 此將可抵擋李牧!第一百三十七章 莽一波第六百零一章 呂不韋的勝利第一千零五十章 郢都第五百一十六章 讓趙丹震驚無比的提議第一百零二章 秦蠻子,妄想!第五百二十四章 候的陰毒計策第六百零五章 郭開第九百四十三章 秦楚戰局第九百八十九章 蔡澤帶來的壞消息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牧東進,韓王然的決定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匈奴主力的蹤跡第一百三十八章 秦軍的反擊第四百四十二章 水淹大梁城第二百七十六章 掌控大局第一百九十四章 白起還是王齕?第六百三十七章 寡人準備遷都!第九百六十四章 李牧的真正目標第八百九十一章 失蹤的歌姬第七百六十章 不合時宜的吵架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新相邦?暗潮涌動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兵伐秦第四百九十九章 氣急攻心的後勝第一百四十九章 初遇第四百七十章 寡人要去北邊散散心!
第二百三十七章 魏無忌覺得自己可能是帶不動這些豬隊友了第九十一章 韓王然的怒火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王,恕廉頗難以從命第八百五十四章 初遇第一百四十八章 自信滿滿的司馬梗第四百零二章 趙國人來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趙丹的隨機應變第六十五章 燕國風雲 4第八百三十八章 李牧的決定第七百八十二章 猝不及防第八百四十五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第四百七十九章 趙丹微服私訪記第三百三十六章 成長的代價第一百三十四章 王翦第二十三章 打秋風第三百七十九章 選哪裡作爲攻擊方向?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三百三十六章 成長的代價第五百九十三章 墨家緣何至此啊第二百四十一章 自信滿滿的休利單于第七百一十六章 城破第二百九十八章 魏王圉信任的小船又一次的翻了第五百七十二章 夏日會議第二十七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4第六百八十三 魏王圉的立場很堅定第九百三十章 蔡澤的機會第一百五十七章 讓秦王稷自己來和寡人談!第七百三十一章 別無選擇的段乾子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蒙驁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平原君離世第八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四十三章 司馬靳的神威第五百零四章 一個靠譜的君王還是很重要的第三百六十八章 大決戰第八百九十五章 秦國人的爭執第九百四十六章 啥時候纔能有蒸汽機啊第七百四十二章 趙丹的真正計劃第二百二十三章 幫不幫秦國?齊國人吵成了一團第八百五十二章 付之一炬,瞞天過海第九百三十六章 後勝入高宛第五百七十一章 不如將武安君召回關中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趙丹的兩件事情第八百六十九章 黃歇的決定第三百六十六章 曲轅犁的好夥伴第五百二十七章 開幕大典第九百四十四章 拿不拿郢都,這是一個問題第九十一章 韓王然的怒火第三百一十七章 寡人慾親征河東!第四百二十二章 邯鄲保衛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莽一波第三百零四章 黃歇的救命稻草第六百零三章 賢撣的美好生活第九百二十二章 李園可是個聰明人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翦很着急第一百零八章 裝逼的隱士第七百四十七章 結束的序幕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丹的小心機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優留的決定第五百六十二章 呂不韋的努力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論生死,願隨侍大王身邊第六百九十九章 呂不韋的好主意第三百七十二章 從邯鄲出發的使團第七百八十二章 猝不及防第四百三十一章 蔡澤的屈辱求和路 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奇襲夷陵城第九章 趙勝第十章 邯鄲第二百五十四章 鬱悶的司馬靳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兵伐秦第三十四章 信陵君第三百四十三章 司馬靳的神威第五百零六章 旗鼓相當的接觸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魏無忌的妙計第八百六十四章 毛遂的計劃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進城第五百五十五章 此將可抵擋李牧!第一百三十七章 莽一波第六百零一章 呂不韋的勝利第一千零五十章 郢都第五百一十六章 讓趙丹震驚無比的提議第一百零二章 秦蠻子,妄想!第五百二十四章 候的陰毒計策第六百零五章 郭開第九百四十三章 秦楚戰局第九百八十九章 蔡澤帶來的壞消息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牧東進,韓王然的決定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匈奴主力的蹤跡第一百三十八章 秦軍的反擊第四百四十二章 水淹大梁城第二百七十六章 掌控大局第一百九十四章 白起還是王齕?第六百三十七章 寡人準備遷都!第九百六十四章 李牧的真正目標第八百九十一章 失蹤的歌姬第七百六十章 不合時宜的吵架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新相邦?暗潮涌動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兵伐秦第四百九十九章 氣急攻心的後勝第一百四十九章 初遇第四百七十章 寡人要去北邊散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