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燕國風雲 1

在戰國七雄之中,燕國是一個很神奇而且另類的國家。

萬年受氣包,這應該是對燕國比較準確的定義。

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燕趙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於是“慷慨悲歌”這四個字似乎就成爲了之後數千年中燕趙之士的代名詞。

但是如果把燕和趙分開來並細細研究其歷史,那麼就會發現趙國的歷史波瀾壯闊殺伐四起,的確當得起慷慨二字。

而燕國嘛···除了在五國伐齊的時候雄起了一次,其餘大部分時間基本上是都在悲歌了···

燕國的疆域在三國時代又被稱爲幽州,也就是後世的京津唐以及遼東半島。

在這個年代,這裡的氣候條件極其惡劣,尤其冬季更是冰天雪地路途難行,在夏商兩朝之時屬於流放之地。

直到周武王姬發伐商建立西周王朝之後,姬發將自己的弟弟召公姬奭封在此地,燕國由此而建立,這片大地纔開始迎來了文明的曙光。

依照戰國七雄的尿性,被分封之後的燕國本該慢慢崛起並吊打周邊一切然後發展壯大最終成爲戰國七雄之中的一員,但是燕國卻偏偏不走尋常路。

燕國在建立之後的擴張是極爲緩慢的,直到數百年之後才吞併了薊國,將薊城作爲都城,由此開始嶄露頭角,薊城便是北京城的前身。

召公奭和周公旦都是西周開國時的姬姓王族重臣,因此他們兩人所建立的燕國以及魯國,便成爲了周朝宗法制度的堅定捍衛者和踐行者,這一踐行就是好幾百年。

即便是在周平王東遷洛邑,周朝天子的權威全面衰弱,中原大地開始進入春秋時代之後,位於苦寒之地的燕國仍然驕傲無比的秉持着周朝的禮法制度,並將那些主動擁抱時代變化的諸侯國們視爲叛逆者。

但歷史的車輪永遠是滾滾向前的,當你執意固守舊制不願跟隨時代潮流做出變革的話,那麼你就一定會變得落後了。

落後,就要捱打。

燕國北方的山戎抓住了這個時機南下侵略,一舉攻佔了燕國薊都,險些就將燕國滅亡。

全靠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打出“尊王攘夷”口號的齊桓公呂小白派軍相助,齊軍伐山戎,滅孤竹、令支等周邊敵人,才讓燕國免去了這一次建國以來最重大的危機。

按理來說,這時候起燕國該知恥而後勇了吧?

不。

從此之後,燕國就開啓了被吊打之路,被中山國吊打、被齊國吊打、被晉國吊打然後又被晉國分裂出來的趙國吊打···

如果不是因爲中原各國因爲不願意讓敵人變強的緣故而相互扯後腿,燕國應該早就被晉、齊、趙的其中一個給吞併了。

戰國數百年中,燕國都一直是那個和韓國競爭倒數第一的存在。不得不說這和燕國固守周朝禮法,漠視時代潮流有着極大的關係。

但是即便是萬年小受也有崛起的時候,當時間進入戰國時代,燕國終於慢慢的有了甦醒的跡象,漸漸的跟上了時代的腳步。

燕國在整個戰國時代之中最高光的時刻,莫過於數十年前的燕昭王時代。

燕昭王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招攬了樂毅、劇辛、秦開、鄒衍、屈庸等一大批人才,讓燕國迅速的強盛了起來。

強盛之後的燕國開始對外用兵,先是秦開率領燕軍大破東胡向東拓地千里,隨後燕國又抓住機會組織了一波五國伐齊,險些就完成了將齊國完全吞併這蛇吞象的壯舉。

可以這麼說,燕昭王時代是整個燕國自建國七百年以來,最爲強大也最爲揚眉吐氣的時間段。

只可惜一代英主燕昭王死在了即將徹底吞併齊國的前夕,他的兒子燕惠王即位之後中了田單的離間計,用騎劫替換了樂毅主帥之位,最終悲催的成爲了田單復國的背景板和反派人物。

於是在這短暫的榮光過後,燕國再次沒落,重新回到了熟悉的戰國受氣包之位,直至如今。

詩仙李白曾有詩云:“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簪折節無嫌猜。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講得便是燕昭王時代以及其衰落之後的事情。

但燕昭王時代的終結距離現在畢竟只不過纔過去了二十多年,如今的燕國之中,仍然有着這位偉大君王的許多遺澤,武陽城就是其中之一。

和楚國有郢都和鄢都一樣,燕國也有兩個都城,分別是上都薊城(又稱薊都)和下都武陽城。

這座武陽城位於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間,長十六裡寬十里總體呈不規則長方形,總周長達到了驚人的五十里,在燕昭王時代曾經是天下最繁華人口最多的大城市,沒有之一。

武陽城分爲東西兩城,東城爲宮城西城爲郭城,以東北(即燕國所處方位)爲尊,和當今天下其他諸國以西南(周朝天子所在方位)爲尊的慣例完全不同。

而在宮城之中又有三座高臺宮殿,從南向北依次是武陽臺、望景臺和張公臺,除此之外城外還有一座專爲祭祀之用的老姆臺。

這宮城便是當今燕王所居住的地方了。

十二年前,燕國權臣公孫操弒燕惠王,其後從王族之中擇一傀儡登基,這便是當今燕王。

由於弒君事件發生在薊都並且引發了極壞的國際影響,故此燕王登基之後並不在薊都居住,而是長期住在了這下都武陽城之中,燕國的政治中心也漸漸的從薊都轉移到了武陽。

這一天中午,武陽臺之中剛剛結束了一場大朝議,燕國的大臣們成羣結隊的從高臺上的宮殿中走出,然後各自坐上自己的馬車離開。

走在最後的是一名花白頭髮、身着趙國胡服的老者,以及一名年紀輕輕但頗爲沉穩的燕國帥哥。

老者便是趙國的使臣龐煖,而老者身邊的帥哥名叫樂間,乃是燕國的昌國君。

這位昌國君樂間有着一個大名鼎鼎的老爹,便是那位曾經威震天下的燕國大將軍樂毅。

樂毅在被燕惠王解職之後就回到了自己的母國趙國,並被趙國封爲望諸君。

其後樂毅和燕惠王和解,於是燕惠王便讓樂毅的長子樂間繼承了樂毅在燕國的昌國君爵位,由此樂毅家族重歸燕國朝堂,樂間也在自己父親死後成爲了燕國朝堂之上的親趙派領袖之一。

此時此刻龐煖和樂間這一老一少的心情看上去都不算太好,這顯然是因爲剛剛結束那場大朝議的緣故。

龐煖對着樂間低聲道:“昌國君,吾觀燕王之言行,多有攻趙之意也,今燕國已惡於齊,現又欲伐趙,此豈非自取滅亡乎?望君多說於燕王,務使燕王不做此愚行也。”

樂間搖了搖頭,嘆道:“龐先生之言,吾豈不知?可大王素來不喜與吾,此事吾亦是難以爲之啊。”

龐煖聽了樂間的話,不由得頗爲失望。

在龐煖看來,這原本應該是一趟非常輕鬆的出使任務,怎知道在進入了燕國境內之後才發現燕國人似乎已經是磨刀霍霍準備發動戰爭了。

即便龐煖在方纔的大朝議之中如何舌燦蓮花痛陳利弊,那燕王都一直默不作聲,看上去似乎已經是要下定決心出兵燕國了。

雖然說這個世界上大部分君王都是講道理的,但是有些君王、就比如說現在這位燕王只要腦袋一熱起來,真的是你和他說什麼他也聽不進去啊。

雖然龐煖並沒有得到昌國君樂間的幫助,但是他倒也並沒有顯得多麼的灰心喪氣。

和樂間告別之後,龐煖所乘坐的馬車並沒有朝着宮外駛去,而是徑直轉向了王宮之中的另外一座高臺宮殿——望景臺。

這座望景臺便是如今的燕國後宮之主燕後居住所在,而這位燕後還有着另外一個身份,那便是趙國國君趙丹的親妹妹。

龐煖此去,正是要完成趙丹交給龐煖三大任務之中的一項——向燕後轉交一封由趙丹親筆寫就的家書。

第八百五十八章 暴烈如火第五百零四章 一個靠譜的君王還是很重要的第一百五十五章 宜陽城中的秦王稷第三百三十六章 成長的代價第一百九十一章 或許這就是穿越的意義吧第四百三十一章 蔡澤的屈辱求和路 一第八百五十三章 相互猜測關於有讀者反映王翦死而復活的事情.第一百一十七章 兵符第九百零八章 寡人覺得趁火打劫是一個好習慣第一百八十九章 爲了儒家在這個時代好混一點,荀子做出了妥協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王,你就從了那趙丹小兒吧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國的慘重損失讓秦王稷十分的不爽第五百三十九章 趙丹教子第八百七十九章 密道入城第三百七十章 血色之路,狂暴衝殺第九百八十五章 李牧有個大膽的想法第四百四十章 華生,你發現了盲點!第五百七十二章 夏日會議第七百一十六章 城破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給面子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得人心的李斯第八百九十四章 齊王建的怒火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宴無好宴第三百四十六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四百四十五章 秦王稷之死第二百九十一章 是時候準備出兵燕國了第七十七章 廢立第二百一十五章 匈奴人來了第三百零四章 黃歇的救命稻草第七百八十章 擒王第二十八章 趙異人第五百三十三章 趙國使者第九百七十章 勝利第一百六十六章 趁火打劫?寡人最喜歡了!第九十三章 秦軍的總攻?第二百零三章 趙丹喊出來的響亮口號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線暗線,一團亂麻第四百八十七章 元旦晚宴第一百三十四章 王翦第二百六十一章 樂間傳遞的消息第五十三章 龍陽君說魏王第三十三章 監察衛第八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七百四十八章 趙軍出征第四百零六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九十章 進展順利的草原攻略第九百八十四章 平原君的病情第九百二十七章 生存還是死亡,汝自己選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死中求活第四百一十章 吾有憂,呂大夫可能解?第三百九十八章 是否救趙?楚人的爭吵第八百八十九章 下一個目標第四百五十六章 秦國來使第五百五十二章 櫟陽城內的變化第七百三十八章 這酒有毒!第九十六章 夜襲第一百四十八章 自信滿滿的司馬梗第六百九十九章 呂不韋的好主意第七章 趙括第二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立刻發兵攻秦?第二百九十章 這一次,寡人打算和秦王稷來一次以史爲鏡第二百一十六章 搗毀這座烽燧臺!第八百一十二章 義渠勝的麻煩第三百一十二章 廉頗覺得這個計劃簡直是太扯淡了第七百二十一章 鹿臺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破城第九百一十七章 吾欲降趙,不知諸位以爲如何?第二百七十三章 虞信的主意第四百零三章 戰還是不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從河東郡傳來的好消息第三百章 喜當爹的趙丹和來自魏國的消息第八十章 馮亭第一百九十五章 慶功大會即將開始,首先入場的是羽林軍第一千零八章 趙丹的構想第一百八十六章 對於趙國的未來,趙丹有那麼一些想法第七百六十二章 緩緩生長的趙國科技樹第二百七十九章 趙括和王稽有麻煩了第六百四十二章 夜宴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現在蒙驁身邊的神秘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魏王圉何德何能,和大王相提並論?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王,趙國人這是在搶劫!第十五章 秦國政壇第三百九十一章 寡人絕對不當第二個齊湣王!第九百一十九章 這趙國使團,吾今日是請定了!第六百四十一章 楚將亡,秦救乎第五百七十七章 白起的直覺第三十章 白起第九百二十二章 李園可是個聰明人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風雨飄搖的吳城第二百七十七章 燕國、李斯、韓非第六百一十八章 齊國人又要搞歪心思?第七百一十章 是時候破釜沉舟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讓趙丹震驚無比的提議第三百九十章 風雨欲來第八百五十三章 相互猜測第九百二十五章 毛遂知道了?第八百八十八章 亞洲大一統?第六百五十七章 候與範睢第一百章 目標-故關!
第八百五十八章 暴烈如火第五百零四章 一個靠譜的君王還是很重要的第一百五十五章 宜陽城中的秦王稷第三百三十六章 成長的代價第一百九十一章 或許這就是穿越的意義吧第四百三十一章 蔡澤的屈辱求和路 一第八百五十三章 相互猜測關於有讀者反映王翦死而復活的事情.第一百一十七章 兵符第九百零八章 寡人覺得趁火打劫是一個好習慣第一百八十九章 爲了儒家在這個時代好混一點,荀子做出了妥協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王,你就從了那趙丹小兒吧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國的慘重損失讓秦王稷十分的不爽第五百三十九章 趙丹教子第八百七十九章 密道入城第三百七十章 血色之路,狂暴衝殺第九百八十五章 李牧有個大膽的想法第四百四十章 華生,你發現了盲點!第五百七十二章 夏日會議第七百一十六章 城破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給面子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得人心的李斯第八百九十四章 齊王建的怒火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宴無好宴第三百四十六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四百四十五章 秦王稷之死第二百九十一章 是時候準備出兵燕國了第七十七章 廢立第二百一十五章 匈奴人來了第三百零四章 黃歇的救命稻草第七百八十章 擒王第二十八章 趙異人第五百三十三章 趙國使者第九百七十章 勝利第一百六十六章 趁火打劫?寡人最喜歡了!第九十三章 秦軍的總攻?第二百零三章 趙丹喊出來的響亮口號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線暗線,一團亂麻第四百八十七章 元旦晚宴第一百三十四章 王翦第二百六十一章 樂間傳遞的消息第五十三章 龍陽君說魏王第三十三章 監察衛第八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七百四十八章 趙軍出征第四百零六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九十章 進展順利的草原攻略第九百八十四章 平原君的病情第九百二十七章 生存還是死亡,汝自己選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死中求活第四百一十章 吾有憂,呂大夫可能解?第三百九十八章 是否救趙?楚人的爭吵第八百八十九章 下一個目標第四百五十六章 秦國來使第五百五十二章 櫟陽城內的變化第七百三十八章 這酒有毒!第九十六章 夜襲第一百四十八章 自信滿滿的司馬梗第六百九十九章 呂不韋的好主意第七章 趙括第二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立刻發兵攻秦?第二百九十章 這一次,寡人打算和秦王稷來一次以史爲鏡第二百一十六章 搗毀這座烽燧臺!第八百一十二章 義渠勝的麻煩第三百一十二章 廉頗覺得這個計劃簡直是太扯淡了第七百二十一章 鹿臺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破城第九百一十七章 吾欲降趙,不知諸位以爲如何?第二百七十三章 虞信的主意第四百零三章 戰還是不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從河東郡傳來的好消息第三百章 喜當爹的趙丹和來自魏國的消息第八十章 馮亭第一百九十五章 慶功大會即將開始,首先入場的是羽林軍第一千零八章 趙丹的構想第一百八十六章 對於趙國的未來,趙丹有那麼一些想法第七百六十二章 緩緩生長的趙國科技樹第二百七十九章 趙括和王稽有麻煩了第六百四十二章 夜宴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現在蒙驁身邊的神秘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魏王圉何德何能,和大王相提並論?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王,趙國人這是在搶劫!第十五章 秦國政壇第三百九十一章 寡人絕對不當第二個齊湣王!第九百一十九章 這趙國使團,吾今日是請定了!第六百四十一章 楚將亡,秦救乎第五百七十七章 白起的直覺第三十章 白起第九百二十二章 李園可是個聰明人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風雨飄搖的吳城第二百七十七章 燕國、李斯、韓非第六百一十八章 齊國人又要搞歪心思?第七百一十章 是時候破釜沉舟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讓趙丹震驚無比的提議第三百九十章 風雨欲來第八百五十三章 相互猜測第九百二十五章 毛遂知道了?第八百八十八章 亞洲大一統?第六百五十七章 候與範睢第一百章 目標-故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