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蘇代使齊 2

蘇代這一禮下去,坐在大殿上首王位那位年輕的齊王建也是微微頷首,溫聲道:“蘇卿不必多禮。”

蘇代直起身來,走到殿旁一張早已準備好的桌案面前坐下。

只見蘇代剛一坐下,就有一名齊國大夫對着蘇代道:“不知蘇卿此番前來,所爲何事?”

大殿之中所有的目光瞬間就都落在了蘇代的身上,事實上在座的齊國君臣們心中對於蘇代此來目的自然是十分的清楚,只不過是想要聽聽這蘇代到底有怎麼一番說詞罷了。

蘇代本人對此當然也是心中如同那明鏡一般,自春秋時期縱橫家一脈出現以來,這一派便是靠着遊走列國遊說諸侯作爲最重要的求名求權手段,作爲當今天下縱橫家一脈執牛耳者,蘇代又豈會對這番場景感到陌生?

這,纔是縱橫家所應該表演的舞臺,而今天金鑾殿這座舞臺,將只屬於蘇代一個人!

蘇代輕咳一聲,不緊不慢的對着殿上的齊王建和君王后拱手一禮,隨後道:“蘇某此番奉趙王之命而來,乃是爲解齊國滅國之厄也。”

好似瞬間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

此言一出,金鑾殿中齊國君臣齊齊色變,更有甚者直接痛斥出聲:“蘇代,爾不過區區一趙臣,安敢在我臨淄金鑾殿之上如此胡言!”

實在不怪齊國人不夠淡定,實在是蘇代的語氣太過張狂,一上來就是“老子今天過來就是來救你們齊國滴,你們齊國人要是不聽老子的話,那你們就完蛋鳥!”

這簡直就是爺爺能忍,姥姥也不能忍啊,齊國君臣自然是更不能忍。

就連坐在上首的齊王建也是臉色微變,年輕的臉龐上明顯的露出了不爽的意味。

就算你趙國是美帝,我們齊國也不是日本好吧,你蘇代爲何敢在我齊國君王面前如此信口開河?

面對着羣情洶涌罵聲滔天的齊國大臣們,差點就要被口水吞沒的蘇代臉上沒有絲毫慌亂,反而發出了一聲嗤笑:“代聞齊國素以上國自居,今之所見,不過一羣罵街之徒爾。”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清冷的聲音突然從大殿的最上首響起。

“夠了。”

這是來自齊國太后君王后的聲音。

整個金鑾殿瞬間安靜下來,剛剛還張牙舞爪恨不得把蘇代生吞活剝的齊國大臣們,一下子變成了一隻只安靜的小白兔。

下一刻,君王后那沉着安靜中帶着威嚴的目光落在了蘇代的身上:“蘇卿有言,但說無妨。”

蘇代見狀心中也不由得暗歎一聲:“君王后之賢名,果然不虛。”

剛纔蘇代所用的,其實是縱橫家們比較慣常使用的話術,想要先憑藉着危言聳聽和不屑讓齊國君臣感到憤怒和恐懼,然後再繼續借題發揮。

本來看上去這個計劃已經成功了一大半,但是很顯然——這位齊國的太后是唯一一個沒有上當的人。

但蘇代可不是這麼容易就被打敗的人,之前只不過是開胃甜點而已,主菜還沒有上呢。

只見蘇代臉色一正,開口道:“當今天下諸候國十餘,雄者有七,即齊趙燕楚魏韓秦也。七國之中,又以秦國最爲勢強。秦據崤函之固,擁川蜀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蘇代說到這裡,故意的停頓了一下,環視了一圈金鑾殿。

蘇代這一番的話意思簡單的說就是指出一點:“秦這個國家,想要的不是爭霸天下,而是消滅其他所有國家,一統天下。”

很顯然,這番話打動了不少人,蘇代能夠看到有些齊國大臣暗暗點頭,而更多的齊國大臣雖然面無表情,但看上去也在思考着蘇代的話。

於是蘇代繼續說道:“秦孝公時,商君入秦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沒,惠文、武、秦王稷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蘇代的這第二段話,說的是秦國自秦孝公任命商鞅變法以來的對外擴張,佔領山東各國領土的歷史。

說到這裡,蘇代突然擡高了聲音。

“天下苦秦久矣!苦秦者,非只三晉之國,齊國亦不能免也!”

一句話猶如洪鐘大呂般瞬間響徹整個金鑾殿,於在場諸人的耳旁不停迴盪。

此言一出,在場齊國君臣不由得臉色微變。

實在是蘇代這句話,聽起來非常的有道理。

受秦國之苦的,真的不只是和秦國接壤的三晉(趙魏韓)而已,齊國同樣也深受其害。

不要以爲齊國和秦國不接壤,齊國就和秦國之間沒有任何恩怨了。

在齊國強盛的時候,曾經參與過好幾次諸侯國合縱攻秦。

三十八年前(公元前298年),齊王建的爺爺齊湣王田地派出齊國名將匡章和魏國名將公孫喜,韓國名將暴鳶一起組成聯軍,用三年時間攻破了秦國的天下雄關函谷關,逼得當時尚在盛年的秦王稷不得不割地求和。

而自從秦國建立函谷關至今,也僅僅只有這麼一次被攻破的記錄!

而且那一次如果不是齊國時任相邦孟嘗君田文聽信韓慶之言和秦國議和,三國聯軍甚至有可能長驅直入,攻破咸陽,一舉滅掉秦國!

對這件事,秦國上下無不引爲奇恥大辱,時刻心念着要復仇齊國。

於是在函谷關被攻破的十二年後(公元前284年),當齊國滅宋引發衆怒之時,秦國積極的響應了燕國的號召,參與到了反齊同盟中去,和趙、韓、魏、燕一起組成了五國同盟,共同進攻齊國。

最終在一代燕國名將樂毅的率領下,五國聯軍大敗齊國主力,連續攻克齊國七十二大城,加上見風使舵臨陣倒戈的楚國一起,戰國六雄完成了一次對霸主齊國的肢解和瓜分。

整個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最後一段作爲主角的輝煌時刻就此落幕。

如果不是之後齊國有着田單這麼一名不世出的人傑,靠着即墨這一座孤城完成絕地反擊的話,齊國這個國家早就和中山國、魯國之類的國家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

那一場五國滅齊的浩劫,只不過剛剛過去了二十四年而已,在場的齊國君臣,絕大部分都是那一場浩劫的親歷者。

在齊國人看來,五國滅齊,燕爲首惡,但秦國,也同樣是個該死的幫兇!

所以蘇代這一句“天下苦秦久矣···齊國亦不能免也!”倒是真的讓不少齊國大臣有着共鳴。

蘇代見此刻氣氛烘托的已經算是比較到位了,於是便不失時機的朝着殿上的齊王建以及君王后一拱手,道:

“今我趙國與那秦人決戰於長平之地,若趙敗,則山東六國再無可阻強秦者矣,如此則秦一統天下之勢已成,齊國又何以倖免哉?故代今來此,願以萬金求齊國半年之糧,以緩我趙國燃眉之急,阻危難於齊國國境之外,如此趙國幸甚,齊國幸甚!”

蘇代這是直接擺明來意了。他話裡的意思非常明顯,現在我趙國長平一輸,那麼東方六國就統統都完犢子了,你齊國也只有滅國的命運。

所以現在請你借(賣)糧給我,這樣我趙國就能夠幫你把秦國給擋住,那麼就真正可以做到“你好我好大家好”。

蘇代說完這番話之後,就用目光注視着殿上的齊王建,等待着齊王建的答覆。

第三百二十章 兩個廢物!第七百九十章 如何割肉也是一門技術活第三百七十二章 從邯鄲出發的使團第四百七十七章 或許是時候考慮對匈奴動手了?第九百四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四百七十三章 匈奴人的內訌第三百四十章 逃亡第一百零五章 拍桌子的趙丹第八百八十六章 請收李牧之權第五百八十五章 圍咸陽第六百四十六章 趙丹的應對第八百零一章 突襲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王說話,什麼時候輪到你範睢插嘴了第四百三十章 魏王圉很生氣第七百二十九章 魏王圉的艱難決定第六百二十九章 薊都風雲第七百五十一章 陶邑亂局第一百七十三章 武安君,還不交出兵權?第七百一十五章 獻計第一千零一十章 爾虞我詐第五百二十四章 候的陰毒計策第五百五十八章 喜訊啊大王第四百一十八章 趙柱獻計第六百二十一章 我們都是趙國人第四百零六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蔡澤再獻計第七百八十四章 戰事起第二十五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2第七百一十二章 暴跳如雷的魏王圉第二百章 想要打勝仗,首先得有一支足夠強大的軍隊第五百九十五章 儒家就是欠調教!第一百一十三章 失勢第一百二十一章 趙勝和趙豹的負面作用第五十章 咸陽宮議 2第四十章 虞信使楚 1第六百五十九章 孤兒營中小孤兒第一百八十三章 雖有廉頗樂乘龐煖,但寡人的心中還是李牧最重要第二百二十章 秦王稷的希望來了第二百三十八章 殺高基第二百四十三章 勝利的消息傳回了邯鄲第一百四十二章 好了範睢大哥還是請你閉嘴吧和大家隨便聊聊第九百二十三章 和李園的談判第八百零五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三百七十三章 對龐煖的封賞和制衡第三百零一章 趙丹要開幕府?第八百六十八章 黃歇的困境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四百四十七章 趙丹和魏無忌都很高興第六百四十六章 趙丹的應對第二百九十九章 廉頗克曲沃第五百五十章 李牧很淡定第三百九十一章 寡人絕對不當第二個齊湣王!第五十五章 信陵君說魏王 1第九百六十六章 王翦的自信第一百一十一章 入宮求見第一百七十二章 武安君的想法是很美好的,就是劇本有點不對第八百四十五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第四百一十二章 君上,請忍一時之氣第五百九十二章 行刺未遂第六百四十章 荊軻打狗第三百一十章 韓非給趙丹帶來的啓發第九百八十五章 李牧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九百三十七章 勸降第七百四十四章 遊說諸國第三百二十八章 上了趙丹的惡當了!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自站隊的時候到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毛遂的審訊第二百七十六章 掌控大局第二百六十三章 河東郡太守王稽的心情很不好第九百九十九章 使者?第二百七十三章 虞信的主意第四百四十八章 急報,悲報第六百四十二章 夜宴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非和參謀處的計劃第四百九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八百六十九章 黃歇的決定第二百零一章 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先打誰?第一百三十八章 秦軍的反擊第八百六十五章 李園進宮第六百七十二章 趙勝的賭注第六百二十章 其實,我是一個臥底第五十七章 危機第九百零九章 李牧的試驗第六百四十九章 介入戰爭?第一百一十七章 兵符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怒第八百五十六章 屠斜的小麻煩第五百七十一章 不如將武安君召回關中第五百八十四章 蒲津渡之火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如議和第二百零五章 你這一手賣隊友讓人有點意想不到啊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王,恕廉頗難以從命第七百七十五章 呂不韋整個人都震驚了第七百九十七章 龍臺新人第六百二十八章 一錘定音的李牧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八百六十三章 馮亭的心思第七百六十一章 荊軻的機會第六百九十二章 鬱悶的劇辛
第三百二十章 兩個廢物!第七百九十章 如何割肉也是一門技術活第三百七十二章 從邯鄲出發的使團第四百七十七章 或許是時候考慮對匈奴動手了?第九百四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四百七十三章 匈奴人的內訌第三百四十章 逃亡第一百零五章 拍桌子的趙丹第八百八十六章 請收李牧之權第五百八十五章 圍咸陽第六百四十六章 趙丹的應對第八百零一章 突襲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王說話,什麼時候輪到你範睢插嘴了第四百三十章 魏王圉很生氣第七百二十九章 魏王圉的艱難決定第六百二十九章 薊都風雲第七百五十一章 陶邑亂局第一百七十三章 武安君,還不交出兵權?第七百一十五章 獻計第一千零一十章 爾虞我詐第五百二十四章 候的陰毒計策第五百五十八章 喜訊啊大王第四百一十八章 趙柱獻計第六百二十一章 我們都是趙國人第四百零六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蔡澤再獻計第七百八十四章 戰事起第二十五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2第七百一十二章 暴跳如雷的魏王圉第二百章 想要打勝仗,首先得有一支足夠強大的軍隊第五百九十五章 儒家就是欠調教!第一百一十三章 失勢第一百二十一章 趙勝和趙豹的負面作用第五十章 咸陽宮議 2第四十章 虞信使楚 1第六百五十九章 孤兒營中小孤兒第一百八十三章 雖有廉頗樂乘龐煖,但寡人的心中還是李牧最重要第二百二十章 秦王稷的希望來了第二百三十八章 殺高基第二百四十三章 勝利的消息傳回了邯鄲第一百四十二章 好了範睢大哥還是請你閉嘴吧和大家隨便聊聊第九百二十三章 和李園的談判第八百零五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三百七十三章 對龐煖的封賞和制衡第三百零一章 趙丹要開幕府?第八百六十八章 黃歇的困境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四百四十七章 趙丹和魏無忌都很高興第六百四十六章 趙丹的應對第二百九十九章 廉頗克曲沃第五百五十章 李牧很淡定第三百九十一章 寡人絕對不當第二個齊湣王!第五十五章 信陵君說魏王 1第九百六十六章 王翦的自信第一百一十一章 入宮求見第一百七十二章 武安君的想法是很美好的,就是劇本有點不對第八百四十五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第四百一十二章 君上,請忍一時之氣第五百九十二章 行刺未遂第六百四十章 荊軻打狗第三百一十章 韓非給趙丹帶來的啓發第九百八十五章 李牧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九百三十七章 勸降第七百四十四章 遊說諸國第三百二十八章 上了趙丹的惡當了!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自站隊的時候到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毛遂的審訊第二百七十六章 掌控大局第二百六十三章 河東郡太守王稽的心情很不好第九百九十九章 使者?第二百七十三章 虞信的主意第四百四十八章 急報,悲報第六百四十二章 夜宴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非和參謀處的計劃第四百九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八百六十九章 黃歇的決定第二百零一章 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先打誰?第一百三十八章 秦軍的反擊第八百六十五章 李園進宮第六百七十二章 趙勝的賭注第六百二十章 其實,我是一個臥底第五十七章 危機第九百零九章 李牧的試驗第六百四十九章 介入戰爭?第一百一十七章 兵符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怒第八百五十六章 屠斜的小麻煩第五百七十一章 不如將武安君召回關中第五百八十四章 蒲津渡之火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如議和第二百零五章 你這一手賣隊友讓人有點意想不到啊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王,恕廉頗難以從命第七百七十五章 呂不韋整個人都震驚了第七百九十七章 龍臺新人第六百二十八章 一錘定音的李牧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八百六十三章 馮亭的心思第七百六十一章 荊軻的機會第六百九十二章 鬱悶的劇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