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破解圍秦救楚,範睢有三計

範睢聽到秦王稷的這番話語,嘴角就是一絲笑容щщш..lā

如果說在被秦王稷啓用之前範睢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讓自己獲得更多的榮華富貴,那麼在如今成爲了秦國相邦之後,範睢的目標就變成了要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了。

如果可以的話,範睢甚至希望自己的這份富貴能夠傳承下去,遺澤後代。

怎麼保?當然只有一點,那便是爲秦王稷解決一個又一個的麻煩,讓秦王稷對範睢的信任與日俱增!

好吧,至少從這一點來說,範睢現在其實是搞砸了的……

畢竟代表着“遠交近攻”的長平之戰失敗了。

所以範睢這一次可不會再容忍秦國伐楚之戰再度失敗。

而且範睢其實還有一個小小的、不足爲外人道的心思。

衆所周知,範睢的封號是“應候”。

爲什麼叫應候?那是因爲範睢的封地叫做應城。

應城這個地方,就位於秦國的東南兩郡之中。

但現在的東南兩郡卻已經落入了楚國人的手裡,應城自然也不例外。

應城並不是什麼好地方,落入楚國人的手裡也就算了,即便是秦國在如今的這場戰爭之中再收回東南兩郡,範睢也不想要應城這個封地了。

對於範睢來說,他更希望獲得的封地是前任秦國相邦魏冉的封地——陶郡。

範睢不想當什麼應候,他想當的是陶侯。

陶郡,那可是一個到處都流淌着金錢氣息的地方啊。

只要擁有了陶郡,那麼範睢就會立刻變得富可敵國!

但是秦王稷可不會隨隨便便就把陶郡給封出去,想要從應候變陶侯,爲秦國立下大功是必須的。

正是因爲這麼一點點小小的、想要爲自己謀利的心思,範睢召集了衆多心腹門客,整整商議了許多天,才終於得出了結論,自認爲已經識破了趙國君臣們“圍秦救楚”之策,並研究出來了破解的辦法。

之所以付出這麼一番心血,當然就是爲了在秦王稷的面前獻計,讓秦國挫敗趙國的陰謀,讓應候範睢變成陶侯範睢!

從如今秦王稷的反應看來,範睢這個改名之路,似乎已經有了要踏上正軌的跡象了。

範睢不急不忙,先擺足了範兒才緩緩開口道:“大王,以臣之見,欲解決這圍秦救楚之患,其計有三。”

周圍的秦國大臣們一聽就明白了。

範睢這老小子,又要開始裝逼了。

像別的臣子,獻計的時候都是老老實實的把計劃說出來,能用就用,不用拉倒。

可範睢偏不。

他就是要說個一二三上中下甲乙丙丁子醜寅卯出來,一定要透出一股與衆不同的裝逼氣息,顯露出衆人皆醉我獨醒這種聰明人的逼格。

這種方式裝逼當然是很裝的了,但是被別人看不爽也是肯定的了。

但偏偏其他的秦國大臣們還沒有辦法,只能眼睜睜的看着範睢裝逼,這是最氣的。

秦王稷顯然也已經習慣了範睢這種說話風格,問道:“哪三計?”

範睢繼續說道:“其一,大王可遣使往韓、魏兩國,若能說此兩國連秦,則趙國必不敢輕舉妄動。”

秦王稷稍微想了幾秒鐘,就開口道:“範君且說其他兩計。”

很顯然,秦王稷對於這一計並不感冒。

不過這也是很正常的,畢竟三晉同盟剛剛建立,拆也不太好拆。

而且前陣子秦王稷也試着拆過一次三晉同盟了,結果魏王圉雖然信誓旦旦的說要一同出兵攻楚,卻又一直沒有發兵,估計已經是把之前說過的話都當成屁放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秦王稷並不覺得拉攏韓魏兩國有什麼太大的操作性。

範睢對於這一計被否定似乎並不意外,繼續道:“其二,若趙軍攻河東,則大王可遣使往燕國,令燕國再攻趙,如此趙國必有顧忌而不能全力攻河東矣。”

秦王稷想了想,覺得這一計應該是可以吸引一下趙國人注意力的,但是有沒有作用嘛……不好說。

長平之戰的時候燕國人不也一樣的背刺了一波趙國嗎?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反倒被趙國的龐煖狠狠的陰了一波,死了好幾萬人。

在經過這件事情過後,秦王稷基本上對於燕國的戰鬥力就不報多大指望了。

於是秦王稷道:“此計尚可一用,第三計又是如何?”

範睢笑了笑,道:“其三,大王可遣一得力大將秘密前往河東郡,日夜操練兵士靜待趙軍到來,若趙軍懈怠可攻之,若趙軍勢強則守之。趙軍既攻河東,則必不能南下援楚。楚無援軍則必敗無疑,待到破楚之後王齕大軍回援,趙軍定無功而返矣。”

範睢這一計,其實並沒有什麼好新鮮的,就是一個守字。

河東郡守住,楚國方面維持不變,繼續強攻。

但是秦王稷在聽完了範睢這番話之後卻忍不住眼前一亮,讚了一句:“範君此言,善!”

當年圍魏救趙,爲什麼魏國最終會吃了大虧,秦王稷可是很清楚的。

那是因爲魏國君臣被齊**隊一直磨磨蹭蹭不參戰的表象給矇蔽了,覺得齊國人被強大的魏國嚇破膽了,只是做做樣子。

所以等到邯鄲被攻破,齊國大軍突然一日百里奇襲大梁城的時候,魏國根本沒有準備,於是大將龐涓不得不帶着根本沒有來得及修整的魏國中央軍主力倉促離開邯鄲南下回援大梁,然後被以逸待勞的齊國大軍擊敗。

如果當時的大梁城之中有足夠的守軍,那麼龐涓就沒有必要那麼匆忙,只要讓龐涓手下的中央軍能夠喘上幾口氣多修整個十天半月再南下,以齊國技擊之士和魏武卒之間的戰鬥力差距,孫臏能不能贏龐涓真不好說。

從如今秦王稷所面對的情況來看,趙國至少要等到戰事出現重大轉折之後才肯發兵,這就給了秦王稷應對的時間。

只要秦王稷先派一名大將去河東郡操練一番郡兵,幾個月下來戰鬥力基本上也就有了,想要指望這些郡兵去打趙國精銳南北軍估計有點難,但是用這些郡兵守守城想來問題還是不大的。

要知道秦國的地形和魏國不同,大梁城附近全是平原根本沒有什麼險要關隘,河東郡的東邊卻有太行山天險,南邊還有函谷關作爲呼應,防守起來要比魏國容易太多。

只要秦國河東這邊不被趙國的突襲打亂陣腳,那麼等到王齕順利幹翻了楚國並且回師,那秦王稷就能夠騰出手來,從容的應對趙國了。

別忘了,雖然在趙國的手中接連吃了兩場大敗仗,但秦國的家底畢竟太過厚實,如今的秦國可還是天下第一呢,只不過對趙國從大佔上風變成略勝一籌而已。

秦王稷心中念頭千迴百轉,不過短短几個瞬間便已經有了定計,開口道:“既如此,便以範君之言,令王陵赴河東郡操練郡兵,應對趙國西進!”

第六百七十五章 更加惱火的魏王圉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上掉下個邯鄲姬第十九章 蘇代使齊 2第一百一十八章 侯贏罵魏王第三百五十章 宜陽城的歸屬第五百八十六章 呂不韋的賭注第二百五十五章 夜襲郢都第五百四十一章 雕版印刷第八百六十八章 黃歇的困境第八百四十三章 戰局會議第三百章 喜當爹的趙丹和來自魏國的消息第九百四十四章 拿不拿郢都,這是一個問題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哪一位皇帝爲鏡?這是一個問題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夜談,夜襲第九百零五章 婚禮第六百二十二章 審問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右賢王和文夫子第四百八十三章 趙國人,一通弓箭的事罷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國親趙派的威風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定西域第四百二十章 神奇的李牧第五百六十章 四打一你告訴寡人怎麼輸?第五百五十七章 破陳城之策第二百一十章 準備攀科技的趙丹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新相邦?暗潮涌動第八百五十一章 關中戰況第二百一十六章 搗毀這座烽燧臺!第八百一十二章 義渠勝的麻煩第一百七十七章 歸國無門的魏無忌第八百章 賢撣的心路歷程第七百三十三章 趙勝的妙計第一百七十章 諸將,吾大秦鐵軍的雪恥之路,便由此而始!第六百八十一章 調解第九百五十五章 犯我強趙者,雖遠必誅!第二百四十二章 完全被套路了的休利單于第七百零八章 詳情和應對第四百零六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紙第四百一十五章 激戰第六百三十六章 蠢貨,我們是趙國人第九百五十一章 伐秦還是滅楚第三百四十四章 秦王稷收到的好消息和壞消息第四百八十五章 趙丹的美食生活第六百五十五章 河西急報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線戰事第三百三十一章 齊國君臣的陰謀第八百一十七章 樂間亂第九百零五章 婚禮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風寒夜,悽風苦雨第三百七十二章 從邯鄲出發的使團第五百六十章 四打一你告訴寡人怎麼輸?第四百四十一章 李牧將軍,此舉萬萬不行!第三百三十章 寵臣的讒言第五百九十三章 墨家緣何至此啊第五百零二章 蘇代,汝這是在威脅寡人?第七百一十六章 城破第二百九十二章 魏無忌的威脅第八十六章 麻煩大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六百零六章 父子閒聊第八百三十章 先打誰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王稷想和寡人談?先拿個人頭當利息!第一百八十九章 爲了儒家在這個時代好混一點,荀子做出了妥協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勝負分第九百七十四章 兵臨咸陽第五百五十一章 義渠人屠第八百八十六章 請收李牧之權第三百四十六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九百零六章 吾有一言,請諸位靜聽第六百二十八章 一錘定音的李牧第九百四十四章 拿不拿郢都,這是一個問題第六百零六章 父子閒聊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宴無好宴第七百七十四章 李牧自有主張第二百九十三章 趙豹的意見似乎很有建設性第二百四十一章 自信滿滿的休利單于第三百零七章 岸門之戰第九百六十一章 趙丹教子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宴無好宴第五十九章 樓昌的提議第六百零六章 父子閒聊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翦很着急第三十八章 七大姑家八大姨的九兒子第五百五十七章 破陳城之策第三百六十章 對燕國局勢的應對第四百二十三章 龐煖和劇辛之間的爭吵第六百二十一章 我們都是趙國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趙丹聽到的似乎都是壞消息第六百九十四章 深夜會議第六百八十四章 讓人放心的韓王然上架感言第七百九十四章 斷情第五百二十六章 紙第八十四章 白起的憂慮第七百二十三章 接見馮亭第六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牧東進,韓王然的決定例行推書
第六百七十五章 更加惱火的魏王圉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上掉下個邯鄲姬第十九章 蘇代使齊 2第一百一十八章 侯贏罵魏王第三百五十章 宜陽城的歸屬第五百八十六章 呂不韋的賭注第二百五十五章 夜襲郢都第五百四十一章 雕版印刷第八百六十八章 黃歇的困境第八百四十三章 戰局會議第三百章 喜當爹的趙丹和來自魏國的消息第九百四十四章 拿不拿郢都,這是一個問題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哪一位皇帝爲鏡?這是一個問題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夜談,夜襲第九百零五章 婚禮第六百二十二章 審問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右賢王和文夫子第四百八十三章 趙國人,一通弓箭的事罷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國親趙派的威風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定西域第四百二十章 神奇的李牧第五百六十章 四打一你告訴寡人怎麼輸?第五百五十七章 破陳城之策第二百一十章 準備攀科技的趙丹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新相邦?暗潮涌動第八百五十一章 關中戰況第二百一十六章 搗毀這座烽燧臺!第八百一十二章 義渠勝的麻煩第一百七十七章 歸國無門的魏無忌第八百章 賢撣的心路歷程第七百三十三章 趙勝的妙計第一百七十章 諸將,吾大秦鐵軍的雪恥之路,便由此而始!第六百八十一章 調解第九百五十五章 犯我強趙者,雖遠必誅!第二百四十二章 完全被套路了的休利單于第七百零八章 詳情和應對第四百零六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紙第四百一十五章 激戰第六百三十六章 蠢貨,我們是趙國人第九百五十一章 伐秦還是滅楚第三百四十四章 秦王稷收到的好消息和壞消息第四百八十五章 趙丹的美食生活第六百五十五章 河西急報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線戰事第三百三十一章 齊國君臣的陰謀第八百一十七章 樂間亂第九百零五章 婚禮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風寒夜,悽風苦雨第三百七十二章 從邯鄲出發的使團第五百六十章 四打一你告訴寡人怎麼輸?第四百四十一章 李牧將軍,此舉萬萬不行!第三百三十章 寵臣的讒言第五百九十三章 墨家緣何至此啊第五百零二章 蘇代,汝這是在威脅寡人?第七百一十六章 城破第二百九十二章 魏無忌的威脅第八十六章 麻煩大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六百零六章 父子閒聊第八百三十章 先打誰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王稷想和寡人談?先拿個人頭當利息!第一百八十九章 爲了儒家在這個時代好混一點,荀子做出了妥協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勝負分第九百七十四章 兵臨咸陽第五百五十一章 義渠人屠第八百八十六章 請收李牧之權第三百四十六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九百零六章 吾有一言,請諸位靜聽第六百二十八章 一錘定音的李牧第九百四十四章 拿不拿郢都,這是一個問題第六百零六章 父子閒聊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宴無好宴第七百七十四章 李牧自有主張第二百九十三章 趙豹的意見似乎很有建設性第二百四十一章 自信滿滿的休利單于第三百零七章 岸門之戰第九百六十一章 趙丹教子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宴無好宴第五十九章 樓昌的提議第六百零六章 父子閒聊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翦很着急第三十八章 七大姑家八大姨的九兒子第五百五十七章 破陳城之策第三百六十章 對燕國局勢的應對第四百二十三章 龐煖和劇辛之間的爭吵第六百二十一章 我們都是趙國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趙丹聽到的似乎都是壞消息第六百九十四章 深夜會議第六百八十四章 讓人放心的韓王然上架感言第七百九十四章 斷情第五百二十六章 紙第八十四章 白起的憂慮第七百二十三章 接見馮亭第六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牧東進,韓王然的決定例行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