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李渾的反擊

六月十五,東都戰場。

韓世諤、顧覺率軍離開東都,沿着通濟渠直殺虎牢而去。

楊積善率軍趕赴慈澗道,向函谷關發動攻擊。

王仲伯率軍向邙山發動攻擊,目標大和谷,斷絕盟津這條渡河通道。

韓相國率軍在積翠池北大堤繼續攻擊,牽制右驍衛將軍李渾的主力,李風雲則集中主力於月陂,繼續向黃道渠南岸展開猛烈攻擊。與此同時,楊玄感、楊玄挺率軍繼續攻擊黃道渠北岸、東太陽門和徽安門大街,有效牽制衛戍軍,以酎合其他諸軍在各個方向的攻擊。

這天下午,楊玄感接到了東都內線送來的密報:東都留守樊子蓋斬殺了河南贊務裴弘策,殺雞儆猴,一定程度上穩定了軍心,鎮懾了居心叵測者;越王楊侗命令中央諸府、皇后嬪妃以及貴族官僚連夜撤離東都,避難河陽,以確保中央的安全並維持運轉;越王楊侗誓與東都共存亡,並命令右候衛將軍鄭元壽火速由崤、澠一線東進增援,傾力衛戍東都;西京那邊至今尚未傳來出兵支援的消息。

中央撤離東都在楊玄感的預料當中,越王楊侗做出這個決策也很正常。楊侗自己可以與東都共存亡,但不能拉着中央諸府和貴族官僚一起冒險。中央諸府代表着中土的政治中心所在,是中土統治權的承載者,如果被楊玄感所控制,對聖主及其爲核心的中樞來說是個不可承受之打擊,威權必將因此而喪失殆盡。皇后嬪妃、文武百官和他們的親眷族人更需要撤離,一旦他們被楊玄感所挾持,那不要說聖主、中樞和遠征軍的統帥們“投鼠忌器”,西京和地方官府亦是一籌莫展,衆多豪門世家也只能先做“壁上觀”,形勢會因此變得更爲複雜,風暴的走勢也會因此變得愈發撲朔迷離。

出乎楊玄感預料的是裴弘策之死。東都拿人頭來穩定軍心可以理解,但不能理解的是,爲什麼要斬殺一個從三品中央大員的頭顱?而且這個大員還來自當今權勢傾天、炙手可熱的河東裴氏,這等於是向河東裴氏宣戰啊。誰有實力向河東裴氏宣戰?爲什麼下令誅殺裴弘策的不是越王楊侗,而是東都留守樊子蓋?樊子蓋不過是一個出身寒門的正三品中樞大員,他有權力在未經聖主和中樞同意,甚至未得到越王楊侗支持的情況下,下令誅殺一個從三品的中央大員,公開向河東裴氏宣戰?這裡面有何玄機?

裴弘策之死對越王楊侗堅守東都有好處,對楊玄感攻打東都則有負面影響,好在楊玄感的目標是西京大軍,並沒有與越王楊侗打個兩敗俱傷的打算,所以由此造成的弊端也不算太嚴重。

楊玄感隨即下令,楊玄挺馬上率軍向邙山西部的金谷發動攻擊。拿下金谷就斷絕了東都的撤離通道,就能完成對東都的四面包圍,越王楊侗、中央諸府和貴族官僚們也就插翅難飛,東都形勢也就更加危急,可以迫使西京大軍更早進入東都戰場。

楊玄感又命令楊積善,拿下函谷關之後,不要休息,急速渡過澧水,猛攻金谷,與楊玄挺形成東西夾擊之勢,務必在最短時間內攻佔金谷,團團包圍東都。

又告之韓相國、李風雲,皇城內的禁衛軍一分爲二了,左監門郎將獨孤盛親自率一部分軍隊護送中央大員、皇后嬪妃正在撤往河陽,天亮之後中央諸府及衆多貴族官僚也將陸續撤出東都,爲確保皇城衛戍力量,越王楊侗從南郭抽調了一部分軍隊,現在南郭衛戍力量嚴重不足,已經很難給皇城有力支援了,請他們務必傾盡全力,先行攻佔黃道渠南岸,搶佔黃道橋,斷絕皇城和南郭之間的聯繫,利用中央諸府撤離人心惶惶的有利時機,進一步惡化皇城的衛戍形勢,想方設法給己方攻陷皇城創造良機。

李風雲接到消息,頓時感覺形勢有些不太好。皇城內的中央諸府和宮城內的皇后嬪妃都撤離了,越王楊侗就更有把握堅守東都了,而西京一旦得到這個消息,增援東都的步伐也必然放慢,這對楊玄感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越公到了東都後,應該集中兵力先包圍東都,斷絕東都的撤離之路。”李珉嘆道,“但越公卻反其道而行之,分兵各路,搶佔各道要隘,結果給了越王撤離中央諸府的時間。”

李風雲皺皺眉,問道,“這消息可靠嗎?”

李珉略感驚訝地看了李風雲一眼,“當然可靠,你毋須懷疑越公的實力,在這塊地盤上,他的能力之大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另外你不要疏忽了,對西京來說,東都失陷是好事,若東都被一把火燒成了廢墟,西京做夢都能笑醒,所以關鍵時刻,很多關中人都會幫助楊玄感。”

李風雲想了一下又問道,“越王有沒有棄守皇城的可能?”

“樊子蓋殺了裴弘策,等於斷絕了越王和他自己的退路。”李珉說道,“守住了皇城,守住了東都,越王和樊子蓋還能找到斬殺裴弘策的理由,畢竟裴弘策的人頭還是發揮了作用,反之,丟失東都是重罪,斬殺裴弘策也是重罪,數罪併罰,越王即便不死也完了,而樊子蓋即便灰飛煙滅也難贖其罪,因爲對他來說唯有守住東都才能勉強維護一下聖主和中樞的威權,才能抵消一點兩次東征大敗對聖主和改革派所造成的毀滅性打擊。”

李風雲點點頭,同意李珉所說,“如此說來,楊玄感大意失策了?”

“越公謹慎不夠,有所疏忽。”李珉說道,“但越公還是有實力來彌補這個失誤,只要他迅速攻佔邙山一線,奪取大和谷和金谷,斷絕盟津和鄧津兩條渡河通道,則東都被團團包圍,越王的撤離之計隨即失敗。”

李風雲俯身望向鋪在案几上的地圖,仔細看了一下邙山佈局,搖了搖頭,“來不及了,邙山一線的衛府軍會拼死阻擊,越王也會加快撤離速度,而裴弘策的人頭也讓貴族官僚們驚駭萬分,一個個恨不得肋生雙翅逃離險境,所以可以肯定皇城的防守會因此而變得更加穩固,如此必定會影響到西京大軍的增援速度。”

李珉不以爲然,“我們的目標是南郭,目前形勢對我們攻佔南郭十分有利。”

李風雲微微頷首,“不出意外的話,越王要放棄南郭了。”

“獨孤盛走了,皇城衛戍力量不足,這時候如果李公挺在邙山一線被越公所牽制,無法給皇城提供有力支援,而鄭元壽又受阻於函谷遲遲不至,那越王在危急關頭,爲確保皇城安全,也只有放棄南郭了。”李珉說到這裡目露興奮之色,“如此說來,我們倒是有兵不血刃輕鬆拿下南郭的機會。”

李風雲會心一笑,“既然越公下令了,我們就用點力吧。傳令呂明星、郭明,各軍輪番上陣,日夜不停地攻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若想劫掠南郭,我們就必須付出血汗。”

黃昏時分,聯盟軍隊逼近了黃道渠南岸,距離黃道橋近在咫尺了。

右驍衛將軍李渾急書越王楊侗,他現在是三面受敵,戰鬥很激烈,衛士們打得非常辛苦,如果叛軍連夜攻擊,不休不止,黃道橋極有可能失陷,爲此他建議放棄南郭,把費曜和衛戍南郭的兩千餘衛士撤進皇城,然後摧毀黃道橋,以減輕他的防守重壓。

楊恭仁以越王楊侗的名義回書李渾,現在不能放棄南郭,更不能放棄黃道橋,必須再堅持兩天,直到皇城和宮城內的相關人員全部撤離完畢。另外據虎賁郎將李公挺急報,叛軍正以主力向邙山一線發動攻擊,大和谷方向正在激戰,平城也進入了臨戰狀態,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慈澗道方向的叛軍一旦越過澧水,則整個撤離路線都處在叛軍的東西夾擊之下,不但金谷岌岌可危,就連鄧津都有斷絕之危。

李公挺兵力有限,此時已不是捉襟見肘,而是無兵可用了,不得不向越王求援。爲此楊恭仁主動徵詢李渾,能否抽調部分軍隊進駐澧水,以保護金谷側翼之安全。

李渾忍不住就想罵人,倒不是罵楊恭仁,而是罵鄭元壽,如此關鍵時刻,鄭元壽置東都安危於不顧,在崤、澠一線按兵不動,冷眼旁觀,實在是太過份了,難道在他眼裡東都已經是一片廢墟,楊玄感已經凱旋高奏了?他就不怕越王守住了東都,聖主摧毀了楊玄感,他和滎陽鄭氏被清算風暴所席捲,以致於灰飛煙滅嗎?

李渾權衡再三,一咬牙,斷然下令,集中兵力,在夜色掩護下,先向積翠池北大堤展開反擊。

今日戰局中,三路攻打皇城的叛軍有兩路是牽制性攻擊,一個是積翠池北大堤上的叛軍,一個是太陽門廣場方向的叛軍,只有在月陂(積翠池南大堤)上的叛軍爲奪取黃道橋而傾力廝殺,所以李渾選擇了積翠池北大堤做爲反擊對象。

韓相國準備不足,雖然李風雲要求他配合月陂方向的攻擊,在北大堤上也日夜不停的輪番攻擊,但韓相國虛應故事,敷衍了事,結果被反擊的衛府軍打了個措手不及,疲憊不堪的義軍將士在血腥殺戮和漆黑夜色的雙重夾擊下,肝膽俱裂,一鬨而散。

李渾沒有乘勢追擊,他對李風雲還是有些忌憚,再說他要分兵去澧水,沒時間在這裡糾纏不休。

韓相國敗走積翠池北大堤的消息傳到李風雲耳中已是深夜了,李風雲勃然大怒,當即命令呂明星、郭明停止攻擊,連夜調兵支援韓相國,務必於天亮前再度殺回積翠池北大堤,以維持三路夾擊皇城之勢。

就在這時,袁安神色緊張地衝進了大帳,衝着李風雲喊道,“明公,黎陽有變。”

第八百八十章 敵人是誰?第九百九十一章 餓了就殺馬第四百四十四章 觀公挖坑了第六百一十八章 運籌帷幄第八百六十三章 忿然第一百九十三章 蒲山公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須陀的憂鬱第九百零八章 杳無音訊第一百四十二章 孟海公第七百一十三章 厚顏無恥第九百零二章 狂放一筆第六百一十四章 恨入骨髓第三百六十四章 對徐世勣的警告第九百九十八章 摸摸底第兩百七十三章 計將何出?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險中的機會第八百一十一章 雷厲風行第八百一十一章 雷厲風行第九百八十二章 箭在弦上第五百二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六百八十九章 野望第六百八十三章 陷阱無處不在第兩百六十八章 唯有權威第九百五十四章 兩全其美第809章 無所適從第九百五十一章 將信將疑第三百七十七章 爭執第三百六十四章 對徐世勣的警告第一百零三章 找到徐大郎第五百八十四章 危險不大?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打一耙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起雲涌第兩百七十六章 都有難處第四百五十七章 混淆視聽第九百十六章 凌亂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保護秦王第七百六十四章 私心作祟第四百四十八章 無奈的樊子蓋第三百七十八章 算計李密第兩百零一章 你認識蒲山公第六百五十五章 你太自大了第兩百四十六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吃驚的來護兒第九百零九章 突變第五百七十五章 榨取價值第三百三十二章 齊王還有希望第三百八十九章 眼花繚亂第九百三十九章 機會在哪?第兩百五十九章 移花接木第五十一章 瘋狂的車伕第一百七十四章 悲天憫人的徐大郎第六百九十九章 無心插刺第六百五十九章 簡單粗暴第三百一十三章 瞬息萬變第九百五十章 所謂變通第四百七十五章 彪悍的樊子蓋第五百二十五章 打臉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隻蝴蝶第八百五十七章 變計第一百六十章 大總管第八百一十六章 實話實說第六百六十二章 往昔記憶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此默契第五百七十九章 實不相瞞第兩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坑第八百六十四章 疲兵第六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一百二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五百一十一章 讓人恐懼的猜測第兩百一十章 不樂觀第一百六十二章 造反不是目的第八百六十四章 疲兵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潰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四百七十三章 老將出馬第九百六十八章 螳臂當車第九百十五章 甘之如飴第四百五十五章 他們行嗎?第九百零八章 杳無音訊第一千三十四章 答應他第七百一十二章 鬱悶的齊王第七百七十七 你不仁我不義第八百五十九章 壞消息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須陀的憂鬱第兩百六十四章 黑夜裡的洪水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刀殺人的刀第六十三章 誰可爲帥第兩百四十七章 口若懸河第一百七十四章 悲天憫人的徐大郎第六百零三章 宇文述的“聲音”第一千零五章 多說無益第五百零九章 齊王秘使第五十三章 會師小龍岡第五百六十六章 僅存的目標第一百零八章 醉倒入夢第六百二十九章 見好不收第六百一十三章 封德彝手書一封第兩百零四章 混淆視聽第九百十九章 如意算盤第一百八十章 問計
第八百八十章 敵人是誰?第九百九十一章 餓了就殺馬第四百四十四章 觀公挖坑了第六百一十八章 運籌帷幄第八百六十三章 忿然第一百九十三章 蒲山公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須陀的憂鬱第九百零八章 杳無音訊第一百四十二章 孟海公第七百一十三章 厚顏無恥第九百零二章 狂放一筆第六百一十四章 恨入骨髓第三百六十四章 對徐世勣的警告第九百九十八章 摸摸底第兩百七十三章 計將何出?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險中的機會第八百一十一章 雷厲風行第八百一十一章 雷厲風行第九百八十二章 箭在弦上第五百二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六百八十九章 野望第六百八十三章 陷阱無處不在第兩百六十八章 唯有權威第九百五十四章 兩全其美第809章 無所適從第九百五十一章 將信將疑第三百七十七章 爭執第三百六十四章 對徐世勣的警告第一百零三章 找到徐大郎第五百八十四章 危險不大?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打一耙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起雲涌第兩百七十六章 都有難處第四百五十七章 混淆視聽第九百十六章 凌亂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保護秦王第七百六十四章 私心作祟第四百四十八章 無奈的樊子蓋第三百七十八章 算計李密第兩百零一章 你認識蒲山公第六百五十五章 你太自大了第兩百四十六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吃驚的來護兒第九百零九章 突變第五百七十五章 榨取價值第三百三十二章 齊王還有希望第三百八十九章 眼花繚亂第九百三十九章 機會在哪?第兩百五十九章 移花接木第五十一章 瘋狂的車伕第一百七十四章 悲天憫人的徐大郎第六百九十九章 無心插刺第六百五十九章 簡單粗暴第三百一十三章 瞬息萬變第九百五十章 所謂變通第四百七十五章 彪悍的樊子蓋第五百二十五章 打臉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隻蝴蝶第八百五十七章 變計第一百六十章 大總管第八百一十六章 實話實說第六百六十二章 往昔記憶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此默契第五百七十九章 實不相瞞第兩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坑第八百六十四章 疲兵第六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一百二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五百一十一章 讓人恐懼的猜測第兩百一十章 不樂觀第一百六十二章 造反不是目的第八百六十四章 疲兵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潰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四百七十三章 老將出馬第九百六十八章 螳臂當車第九百十五章 甘之如飴第四百五十五章 他們行嗎?第九百零八章 杳無音訊第一千三十四章 答應他第七百一十二章 鬱悶的齊王第七百七十七 你不仁我不義第八百五十九章 壞消息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須陀的憂鬱第兩百六十四章 黑夜裡的洪水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刀殺人的刀第六十三章 誰可爲帥第兩百四十七章 口若懸河第一百七十四章 悲天憫人的徐大郎第六百零三章 宇文述的“聲音”第一千零五章 多說無益第五百零九章 齊王秘使第五十三章 會師小龍岡第五百六十六章 僅存的目標第一百零八章 醉倒入夢第六百二十九章 見好不收第六百一十三章 封德彝手書一封第兩百零四章 混淆視聽第九百十九章 如意算盤第一百八十章 問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