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你這也叫兄弟?

面對韓世諤咄咄逼人的“攻擊”,李風雲避而不戰?以柔克剛,不但巧妙的化解了韓世諤的攻勢,還把韓世諤誘進了“坑”裡,韓世諤進退兩難,有苦難言。【超多520小說】

李風雲名義上是透露機密,實際上就是拒絕了韓世諤的要求,你不熟悉地形,不認識路,不瞭解對手,兩眼一抹黑,你當什麼先鋒?你自己全軍覆沒也就罷了,但你不能連累其他人,不能破壞了北征大計。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李風雲就是在耐心而隱晦地勸說韓世諤,我在塞外部署有後手,此戰勝算還是很大,你應該堅定信心,沒必要撕破臉壞了士氣,搞得出師不利對誰都沒有好處。

韓世諤算計落空,十分鬱悶,同時又被李風雲拋出的誘餌所吸引,不免患得患失,瞻前顧後,正考慮如何選擇的時候,耳邊就傳來了李520小說話聲。

“本來某應該坐鎮中軍,居中策應,只是如今情況特殊,某必須親爲先鋒,以便把手中不多的優勢全部發揮出來,如此方有創造奇蹟之可能。”李風雲衝着韓世諤微微躬身,語含歉意,“還是請新義公坐鎮中軍爲佳,若有考慮不到之處,尚請諒解。”

韓世諤張口結舌,有心反對卻找不到藉口。李風雲“反擊”速度太快,他有些措手不及,來不及反應,但他確實需要時間權衡利弊,於是打算尋個理由拖延一下。

“接下來我們商討一下糧草的事。”李風雲根本不給他時間,直接跳過進入了下一個議題。

“有人說,出塞作戰太過倉促,北征之計來得太突然,我們根本沒時間準備,雖然兵力集結到位,但糧草嚴重不足。大軍未動,糧秣先行,尤其出塞遠征,糧草更是至關重要,而我們只備了三十天口糧,形同兒戲,埋下失敗的致命隱患。”李到這裡停了一下,目光從諸將臉上緩緩掃過,最後與暗自惱怒的韓世諤四目相對,微笑說道,“有人抱怨,說我們辛辛苦苦搶來的糧食最終好了別人;也有人提出建議,建議我們渡河北上的速度稍稍慢一些,以便儘可能多的準備一些糧草。在這裡某要強調一下,此仗勝負的關鍵是速度,是兵貴神速,打北虜一個措手不及,一旦延誤,北虜有了反應時間,則形勢就對我們不利了,所以解決糧草不足的唯一辦法就是以戰養戰,別無他途。至於抱怨之辭,某覺得有必要解釋一下,免得產生誤會和矛盾。”

因爲各種原因不得不追隨聯盟四處征戰的平民大約有十萬,其中有大量老弱婦孺,短期內僅憑飛狐一地解決不了他們的生存,必須拿糧食養活他們,等到形勢好轉了再通過地方官府與豪門世家逐漸安置他們,所以留在飛狐的糧食雖然數量可觀,但靠這些糧食生存的留守軍民的數量則更爲龐大

。(但這還不是最大危機,最大危機是內憂外患,外面有齊王、涿郡留守府和地方豪門世家的包圍,裡面則有各個派系各個山頭的明爭暗鬥,而李風雲、李子雄離開後,僅靠甄寶車、陳瑞、韓曜等人根本維繫不了大總管府的威權,各路豪帥必然擁兵自重、甚至覬覦最高權力,如此必然影響到戰鬥力,有被外部力量各個擊破之危險。

李520小說完,韓世諤心中的惱怒就已消失,焦慮不安的情緒也迅速平靜下來。他知道自己錯了,因爲不瞭解聯盟內部真實情況,他對留守燕北非常樂觀,甚至有藉機控制聯盟之野心,現在聽李風雲這麼簡明扼要一解釋,他立即便意識到自己過於輕視了那幫賊帥,有狂妄自大之嫌,很多想法完全是不切實際的一廂情願,如果自己當真留在飛狐,虎入狼羣,目空一切,最後算計不到別人,反而有可能被一羣狼撕得粉碎。

軍議進行順利,最後李風雲下令,明日兵進長寧,橫渡桑乾。

六月二十六,下午,燕北懷戎城。

最近一段時間,武賁郎將趙十住的心情每況愈下,非常惡劣。

自涿郡副留守陳棱率軍南下東都平叛後,趙十住就從漁陽火速趕到懷戎,接替陳棱衛戍燕北的重任。燕北的走私之利非常豐厚,因爲大漠北虜對鹽鐵茶等戰略物資的需求量非常大,官方渠道遠遠滿足不了,只能想方設法由走私貿易進行補充,所以鎮戍燕北一直以來就是個“肥缺”。

趙十住對這個位置嚮往以久,如今好不容易如願以償,本以爲可以大撈一筆,哪料天有不測風雲,他的運氣實在太差,剛剛在燕北混了個“臉熟”,與方方面面的關係梳理順暢了,摸清合法“生財”的門道了,正準備捋起袖子大幹一場,一股叛賊卻突然從天而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據了飛狐,切斷了燕北最大的走私通道,不但斷絕了他的財路,給了他一記悶棍,還嚴重混亂了幽燕局勢,惡化了邊疆鎮戍安全,加劇了南北雙方的矛盾和衝突,而內憂外患的轟然爆發,讓趙十住措手不及,一時間左撲右擋,手忙腳亂,焦頭爛額,疲於應付,整天掙扎在“風口浪尖”上危如累卵。

趙十住出自天水趙氏。天水趙氏是隴西著名世家,在關隴貴族集團中有重要一席,祖上有做過北魏庫部尚書的趙達,有西魏八柱國之一的趙貴,可謂英才輩出。隴西人趙十住和河西人段達是世交,兩家還有姻親關係,來往密切,所以段達出任涿郡留守後,爲確保鎮戍安全,理所當然要安排幾個親信做爲“左膀右臂”,於是在段達的運作下,遠在遼東戰場上的趙十住調至幽州鎮戍,主要負責漁陽、北平和安樂三郡之防務,而聖主的親信江左人武賁郎將陳棱則出任副留守,負責燕北方向的衛戍。

官場上這種權力制衡很正常,防止一家獨大嘛,因此當陳棱率軍南下東都平叛後,段達並沒有考慮副留守的新人選,而是首先搶佔燕北之利,以最快速度把趙十住調到了燕北,哪料到風雲變幻,先是白髮賊突然殺進了燕北,接着齊王又呼嘯而至,爾後國防和外交戰略又做了調整,第三次東征又提上了中樞日程,幽燕在北疆鎮戍中的地位前所未有的重要起來,在南北關係的未來發展中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於是涿郡留守府做爲幽燕地區的最高軍政機構,必然成爲聖主和中樞一些重大決策的主要執行者,其執行結果直接影響到了中外大勢的未來走向,爲此涿郡留守府的地位和權力必然得到鞏固和加強。

在這種背景下,段達爲確保執行力度和執行結果,確保自己可以建立功勳並在仕途上走得更遠,就必須牢牢抓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而若要抓住機會,首先就要確保自己權力的集中,就要絕對掌控涿郡留守府,就要絕對掌控幽燕鎮戍軍,於是段達開始考慮更換副留守,考慮副留守的人選

段達選擇自己的兄弟驍果軍統帥武賁郎將陰世師做爲最佳搭檔。之所以選擇陰世師,最大的原因就是陰世師深得聖主的信任,這一點至關重要,否則聖主不但不會接受段達的建議,反而會懷疑段達搞“小山頭”,別有居心。

這件事很重大,段達必須提前告之趙十住,詳細解釋,以防誤會。趙十住現在是幽燕鎮戍軍的統帥,代替陳棱負責幽燕衛戍,而在幽燕這個防區,段達是軍政長官,他位居次席,如果陳棱調離,趙十住有順位上升的優勢,再加上段達又是他的兄弟,又主動邀請他到幽燕來襄助,所以於情於理段達都應該竭盡全力把他推到副留守的位置上,結果呢?結果段達告訴他,兄弟,我從驍果軍請來陰世師做副留守,咱們兄弟三人齊心協力共謀未來。

趙十住勃然大怒。豈有此理!你要我幫忙的時候,我二話不說,馬上就來了,但我要你幫忙的時候,而且還是順手忙,你不但不幫,反而胳膊肘往外拐,竟然從驍果軍請來陰世師,棄我如敝履,無情無義到了極點。你這也叫兄弟?是兄弟就應該兩肋插刀,就應該“不可爲而爲之”,哪有背後捅刀子的?你幫不上我這個忙,我不怪你,我也能理解,但你根本不幫忙,手都不伸,試都不試,甚至根本就沒有這個念頭,那我就要怨怪你了。

兩人之間產生了怨隙,事情就複雜了。燕北兵力單薄,之前趙十住都硬扛着,現在不扛了,告急文書一日一份,每天求援,擺明了就是要推卸責任,不出事便罷,出了事莫找我。燕北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地方勢力因爲飛狐陘斷絕,利益嚴重受損,個個都急紅了眼,拉幫結派到了懷戎,好幾千壯勇大叫大嚷着要剿賊,當然前提是衛府軍要“挑大樑”做主力,之前趙十住還推諉敷衍,好言安撫,現在卻蓄意挑唆,說白髮賊主力都在上谷被牽制住了,慫恿漢虜鄉勇們主動去打飛狐陘。之前塞外的馬賊盜匪在突厥人的暗中支持下,成羣結隊,輪番擾侵懷荒邊鎮,而趙十住殺氣騰騰,不但派兵追剿,有時還親自率軍巡邊,態度非常強硬,現在趙十住消極了,既不出塞巡邊,也不出兵剿賊,任由馬賊盜匪肆虐,緊閉關門,眼不見爲淨,大大助長了北虜的囂張氣焰。

昨天叱吉設阿史那咄捺的使者到了懷戎,懇求趙十住開關,一則胡賈要通行,回易要往來,二則閉關加劇了邊境的緊張氣氛,對南北雙方都不利。趙十住不予理睬,直接叫使者去薊城,去找涿郡留守段達,這事不歸他管。突厥使者對趙十住的態度大爲不滿,出言威脅,說近期會有更多馬賊盜匪蜂擁寇邊,會嚴重危及到懷荒及長城安全。趙十住大怒,當即把突厥使者趕出了懷戎,這是要撕破臉的前奏。

今天段達又有書信來,說聖主已經下達詔令,任命武賁郎將陰世師爲涿郡副留守。陰世師既有行政職務,又保留了軍職,實權很大,關鍵時刻甚至可以憑藉軍權架空段達,由此可見聖主對陰世師的信任。段達與陰世師做了分工,段達負責幽州鎮戍和上谷剿賊,而陰世師負責燕北衛戍。現在陰世師正日夜兼程趕赴燕北,爲防患於未然,段達嚴正告誡趙十住,陰世師此行負有聖主所託的重要使命,事關重大,請趙十住務必密切配合陰世師,切切不可意氣用事,不可暗中掣肘,否則後果嚴重。

趙十住嗤之以鼻,陰世師到燕北來能負有什麼重大使命?段達的藉口未免過於拙劣,不過事已至此,趙十住也樂得一推了之,反正燕北局勢危急,自己又沒有能力扭轉危局,乾脆把“爛攤子”仍給陰世師,落得個清閒。

然而天不遂人願,趙十住越是“躲”,變故就來得越快。

斥候十萬火急稟報,叛軍兵臨桑乾,急速渡河,大戰一觸即發。

(..)

第四百八十二章 取捨第兩百四十九章 給我自由第五百三十四章 澠池城外第兩百六十五章 一夜白頭第九百四十三章 許公巡邊第九百五十八章 反制第五百八十二章 來護兒的建議第六百零二章 創造條件第八百五十二章 收之桑榆第795章 一波又起第五百八十二章 來護兒的建議第七百零六章 你不能死第五百四十六章 火速撤離第兩百零四章 混淆視聽第五百七十六章 振聾發聵第三百一十四章 憤怒的孟海公第一千零十二章 東渡第六十七章 你敢打我的臉第五十四章 打劫第五百五十四章 名將之子第三百三十六章 頑固的老軍第六百九十七章 懊悔不迭第六百五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一百一十二章 赤膊上陣第九百十三章 一劍封喉第五百四十二章 絕地反擊第五百四十四章 自作孽第六百三十章 神秘現身第兩百零三章 殊途同歸第一百四十一章 張須陀走了第八百三十二章 自作孽第八百七十三章 落馬城第四百六十八章 強臣欺主第765章 此城名鬼方第一百四十九章 爭論第六百一十一章 封德彝的智慧第兩百八十三章 齊王“上門”第八百零七章 奚王的對策第八百一十四章 從善如流第兩百七十六章 都有難處第九百四十八章 加快第兩百四十四章 獻計第一百九十五章 你安排一下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拒絕第九十九章 好大的面子第三百一十六章 與杜伏威結拜第七百三十七章 甕中捉鱉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奸巨滑第八百四十五章 軍情有變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打了?第九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二十一章 投桃報李第九百四十二章 不給自己退路第九百零八章 杳無音訊第一百四十二章 孟海公第五百三十章 子夜之後第八百六十三章 忿然第四百二十五章 觀公楊恭仁第九百二十六章 父子密談第九百五十六章 兩害相權第一百三十五章 搶糧第一千零十六章 警醒第三百一十九章 李安期的凌厲一擊第九百八十四章 赤峰第一百三十一章 陷阱在哪第五百八十章 步步緊逼第一千零二十章 有所取捨第三百七十八章 算計李密第五百一十二章 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第五百七十七章 趁火打劫第三百二十八章 劉黑闥的質疑第五百九十四章 振聾發聵第六百九十章 鴉雀無聲第八百六十九章 事在人爲第兩百零六章 郇王之憂第五百四十四章 自作孽第兩百四十二章 憂鬱的韋福嗣第四百一十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四百五十七章 混淆視聽第五百三十二章 優柔寡斷第九百四十一章 陰謀詭計第五百六十九章 步步緊逼第一千零五章 多說無益第兩百四十六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五百二十四章 悲觀的救火員第兩百四十五章 爲什麼要越獄?第七百八十三章 你認識老夫?第五百九十章 分道揚鑣第三百三十章 張須陀的憤懣第九百六十四章 誰騙誰?第八百四十七章 光腳不怕穿鞋的第一百四十二章 孟海公第三百八十七章 黎陽密議第一百七十七章 逼你造反第四百一十九章 瞻前顧後的鄭元壽第三百四十六章 秦瓊之計第五百五十一章 西進北上第二十四章 自救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刀致命第四百九十章 信任
第四百八十二章 取捨第兩百四十九章 給我自由第五百三十四章 澠池城外第兩百六十五章 一夜白頭第九百四十三章 許公巡邊第九百五十八章 反制第五百八十二章 來護兒的建議第六百零二章 創造條件第八百五十二章 收之桑榆第795章 一波又起第五百八十二章 來護兒的建議第七百零六章 你不能死第五百四十六章 火速撤離第兩百零四章 混淆視聽第五百七十六章 振聾發聵第三百一十四章 憤怒的孟海公第一千零十二章 東渡第六十七章 你敢打我的臉第五十四章 打劫第五百五十四章 名將之子第三百三十六章 頑固的老軍第六百九十七章 懊悔不迭第六百五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一百一十二章 赤膊上陣第九百十三章 一劍封喉第五百四十二章 絕地反擊第五百四十四章 自作孽第六百三十章 神秘現身第兩百零三章 殊途同歸第一百四十一章 張須陀走了第八百三十二章 自作孽第八百七十三章 落馬城第四百六十八章 強臣欺主第765章 此城名鬼方第一百四十九章 爭論第六百一十一章 封德彝的智慧第兩百八十三章 齊王“上門”第八百零七章 奚王的對策第八百一十四章 從善如流第兩百七十六章 都有難處第九百四十八章 加快第兩百四十四章 獻計第一百九十五章 你安排一下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拒絕第九十九章 好大的面子第三百一十六章 與杜伏威結拜第七百三十七章 甕中捉鱉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奸巨滑第八百四十五章 軍情有變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打了?第九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二十一章 投桃報李第九百四十二章 不給自己退路第九百零八章 杳無音訊第一百四十二章 孟海公第五百三十章 子夜之後第八百六十三章 忿然第四百二十五章 觀公楊恭仁第九百二十六章 父子密談第九百五十六章 兩害相權第一百三十五章 搶糧第一千零十六章 警醒第三百一十九章 李安期的凌厲一擊第九百八十四章 赤峰第一百三十一章 陷阱在哪第五百八十章 步步緊逼第一千零二十章 有所取捨第三百七十八章 算計李密第五百一十二章 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第五百七十七章 趁火打劫第三百二十八章 劉黑闥的質疑第五百九十四章 振聾發聵第六百九十章 鴉雀無聲第八百六十九章 事在人爲第兩百零六章 郇王之憂第五百四十四章 自作孽第兩百四十二章 憂鬱的韋福嗣第四百一十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四百五十七章 混淆視聽第五百三十二章 優柔寡斷第九百四十一章 陰謀詭計第五百六十九章 步步緊逼第一千零五章 多說無益第兩百四十六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五百二十四章 悲觀的救火員第兩百四十五章 爲什麼要越獄?第七百八十三章 你認識老夫?第五百九十章 分道揚鑣第三百三十章 張須陀的憤懣第九百六十四章 誰騙誰?第八百四十七章 光腳不怕穿鞋的第一百四十二章 孟海公第三百八十七章 黎陽密議第一百七十七章 逼你造反第四百一十九章 瞻前顧後的鄭元壽第三百四十六章 秦瓊之計第五百五十一章 西進北上第二十四章 自救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刀致命第四百九十章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