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 許公巡邊

十二月初十,安州,聯盟大總管府。

李渾來到方城後,與李子雄已經談了三次,互相試探了三次,彼此感覺分岐太大,如果進入實質性談判,必然陷入僵持,於是雙方有意拖延時間,等待李風雲決策。

今天李渾在談判現場看到了袁安和阿史那翰海兩張新面孔,當即估猜到李風雲的決策已經到了。果然,談判開始後,袁安代表李風雲提出了條件,安州和東北自治。阿史那翰海也代表阿史那咄爾提出了條件,東面稱可汗。

李渾一口否決。

這個要價不是太高了,而是高得離譜,對異族而言這是建藩稱王,對同族而言這是藩鎮割據,但阿史那咄爾並沒有建藩稱王的實力,在大漠也沒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中土不可能爲了這麼一個並不重要的人物,與大漠反目成仇,同樣,李風雲、李子雄即便聯手,即便拿下安州和東北,實力也十分有限,並且被中土利用糧草牢牢卡住了脖子,這種局面下,二李卑躬屈膝、俯首稱臣或許還能贏得聖主和中樞的一些恩賜,哪料到二李不知所謂,狂妄自大,竟然要做割據一方的藩鎮,簡直是癡心妄想。

如果齊王提出這個條件,齊王做個割據一方的藩鎮,這事還算靠譜,還能與聖主和中樞爭一爭,但李風雲、李子雄都是叛逆,都是十惡不赦、惡貫滿盈的“壞人”,聖主和中樞如果爲了開疆武功而向他們低頭,允許他們藩鎮割據,那不僅破壞了律法,重創了道義,更摧毀了聖主和中樞的威權,由此所造成的惡劣影響非常深遠,甚至都有可能動搖國祚根本。

聯盟這邊漫天要價,李渾馬上“就地還錢”。李渾提出條件,安州最多也就是設個總管,主掌安州軍政,至於阿史那咄爾,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中土冒着與大漠反目的風險收留他,已是難能可貴,不可能答應他的條件,最多也就是封他個松漠都督,爲中土衛戍東北邊陲。

雙方條件相差懸殊,根本談不攏,不歡而散。

十二月初十,古北口。

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涿郡留守段達,左武衛將軍、檢校上谷太守崔弘升以巡視爲名,聯袂趕到古北口。

武賁郎將趙十住,古北口鎮將、檢校安樂太守郭絢和副鎮慕容正則,出首府燕樂城十里相迎。

雙方見面,趙、郭、慕容三人首先告之喜訊。

初八安州再次報捷。安州經過一個多月的奮戰,於十一月三十結束北征,基本完成預期目標,順利拿下了弱洛水以南的廣袤土地,接下來要藉助阿史那咄爾和松漠牙旗的力量招撫霫族諸部,同時在大賀咄羅、拔裡蘇素和耶律鐵力等契丹酋帥的幫助下,招降弱洛水以北的柯爾欽等四個契丹部落,力爭於年底前,完成攻佔並實際控制東北之目標。

這個好消息在三人預料當中。安州北征勝負的關鍵在突厥人,如今突阿史那咄爾與安州攜手結盟,東北廣袤疆域和契丹、霫族兩個東胡別部當然也就是囊中之物,無非就是時間問題而已,而這個時間長短取決於安州賣身價格的高低。如果安州很貪婪,“胃口”很大,把自己的賣身價格定得很高,北征結束的時間當然就會拖延下去,反之,如果安州迫於糧草武器嚴重短缺之困窘,不得不正視現實,急於歸附中土,把自己的賣身價格定得很低,那當然就會盡快結束甚至提前結束北征,以便在談判過程中贏得儘可能多的籌碼。

安州兩次報捷時間的間隔很短,這足以說明安州對中土主動招撫之舉措做出了積極迴應,這對宇文述、段達和崔弘升來說,纔是真正的好消息。

此行他們承擔了重要使命,揹負了沉重壓力,要把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難如登天,這其中最大的難度,就是必須用聖主和中樞所接受和認可的代價,把安州和東北順利納入中土版圖,以此來鞏固、加強聖主和中樞的威權。但是,中土的開價,對方能否接受?如果不接受,對方拿捏住聖主和中樞的“軟肋”,獅子大開口,開出一個“天價”,宇文述、段達和崔弘升勢必陷入進退兩難之困境,一旦未能在短短數天內完成談判,讓聖主和中樞在千鈞一髮之刻逆轉危局的“願望”落空了,三人此行的任務宣告失敗,罪責就大了。

安州的積極迴應讓三人的沉重心情有所好轉。宇文述難得露出一絲笑意,竟然破天荒地讚賞了趙、郭、慕容三將,認爲安州和東北局勢的急劇變化,與他們這段時間忠實、正確、有效執行中央決策密不可分,接着話鋒一轉,突然問道,“郕(cheng)公出關,可有消息傳回?”

李渾是安東副都尉,負責經略安州和東北,招撫是重要手段之一,所以以李渾的級別,未經聖主和中樞同意就擅自出關固然不對,但特殊情況下他有臨機處置之權,如果成功此舉就是英明,失敗了追究下來就是擅權誤國。宇文述和李渾是政治對手,這在高層是公開的秘密,趙、郭、慕容三人亦是一清二楚,所以宇文述這麼一問,把三人嚇了一跳,當即汗毛倒豎,噤若寒蟬,誰都不敢隨意開口。

宇文述的目光停在了慕容正則身上。慕容正則暗自叫苦,這裡他的官職最小,偏偏又是古北口的衛戍長官,另外還是聖主欽點的支援安州的實際執行人,所以有關安州的事務,理所當然由他來回答。

“據報,郕公初六抵達方城,受到安州方面的盛大歡迎。”慕容正則字斟句酌、小心翼翼地說道,“初七,雙方開始談判,至於具體經過和內容,則知之不詳。”

宇文述對趙、郭、慕容三人的怯畏不以爲意,官場上這很正常,不害怕反而不正常了,而他需要的正是下官對他的畏懼。宇文述微微頷首,略略想了一下,又問道,“捷報傳來後,安州方面對糧草武器的需求可有加大?”

“安州那邊提出了加大支持力度的要求。”慕容正則回道,“但某嚴詞拒絕,並以突厥人與其結盟可能另有圖謀爲由,開始削減支援物資。”

宇文述眉頭緊皺,沉吟不語。

慕容正則偷偷看了他一眼,膽戰心驚,急忙解釋,“某嚴格遵從聖主詔令,抓住一切機會遏制安州,以防養虎爲患。”

宇文述再次頷首,然後問道,“有關東北戰局,可有更爲詳盡密報?”

“沒有。”慕容正則不假思索,一口否決。

這事馬虎不得,不能承認的堅決不承認,哪怕所有人都知道慕容氏在東胡諸種中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知道慕容氏有直達東北的秘密渠道,甚至在某些特殊時期對東北局勢有一定的操控力,但這種事一旦上綱上線就有裡通外國之嫌,所以絕對不能承認,不能給政敵留下絲毫把柄。至於慕容知禮以官方身份秘密進入安州行監督之責,那是古北口軍政高層所實施的支援安州的重要手段之一,屬於內部機密,在支援安州任務沒有完成之前,也不能暴露,以免授人以柄自尋麻煩。

但是,慕容正則擔心段達揭穿自己,十分心虛,不由自主地看了段達一眼。

段達當然知道慕容知禮的秘密,這事沒有他的默許,趙、郭、慕容三人哪敢實施?但段達更不想沒事找事,對於宇文述這位權勢傾天的聖主股肱,他根本就沒有“扳腕子”的資格,所以始終面無表情,一言不發。

宇文述望着慕容正則,目露凌厲之色。一個小小的副鎮,也敢當面欺瞞,當真是膽大包天,不過想到他的背後是龐大的遼東慕容世家,而古北口又是段達的管轄地,即便心生不滿,亦不好當衆發難,於是臉色漸冷,亦無說話興趣。

宇文述不再說話,段達和崔弘升就不得不說了。

“安州那邊可傳出遼東鎮戍軍進入東北的消息?”段達不緊不慢地問道。

段達知道宇文述追問東北戰局的真實意圖。說實話安州北征的勝利的確是個意外,誰能想到步利設阿史那咄爾會背叛牙帳,會帶着松漠牙旗臨陣倒戈?結果李風雲、李子雄撿了個天大便宜。這種局面下,中土若想招撫安州和東北,不但要滿足二李的要求,還要滿足阿史那咄爾的條件,爲此必然要付出巨大代價,而宇文述根本就沒有什麼好辦法,唯一指望就是進入東北戰場的左御衛將軍薛世雄。

以中土邊鎮戍軍的“尿性”,只要出塞作戰,必然燒殺擄掠,否則窮山惡水、不毛之地,哪來的功勳和財富?當初聖主和中樞做出遼東鎮戍軍進入東北戰場的決策,固然有配合安州攻打東北的意圖,但真正的目的還是一箭多雕,先策應配合,坐山觀虎鬥,一旦作戰雙方兩敗俱傷了,遼東鎮戍軍就可以出手,最好結果是輕輕鬆鬆“摘桃子”,最差也能漁翁得利,滿載而歸。

從時間上推算,薛世雄也應該帶着遼東鎮戍軍進入東北戰場了,雖然東北戰局的發展與預料的大相徑庭,出塞叛軍竟然與突厥人攜手結盟了,但好在東北形勢還處在混亂狀態,二李與阿史那咄爾的信任也極其有限,東胡諸種對外來入侵者更是充滿了仇恨,這時遼東鎮戍軍若展開凌厲攻勢,東北局勢必然崩潰,安州所掌握的大好局面瞬間就將付之流水,如此一來,這場迴歸談判就對中土有利了,措手不及的安州迫於無奈,只能俯首稱臣任由宰割了。

趙、郭、慕容三人頓時瞭然,倒也是滿懷期待,讓一羣叛逆和突厥人佔盡中土便宜,他們也是心不甘情不願。

“尚無這方面的消息。”慕容正則說道,“但只要東北戰局有變,尤其是遼東鎮戍軍進入東北,安州肯定會以最快速度求助於長城內,消息會在第一時間傳至古北口。”

段達點點頭,然後望向崔弘升。崔弘升會心一笑,微微頷首。段達當即衝着趙、郭、慕容三人一揮手,“把許公巡視古北口的消息立即送到安州。”

三人愣然,宇文述巡視古北口是機密,爲何要泄露給安州?旋即恍然,聖主迫不及待了,宇文述巡邊是假,招撫纔是真,看樣子安州和東北的局勢要再一次翻天覆地了。

第九百七十一章 最後一個疑問第七百八十八章 慕容將軍第六百六十章 裴宣機第四百六十一章 崔氏兩家第九百三十七章 某的底線第七百二十一章 投桃報李第七百零五章 被逼到牆角的土狼第六百六十七章 你也敢與虎謀皮第七百零二章 這算什麼秘密?第八百八十九章 有沒有勇氣?第四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八十九章 濫殺無辜第一百三十章 這一仗一定要打第兩百三十七章 如此大義第八百六十四章 疲兵第一百六十九章 趕走樑德重第四百七十一章 倉城到手第六百九十四章 你這也叫兄弟?第四百二十七章 蠢蠢欲動的齊王第一百七十六章 濟陰豪望第四百一十四章 保護秦王第一百一十九章 驅狼吞虎第八百六十四章 疲兵第兩百二十四章 楊潛的無奈第四百五十三章 被關在牢籠裡的楊玄感第六百零一章 宇文述的妥協第九百八十五章 詔令第一百二十一章 爭執第六百九十三章 韓世諤的猜測第一百五十四章 膠着第八百四十七章 光腳不怕穿鞋的第八百八十八章 質疑第八百五十四章 離間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不眷聖主第三百七十六章 通濟渠告急第兩百四十五章 爲什麼要越獄?第一百五十一章 變局第八百二十章 不滿第九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四十章 夜襲夏亭第四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八百一十五章 正相反第九百三十三章 攪局第七百七十三章 下下之策第一百一十九章 驅狼吞虎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個理由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九百五十五章 威脅第一百五十四章 膠着第八百八十四章 你瞎了嗎?第一百二十六章 堅守不退第一百八十二章 瓦崗困境第九百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六百三十二章 兄弟第六十五章 再攻永城第九百五十一章 將信將疑第四百八十一章 青澀的桃子也丟了第兩百五十九章 移花接木第五百六十一章 某還有一個使命第八百九十七章 禍福相依第三百六十五章 劉炫的軟硬兼施第三百八十章 與你何干?第三百九十二章 與虎謀皮第六百九十章 鴉雀無聲第八百四十九章 “添足”之憂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鬨而散第一百六十二章 造反不是目的第三百七十章 要不得的固執第九百十三章 一劍封喉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局之策第八百六十八章 兄弟聚首第八百八十二章 下策第四百三十六章 面授機宜第四百一十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八百七十五章 怒了第兩百七十八章 取信於人第六百二十二章 心急火燎第五百五十八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七十二章 盡在此中第四百八十四章 韓相國的怨憤第809章 無所適從第一百八十二章 瓦崗困境第八百七十四章 慄特商隊第八百五十三章 防患第六百六十二章 往昔記憶第四百六十五章 楊玄感的謀劃第五百七十七章 趁火打劫第九百二十八章 郕國公第兩百六十四章 黑夜裡的洪水第六百六十五章 破局之策第四百六十章 劍指中樞第九百七十三章 你掉進陷阱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反間第六百七十三章 討價還價第二章 單雄信和徐世勣第五百二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八百四十七章 光腳不怕穿鞋的第一千零二章 你目的何在?第六百九十六章 偷襲第五百二十八章 躊躇
第九百七十一章 最後一個疑問第七百八十八章 慕容將軍第六百六十章 裴宣機第四百六十一章 崔氏兩家第九百三十七章 某的底線第七百二十一章 投桃報李第七百零五章 被逼到牆角的土狼第六百六十七章 你也敢與虎謀皮第七百零二章 這算什麼秘密?第八百八十九章 有沒有勇氣?第四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八十九章 濫殺無辜第一百三十章 這一仗一定要打第兩百三十七章 如此大義第八百六十四章 疲兵第一百六十九章 趕走樑德重第四百七十一章 倉城到手第六百九十四章 你這也叫兄弟?第四百二十七章 蠢蠢欲動的齊王第一百七十六章 濟陰豪望第四百一十四章 保護秦王第一百一十九章 驅狼吞虎第八百六十四章 疲兵第兩百二十四章 楊潛的無奈第四百五十三章 被關在牢籠裡的楊玄感第六百零一章 宇文述的妥協第九百八十五章 詔令第一百二十一章 爭執第六百九十三章 韓世諤的猜測第一百五十四章 膠着第八百四十七章 光腳不怕穿鞋的第八百八十八章 質疑第八百五十四章 離間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不眷聖主第三百七十六章 通濟渠告急第兩百四十五章 爲什麼要越獄?第一百五十一章 變局第八百二十章 不滿第九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四十章 夜襲夏亭第四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八百一十五章 正相反第九百三十三章 攪局第七百七十三章 下下之策第一百一十九章 驅狼吞虎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個理由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九百五十五章 威脅第一百五十四章 膠着第八百八十四章 你瞎了嗎?第一百二十六章 堅守不退第一百八十二章 瓦崗困境第九百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六百三十二章 兄弟第六十五章 再攻永城第九百五十一章 將信將疑第四百八十一章 青澀的桃子也丟了第兩百五十九章 移花接木第五百六十一章 某還有一個使命第八百九十七章 禍福相依第三百六十五章 劉炫的軟硬兼施第三百八十章 與你何干?第三百九十二章 與虎謀皮第六百九十章 鴉雀無聲第八百四十九章 “添足”之憂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鬨而散第一百六十二章 造反不是目的第三百七十章 要不得的固執第九百十三章 一劍封喉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局之策第八百六十八章 兄弟聚首第八百八十二章 下策第四百三十六章 面授機宜第四百一十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八百七十五章 怒了第兩百七十八章 取信於人第六百二十二章 心急火燎第五百五十八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七十二章 盡在此中第四百八十四章 韓相國的怨憤第809章 無所適從第一百八十二章 瓦崗困境第八百七十四章 慄特商隊第八百五十三章 防患第六百六十二章 往昔記憶第四百六十五章 楊玄感的謀劃第五百七十七章 趁火打劫第九百二十八章 郕國公第兩百六十四章 黑夜裡的洪水第六百六十五章 破局之策第四百六十章 劍指中樞第九百七十三章 你掉進陷阱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反間第六百七十三章 討價還價第二章 單雄信和徐世勣第五百二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八百四十七章 光腳不怕穿鞋的第一千零二章 你目的何在?第六百九十六章 偷襲第五百二十八章 躊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