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三章 殊途同歸

ads_wz_txt;

東征會失敗?李密毫不猶豫地否定了這種假設。

十幾年前先帝曾命令衛府軍遠征高句麗,未戰先敗,其中原因很多,當時的軍事政治外交上都存有失敗因素,並不僅僅是糧草運輸困難。

今上登基後,迫於國內政治矛盾越來越激烈,高句麗稱霸遠東的野心對中土的威脅越來越大,於是便早早定下了東征之計。修長城、開運河、西征吐谷渾、拓疆西域等等衆多重大決策,實際上都是爲遠征高句麗做萬全準備。東征是傾盡國力的一戰,是關係到中土命運的一戰,皇帝和改革派爲此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希望,朝堂上的中立派也給予了堅決支持,雖然保守派想方設法從中掣肘,但並不懷疑東征必勝之結局,無奈之下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國內政局上,試圖以國內局勢的混亂來打擊皇帝和中央,所以此次東征,中土無論在軍事上、政治上還是在財力上,都佔據了絕對優勢。

當然了,自古以來就無必勝之戰,陰溝裡翻船的例子實在太多,舉不勝舉,誰敢說此次東征就一定凱旋而歸?但李密對此次東征抱有信心,這一戰絕無可能失敗,最多也就是半途而廢無功而返,但即便是無功而返,中土所表現出來的強大國力和對敵人無情打擊的決心,還是可以給北虜以鎮懾,完全能夠實現此次勞師遠征的戰略目的。

雙方至此都擺明了各自的觀點,都認爲中土和平統一面臨嚴重危機,但對造成危機的原因卻看法不一,李密認爲危機是激進變革策略造成的,所以要摧毀變革,要先“安內”,而李風雲則認爲危機源自北虜的威脅,要先“攘外”。雙方的終極目標實際上都一樣,都是要維持中土的和平統一,但手段卻迥然不同,一個先安內後攘外,一個則恰恰相反。

李風雲和李密都陷入了深思之中,帳內一片沉寂。

在李風雲看來,李密的“安內”之策無非就兩個,一個是政治上的,一個是軍事上的。政治上的就是更替皇統,就是皇統之爭,這是最便捷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

當年因改革而利益受損的貴族集團紛紛支持太子楊勇,試圖以皇統的更替來改變國策,對先帝所推行的改革造成了嚴重威脅,結果父子相殘,兄弟鬩牆,上演了一幕人倫悲劇。

史書把太子楊勇的廢黜,歸結爲生活奢靡,不聽從先帝和先帝后的教誨,另外就是楊廣和一幫佞臣們的陰謀誣陷,這純粹是欲蓋彌彰。

統治者和普通家長不同的地方,就在於統治者不但要顧及家族、集團利益,更要考慮國家和民族利益。鍋裡有了,碗裡纔有,道理很淺顯。

對於先帝和先帝后這些最高統治者來說,國祚的穩定、展、強大和代代延續最爲重要,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國策,必須有忠實執行這一國策的人。由此不難推斷,太子楊勇被廢黜,與他生活奢靡沒有關係,與楊廣和佞臣的陷害更沒有關係。先帝和先帝后都是傑出的政治家,在繼承人的選擇上,德才兼備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政治理念和執政思路的一致性。你不能繼承我的政治理念,不能按照我的執政思路堅持改革,那理所當然也就失去了繼承人的資格。如果楊勇在執政理念上始終與先帝和先帝后保持一致,贏得了先帝和先帝后的信任和支持,在政治上給他保駕護航,儲君的地位必然牢不可破,那麼他在生活上奢靡一點算得了什麼?有哪個臣僚敢誣陷他?即便有人陰謀算計他,以先帝和先帝后豐富的政治經驗,豈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所以楊勇的廢黜,楊廣的上位,就是先帝、先帝后以及他們忠實的追隨者們,一手所策劃,目的就是要把他們的政治理念和執政思路繼承和延續下去

今上吸取了教訓丨於脆在元德太子薨亡後,無限期地拖延設立新儲君。國無儲君,是一個清晰可見的隨時都會爆的巨大風險,但今上爲了改革,爲了一家人的平安,爲了最大程度地減少政局動盪,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

如今,楊玄感和李密等保守勢力就在利用“國無儲君”這個致命要害,試圖引爆這一巨大風險,在政治上給今上和支持他的激進改革勢力以致命一擊。而要引爆這一巨大風險,就必須輔以軍事手段。

今上登基之初,先帝最小的兒子漢王楊諒動了一場規模龐大的軍事政變,當時內有關隴保守勢力的支持,外有山東貴族集團的幫助,大軍由北而南,呼嘯而下,勢如破竹。關鍵時刻,關隴人看到了危機,一旦漢王楊諒贏得了皇統,山東貴族集團必然東山再起,這嚴重威脅到關隴貴族集團的整體利益,於是關隴人空前團結起來。而以崔氏爲的山東五大豪門迫於形勢變化不得不迅改變立場,結果漢王楊諒敗北,支持他的關隴和山東貴族慘遭殺戮,兩敗俱傷。

這個教訓丨很血腥,很殘酷,軍事政變不論成敗,所帶來的殺戮都觸目驚心,對國祚和統治集團的傷害都無以復加,但對於把個人和集團利益置於國家和民族利益之上的貴族集團來說,他們爲了維護自身利益,根本不在乎國祚存亡,他們就是這個世界的主宰,他們是規則的制定者,王朝可以更替,皇帝可以輪流做,芸芸衆生就如草芥蟻螻無足輕重,所以這個世上沒有他們不敢於的事

假若楊玄感和李密以軍事政變來設立新皇帝,那麼必然會爆內戰,一旦中土就此陷入分裂深淵,則必然無力對抗北虜的入侵,後果不堪設想。

當初楊諒兵變時期,大部分關隴人和山東五大豪門之所以最終選擇了今上,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土分裂必然會損害到他們的切身利益,中土的和平統一還是大勢所趨。然而,今上坐穩皇位後,開始激進改革,大刀闊斧,把矛頭直接指向了既得利益集團,這理所當然激怒了他們。既然你要滅亡我們,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繼續支持你?如果中土的和平統一隻會把我們推向滅亡的深淵,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繼續維持中土的和平統一?

李密的“安內”策略,摧毀變革的目標,實際上代表了當今中土保守勢力反對改革、堅守門閥士族政治的決心,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們寧願摧毀中土的統一大業,也絕不願意敗在改革勢力之手,成爲中央集權的犧牲品。

李風雲想得越多,看得越是透徹,心情就越是沉重,初聞蒲山公李密時的那點激動和期待更是蕩然無存。

變革的失敗,今上的失敗,統一大業的敗亡,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建立在豪門世家和門閥士族政治基礎上的統一王朝,就如建立在沙礫上的樓閣,一陣狂風暴雨就會將其徹底摧毀,所以若想建立一個牢固的統一王朝,就必須摧毀門閥士族政治,就必須摧毀豪門世家。歷史的走向清楚地證明了文明的改革無法摧毀門閥士族政治,無法摧毀豪門世家,只有用血腥的暴力和殘酷的殺戮才能完成這一艱鉅目標。

李密在深思中,敏銳地現了李風雲的“破綻”。

李風雲的觀點和他的所作所爲完全矛盾。依照李風雲的觀點,正因爲北虜對中土的嚴重威脅,中土纔要統一,纔要展強大,纔要變革,所以“攘外”優於“安內”。既然如此,你李風雲爲什麼要造反?你造反就混亂了國內局勢,惡化了國內危機,這顯然不利於“安內”,更不利於“攘外”。你這純粹是說一套做一套。

不過,李密並不爲此憂慮,相反,他很快就找到了說服李風雲的辦法。

你不是要攘外嗎?但變革激化了國內矛盾,現在內亂大於外憂,就你個人來說,你都造反了,強調“攘外”還有什麼意義?所以現在對你來說“安內”重於“攘外”。

我現在急於“安內”,你也急於“安內”,那我們合作,我們一起聯手推翻皇帝和激進改革派,摧毀變革,以此來緩和國內尖銳矛盾,緩解國內危機,然後你搖身一變,和我一樣成爲新王朝新皇帝的功臣,然後我們再強調“攘外”,再去征伐北虜,纔有現實意義,否則都是毫無意義的空談。

“將軍爲何要造反?”李密打破了帳內的沉寂,開口質問李風雲。

李風雲沒有說話,他還在沉思中尋找自己前進的方向。他造反的目的是試圖拯救千千萬萬的無辜生靈,爲此他需要迅強大,需要迅稱霸,需要最大程度地利用國內矛盾以贏得貴族集團的支持,只是如此一來改變不了歷史軌跡,中土還是要陷入分裂和戰亂的深淵,千千萬萬的無辜生靈還是會在戰爭中死亡。

“將軍造反的目的是什麼?”李密繼續質問,“是推翻皇帝拯救蒼生?還是推翻國祚逐鹿稱霸?”

李風雲驀然擡頭望向李密,目露寒芒,心裡霎時有了決斷。

自己聽到蒲山公李密的時候,爲什麼會激動?因爲看到了希望。是什麼希望?是拯救無辜蒼生的希望。但現在自己爲什麼又懷疑李密,尤其在聽到李密的觀點後,倍感失望和沮喪?是因爲自己變得貪婪了,自己的理想明明是拯救無辜蒼生,卻不知不覺陷入了逐鹿稱霸的深淵,根本無視千千萬萬無辜蒼生將在分裂和戰亂中悽慘死去的現實。

“將軍是不是很矛盾?”李密撫須笑道,“將軍以拯救蒼生之名舉旗造反,實際上卻暗藏鴻鵠之志,欲建王霸大業,只是實力太弱,前途黑暗,無所適從。”

李風雲搖了搖頭,“某隻想拯救無辜生靈,但現實很殘酷,心有餘而力不足,恐怕要事與願違了。蒲山公突然出現,倒是給了某莫大希望。”

“願聞其詳。”

“皇統更迭。”

李密臉上的笑容頓時凝滯,心中驚駭不已,對李風雲更是產生了莫名畏懼。難道此人知道我的秘密?

第三百九十九章 又上當了第六百零六章 陷阱無處不在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奸巨滑第兩百五十六章 齊王的情商有問題第九百七十三章 你掉進陷阱了第六十九章 黯然嘆息第四百八十四章 韓相國的怨憤第七百四十八章 醒悟太遲第一百三十七章 憤怒的張須陀第四百七十二章 只有一條路第兩百六十九章 尋找兵源第一百六十九章 趕走樑德重第九百七十八章 各得其利第六百一十二章 幽燕人的憤怒第三百零三章 齊王打頭陣第四百八十四章 韓相國的怨憤第兩百七十八章 取信於人第一章 要殺頭了第九百十八章 “綁架”第兩百二十七章 齊王憤怒了第四百零八章 對症下藥第八十五章 歷城秦叔寶第四百四十六章 樊子蓋的堅持第八百三十三章 分裂第四百五十一章 李百藥的告誡第九百六十九章 徐圖後計第八百七十一章 突然發現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隻蝴蝶第兩百二十七章 齊王憤怒了第九百九十九章 變計第三百九十一章 殺人好難第八百二十四章 戰鼓擂動第八十章 拿下蒙山第799章 連夜雨第766章 “脅迫”第九百三十六章 誰去古北口?第一百六十九章 趕走樑德重第三百零三章 齊王打頭陣第兩百章 蒲山公別來無恙第兩百六十章 政客第五百九十六章 你還能再敗家一些嗎?第九百六十章 一直在努力第762章 上當了第兩百九十一章 西風颳來第六百八十八章 野心第六百三十三章 范陽盧氏的“善意”第九百二十七章 兒要北上第六百二十章 荒謬的臆想第九十四章 驃悍羅士信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個錯誤第六百七十八章 你要出塞?第五百三十七章 意外選擇第九百六十八章 螳臂當車第六百二十一章 裴世矩的悲觀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口拒絕第一千零十三章 留得青山在第七百一十九章 好大一個坑第五百六十二章 若能北上殺虜第五百零五章 你不要陷害我第一百一十五章 主動出擊第九百二十七章 兒要北上第六百八十章 有何妙計?第四百零九章 崔氏的困局第兩百二十章 做局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俠隱秘第九百八十九章 打臉第四百四十一章 翻臉了第五十八章 殺進大澤鄉第五百四十九章 雞飛蛋打第九百三十九章 機會在哪?第五十章 再燒一把火第七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六百九十四章 你這也叫兄弟?第808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了賊船第四百零二章 治書侍御史游元第八十四章 齊郡張須陀第九百二十四章 鬱憤第三百九十章 這事有難度第六百四十三章 如你所願第九百十三章 一劍封喉第兩百四十章 走進誤區的李密第七百四十二章 不可抗拒的誘惑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鼓擂第三十五章 芒碭山聚義第九百六十七章 裴世矩的意圖第四十五章 撐死膽大的第一百八十四章 表決第八百八十九章 有沒有勇氣?第七百三十九章 言無不盡第六百四十二章 觀望第八百二十一章 風起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知死活第三百九十七章 李密的智慧第一千三十四章 答應他第八百二十二章 傲慢的韓世諤第八百三十三章 分裂第八百零八章 如簧之舌第一千零十五章 羅藝的優點第七百七十七 你不仁我不義
第三百九十九章 又上當了第六百零六章 陷阱無處不在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奸巨滑第兩百五十六章 齊王的情商有問題第九百七十三章 你掉進陷阱了第六十九章 黯然嘆息第四百八十四章 韓相國的怨憤第七百四十八章 醒悟太遲第一百三十七章 憤怒的張須陀第四百七十二章 只有一條路第兩百六十九章 尋找兵源第一百六十九章 趕走樑德重第九百七十八章 各得其利第六百一十二章 幽燕人的憤怒第三百零三章 齊王打頭陣第四百八十四章 韓相國的怨憤第兩百七十八章 取信於人第一章 要殺頭了第九百十八章 “綁架”第兩百二十七章 齊王憤怒了第四百零八章 對症下藥第八十五章 歷城秦叔寶第四百四十六章 樊子蓋的堅持第八百三十三章 分裂第四百五十一章 李百藥的告誡第九百六十九章 徐圖後計第八百七十一章 突然發現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隻蝴蝶第兩百二十七章 齊王憤怒了第九百九十九章 變計第三百九十一章 殺人好難第八百二十四章 戰鼓擂動第八十章 拿下蒙山第799章 連夜雨第766章 “脅迫”第九百三十六章 誰去古北口?第一百六十九章 趕走樑德重第三百零三章 齊王打頭陣第兩百章 蒲山公別來無恙第兩百六十章 政客第五百九十六章 你還能再敗家一些嗎?第九百六十章 一直在努力第762章 上當了第兩百九十一章 西風颳來第六百八十八章 野心第六百三十三章 范陽盧氏的“善意”第九百二十七章 兒要北上第六百二十章 荒謬的臆想第九十四章 驃悍羅士信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個錯誤第六百七十八章 你要出塞?第五百三十七章 意外選擇第九百六十八章 螳臂當車第六百二十一章 裴世矩的悲觀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口拒絕第一千零十三章 留得青山在第七百一十九章 好大一個坑第五百六十二章 若能北上殺虜第五百零五章 你不要陷害我第一百一十五章 主動出擊第九百二十七章 兒要北上第六百八十章 有何妙計?第四百零九章 崔氏的困局第兩百二十章 做局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俠隱秘第九百八十九章 打臉第四百四十一章 翻臉了第五十八章 殺進大澤鄉第五百四十九章 雞飛蛋打第九百三十九章 機會在哪?第五十章 再燒一把火第七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六百九十四章 你這也叫兄弟?第808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了賊船第四百零二章 治書侍御史游元第八十四章 齊郡張須陀第九百二十四章 鬱憤第三百九十章 這事有難度第六百四十三章 如你所願第九百十三章 一劍封喉第兩百四十章 走進誤區的李密第七百四十二章 不可抗拒的誘惑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鼓擂第三十五章 芒碭山聚義第九百六十七章 裴世矩的意圖第四十五章 撐死膽大的第一百八十四章 表決第八百八十九章 有沒有勇氣?第七百三十九章 言無不盡第六百四十二章 觀望第八百二十一章 風起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知死活第三百九十七章 李密的智慧第一千三十四章 答應他第八百二十二章 傲慢的韓世諤第八百三十三章 分裂第八百零八章 如簧之舌第一千零十五章 羅藝的優點第七百七十七 你不仁我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