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 章 帝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上)

計劃中列出,從太聖三年開始,到太聖八年,這五年中,帝國中央以興辦軍事工業、發展銀行金融和鐵路交通爲基礎,各地官府以推行實業爲中心,興辦廠礦和輕工業,輔助以配合交通建設、興辦教育、農田水利等一系列的措施,大力發展地方建設。

整個五年發展計劃中,主要列出了八項發展任務。

一,大力發展軍事工業。

由國家出資,分別在廣州、福州、上海、登州設立四大船政局,引進西洋機器和技師人才,學習西方制船技術,大規模製造軍艦。廣州原本有了長洲造船廠,已初具規模。其他的三處船政局,要求在二年內建成大型造船廠,三年內建成配套廠,並達成投產。

除此之外,在聖京、廣州、上海、武昌四地各設立一家機器製造總局。這四大機器製造總局,以已有的廣州機器局爲模板,擴大爲機器製造總局,按規劃,不但爲各地的機器母廠,幫助其他各實業工廠製造生產需要的機器,主要的目標,還是四大軍火工廠生產基地。

每家機器製造總局下,又設立汽爐廠,汽錘廠,機器廠,熟鐵廠,步槍廠,火炮廠,木工廠,鑄銅鐵廠,精鋼廠,火藥廠,子彈廠,炮彈廠,火箭廠,動力廠等十餘家工廠,僱員超二萬人以上的規模,實現製造槍炮、彈藥、機器,還設有翻譯館、設計研發局等文化教育機構。

四家機器總局負責人爲督辦,還有兩到三名副督辦。每家機器總局下面的十餘個分廠各設立總辦和協辦,負責管理各分廠。

其他的附屬配套原材料,就近採購。因此,單單這四大製造總局,便能拉動附近的一大批小工廠應運而生,形成一張巨大的軍事工業產業鏈。

二,發展農業。

按馮雲山的意思,他並沒有因爲要推廣工業化,就忽視農業。因爲他知道,即便是在一百多年後的後世,社會發展到了那種地步,國家還是始終將農業放在第一位。“無農不穩,無糧則亂!”這是後世的名言。

首要計劃是準備改革農政。國家由農業部牽頭,在各地設立農業所,對地方農業進行指導。推廣農民見習所的興辦,培訓農學知識,引進良種,因地制宜地種植作物,鼓勵開荒,實行三年免徵糧稅,減租減息,讓民間百姓修生養息。

農業主要在於發展水利灌溉。在這五年計劃中,馮雲山設立的時候便效仿後世的大躍進時代興建水庫、池塘、水渠,發展水利設施。地方官府組織,發動鄉紳和百姓,大力興建基礎水利建設,由地方官府出一半資金,地方鄉紳集資出一半資金,百姓出勞力。

其次,對農業裝備進行改造,實行新式的耕作方法。大力推廣南記五金鋪銷售的新式農具,對於農民購買新式大件農具的,實行一定的補貼。發展耕牛的繁殖,禁止無故宰殺耕牛。同時,各地設立的農業所,推廣新式的農耕方法,深耕,點耕,提高效率。

對於農業的生產組織,更是進行重大改革。地方官府鼓勵百姓聯合結成合作社,共買農具,互幫互助共同抵禦自然災害和耕作。

大力推廣磷肥,同時準備興建更多的磷肥廠,結合火堆肥,立足人畜肥,提高作物產量。並且,鼓勵種植桑、棉,以及雙季稻,更新優選育種。

三,興辦民用工業。

國家準備用五年時間,將中華帝國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發展成爲一個有一定的工業基礎,手工業相對發達,各省各府都有機器工業的程度。

首先在各省主要州府,都設立一座水泥廠、五金廠、磷肥廠、麪粉廠、印刷廠、中藥廠、火柴廠、肥皂廠、製糖廠、油料廠、服裝廠、酒廠、造紙廠、木柴傢俱廠、煤磚廠等關係生產和生活的民生工廠,基本滿足本地百姓的生活需求,搶佔市場。

其次,要求各省幾省下主要州府建立醫藥局、郵政局和供銷社,實行通訊和零售服務。

同時,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民用工業,興辦實業。對民營工廠、廠礦作坊等實行獎勵扶持措施,制訂一些有利於地方工業發展的法規和政策,發放貸款,減免稅收,尤其鼓勵發展對外貿易的茶磚廠、繅絲廠等工廠的興辦。

四,興辦交通,修建鐵路和官道,流暢貨運。

陸路方面,由國家進行撥款三分之一,地方官府撥款三分之一,本地鄉紳、民衆募捐三分之一,募集資金,徵募民夫,進行大規模的驛路官道修繕改造,實行主要官道全部水泥硬化。尤其是內陸省份,減少收費驛站,將官道上的原本關卡驛站發展爲打尖小城鎮。

除此之外,國家重點進行鐵路的建設。這五年計劃中,準備修建幾條橫跨東西南北的大鐵路。

第一條便是橫跨整個帝國南北的南北京大鐵路,又稱粵直鐵路。其中這條鐵路南起作爲帝國南京的廣州城,經過糊南、糊北、河南,抵達直隸的北京。廣東段,從韶州到廣州段,已經建成,而從韶州到湖南桂陽段,也近期便要完工,只需再修建桂陽以北的一段便可。五年計劃中,這條鐵路分爲幾段,同時開工修建,從北京至開封,開封至漢口,漢口至桂陽,在五年內要貫通建成通車,按照修建的速度,難度不大,只是過長江、湘江等這些大江段路面,橋樑技術能不能達到,馮雲山心中都沒底,不過,他準備邀請美國的鐵路大王大約翰來參與修建,憑美國佬在美國修建中部鐵路的經歷,應該問題不大。

第二條鐵路,還是貫通南北的東聖北三京大鐵路,又稱蘇直鐵路。這條鐵路,以帝國的東京上海城做爲起點,經過聖京、淮安、徐州、濟南、保定,匯入粵直鐵路抵達北京。

第三條鐵路,則是上海經杭州到達寧波的蘇浙鐵路。

第四條鐵路,是九江經南昌,抵達景德鎮,與已經在修建的贛閩鐵路連接起來。等於可以將長江中游的九江和出海港口福州連接起來。

其他的零星短距離鐵路,內閣在五年計劃中沒有寫明,而是讓地方各省自行籌建。

同時,五年計劃中提出大力改進水陸貨運的辦法。同時又在各地設立主要農作物的公共倉庫和運輸機關,以便屯積和轉運。

水運方面,除兩廣遠洋公司外,國家再組建南方水運公司,將兩廣遠洋公司裡面的內河運輸部分全部移交給南方水運公司,兩廣遠洋公司專心從事外海海運。而南方水運公司,則以各內河水系爲地點,分爲長江水運公司、珠江水運公司、浙江水運公司、閩江水運公司等,將整個長江以南和長江流域的內河運輸統一起來,做大做強。

同時,也鼓勵民營資本進入水運行業,給予補貼,私營的小船運公司擴展至各州府。

ps:感謝週五不喝酒人生路白走大大的打賞!

第五十八章 發小的偶遇第八十二章 要成化學家的馮雲山999章 華盛頓淪陷第337章 佔領琉球第1200章 我們的好消息,你們的噩耗第274章 《南方日報》的火熱861章 阿里瑪圖堡第166章 陳開之死第四十三章 俘虜透露的重要消息(下)第357章 蔣家家族會第142章 太平天國治下的武昌第462章 建好磷肥廠911章 混亂的倫敦城第443章 製造磷肥的配方第七十四章 入夥的禮物809章 巴達維亞來人了884章 小學老師工資是縣長的兩倍第1094章 決定和談第八章 童子營裡的四眼狗972章 黑奴並不都是悲慘的?第660章 治理黃河方略第488章 僅剩的楊氏兄弟第1068章 鐵血首相的誕生(求看盜版的兄弟來起點訂閱)第1265章 未雨綢繆第610章 龍牀睡着太硬了743章 聲東擊西第219章 湘軍的雛形(陸師和水師)第260章 《南方日報》第二章 夜晤石羅第547章 吃敗仗的欽差和總督狗咬狗第592章 談判(上)1234章 女王咳血第八十五章 五金廠第八十九章 永州土改試點(二)1011章 炮兵師和諾貝爾860章 滅浩罕汗國第1197章 你們還不知道現在有兩個沙皇嗎第1154章 重大消息第133章 突然有了個兒子(求收藏支持)第1060章 對印政策第708章 佔領陝甘(下)902章 應對第440章 聖王遇刺第678章 洪災來臨第543章 長達四十里的江北大營第186章 左宗棠的短處第311章 咸豐感覺被下面欺騙了第1157章 愚蠢的奧皇805章 布洛克授首第五十一章 湘軍名將的歸附(下)第1082章 維克斯堡大捷第1099章 英俄公使的失意第584章 北逃熱河950章 瓦勒夫斯基的來意第180章 被迫投降 (上架求首訂、求打賞、求月票!)第1152章 紛亂的沙俄779章 尊王攘夷第1213章 由鋼鐵想到的第339章 “借”濟州島1239章 瓜分奧斯曼與沙俄第1127章 朕賜你斬立決第570章 步騎激戰891章 出兵東洋第六十二章 人財兩得(求推票!)972章 黑奴並不都是悲慘的?第四十四章 好事不斷967章 海底電纜公司的消息第119章 攻奪廣州城(二)第1096章 歐洲三國公使的無奈第719 章 嗣德的掙扎與後悔858章 全殲773章 日本風雲(一)1040章 不接受你的投降(PS:大章感謝塞外沙塵的萬賞!)第655章 聖京和五京935章 烈火照亮了夜空第637 章 洪秀全有些瘋了第116章 廠東天地會起義(四)第1033章 兩個年輕人——曾紀澤和吳超越841章 西洋僱傭兵團第316章 沈冬蓮的天王府見聞(上)876章 國力的發展第196章 聖軍改制(中)第1182章 錫克軍隊VS高加索軍團第十章 天父的警示第1140章 三個條件第六十四章 礦產資源第260章 《南方日報》第1228章 聖京城郊的大廠區968章 移民情況第1027章 首相你應該擺正位置第1271章 馮雲山現在的目標第445章 石油化肥司(感謝諸神老大的鼓勵)第641章 洪秀全的頑固第219章 湘軍的雛形(陸師和水師)1240章 瓜分兩大帝國讓大家都有好處1241章 俄國形勢1237章 引起歐洲顫慄的黃禍第417章 大殺四方第251章 金門鎮總兵的投靠第139章 再見“周彗敏”
第五十八章 發小的偶遇第八十二章 要成化學家的馮雲山999章 華盛頓淪陷第337章 佔領琉球第1200章 我們的好消息,你們的噩耗第274章 《南方日報》的火熱861章 阿里瑪圖堡第166章 陳開之死第四十三章 俘虜透露的重要消息(下)第357章 蔣家家族會第142章 太平天國治下的武昌第462章 建好磷肥廠911章 混亂的倫敦城第443章 製造磷肥的配方第七十四章 入夥的禮物809章 巴達維亞來人了884章 小學老師工資是縣長的兩倍第1094章 決定和談第八章 童子營裡的四眼狗972章 黑奴並不都是悲慘的?第660章 治理黃河方略第488章 僅剩的楊氏兄弟第1068章 鐵血首相的誕生(求看盜版的兄弟來起點訂閱)第1265章 未雨綢繆第610章 龍牀睡着太硬了743章 聲東擊西第219章 湘軍的雛形(陸師和水師)第260章 《南方日報》第二章 夜晤石羅第547章 吃敗仗的欽差和總督狗咬狗第592章 談判(上)1234章 女王咳血第八十五章 五金廠第八十九章 永州土改試點(二)1011章 炮兵師和諾貝爾860章 滅浩罕汗國第1197章 你們還不知道現在有兩個沙皇嗎第1154章 重大消息第133章 突然有了個兒子(求收藏支持)第1060章 對印政策第708章 佔領陝甘(下)902章 應對第440章 聖王遇刺第678章 洪災來臨第543章 長達四十里的江北大營第186章 左宗棠的短處第311章 咸豐感覺被下面欺騙了第1157章 愚蠢的奧皇805章 布洛克授首第五十一章 湘軍名將的歸附(下)第1082章 維克斯堡大捷第1099章 英俄公使的失意第584章 北逃熱河950章 瓦勒夫斯基的來意第180章 被迫投降 (上架求首訂、求打賞、求月票!)第1152章 紛亂的沙俄779章 尊王攘夷第1213章 由鋼鐵想到的第339章 “借”濟州島1239章 瓜分奧斯曼與沙俄第1127章 朕賜你斬立決第570章 步騎激戰891章 出兵東洋第六十二章 人財兩得(求推票!)972章 黑奴並不都是悲慘的?第四十四章 好事不斷967章 海底電纜公司的消息第119章 攻奪廣州城(二)第1096章 歐洲三國公使的無奈第719 章 嗣德的掙扎與後悔858章 全殲773章 日本風雲(一)1040章 不接受你的投降(PS:大章感謝塞外沙塵的萬賞!)第655章 聖京和五京935章 烈火照亮了夜空第637 章 洪秀全有些瘋了第116章 廠東天地會起義(四)第1033章 兩個年輕人——曾紀澤和吳超越841章 西洋僱傭兵團第316章 沈冬蓮的天王府見聞(上)876章 國力的發展第196章 聖軍改制(中)第1182章 錫克軍隊VS高加索軍團第十章 天父的警示第1140章 三個條件第六十四章 礦產資源第260章 《南方日報》第1228章 聖京城郊的大廠區968章 移民情況第1027章 首相你應該擺正位置第1271章 馮雲山現在的目標第445章 石油化肥司(感謝諸神老大的鼓勵)第641章 洪秀全的頑固第219章 湘軍的雛形(陸師和水師)1240章 瓜分兩大帝國讓大家都有好處1241章 俄國形勢1237章 引起歐洲顫慄的黃禍第417章 大殺四方第251章 金門鎮總兵的投靠第139章 再見“周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