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尼古拉演說海外事 釋法隱暗害龜茲僧

聽了這樣的話,我本該生氣。然而事實上並沒有,我只是淡淡的說:“你覺得做烏龜不好嗎?在所有活物當中烏龜是活得最久的。”法隱說:“你這個人真是不知羞恥,我明明是諷刺你,你卻覺得非常的開心。你願意當烏龜,我支持你。”總而言之,我們不歡而散,我只望着經過了這次衝突之後,我們兩個就不再彼此糾纏。然而我還是想多了,有的人他就是能夠拉得下臉來,反覆的來折騰你。我簡直不敢相信他是一個修行的人。以至於我每天僅有的一點獨處的時間都會被他佔據。我終於無法容忍,打算把這段故事告訴有司。我有了這樣的念頭,又怎麼能夠逃得過法隱那雙眼睛呢?我們兩個之間的博弈讓樸靈非常惱火,以至於讓她有了輕生的念頭。那是一個安靜的夜晚,天上星光璀璨。樸靈一個人來到叢林之中,想要安靜的離開人世。就在這個時候,一隻老虎出現在她的面前,當老虎發出一聲怒吼,樸靈被嚇得失聲大叫。

原本打算輕生的她,在這一瞬間又堅定了求生的信念。老虎卻並不在意這一切,張開血盆大口,正打算飽餐一頓。就在此時那隻老虎縱身一躍,樸靈撒腿就跑。接下來發生的這一幕,讓樸靈目瞪口呆。老虎墜入了陷阱,看見老虎在陷阱裡面掙扎。樸靈漸漸冷靜下來,心平氣和的說:“我看你也這麼一大把年紀了,爲什麼還是這樣急躁呢?你看這次讓你吃虧了吧!用不了多久,你身上的皮會被別人當褥子鋪在身底下,你的骨頭會被製作成藥材,你看你有這麼多的用處,死的挺值了。”老虎眼睛瞪得溜圓,沒有人知道它此時此刻在想什麼。天上的星星似乎也在諷刺它,轉眼之間天就亮了。當人們從陷阱裡發現了那隻老虎,不由得驚喜萬狀。我因爲無法忍受被人脅迫,於是主動向有司請罪。不久之後,我的案子被報到了刑部,刑部給出的意見是我有自首的情節,應該酌情減輕處罰。

於是當地官府將我發配到敦煌,樸靈被有司歸還給了高句麗她的親族,在出發之前樸靈說:“這一去是福是禍,我一點都不知道。”因爲這個案子法也失去了,作爲僧人的資格。而且把做苦役的時間延長5年,這對於法隱來說是沉重一擊。在臨別之際,法隱被官府安排,爲我送行。法隱說:“我真希望這一路之上能出個什麼意外讓你橫死於道路。”我陪着笑臉說:“你是修行之人,如果發願且能堅持不懈,終究會變成現實的。”法隱說:“你放心,我會每天唸經祈禱,直到你死無葬身之地。”當我漸漸消失在地平線上,法隱的心情變得格外複雜。在西去的路上,我總有一種感覺,似乎自己是追着太陽的軌跡在行走。我懷疑自己會在將來的某一天來到太陽消失的地方。可無論我走的有多累,總是看不到終點,以至於我有了一種錯覺。會不會即使我一直這麼走千年萬年,還是走不到頭,因爲我可能是在一個球上行走。

這一路之上看到了很多風景,從朝陽到夕陽,從晴空萬里到烏雲堆積。看到山川之間瀰漫着一股黑色的氣體,山漸漸變成了紫色。一股肅殺之氣撲面而來,特別是來到一些古戰場,更讓我感慨萬千。負責壓縮,我的兩位差異是非常好的人,大多數情況下我都不用戴枷,很多時候我都感覺這不像是發配,更像是旅行。這兩位襯衣一胖一瘦、一黑一白、一高一矮。那位身材矮小臃腫發黑的差役叫做劉三,那位身形高大卻略顯消瘦皮膚髮白的差役叫做王二。一開始我們之間的交流並不多,但是慢慢的他們從我的口中聽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王二說:“這條路我不知道走了多少回,從來沒覺得像你說的這麼有意思,可見同樣的地方,不同的人去了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我說:“二位其實也算是見多識廣之人,特別是相對那些有生之年都未曾出村的人,這些人算是白白地來世上走了一遭。”王二說:“我曾經聽人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天閻羅王坐在了森羅殿,不久之後就有人把很多魂魄壓到了他的面前,在這些魂魄當中有各種各樣的生靈。於是閻羅王問其中一條狗說‘你這一生都做了些什麼呢?’那條狗說‘我這一生替主人看家護院,還有就是生了小狗。’閻羅王又看到了一隻兔子,就說‘你這一生又做了些什麼呢?’兔子說‘我除了吃喝拉撒,就是生了很多小兔子。’閻王又看到了一隻猴子,同樣的問題問了猴子,猴子說‘我每天活躍在樹林之中,一生吃了很多樹林當中的果實,愛上了一隻母猴,並且和它生了很多小猴子。’閻王於是對身邊的三曹官說‘你看萬千生靈,莫過如此。’三曹官說‘三界衆生皆有原罪,只有勤修佛法才得解脫。’閻王說‘難道修持道法就不能解脫嗎?’三曹官說‘羽化飛昇也是很多人所向往的。’我不知道這樣的說法是貼近真相還是信口胡說。”

劉三說:“這樣的說法,雖然聽起來荒誕不經,但我覺得應該實有其事。像我們這樣的人常,不知道見了多少鬼魅,如果不是我們兄弟命硬,怕是早就讓鬼魅奪走了魂魄。”總而言之,一路之上大家聊的很不錯。以至於大家都開始擔心,一旦分開之後會不會感到不適應。我笑着說:“你們一定運送過不少犯人,不至於有這樣的擔憂吧!”劉三說:“跟我們這樣的人打交道的,大多數都不是善類,像你這樣的犯人是很少的。不過說實在話,如果牢裡關的都是像你這樣的人,天子就應該好好反省了,說實在的,我覺得像你這樣的人應該出來爲百姓做事。”我說:“二位如此看得起我,我感激不盡,但你們可能真的高看我了。”

從遼東來到河北,從河北來到河南,從河南進入關中,之後不斷往西走進入了隴右。看到大唐的河山是如此的雄偉壯麗,我忍不住說:“每當看到這樣的景色,我就想起漢朝時與胡虜作戰的激烈的場面。”王二說:“其實就算是咱們大唐,戰爭距離我們並不遙遠。”不知不覺就已經遠遠的看見了敦煌,我們站在山上望着敦煌城,王二說:“敦煌是人文薈萃之地,在這裡你一定能夠增長不少見識。”我說:“這怎麼可能呢?”劉三說:“我覺得你這個人非常的懶惰,卻很有慧根,如果你能夠調整心性,耐心求教,當你離開敦煌的時候你一定會變成一個對江山社稷大有用處的人。”我說:“你們太瞧得起我了,不過我要謝你們吉言,要是上天真的讓我在有生之年有所成就,必定不會忘記二位的功德。”

劉三說:“我們兩個沒什麼功德。”在進敦煌城之前,我戴上了木枷,在與當地官府交接之後,他們兩個最後一次來看我。劉三說:“我們與這裡常有往來,當地有不少是我們的熟人,我已經給我的朋友們交代過了,在這裡你未必能夠過得很舒適,但一定不會有人爲難你。”之後他們兩個就離開了,果然獄卒帶我非常的客氣,原本以爲關押在監獄的都應該是窮兇極惡之徒。萬沒有想到,關押在這裡的人大多以生意人爲主,他們在做生意的時候都有過不法的舉動,而且情節大多相似。就是想出一些辦法來逃避賦稅,在一起的時間久了,大家很難不進行交流。我說:“我聽說陛下很喜歡採納沉下的建議,如果有機會讓你們能夠在御前向陛下進言,你們會說些什麼呢?”有一個男人個子矮小、目光清澈,說:“我若有機會見到大家,我一定向他建議免除所有商販的稅收。”

我說:“請問這麼做對官府有什麼好處呢?”對方說:“大家憂慮的就是天下人失去生計,商業的精髓就是把貨物帶去需要它們的地方。如果每個人都能得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天下又怎麼會不安定呢?”我說:“你知道做工是要納稅的,務農也是要納稅的,如果經商不納稅,這些耕田和務工之人就會放棄舊業前去經商,果真如此的話,村子裡將會見不到精壯人口,田地就會荒蕪,田地要是荒蕪了又怎麼可能有糧食呢?若糧食出現短缺,天下又如何能安定呢?”一聽這話,對方陷入了沉思。我說:“我覺得有一點是沒有錯的,耕田是本,經商是末。只有田裡長出了莊稼,才能夠有良食果腹,只有大家填飽了肚子才能出現各種各樣的需要,讓商人們去滿足。而且說句實在話,商人所面對的客戶大多是富人,那些僅能夠溫飽的人所需要的東西絕大多數是他們自己做的。”

對方一邊聽我說,一邊頻頻點頭。終於等到我說完了,他把話接過去說:“官府希望大多數人都留在村裡耕田,這樣每年都會產出大量的糧食。只有糧食的產量能夠得到充分的保證,天下才能夠太平。但是如此一來,往往就限制了交易,其實頻繁的交易是一個讓財富不斷累積起來的過程。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把一件事交給十個人去做,你覺得是他們各自負責其擅長的部分來做比較好,還是每個人做同樣的事情比較好?”我說:“目前我們看到的這種樣式已經流傳了上千年之久,你說的那種樣式迄今爲止還不曾出現過。”對方說:“我去過很多地方,凡是那些頻繁發生交易的地方都非常的富庶,凡是那些幾乎零交易的地方都非常的貧窮。糧食短缺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在那些富庶之地,相比之下,那些幾乎零交易的地方,反而很容易沒有飯吃。”

我說:“方便告訴我其中的緣故嗎?”對方說:“頻繁發生交易的地方人們對糧食價格非常的敏感,只要價格合適,商人就算是不遠萬里也要把糧食飯賣到那裡。相反幾乎零交易的地方,即便是糧食不足,也只能等待朝廷救濟,而朝廷的救濟常常是等不來的,很多時候上邊撥了錢糧,經過層層盤剝之後,真正到百姓手裡卻寥寥無幾。如果每一個人都懂得經商的道理,他們就懂得要儲蓄重要的物資,對什麼東西有可能發生短缺的情況,非常的敏感。”我說:“那你對於囤積居奇哄擡物價的情況怎麼看呢?”對方說:“道德是很脆弱的,如果官府能夠獎勵那些良心商家,同時去懲戒那些不法的奸商,久而久之必定能夠風清氣正。”我說:“讓官府負責一件事,官府就要有所投入,編制預算,配備相應的人員,這些花費從哪裡來呢?”

對方說:“官家的資源應該合理配置,對於一些非必要的領域,就不應該投入進去。賦稅當然是越輕越好,徵稅的方式也是越簡單越好。因爲簡單的做法更容易有效率。”就在我們聊的非常熱鬧的同時,在場的人們一個個心煩不已。又過了幾天,有一個洋人被關了進來。他一進來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可以看得出來,最出他的眼睛裡充滿了恐懼。但時間一長,大家就都混熟了,這才知道此人來自西域的大秦,叫做尼古拉。是一位做鑽石生意的商人,也是因爲逃避賦稅被抓。我忍不住嘆口氣說:“怎麼這麼多人都在稅務方面出問題呢?”對方說:“這一點真的沒辦法,誰不希望自己多掙一點錢呢?大家一路奔波,吃盡各種苦頭,看到自己辛苦賺來的錢,就這麼白白的交給官府,如何能心甘,其實我們交錢也就算了,關鍵是我們這些人交的錢那麼多,還被官府的人看不起。”

尼古拉成了這一間囚室當中最受矚目的人,因爲在場的很多人都在向他打聽西域的情況。我也不能免俗,只不過我在跟他打聽的時候不是那麼關心商機,而只是單純的想了解那裡的風土人情。尼古拉當然不願意被那麼一羣人套話,而願意跟我談心。一天夜裡大家都睡熟了,我和尼古拉一點睡意都沒有。都想趁着沒有聽衆聊一點大家都關心的話題,我說:“你來過大唐,對大唐的風土人情一定有所瞭解,能不能給我介紹一下大秦的情況呢?”尼古拉說:“出了大唐西錘,就來到了一個叫波斯的王國,出了波斯就來到了大秦。最顯著的一點就是人的長相不一樣,穿着也不同。現在唐人很多束髮帶着襆頭,穿着圓領袍,腳上穿着一雙靴子。波斯和大秦的人穿着比較相似,頂着一頭短髮,袍子的制式也與唐衣不同。”

我聽得非常認真,尼古拉接着說:“建築的風格也有很大的差異,室內裝潢也很不一樣。在西域詩歌是分開的,是隻讀而不歌,不像大唐,所有的詩都是歌。”我說:“能否介紹一下大秦文明的源流。”一聽這話,尼古拉瞬間興奮起來,睜大了雙眼說:“你這個人真讓人感到不可思議,我跟很多唐人打過交道,他們對自己的文明充滿驕傲,卻從來沒有對域外的文明發生過興趣。”我說:“你的說法不是很準確,你也見過的很多來自西域的器物在唐朝士民中間深受歡迎……”尼古拉說:“其實出了大唐的西陲再走一段路就會看到兩條大河,一條叫幼發拉底河,一條叫底格里斯河。在這兩條大河的沖刷之下,形成了一個平原,這個平原叫美索不達尼亞平原。那裡土地肥沃,很多人都想據爲己有,在這塊土地上生長出燦爛的文明,其中最早的就是巴比倫文明。”

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我隱約的已經感覺到一扇大門已經衝我打開。尼古拉說:“如果一路往南走就會到達一個叫埃及的地方,那裡有一條河貫穿南北叫做尼羅河,因爲這條河也出現了一片水草豐美的土地,那裡孕育了迄今爲止人們所知最古老的文明。”我說:“比華夏文明還要古老嗎?”尼古拉說:“如果從盤古開始算,那就說不清楚了。”我說:“如果從伏羲開始算呢?”尼古拉說:“伏羲那個年月並沒有清楚的紀年,所以說到底這是一筆糊塗賬,我之所以說埃及的文明更加古老,是因爲那裡出現了一些年代非常久遠卻又製作的非常精良的器物。我看到的是實物,不像在華夏,只是聽到傳說,不要說更久遠的,就連木牛流馬也未曾見過。”他說的話讓我慚愧不已,尼古拉說:“在大秦境內有一個羣島,在久遠的年月,曾經出現過很多城邦,留下了至今令人歎爲觀止的精美的器物。”

我說:“你覺得與華夏相比,這些文明好在哪裡呢?”尼古拉說:“相比於華夏,埃及和巴比倫的文明更加的久遠。而且有這樣一個特徵可能是唐人從未注意過的,唐之外的文明是彼此之間互相影響的,華夏相對來說要封閉很多,這主要是因爲大唐西北有廣袤的荒漠,西南有大片的雪域高原,東北人是極寒之地,東南是一片大海。”我說:“如果有機會,我還真想去看一看。”尼古拉說:“在我們那裡逼真的造像風格,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埃及的影響,埃及人對雕塑非常的癡迷,但是他們雕塑出來的人像非常的呆板,當埃及的造像技藝傳到我們那裡之後,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造出的人效越來越鮮活,越來越接近真實的人,我們甚至可以用人像的方式來呈現一個事件。”

我說:“你對巴比倫瞭解多少呢?”尼古拉說:“我們的史書記錄了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曾經去巴比倫旅行,見到了傳說當中的巴別塔,用了他所能想到的所有的溢美之詞來加以稱讚。據說巴比倫城美輪美奐,如同天堂一般。”我說:“你覺得華夏文明優點在什麼地方呢?”尼古拉說:“我覺得你們最了不起的就是能夠在漫長的歷史時期維持統一的局面,無論是山南海北都能夠使用統一的文字,統一的度量衡,統一的倫理。這是我們那裡無論如何都不能想象的,而且我覺得華夏人的衣服非常的好看。”一聽這話,我不由得挺直了腰板兒,一臉得意的說:“在我們的經典中有這樣的描述,有服章之美曰華,有禮儀之大曰夏,我們的禮儀也是非常美好的。”尼古拉點點頭說:“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大唐民風淳樸,百姓安居樂業,在我們那裡這是不可想象的。”

我說:“其實這樣的好年景,在華夏也是很難遇見的,主要是我們很幸運的趕上了好時候。”尼古拉說:“來到大唐之後發現很多人是真心讚頌大唐的天子,這是很難見到的,我去過很多地方,見過的人何止成千上萬,那些稱讚國王的人都不是發自真心。而貴國的百姓則不然,所以我非常仰慕貴國的天子,如果有機會能夠目睹他的風采我將非常的榮幸。”我說:“說出來,希望你不要太羨慕我,家父曾經是天子的親隨。”一聽這話,尼古拉睜大了雙眼,說:“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你擁有這樣一位了不起的父親,真該爲他感到驕傲。”我說:“我當然爲家父感到驕傲,不過有一點我也感到非常的悲哀,我想你已經瞧出來了,我實在是一個太普通的人,沒有辦法爲家族增添榮耀。”尼古拉說:“你也不用想太多,放眼天下,百姓何其之多,大多數都是庸庸碌碌之人,建功立業的只是少數人。”且說我離開之後,有一位來自龜茲的僧人來到了當地,原本法隱還指望着自己憑藉自己熟悉佛經能夠迴歸沙門,於是他暗下決心,一定要除掉這個龜茲的僧人,否則自己就永無出頭之日了。

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324裴刺史請旨伐高麗黨仁弘罷死罪君王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337春三月皇上論名將夜子時大家答諫官363郭孝恪輕敵死賊手金春秋請旨改服章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287尉遲恭不忍棄鄙妻于志寧上疏斥分封117上諭連三禁止亂鳴 極數九五盛而必改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235高士廉後飲屠蘇酒孫思邈熬製雪香丸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332鑄爐造鼎偷馬盜牛歡喜樂童刺殺李泰119服幻藥誤入博泰谷 計無常困在深水宮113慈父知禮爲女消業 罪官起復算計功名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290侯弘仁銳意開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第21回觀音婢豪言激將士魏夫子自嘆命難違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355苗山幽朝見葉子柒惠恩善挑戰陸一蟬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187趙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機見面問吉凶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第47回明彰己德調和陰陽暗記恩仇蕩除塵垢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191棄宗弄贊遣使入貢 大唐制史前往撫之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第63回突利可汗來朝天子馬週上書以利主君137長孫無忌耕耘東宮 尉遲敬德御前獻醜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159尼古拉演說海外事 釋法隱暗害龜茲僧第30回築臺求雨祈福避災反躬罪己噩夢不止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271粉色軍團支援兇邪西南之民抵禦外侮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338岑文本獲封中書令郭孝恪俘虜焉蓍王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169利益衆生魔窟傳法 意氣用事謀害高僧251皇嗣盡孝言請僧道皇后病重氣疾難醫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190李衛公白髮領三軍 隋外孫上書乞歸順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302陳倉縣尉杖殺魯寧櫟陽縣丞請止遊獵337春三月皇上論名將夜子時大家答諫官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117上諭連三禁止亂鳴 極數九五盛而必改268劉德威一言平斷獄川之代即位潘森南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183蕭玉蓉人後失體面 苗山幽夢裡見提婆204天子孝心不斬良臣黔首心願赦免罪囚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119服幻藥誤入博泰谷 計無常困在深水宮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126利州都督請求封禪 孫氏珍妮管教英雄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355苗山幽朝見葉子柒惠恩善挑戰陸一蟬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126利州都督請求封禪 孫氏珍妮管教英雄159尼古拉演說海外事 釋法隱暗害龜茲僧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100大匠竇奉旨造新宮張蘊古執法得橫死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
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324裴刺史請旨伐高麗黨仁弘罷死罪君王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337春三月皇上論名將夜子時大家答諫官363郭孝恪輕敵死賊手金春秋請旨改服章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287尉遲恭不忍棄鄙妻于志寧上疏斥分封117上諭連三禁止亂鳴 極數九五盛而必改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235高士廉後飲屠蘇酒孫思邈熬製雪香丸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332鑄爐造鼎偷馬盜牛歡喜樂童刺殺李泰119服幻藥誤入博泰谷 計無常困在深水宮113慈父知禮爲女消業 罪官起復算計功名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290侯弘仁銳意開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第21回觀音婢豪言激將士魏夫子自嘆命難違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355苗山幽朝見葉子柒惠恩善挑戰陸一蟬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187趙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機見面問吉凶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第47回明彰己德調和陰陽暗記恩仇蕩除塵垢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191棄宗弄贊遣使入貢 大唐制史前往撫之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第63回突利可汗來朝天子馬週上書以利主君137長孫無忌耕耘東宮 尉遲敬德御前獻醜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159尼古拉演說海外事 釋法隱暗害龜茲僧第30回築臺求雨祈福避災反躬罪己噩夢不止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271粉色軍團支援兇邪西南之民抵禦外侮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338岑文本獲封中書令郭孝恪俘虜焉蓍王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169利益衆生魔窟傳法 意氣用事謀害高僧251皇嗣盡孝言請僧道皇后病重氣疾難醫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190李衛公白髮領三軍 隋外孫上書乞歸順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302陳倉縣尉杖殺魯寧櫟陽縣丞請止遊獵337春三月皇上論名將夜子時大家答諫官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117上諭連三禁止亂鳴 極數九五盛而必改268劉德威一言平斷獄川之代即位潘森南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183蕭玉蓉人後失體面 苗山幽夢裡見提婆204天子孝心不斬良臣黔首心願赦免罪囚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119服幻藥誤入博泰谷 計無常困在深水宮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126利州都督請求封禪 孫氏珍妮管教英雄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355苗山幽朝見葉子柒惠恩善挑戰陸一蟬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126利州都督請求封禪 孫氏珍妮管教英雄159尼古拉演說海外事 釋法隱暗害龜茲僧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100大匠竇奉旨造新宮張蘊古執法得橫死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