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第466章 樸實無華的新時代來臨一刻

首輔李春芳坐在閣房裡,全神貫注地看着朱翊鈞的批紅,神情凝重。

這是朱翊鈞對內閣票擬的《隆慶三年大明中樞地方官制條例》的硃批,與其說是硃批,不如說是重要的補充。

李春芳看着上面的硃紅色字,大部分都是非常有朱翊鈞特色的白話文。

“要讓大明官吏全心全意報效朝廷,爲民造福,新官制必須做到兩點,一是確保各級官吏衣食無憂。

民以食爲天,飯都吃不飽,如何任事?

二是遷黜清晰,前途明朗,纔會激勵官吏勇於任事,盡心盡責”

確保衣食無憂不說了,牛馬都要餵飽草料。

重要的是打通上升通道。

沒錯,升遷道路很艱辛,需要上面有貴人,下面有羽翼,上拉下推才能一步步往上走。

可是你要把這條上升通道亮在那裡,讓官吏們明白什麼做不得,必須避免,否則仕途堪憂;知道做什麼,怎麼做可以青雲直上。

讓大家看到方向,有奔頭。

李春芳宦海浮沉多年,又做過數年的吏部尚書,朱翊鈞補充的那些條款細則,細細一琢磨,他就品出味來。

在朱翊鈞補充的新官制裡,以前那套靠治學問、刷道德、養名望完全行不通了,甚至你光靠拍上面的馬屁,收聚同僚們的支持也不行,那些都只是你升遷的部分條件,最關鍵是你有拿得出手的“政績”!

唯政績論?

這不是要了那些清流們的老命嗎?

這些人只會動嘴皮子,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摘別人,聚集人氣名望好升官發財。

做事我不行,找茬我第一!

他們五穀不分,四肢不勤,外放出去當個會試主考官都覺得十分委屈了,指望他們能搞出什麼政績來?

偏偏這樣的文官在此前大明官場佔據很大一部分,越是精通經義的大儒名士,越是這樣的文官。

執行殿下的新官制,這些官員很快就會被淘汰得無影無蹤!

李春芳再想到幾日前張居正呈上的《官吏考成法》,臉色更加難看。

新官制是筐,先把大明官吏裝在裡面,讓他們動彈不得。

而考成法是皮鞭,肆意鞭撻,驅使做事。

李春芳猛地站起身來,心情鬱結。

他是狀元公出身,屬於傳統儒生。

在他心裡,君用臣,當以德在先,再論其才。

而纔是什麼?

最重要的纔是對聖人經義道理的學習和領悟。明白了聖人道理,就可以進一步學習聖人治民理政的學問,提高處理實事的能力。

不過有一點李春芳比其他大儒清流要強。

那些人覺得只需要把聖人經義學精,再遵循祖制、教化萬民、施以仁政,天下自然大定!

學其它都是“雜學”,是大逆不道,捨本逐末的異端。

李春芳誠心篤行,淵學宏才,認爲德爲本,聖人經義是基礎,修身治德之外,還需要關心民事,勇於任事,才能治平天下。

李春芳曾經就肅藩朱縉懭襲封之事上過《請酌議藩封》奏章,指出宗族蕃衍、民不堪命的事實,痛陳朝廷必須修改宗藩制度。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十月,時任禮部侍郎的李春芳藉着林潤等人,引起朝野轟動,嘉靖帝重視的上奏,屢次會同宗人府並府部各堂上官、科道等官,按照“通融節省、裁有餘以補不足”的原則,對林潤原奏及各王府條陳詳加審議,參照歷年恩例議定六十七條制度,編成《請刊行宗藩條例》上疏給嘉靖帝。

核心思想是“合無所生嫡子許封王爵,其次嫡庶子止許照例封本等官職。”

嘉靖帝閱後大爲讚許,硃批準允,着內閣頌布天下,立即照行。

這也是李春芳自以爲得意的“政績”,沒想到隆慶三年朱翊鈞藉着遼藩一事,召集諸藩宗室,大刀闊斧地大行宗藩分封改制。

六藩被除國廢藩,數十位親王郡王被圈禁,上千宗室被貶爲庶民。

雷厲風行,手段狠辣到李春芳覺得心驚肉跳。

李春芳覺得當時自己上《請酌議藩封》,定《請刊行宗藩條例》,是極有勇氣,在行斷鰲立極之壯舉。

可是等到隆慶三年,再看殿下的《隆慶三年宗室藩封條例》和實行情況,李春芳覺得自己真是膽小如鼠,保守到了極點。

現在再看桌子上殿下硃批的《官職條例》,李春芳如坐鍼氈。

別人改革都是縫縫補補,最激烈的程度也不過是刮骨療傷。

殿下改革是掄着斧子一頓猛砍,不要說刮骨,直接連骨頭都敲碎了。

李春芳在閣房了轉了十幾圈,終於按捺不住,正了正官服官帽,匆匆出了閣房,穿過午門前面的空地,進到司禮監,找到了入值的馮保。

“李老先生,你有事找咱家?”馮保有些詫異地問道。

這位首輔沒有前首輔徐階那麼老奸巨猾,性情溫和,做事斯文有條理,很少這麼火急火燎地找上門來。

“馮公公,老夫想拜見殿下。”

“拜見殿下?真是不巧了,殿下剛出了西苑。”

李春芳脫口問道:“殿下去了哪裡?”

話一說出口,他就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

“失禮,老夫有失臣禮。殿下的去向豈是臣能胡亂打聽的。只是老夫有急事,想拜見殿下。”

“國事上的急事?”

李春芳是內閣首輔,他說有急事,馮保也不敢耽誤。

太子殿下以國事爲重的秉性,他最清楚不過。

“是國事。”

“非常着急?十萬火急?”

李春芳遲疑一下,他的性子讓他不願意打馬虎眼,開口說道:“是要事,但並不急迫,只是老夫心裡着急。”

哦,不是火燒眉毛、急需殿下定奪的大事!

馮保長舒了一口氣。

“老先生,殿下出去,可能下午就回來。等殿下回來,咱家馬上稟告,再請老先生過來,如此可好?”

李春芳想了想,也只能如此。

拱手向馮保致謝,轉身悻悻地離開司禮監,回去內閣。

朱翊鈞去了欽天監。

欽天監現在成了“大明皇家科學院”,這裡聚集着這些年少府監、太常寺、太府寺收羅招募的“能人異士”。

有什麼精細零件都能打造出來的巧匠;有擅長一鍋亂燉,然後狂冒各色氣體的道家煉丹師;有夜觀天象,掐指算出星宿位置的觀星師;還有熟讀算經,能進行各種複雜數學運算的“精算師”.

各個是人才,說話又好聽,一見面就恭敬地行禮喊道:“臣等拜見太子殿下。”

欽天監現在分設天文、機械、數學、化學、物理等研究所,這些收羅來的人才,分門別類進行鑽研。

他們先認真學習朱翊鈞編撰的《數學》、《物理》、《化學》和《機械結構和加工》等“不世絕學”。

資深公務員朱翊鈞大學是學機械製造的,在某大型機械廠工作了兩年,考公上岸,然後遇到精兵簡政,稀裡糊塗從機械工業廳調到宗教局,深耕十幾年。

屬於能文能武,能工能理,跨時空全面型人才,領導大明開啓第一次工業革命,綽綽有餘。

“黃道林,孤的蒸汽機呢?”

朱翊鈞迫不及待地問道。

黃道林四十多歲,是六代世傳的首飾工匠,擅長加工各種金屬精細器件。

發明了擒縱調速器和精密遊絲,製造出航海測量經度所需的高精度航海時鐘,被授予大良造,賜正五品奉議大夫,現在是機械所所正。

朱翊鈞今天匆匆趕來,就是聽到黃道林的稟告,他夢寐以求的蒸汽機有了結果。

“殿下,請跟臣來。”

黃道林帶着朱翊鈞出了大堂,往室外走去。

欽天監原本跟太醫院擠在一起,後來太醫院挪去了柏林寺,欽天監也搬到了南城永定門北的天壇。

欽天監觀測天象,在天壇附近辦公,合情合理。

天壇足夠大,比紫禁城還要大。

天壇的主建築,大享殿、皇穹宇、齋宮,欽天監不敢佔用。它佔據了神樂觀,地盤比苦逼的六部衙門合在一起還要大,足以讓他們在這裡使勁地浪了。

更妙的是他們出門轉左,出了永定門就是一望無際的南苑,大明第一個熱氣球和第一個降落傘就是在那裡做的試驗。

到了一個院子裡,朱翊鈞看到他心心念的蒸汽機。看到第一眼,心裡冒出的第一句話就是好醜!

真他孃的醜!

六米多高的長圓桶,立在地面上,頭上還有兩根長長煙囪,很像放大的光頭強腦袋,上面樹了兩根天線寶寶的天線。

“殿下,這臺蒸汽機後面是一口水井。這口水井是一口水泥管,埋到地面以下六十米。上面有抽水機,蒸汽機連着抽水機。

臣等演示蒸汽機,就是演示它驅動抽水機,把井水從深六十米的管井裡抽出來。”

朱翊鈞點點頭。

沒毛病,歷史上第一臺商用化的蒸汽機就是用來抽水的,廣泛應用在煤、鐵礦井裡。

大陰帝國的某部電視紀錄片裡,展示過他們本土煤礦,有幾臺瓦特時代的蒸汽機,說是世界上第一批商用蒸汽機,有近十米高,可以把煤礦一兩百米深的積水抽出來。

朱翊鈞以前一直認爲密封是蒸汽機的軟肋,起着密封作用的橡膠是最關鍵的材料之一。

黃道林等人用翻砂鑄造出大配件、手工搓出小零件,搭建出一臺原始版的蒸汽機,朱翊鈞見到第一眼後,頓時大徹大悟。

這樣粗大傻的機器,要個毛線的密封,它只需要大力出奇跡。

圍觀羣衆除了朱翊鈞和隨從內侍,還有白塔學院數十位過來“實習”的天文、數學和機械科的學子,他們都是第一次見到蒸汽機。

看着這高大丑陋的鋼鐵怪物,心生畏懼。

朱翊鈞和大家一起站得遠遠的,黃道林指揮幾位“鍋爐工”往爐膛裡剷煤,開始燒鍋爐。

天線寶寶的天線突突地冒黑煙。

等了十來分鐘,粗大傻開始呲呲地冒蒸汽。

蒸汽機的鍋爐特殊改造過,六根銅棒一頭在爐子裡,被大火加熱。其餘五分之四伸進鍋爐裡,被水包圍着。

由於銅棒的良好導熱性,鍋爐裡的水被迅速均勻加熱,蒸汽越來越大,呼呼往外冒,發出刺耳的聲音。

操作工擰開閥門開關,打開導氣管,蒸汽機的活塞被緩緩推動,連桿帶動着抽水機,一下又一下,突然間,抽水機的排水管噗噗地往外噴水,嘩嘩地濺落在地上。

朱翊鈞猛地站起來,熱烈地鼓掌。

衆人不由自主地跟着站起,傻傻地跟着鼓掌。

操作工一激動,拉動開關,蒸汽衝進汽笛裡,發出嗚嗚的尖銳聲響。

會冒煙的鋼鐵怪物發怒了!

周圍的人嚇得驚慌失措,有的抱着頭蹲在地上,有的臉色發白雙腿直哆嗦,有的乾脆哭爹喊娘。

聽着刺耳的汽笛聲,聞着飄過來的煤煙味,朱翊鈞覺得無比舒暢。

工業革命就是這個味!

世界上第一臺商用蒸汽機誕生了,自此,人類文明進入到蒸汽時代。

他又看了看被嚇得慌成一團的白塔學院學子,以及那些內侍們,心裡感嘆。

這麼重要的歷史時刻,場面過於樸實無華了。

在天壇北面,紫禁城左順門的內閣裡,此時已經走回來的首輔李春芳坐在座椅上沉思許久,然後又找到了張居正。

“子實兄,快請坐!”

張居正對李春芳的造訪很意外。

兩人是同科,李春芳是狀元,不過他那年已經三十七歲。

張居正中二甲第九名,那年才二十三歲。

李春芳憂心忡忡地坐下來,看着張居正說道:“叔大啊,我們身爲殿下老師,要盡心盡責。”

“怎麼了子實兄?”

“唉,殿下喜法家之言,肆意逾越祖制,又好格物實學,不治仁德之政,長此以往,非大明之福啊。你我是殿下的老師唉,老夫如何有臉去見大明二祖列宗啊。”

121.第121章 早晚你們會念我嘉靖的好!第903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570.第567章 大明第一張集體合影第939章 又被皇上教誨了一番第342章 我大明又武德充沛了!162.第162章 暗潮洶涌589.第585章 葉落而知秋(今天有主編推薦,小爆一下,三更)480.第478章 悠閒自在的徐階412.第411章 一件大麻煩事第825章 飛翔在太平洋上的安陽號243.第243章 報恩寺大案就是懸案第51章 接牌的衆人(一)464.第462章 張居正的一鳴驚人第776章 這個大明熟!第8章 倒嚴先倒樓511.第508章 這案子我也背不動啊!第732章 大家輪流唱戲259.第259章 黨爭,大家的老傳統第919章 朕今天好好批評你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第396章 滅國莫氏257.第257章 怎麼就這麼巧?第68章 大同鎮高山衛231.第231章 風平浪靜,我們怎麼辦?543.第540章 玩兵法,你們算老幾?177.第177章 太子不殺人只誅心第758章 小白菜,羊吃狗啃第55章 捐輸賑濟統籌局171.第171章 戶部尚書高拱第903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17.第217章 振武營給張閣老的見面禮第800章 對待同僚要如春天一般第386章 這事不簡單438.第437章 記得給孔聖人留份體面第811章 開始經營天賜之地500.珊珊來遲的九月份總結456.第454章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573.第570章 三吳第一世家第899章 山西人愛聽黃梅戲310.第310章 根子原來是禁纏足286.第286章 前有虎 後有狼196.第196章 保和殿上的銅罄聲第878章 讓你們見識下歐洲的先進之處!第798章 從鐵路到地方政務407.第406章 致命一擊!第655章 萬曆朝新時代必須配新文明499.第497章 天降異象,誰是奸臣?第841章 清澈的暘谷島559.第556章 有錢千萬別買田地第742章 這纔是他們要的與士大夫共天下422.第421章 攻守易勢第669章 老子有王命旗牌,你們怕不怕?第376章 簡單粗暴但有效第722章 專案組啊,榮幸不?135.第135章 威海衛裡藏着好東西第869章 前面是狗島517.第514章 燕北都司243.第243章 報恩寺大案就是懸案第354章 以後你們鬥去吧!652.第648章 秉德各修職509.第506章 衆正盈朝617.第613章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539.第536章 還是我們工人有力量第364章 召集四王開會555.第552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527.第524章 點金術?第945章 敢叫人間換日月第872章 風起歐羅巴494.第492章 奉先殿406.第405章 咬住圖們汗!第700章 葉爾羌國就這麼沒了315.第315章 狗日的賊老天!第876章 要不還是從了吧。第945章 敢叫人間換日月第952章 一路巡視一路祭祖237.第237章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御史第744章 大南洋的風第768章 查理五世是丐幫幫主啊!531.第528章 投明一念起 剎那天地寬第724章 誰殺的?654.第650章 心虛節更高颯颯響琅玕530.第527章 明軍不地道,盡玩狠活149.第149章 狡猾的戚繼光,憋屈的李成樑638.第634章 大明那麼大朕想去看看第738章 第二百四十七 你們這些大明謎語人!406.第405章 咬住圖們汗!334.第334章 大明王師不搶糧食第789章 這就是大明的大學247.第247章 松江,我海瑞來了!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478.第476章 南苑上空的熱氣球第372章 寧可再把他們當豬養541.第538章 學會兵法的葡萄牙人239.第239章 赤忱忠膽楊四知第47章 香河大捷149.第149章 狡猾的戚繼光,憋屈的李成樑第675章 都在努力上進547.第544章 鑼鼓喧天迎海瑞第777章 朕要說個非常嚴重的問題!607.第603章 張師傅,我們好好聊聊
121.第121章 早晚你們會念我嘉靖的好!第903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570.第567章 大明第一張集體合影第939章 又被皇上教誨了一番第342章 我大明又武德充沛了!162.第162章 暗潮洶涌589.第585章 葉落而知秋(今天有主編推薦,小爆一下,三更)480.第478章 悠閒自在的徐階412.第411章 一件大麻煩事第825章 飛翔在太平洋上的安陽號243.第243章 報恩寺大案就是懸案第51章 接牌的衆人(一)464.第462章 張居正的一鳴驚人第776章 這個大明熟!第8章 倒嚴先倒樓511.第508章 這案子我也背不動啊!第732章 大家輪流唱戲259.第259章 黨爭,大家的老傳統第919章 朕今天好好批評你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第396章 滅國莫氏257.第257章 怎麼就這麼巧?第68章 大同鎮高山衛231.第231章 風平浪靜,我們怎麼辦?543.第540章 玩兵法,你們算老幾?177.第177章 太子不殺人只誅心第758章 小白菜,羊吃狗啃第55章 捐輸賑濟統籌局171.第171章 戶部尚書高拱第903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17.第217章 振武營給張閣老的見面禮第800章 對待同僚要如春天一般第386章 這事不簡單438.第437章 記得給孔聖人留份體面第811章 開始經營天賜之地500.珊珊來遲的九月份總結456.第454章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573.第570章 三吳第一世家第899章 山西人愛聽黃梅戲310.第310章 根子原來是禁纏足286.第286章 前有虎 後有狼196.第196章 保和殿上的銅罄聲第878章 讓你們見識下歐洲的先進之處!第798章 從鐵路到地方政務407.第406章 致命一擊!第655章 萬曆朝新時代必須配新文明499.第497章 天降異象,誰是奸臣?第841章 清澈的暘谷島559.第556章 有錢千萬別買田地第742章 這纔是他們要的與士大夫共天下422.第421章 攻守易勢第669章 老子有王命旗牌,你們怕不怕?第376章 簡單粗暴但有效第722章 專案組啊,榮幸不?135.第135章 威海衛裡藏着好東西第869章 前面是狗島517.第514章 燕北都司243.第243章 報恩寺大案就是懸案第354章 以後你們鬥去吧!652.第648章 秉德各修職509.第506章 衆正盈朝617.第613章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539.第536章 還是我們工人有力量第364章 召集四王開會555.第552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527.第524章 點金術?第945章 敢叫人間換日月第872章 風起歐羅巴494.第492章 奉先殿406.第405章 咬住圖們汗!第700章 葉爾羌國就這麼沒了315.第315章 狗日的賊老天!第876章 要不還是從了吧。第945章 敢叫人間換日月第952章 一路巡視一路祭祖237.第237章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御史第744章 大南洋的風第768章 查理五世是丐幫幫主啊!531.第528章 投明一念起 剎那天地寬第724章 誰殺的?654.第650章 心虛節更高颯颯響琅玕530.第527章 明軍不地道,盡玩狠活149.第149章 狡猾的戚繼光,憋屈的李成樑638.第634章 大明那麼大朕想去看看第738章 第二百四十七 你們這些大明謎語人!406.第405章 咬住圖們汗!334.第334章 大明王師不搶糧食第789章 這就是大明的大學247.第247章 松江,我海瑞來了!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478.第476章 南苑上空的熱氣球第372章 寧可再把他們當豬養541.第538章 學會兵法的葡萄牙人239.第239章 赤忱忠膽楊四知第47章 香河大捷149.第149章 狡猾的戚繼光,憋屈的李成樑第675章 都在努力上進547.第544章 鑼鼓喧天迎海瑞第777章 朕要說個非常嚴重的問題!607.第603章 張師傅,我們好好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