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第229章 我們的炮聲不夠響啊

隆慶二年二月,京畿一帶終於開始春意盎然。

東便門碼頭,一艘雙排槳快船緩緩靠近,碼頭上的小吏看到船桅杆上掛着的旗幟,連忙走到一處,對着幾位蹲坐地上的河丁喊道:“都起來了,趕緊接船去。”

一位河丁轉頭看了他一眼,打了一個哈欠:“這蜈蚣船是海運社的接駁船,跟我們漕運井水不犯河水。頭,用不着這麼巴結他們吧。”

蜈蚣船是因爲這雙排槳快船船體瘦長,兩邊的船槳伸出來,看上去像蜈蚣一般,專門用於運河快速行駛。

海運社接駁船,是指大沽海港的海運社,用這種快船,開通了大沽順着北運河到通州,再通過通惠河直達東便門碼頭的船次,專門用來轉運坐海船到大沽海港,還需要轉至京城的商旅。

“屁話,你們不識字嗎?

是啊,你們這些粗漢子是不識字。這船上掛着的旗子是‘大明回訪朝鮮使團’,裡面的人物都是欽差使節,怠慢不得,會出簍子的!”

幾位河丁馬上爬了起來。

這些人通惠河上混飯吃也有十來年,知道往來的船客裡,最得罪不起的人物之一就是欽差。

身負皇命,稍微出點紕漏,誰也吃不了兜着走。

幾位河丁上前,站在碼頭棧橋前。一位年紀稍大的河丁對着快船做着手勢,做着指揮。

另外幾位河丁舉着工具,或推、或扒拉着快船,讓它穩穩地貼着棧橋停下,不至於一頭撞上來。

船頭上一位船伕丟出纜繩,年紀稍大的河丁接住,在棧橋的木樁上纏牢了。

船剛停穩,兩位身穿青袍,頭戴烏紗帽的官員鑽出船艙,沿着挑板往岸上走。

他倆都是三十多歲,臉色凝重,掩蓋不住疲勞和風塵僕僕。

剛走到碼頭岸邊,那邊急匆匆過來一隊人馬,擡着三頂轎子,迎了過來。

一頂轎子裡鑽出一人,年紀不大,卻穿着鬥牛服,頭戴鋼叉帽,是一位宦官。

“葉正使、宋副使,旅途勞頓了。只是殿下在西苑等着兩位,還要兩位再辛苦辛苦。”

葉夢熊和宋應昌對視一眼,連忙拱手道:“祁公公言重了,殿下急召,臣等理當趕赴,祁公公請!”

“葉正使、宋副使請。”

三頂轎子在一羣軍校的護衛下,匆匆離去。

小吏不由長舒一口氣,幾位河丁也是心有餘悸地面面相覷。

轎子很快趕到驛館,葉夢熊和宋應昌照例也到這裡洗個澡,換身衣服。

再緊急也不能一身臭烘烘,灰土灰臉地去見太子殿下,有失禮儀。

過了一個時辰後,葉夢熊和宋應昌在紫光閣見到了朱翊鈞。

“臣禮部主事、理藩院司務葉夢熊,臣禮部給事中、理藩院司務宋應昌拜見太子殿下。”

“免禮!”

朱翊鈞還是穿着一身硃色的五爪團龍蟒服,頭戴烏紗翼善冠,伸手示意兩人起身。

“你二人的急報有說,朝鮮君臣狂悖至極,堅決不肯吐出所侵佔的一寸土地?”

“是的殿下,臣等無能,出使朝鮮無功而返,有損大明顏面,請殿下治罪。”身爲正使的葉夢熊愧疚地答道。

“不急,慢慢說,把原委說清楚。”朱翊鈞擺擺手,帶着安慰的語氣說道。

“謝殿下。”

葉夢熊開始緩緩說道:“臣自去年十一月,與朝鮮告哀請封正副使沈義謙和鄭仁弘,坐海船回朝鮮,十一月二十六日抵達朝鮮江華島,十二月初四抵達朝鮮王京漢城。

初六,朝鮮國王接見了臣等二人。臣在殿上正式遞交了國書,朝鮮國王收下,說是要朝議後再給予答覆,叫臣等在驛館休息。

只是一連過去半個月,朝鮮君臣始終沒有給予答覆。臣二人就分頭行動。臣去拜會沈義謙和鄭仁弘,當面瞭解情況。

思文則去找漢城的明商,讓他們去打聽消息。”

葉夢熊緩緩地說道,他和宋應昌也沒有想到,自己兩位同榜進士,天降大任,攤上一件代表大明出使朝鮮的差事,原本想着辦得妥妥當當,漂漂亮亮,沒想到卻灰土灰臉地回來。

朱翊鈞默不作聲,靜靜地聽着。

“臣見到沈義謙,他坦誠告訴臣,大事被朝鮮朝堂上的黨爭給耽誤了。”

“黨爭?”

朱翊鈞沒有想到朝鮮的黨爭居然激烈到這個程度,居然連事關宗主國的大事都被拋到一邊。

“是的殿下。朝鮮國主即位時才十六歲,是先國主的侄兒。入繼王位後由先國主王后聽政。聽聞此國主每天都要舉行經筵,與儒臣探討經史。

在儒學上頗有造詣,在經筵上辨問甚詳,因此那些學識不足的儒臣都害怕當講官。只是朝鮮國主儒學了得,卻對朝堂上逐漸激烈的黨爭束手無措。”

葉夢熊和宋應昌悄悄看了一眼沉寂不語的朱翊鈞。

我朝太子與朝鮮國主完全相反,儒學根本不學,卻學得一身祖傳絕技,把滿朝文武製得死死的。就連徐階、高拱這樣的老臣,都不敢輕易違背。

“此前朝鮮黨爭激烈,有什麼大尹派和小尹派,鬥得死去活來,沒兩年大尹派失勢,小尹派當權。朝鮮先國主末年,隨着先王后去世,小尹派也失勢,士林派完全掌握朝局。

但是很快,朝鮮朝堂上的士林派又分爲先輩派和新進派。臣出使朝鮮時,兩派正是鬥得激烈的時候。

聽沈義謙的意思,朝鮮朝堂上的先輩派原本同意與我大明商議,好生勘定東北邊境線。新進派知道先輩派支持,馬上出聲堅決反對,說朝鮮土地也是鮮血換來的,一寸一尺不敢退讓。

然後雙方在朝堂上天天吵,吵得不可開交,卻無法定下方略,到底是同意,還是拒絕我大明國書的要求。”

朱翊鈞皺着眉頭問道:“朝鮮國主不管?”

葉夢熊雙手一攤:“他想管也不管,兩邊的中堅人物都是他儒學老師,不知道該偏袒誰,乾脆誰也不偏袒。”

葉夢熊看了看宋應昌,繼續說道:“思文找漢城明商打聽的消息,與沈義謙所言無異。臣二人在漢城苦等了兩月,毫無結果,幾次拜見朝鮮國主,請他乾綱獨斷,儘快定下方略來。

可是朝鮮國主似有難言苦衷。臣二人又找人打探,這才知道,原本先輩派逐漸佔據上風,開始說服朝鮮國主同意退讓部分土地,好生協商,勘定邊境線。

不想先國主王后突然支持新進派,那邊聲勢大振。朝鮮國主只是先國主侄兒,不敢犯不孝的罪名貿然同意,於是就遲疑不定。

臣二人實在無法,就先告辭回國覆命。”

黨爭!

幾十年後,東林黨發起的黨爭,斷送了大明最後一點元氣。現在朝鮮就給自己打了個樣,在那些人眼裡,只有輸贏,只有所謂的道義對和錯,全然不顧會不會危害國家社稷。

結果,整個大明被他們輸掉了。

朱翊鈞站起身來,雙手籠在袖子裡,來回地走動了兩圈。

“看來北海海面上的炮聲,沒有震醒坐井觀天的朝鮮君臣。看來還是我們的炮聲不夠響啊!既然震不醒,就讓他們聽得再清楚些。

祁言!”

“奴婢在!”

“去請汝貞先生、帶川公、文長先生和幹吉先生請來。”

“是!”

第829章 朕最擅長用經濟手段!169.第169章 朝堂無高公,如黑夜無皓月第50章 出牌的嘉靖帝169.第169章 朝堂無高公,如黑夜無皓月第838章 看我幹什麼啊!212.第212章 我們沒得選!291.第291章 世道真得變了!第926章 新內閣新總理268.第268章 內憂外患的大明507.第504章 張居正,你要做什麼!544.第541章 爲了大明,只好先苦一苦天竺261.第261章 又讓明國人小看我們了第24章 心灰意冷的胡宗憲第78章 祖孫倆分錢第23章 大敗倭寇210.第210章 我們可是大明的孝順兒子啊!第656章 居然有人敢抓我!第778章 我們很多官員聰明的很!25.第25章 給皇爺爺上價值516.第513章 大浪淘沙,總有人被淘汰222.第222章 張太嶽盡顯鋒芒第68章 大同鎮高山衛449.第447章 風雲際會的京師第841章 清澈的暘谷島第889章 新的三邊總督614.第610章 朕的人民第86章 潑天的富貴562.第559章 想求善終的徐階128.第128章 紫禁城給你,西苑給他第867章 你們這些窮逼,少吹牛!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588.第584章 黔驢技窮566.第563章 張居正來了也不好使!237.第237章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御史479.第477章 你們也配姓朱!479.第477章 你們也配姓朱!559.第556章 有錢千萬別買田地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還是兵權173.第173章 太子確實難對付425.第424章 我們是王師!第802章 我最愛看你們沒見過世面的樣子第671章 壞了,我中美人計了!第810章 朕的培養和選拔官員之道193.第193章 義憤填膺的清苦京官第830章 永久牌自行車第833章 歷史戲臺的新主角478.第476章 南苑上空的熱氣球202.第202章 巡鹽三劍客194.第194章 是殿下在給你機會547.第544章 鑼鼓喧天迎海瑞第18章 東南剿倭部署406.第405章 咬住圖們汗!119.第119章 找到鮎魚和撬杆了第845章 濁酒一杯家萬里第857章 說吧,隴川城怎麼收拾?110.第110章 收其巢穴,化其種類438.第437章 記得給孔聖人留份體面237.第237章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御史619.第615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560.第557章 遭到家人背叛的徐府第812章 明國就是禮數多啊!555.第552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429.第428章 悲憤的海瑞608.第604章 工人與農民的衝突270.第270章 羣官去太學宮第940章 一羣“義士”586.第582章 一身羈苦俗人輕446.第444章 李成樑,我們要團結!229.第229章 我們的炮聲不夠響啊第899章 山西人愛聽黃梅戲557.第554章 樹未倒猢猻就要散507.第504章 張居正,你要做什麼!314.第314章 外面的人不甘心,裡面的人不消停500.珊珊來遲的九月份總結第754章 大明的禮和理第902章 《西國志略》第63章 京營戎政督辦處642.第638章 一片冰心在玉壺第902章 《西國志略》475.第473章 終不似少年遊442.每日更新變化說明578.第574章 袁鹹安審案記第79章 世子的羽林衛277.第277章 會討價還價的海瑞第48章 一場驚人的大勝第684章 以前遠,現在不遠了137.第137章 一來就查賬的張巡撫第920章 秘書監是幹什麼的?247.第247章 松江,我海瑞來了!259.第259章 黨爭,大家的老傳統第789章 這就是大明的大學第830章 永久牌自行車404.第403章 認罪態度尚可第814章 這些娘們什麼都敢說153.第153章 這仗打得不對啊!438.第437章 記得給孔聖人留份體面601.第597章 日拱一卒第747章 站在大明國門前第888章 萬曆御文選集229.第229章 我們的炮聲不夠響啊
第829章 朕最擅長用經濟手段!169.第169章 朝堂無高公,如黑夜無皓月第50章 出牌的嘉靖帝169.第169章 朝堂無高公,如黑夜無皓月第838章 看我幹什麼啊!212.第212章 我們沒得選!291.第291章 世道真得變了!第926章 新內閣新總理268.第268章 內憂外患的大明507.第504章 張居正,你要做什麼!544.第541章 爲了大明,只好先苦一苦天竺261.第261章 又讓明國人小看我們了第24章 心灰意冷的胡宗憲第78章 祖孫倆分錢第23章 大敗倭寇210.第210章 我們可是大明的孝順兒子啊!第656章 居然有人敢抓我!第778章 我們很多官員聰明的很!25.第25章 給皇爺爺上價值516.第513章 大浪淘沙,總有人被淘汰222.第222章 張太嶽盡顯鋒芒第68章 大同鎮高山衛449.第447章 風雲際會的京師第841章 清澈的暘谷島第889章 新的三邊總督614.第610章 朕的人民第86章 潑天的富貴562.第559章 想求善終的徐階128.第128章 紫禁城給你,西苑給他第867章 你們這些窮逼,少吹牛!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588.第584章 黔驢技窮566.第563章 張居正來了也不好使!237.第237章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御史479.第477章 你們也配姓朱!479.第477章 你們也配姓朱!559.第556章 有錢千萬別買田地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還是兵權173.第173章 太子確實難對付425.第424章 我們是王師!第802章 我最愛看你們沒見過世面的樣子第671章 壞了,我中美人計了!第810章 朕的培養和選拔官員之道193.第193章 義憤填膺的清苦京官第830章 永久牌自行車第833章 歷史戲臺的新主角478.第476章 南苑上空的熱氣球202.第202章 巡鹽三劍客194.第194章 是殿下在給你機會547.第544章 鑼鼓喧天迎海瑞第18章 東南剿倭部署406.第405章 咬住圖們汗!119.第119章 找到鮎魚和撬杆了第845章 濁酒一杯家萬里第857章 說吧,隴川城怎麼收拾?110.第110章 收其巢穴,化其種類438.第437章 記得給孔聖人留份體面237.第237章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御史619.第615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560.第557章 遭到家人背叛的徐府第812章 明國就是禮數多啊!555.第552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429.第428章 悲憤的海瑞608.第604章 工人與農民的衝突270.第270章 羣官去太學宮第940章 一羣“義士”586.第582章 一身羈苦俗人輕446.第444章 李成樑,我們要團結!229.第229章 我們的炮聲不夠響啊第899章 山西人愛聽黃梅戲557.第554章 樹未倒猢猻就要散507.第504章 張居正,你要做什麼!314.第314章 外面的人不甘心,裡面的人不消停500.珊珊來遲的九月份總結第754章 大明的禮和理第902章 《西國志略》第63章 京營戎政督辦處642.第638章 一片冰心在玉壺第902章 《西國志略》475.第473章 終不似少年遊442.每日更新變化說明578.第574章 袁鹹安審案記第79章 世子的羽林衛277.第277章 會討價還價的海瑞第48章 一場驚人的大勝第684章 以前遠,現在不遠了137.第137章 一來就查賬的張巡撫第920章 秘書監是幹什麼的?247.第247章 松江,我海瑞來了!259.第259章 黨爭,大家的老傳統第789章 這就是大明的大學第830章 永久牌自行車404.第403章 認罪態度尚可第814章 這些娘們什麼都敢說153.第153章 這仗打得不對啊!438.第437章 記得給孔聖人留份體面601.第597章 日拱一卒第747章 站在大明國門前第888章 萬曆御文選集229.第229章 我們的炮聲不夠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