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第647章 我愛朝獻,朝獻愛我嗎?

西苑大光明殿外,朝鮮國主李昖顯得很緊張。

他身穿織金蟒袍,腰繫玉腰帶,頭戴八粱冠,加籠巾貂蟬。手持象牙笏,昂首挺胸,顧盼自雄,得意非凡。

在身後是沈義謙和鄭仁弘,中穿青領緣白紗中單,外罩青緣赤羅裳,赤羅蔽膝。

頭戴三品五樑冠,腰繫赤白二色絹大革帶,佩玉和黃、綠、赤、紫織成的雲鶴花錦綬,白襪黑履。

三人都戴着耳暖。

在殿外等候之餘,三人輕聲交談着。

“你們兩人,終於能穿上天朝朝服,可喜可賀啊。”李昖看着兩人,意味深長地說道。

沈義謙和鄭仁弘早就是鐵桿明粉,他們名爲朝鮮高官,實際上靈魂已經成爲大明人,實實在在的精神大明人。

他們在朝鮮朝野四下公開宣稱朝鮮最好的結果,就是成爲大明第二十一個承宣佈政司。

是的,現在大明除了順天和應天兩府,下分直隸、遼寧、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靜海二十個承宣佈政司。

其中靜海就是安南舊地,取自前唐靜海軍節度使。

滅了安南,還要取名安南,這不是找不自在嗎?

那爲何不用交趾?

交趾最初叫交阯。

《禮記》稱“南方曰蠻,雕題交阯”。雕題是紋臉,交趾是足相向,交阯是指其俗男女同川而浴。

反正都不是好話,都有貶低之意。

既然收爲一家人,就不能再取這樣的名字,不利於安定團結。於是內閣在史書裡翻了翻,呈上三個名字請朱翊鈞聖裁。

日南、象林、靜海,朱翊鈞斟酌了一番,最後定了靜海,其它兩個名字留到後面用。

還有一個吉林承宣佈政司,掛在遼寧布政司名下,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大家都默認它隸屬於遼寧布政司。

沈義謙和鄭仁弘的言行遭到了朝鮮朝堂上“忠良正義”之士的強烈抨擊,大罵他們背祖棄宗,激烈衝突,幾次在李昖上演全武行。

鄭仁弘左眼角還有淡淡的烏青色,那是上月在朝鮮朝堂上被人打了黑拳的結果。

正是在朝鮮朝堂上已“無立足之地”,沈義謙和鄭仁弘才自告奮勇地陪着李昖來京師朝拜。

李昖看着兩人得意洋洋的樣子,知道他倆已經賣了一個好價格,心裡有點擔心自己,到底能賣個什麼價格?

有風聞說天子會封自己一個國公,世襲罔替,然後在京師賜宅院府邸,以及大批錢糧。

自此遠離朝鮮那個是非地和漢城那個火山口,在繁華安定的京師居住下去,榮華富貴,世代相傳。

朝鮮三千里江山怎麼辦?

幹我屁事!

我稀裡糊塗被人擁上朝鮮國主的位置,完全就是一傀儡,每天就是給王大妃磕頭請安盡孝道,在朝堂上說是是是,扮演明君。

好日子還沒過上幾天,戊辰之變如漫山遍野的大火,席捲而來,差點把自己活活燒死。

然後就再也沒有榮華富貴,只剩下顛沛流離,朝不保夕了。一直亂了近兩年,直到大明粑粑出手,朝鮮戊辰之變纔算平息下去。

自己原本還有一番心思,臥薪嚐膽之後要發奮圖強,學着大明天子的榜樣,再造新朝鮮。可是觀國政使司把人口清點目錄呈給自己一看,差點嚇尿。

嘉靖二十二年,朝鮮國做過一次人口點檢,官方人口爲四百二十萬人,不做統計的奴隸和隱戶估計在六百萬左右,合計一千萬人口。二十多年過去,只多不少。

萬萬沒有想到,一場戊辰之變,現在朝鮮人口男女老少只剩下五百六十七萬,足足少了一半。

再清點兩班名錄、歷代進士名錄、儒學入學名錄,這些曾經叱吒風雲,執掌朝鮮命運的上萬菁華,現在只剩下三百來人,還天天在朝堂上跟野狗一樣互相撕咬。

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們就會成爲統計目錄裡的一個數字。

自己不想成爲其中的一個數字!

天上掉下來的國主位置,自己根本沒有靠它撈到什麼好處,賣個好價錢也不錯。

要我愛朝獻?

我愛朝獻,朝獻愛我嗎?

三人各懷心思的站在大光明殿外,等候朝拜引導官帶他們入殿。

“李君,沈先生、鄭先生,”引導官張四維走了過來,他一身朱羅朝服,頭戴五樑冠,拱手問候,臉上的笑容讓人如沐春風。

“鳳磐公!”李昖、沈義謙和鄭仁弘三人連忙回禮。

這位可是天朝名士,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

翰林院掌院學士!

天下文翰華士之首,居然做自己的朝拜引導官,李昖覺得特別有面子。

“皇上馬上就到,三位準備好了嗎?”

“好叫鳳磐公知道,禮部和鴻臚寺官員,已經教誨過我等幾遍,絕不敢有誤。”

“好,朝拜過天子,李君就可以安心在京師暫住下來,好好欣賞京華風采。”

“天朝風采,是我等仰慕已久,這次能遍覽通觀,實在是李某之萬幸。”

寒噓了幾句,身穿鬥牛服、頭戴鋼叉帽,手持拂塵的祁言走了出來,給張四維使了個眼色。

“李君,沈先生、鄭先生,我們準備好。”

張四維一邊說着,一邊整理起身上的衣冠。

李昖三人有樣學樣。

四人整理好後,張四維站在最前面,昂首挺胸。李昖站在第二位,滿懷期望。沈義謙和鄭仁弘並列第三位,欣慰歡喜。

四人順着臺階走到殿前門外,正色肅聲。

祁言走到殿門裡,朗聲稟報:“啓稟皇帝陛下,朝獻國國主李昖,及右議政沈義謙、左贊成鄭仁弘,在殿外候旨。”

“宣!”

朱翊鈞朗聲說了一聲。

有唱贊內侍弘聲唱道:“皇帝有旨,宣朝獻君臣!”

聲音在殿內迴響,震得人耳朵嗡嗡響。

張四維回頭看了一眼,帶着李昖三人,低着頭走進殿裡。

李昖三人走到殿中就停住,雙手持象牙笏,低着頭肅立。

張四維一直走到丹墀前,跪拜行禮,揚聲道:“奉詔,引朝獻君臣入朝覲見!”

“見!”朱翊鈞朗聲應了一聲。

“遵旨!”張四維起身,站到一邊,雙手持笏,雙袖合籠,肅穆地喊道:“奉詔,朝獻君臣覲見!”

李昖在前面,沈義謙、鄭仁弘二人並立其後,成三角形一直走到丹墀前,剛纔張四維跪拜的地方,掀起前襟,跪倒在地。

“外臣朝獻國主李昖,右議政沈義謙/左贊成鄭仁弘覲見大明皇帝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張四維及時喊道:“起!”

李昖、沈義謙、鄭仁弘三人起身肅立。

“拜!”

李昖三人手合攏高舉,附身手按地屈膝,兩手相疊齊按地,頭稽首至雙手。

“起!”

李昖三人以兩手齊按右膝起身。

“拜!”

李昖三人在張四維喊聲中行四次稽首拜。

“拜—叩首!”

第五次跪下後,張四維又加了一句。

李昖三人兩手分開按地,頭叩至地。

“起!”

至此,朝拜覲見天子的五拜三叩首之禮完成了。

李昖三人站立不動,旁邊的張四維揚聲唸了起來,唸的是朝獻國君臣朝拜覲見的上表。

“天子事圓穹,君臨萬國。

聲教既通於南夏,田疇屢慶於西成。黎民乂安,邊鄙不聳.禮嚴欽翼之容,樂被雍和之奏。蒼璧既奠,紫煙其升。乾象粹清,靈心嘉向薦芬馨而祗肅,奉寶綬而尊崇。

外藩官師,趨丹闕而獻貢,伏彤墀而贊聖.體茲御賜之恩,式霈如春之澤。”

李昖三人聽得如癡如醉,心裡的小人在搖頭晃腦。

不愧是翰林院掌院學士,他捉刀寫的朝拜上表,鳳綵鸞章,才藻豔逸。朝獻外藩小國寡民,如何寫得出這般文采斐然的文章來?

等張四維唸完,朱翊鈞答道:“爾等躬心,朕已知悉。李昖。”

“外臣在!”李昖上前半步答道。

“你難得來一趟天朝京師,就好好住段時間。轉眼就要過年了,正旦有大朝會,你以外藩身份一併參朝。

等開了春,朕叫人陪着你們,到處去看看。煙花三月下揚州,屆時你們可以去江南看看,看看那裡的山水,聽聽那裡的歌賦。”

李昖欣喜地答道:“謝皇上聖恩。臣等仰慕天朝文明許久,尤其是江南之地,更是嚮往之極。‘少年遊蕩足行樂,江南日日長春風。’

皇上能恩准臣等去江南一遊,臣感激零涕。”

“哈哈,你們再如何想去江南,也要等到明年春天。這段時間,安安心心在京師待着。京師裡也很有多好去處。盧溝橋,南苑,西山。”

朱翊鈞指了指站在旁邊一直不做聲的羣臣,“今兒作陪的有順天府少尹潘應龍,京師是他的地盤,等有了空,讓他帶着你們四處轉轉。

你們這次在京師裡要住得久,先把住所安頓下來。跟着潘少尹在京師五城轉悠時,順便看看空置的宅院,看到中意的就跟潘少尹說一聲,收拾好了住進去。

到了京師,就當是回了自己家一樣。”

李昖、沈義謙、鄭仁弘三人心領神會,連忙恭聲謝道:“臣謝過皇上聖恩。”

接下來就是在大光明殿左殿賜宴,款待客人李昖三人。

作陪的除了張四維、潘應龍,還有禮部尚書潘晟、鴻臚寺正卿曾省吾等五人。

賜宴都是分餐制,李昖坐在左上首第一位,張四維坐在他下首位作陪。禮部尚書潘晟坐在他對面,右上首第一位,下面是曾省吾。

沈義謙、鄭仁弘分別坐在左邊第三位和右邊第三位,潘應龍和鴻臚寺左少卿王篆分別作陪。

每人前面一張小案,擺着三個菜,兩葷一素。一個湯,一碗米飯,還有兩小碟小菜。

還擺了一個酒杯,由專伺的小內侍端着酒壺,一一滿上。

賜宴桌子上是不會擺酒壺。

你想怎麼喝就怎麼喝是不行的。萬一喝醉了,御前失態,治你的罪是小事,擾了皇上的興致是大事。

所以酒壺在小內侍手裡拿着,按照賜宴進展倒酒。

據說小內侍的酒壺別有乾坤,萬一有的人酒量很差,一杯臉紅,兩杯膽壯,三杯成仙。小內侍察覺到不對,倒出來的就不是宮廷玉液酒,而是涼白開。

朱翊鈞右手虛擡,示意了一下,站在他旁邊的馮保大聲喊道:“賜酒!”

站在後面的小內侍連忙給衆人酒杯滿上。

衆人舉起酒杯,齊聲道:“臣謝賜酒!”

朱翊鈞舉起酒杯,與衆人同飲。他隨意,你們必須一口乾。

賜了三杯酒,便開始吃飯。

旁邊樂隊開始奏樂。

鳴鐘食鼎,奏樂吃飯,這是周禮傳下的禮儀。

別的時候可以不講禮儀,接見外藩君臣時就必須講一講,要彰顯天朝禮儀之邦。

“飯飽酒足”,飯菜碗碟撤走,換上乾淨的長案,小內侍們又擺上筆墨紙硯。

李昖、沈義謙、鄭仁弘三人面面相覷,表示有點慌,什麼意思?

天朝禮儀太多,我們學不過來。

張四維輕聲對李昖解釋了兩句,原來按照慣例,文采盎然的文官大臣要就此景此情,揮毫寫下詩詞,歌功頌德,以做紀念,寫得好還會刊行天下。

寫詩?

天朝上國果真是禮儀之邦,文明故里,賜個宴還要寫詩。

潘晟的制詩:“維時屬遘屯,畎畝足自適。進退與道俱,玉德懷貞白。皇天鑑昭晰,寶命所由錫。篤生太祖聖,配天立人極。”

張四維的制詩:“世宗嘉天下,繼統安濟靖。聖文既炳煥,神武尤赫奕。賢才盡登用,秉德各修職。庶邦承覆載,貢獻來九譯。”

兩人制詩寫得最好,贏得在場衆人的一致讚賞,包括李昖、沈義謙、鄭仁弘,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朱翊鈞欽點了這兩首詩,叫收入國史館,再叫《皇明朝報》刊行。

一場外藩朝拜大明天子的禮儀,完全結束。

潘晟、張四維等人送李昖、沈義謙、鄭仁弘三人出西苑。

一行人說說笑笑,極爲融洽,李昖三人向張四維表示,希望有幸到翰林院參觀請教。

張四維表示非常歡迎,虛左以待。

一行人出到南華門,張四維目光一掃,敏銳地看到在門外不遠處,那羣等候的隨從佐官裡,站着沈一貫。

兩人目光在空中一交織,互相心裡有了數。

張四維和潘晟等人一起,送李昖三人坐上馬車,待他們遠去,大家拱着手,說着話,三三兩兩便散開了。

候在那裡的隨從和佐官們,連忙向他們的老爺和主官們迎了上去,很快就圍成了一個個小圈子,大家陸續上了各自的馬車,逐一散去。

張四維和沈一貫鑽進馬車裡,馬車剛一啓動,沈一貫就迫不及待地說道:“鳳磐公,學生打聽到一件大事。”

第19章 高拱立威329.第329章 有人還想再努力一把第828章 張居正也開竅了601.第597章 日拱一卒第868章 你們是反抗暴政的勇士!第733章 《牡丹亭》好就好在豔俗第794章 大明前進一型蒸汽機車577.十月總結第741章 做人要厚道!第667章 請稱我一聲前輩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151.第151章 寇可行,我亦可行!第666章 李贄的戰鬥力第939章 又被皇上教誨了一番176.第176章 太子的殺雞駭猴好生猛第701章 菸酒齊全第855章 鋤奸隊出動!567.第564章 左右爲難的張居正282.第282章 到西苑宴請海瑞147.第147章 非常苦惱的張居正312.第312章 柔佛國王,聽說你被欺負了?240.第240章 這就是太子的心思啊第791章 萬曆五年五月初五412.第411章 一件大麻煩事496.第494章 我們是大明忠烈!494.第492章 奉先殿585.第581章 萬物盛衰天意在第721章 小子,要依法繳稅啊!144.第144章 笨蛋,因爲讀程朱理學能當官啊!第52章 接牌的衆人(二)第960章 皇上,你跑題了吧?第56章 一團和氣228.第228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938章 還是我們皇上會折騰啊!第92章 理藩院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第101章 柳河大捷604.第600章 果阿海大敗天方海盜第887章 大明史書的活學活用第66章 松浦黨的反應530.第527章 明軍不地道,盡玩狠活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248.第248章 這就是大上海啊!451.第449章 隆慶帝的病情第742章 這纔是他們要的與士大夫共天下428.第427章 孔孟之鄉309.第309章 被嚇到的申時行和餘有丁320.第320章 遼東的奇兵138.第138章 張居正的亮劍第一刀143.第143章 張師傅,不妨再大膽一點!第955章 動之以法605.第601章 大明的新起點634.第630章 真漢子從不回頭看火焰第769章 我想爲大明萬曆皇帝畫畫第730章 帶頭人不行是大問題第342章 我大明又武德充沛了!第755章 大明太奢侈了!第909章 百姓們喜歡的,就是好!第21章 高拱的反擊第679章 要騙人就要往死裡騙!262.第262章 大明粑粑船堅炮利478.第476章 南苑上空的熱氣球322.第322章 只要火炮打得沉,就不怕!第97章 必須攻下明軍車陣!192.第192章 清苦的大明京官們第730章 帶頭人不行是大問題333.第333章 終於下大雪了554.第551章 海瑞舊人之後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303.第303章 還有一個赤峰城480.第478章 悠閒自在的徐階第874章 我們是不是掉進了糞坑裡?第788章 這就是海府165.第165章 非常焦急的高拱第674章 遊七是誰啊?513.第510章 我們一時接受不了啊!535.第532章 海府大總管153.第153章 這仗打得不對啊!第883章 人類文明燈塔是大明491.第489章 酒照喝,舞照跳第771章 皇上和海公良苦用心啊!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451.第449章 隆慶帝的病情第781章 海瑞要自剪羽翼第806章 皇上說的全是乾貨638.第634章 大明那麼大朕想去看看324.第324章 老大,你用過早膳了嗎?完本感言545.第542章 有人在通州鬧事629.第625章 還不夠啊,要不你再湊湊!第874章 我們是不是掉進了糞坑裡?第954章 曉之以情第671章 壞了,我中美人計了!第672章 張居正的臉,被你丟光了!第77章 趕緊結案吧第686章 一隻黃鸝鳴碧空464.第462章 張居正的一鳴驚人122.第122章 後悔的高拱第77章 趕緊結案吧
第19章 高拱立威329.第329章 有人還想再努力一把第828章 張居正也開竅了601.第597章 日拱一卒第868章 你們是反抗暴政的勇士!第733章 《牡丹亭》好就好在豔俗第794章 大明前進一型蒸汽機車577.十月總結第741章 做人要厚道!第667章 請稱我一聲前輩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151.第151章 寇可行,我亦可行!第666章 李贄的戰鬥力第939章 又被皇上教誨了一番176.第176章 太子的殺雞駭猴好生猛第701章 菸酒齊全第855章 鋤奸隊出動!567.第564章 左右爲難的張居正282.第282章 到西苑宴請海瑞147.第147章 非常苦惱的張居正312.第312章 柔佛國王,聽說你被欺負了?240.第240章 這就是太子的心思啊第791章 萬曆五年五月初五412.第411章 一件大麻煩事496.第494章 我們是大明忠烈!494.第492章 奉先殿585.第581章 萬物盛衰天意在第721章 小子,要依法繳稅啊!144.第144章 笨蛋,因爲讀程朱理學能當官啊!第52章 接牌的衆人(二)第960章 皇上,你跑題了吧?第56章 一團和氣228.第228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938章 還是我們皇上會折騰啊!第92章 理藩院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第101章 柳河大捷604.第600章 果阿海大敗天方海盜第887章 大明史書的活學活用第66章 松浦黨的反應530.第527章 明軍不地道,盡玩狠活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248.第248章 這就是大上海啊!451.第449章 隆慶帝的病情第742章 這纔是他們要的與士大夫共天下428.第427章 孔孟之鄉309.第309章 被嚇到的申時行和餘有丁320.第320章 遼東的奇兵138.第138章 張居正的亮劍第一刀143.第143章 張師傅,不妨再大膽一點!第955章 動之以法605.第601章 大明的新起點634.第630章 真漢子從不回頭看火焰第769章 我想爲大明萬曆皇帝畫畫第730章 帶頭人不行是大問題第342章 我大明又武德充沛了!第755章 大明太奢侈了!第909章 百姓們喜歡的,就是好!第21章 高拱的反擊第679章 要騙人就要往死裡騙!262.第262章 大明粑粑船堅炮利478.第476章 南苑上空的熱氣球322.第322章 只要火炮打得沉,就不怕!第97章 必須攻下明軍車陣!192.第192章 清苦的大明京官們第730章 帶頭人不行是大問題333.第333章 終於下大雪了554.第551章 海瑞舊人之後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303.第303章 還有一個赤峰城480.第478章 悠閒自在的徐階第874章 我們是不是掉進了糞坑裡?第788章 這就是海府165.第165章 非常焦急的高拱第674章 遊七是誰啊?513.第510章 我們一時接受不了啊!535.第532章 海府大總管153.第153章 這仗打得不對啊!第883章 人類文明燈塔是大明491.第489章 酒照喝,舞照跳第771章 皇上和海公良苦用心啊!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451.第449章 隆慶帝的病情第781章 海瑞要自剪羽翼第806章 皇上說的全是乾貨638.第634章 大明那麼大朕想去看看324.第324章 老大,你用過早膳了嗎?完本感言545.第542章 有人在通州鬧事629.第625章 還不夠啊,要不你再湊湊!第874章 我們是不是掉進了糞坑裡?第954章 曉之以情第671章 壞了,我中美人計了!第672章 張居正的臉,被你丟光了!第77章 趕緊結案吧第686章 一隻黃鸝鳴碧空464.第462章 張居正的一鳴驚人122.第122章 後悔的高拱第77章 趕緊結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