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第338章 高端之路

時間進入三月份後,智能終端領域在沉寂了幾個月後,再一次掀起了浪潮。

各大廠商陸續選在了三月份開始舉辦春季發佈會,併發布各種新產品。

智雲發佈了S15X手機和C9手機,同時還有新款的平板電腦和智能手錶。

水果也選擇了在今年的春季發佈會裡,發佈平板電腦和超薄商務本的同時,向市場新推出了一款小屏旗艦機,即水果SE。

這款水果SE,也是水果在去庫存,涉足中端機型的一個新嘗試,之前水果曾經搞了個水果5C,不過效果不太好,口碑和銷量都不行。

眼看着智雲的SX系列每年都有一個新機型推出,利用成熟廉價的零配件也能一年賣出去一兩千萬臺,大勢割韭菜的同時還能佈局中端偏高領域,這水果看了也很眼紅。

因此搞出來了一個水果SE,經典的三段式鋁合金機身,四寸的屏幕,再塞進去一顆去年才發佈的A9芯片,可見其野心不小,直接奔着智雲SX系列打擂臺來了。

除了上述兩家針鋒相對的龍頭企業外,四星方面也不甘落後,同樣在三月份召開發佈會,推出了其新一代的蓋樂世系列,即蓋樂世S7以及屏幕尺寸更大,價格也更貴,採取雙曲面屏的蓋樂世S7 Edge。

值得注意的是,四星的這一系列的新手機繼續採用了典型的正面三段式設計,即手機正面的上部是攝像頭,聽筒等位置,中間屏幕,底部是正面指紋按鍵。

他們並沒有採用全面屏設計。

這是因爲他們沒有3D人臉識別技術,同時屏下超聲波技術也不完善,屏下光電感應技術也沒有……就處於很尷尬的狀態。

如此情況下,他們選擇了在今年繼續堅持使用傳統設計,並沒有冒險使用後置指紋。

實際上不僅僅是四星,根據智雲集團方面得到的情報消息,正在研發當中的水果新旗艦,大概率也會繼續採用傳統正面三段式設計,並不會在今年就冒進採用全面屏。

水果,四星這種大型企業,和智雲其實有着極大的共同性,那就是在很多時候他們其實很保守……技術不成熟的時候寧願不用,也不願意進行太大的改變。

反倒是其他手機企業爲了賣點,爲了宣傳會搞出來更多奇奇怪怪的東西,也更有冒險精神。

威酷電子就準備在今年秋季發佈的小藍MAX8 Pro上使用屏下光電指紋呢。

當然,那是秋天的事了,至於現在的三月份,威酷電子發佈了小藍MAX8,繼續採用全面劉海屏設計,使用後置指紋,其整體設計還是相當驚豔的,在三月份正式發佈上市後,引來了市場不小的熱度。

白啓文笑呵呵的找到徐申學,說是現在市場一片大好,今年他們的小藍MAX系列,出貨量有望奔着兩千五百萬臺去。

這可是個相當不容易的成績!

對於主打中低端領域,很長時間裡被認爲認爲是中低端手機的小藍手機,衝擊三千元以上的價位之路,一直都不是太順暢。

初代小藍MAX,年銷量只有幾百萬而已。

後續發佈了全面屏手機後,銷量見漲,陸續爬升到一千多萬,兩千萬左右的水平。

而這,幾乎已經是國內除了智雲手機外,銷量最高的國產手機品牌的高端機型了。

其他國產手機廠商的三千元以上的銷量更慘,能夠有幾百萬銷量就頂天了,甚至很多手機廠商根本就沒有這種機型……這個價位區間競爭太激烈。

準確的說,其實這個價格區間裡並沒有太多的高端機型的存在,頂多也就是智雲C系列,再加上華威,OV的,小藍MAX這幾款,再過來就是四星的一些機型。

機型數量少,整體內部競爭其實不大……

但問題是,這個價位的手機,會受到智雲S系列爲核心的高端機型的強烈擠壓!

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市場都是如此。

智雲的S系列高高在上,再輔以A系列,再加上一個水果旗艦機型,四星蓋樂世機型,幾乎搶走了所有高端市場的份額。

並且還極大的壓制了中端偏高市場……

實際上在全球市場裡,其實三千元到四千元這個市場不大,如果是四千元到五千元的市場,那就更小了。

根據某家國外的調查分析機構的數據。

三千元到五千元這個價格區間裡,全球市場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市場份額。

但是五千元以上機型的市場份額,大概能夠有百分之二十以上。

這咋一看,就讓人覺得很奇怪。

爲什麼價格貴的賣的更好,價格低的反而銷量差!

這是因爲智能手機市場的獨特構型,那就是兩頭大中間小,畢竟智能手機的價格哪怕是高端機型,也才五六千而已,很多普通人咬咬牙也能買得起。

這導致五千元以上的高端市場裡市場份不小,如果單純只說銷售額的話,那麼更大了,幾乎可以佔據大部分市場銷售額。

中間的三千元到五千元市場就比較小了,主要是不上不下,比較尷尬。

三千元以下的市場,則是主流市場,銷量非常大,但是價格低,利潤低。

其中的五千元以上,則是被智雲一家和水果聯手壟斷。

哪怕是四星也只能吃點殘羹剩飯,大多時候其發佈的五千元以上的機型,真正走量的時候往往是降價到四千多元走量,銷量很低的,他們主要走量的還是四千多的機型。

當下的手機市場裡,消費者能夠接受五千元以上價位的高端手機,其實只有兩款:水果新旗艦,智雲S系列。

其他的都不好使,蓋樂世系列都不太好使。

有手機廠商弄個五千多元的手機,就意味着直接上臺和水果和智雲直接打擂臺,正面作戰的那種!

然後消費者們就會給這家手機廠商一個靈魂提問:你憑什麼和智雲S系列賣一個價?

別說五千元以上價位了,就算是四千元到五千元這個價位裡,也免不了要比智雲S系列以及水果旗艦進行更直接的對比,廝殺。

還是那句話,你這破手機也要四千多,我還不如多出幾百塊買智雲S15!

這也是一大票手機廠商的高端旗艦機型,包括四星蓋樂世在內所遇到的尷尬問題!

一上到四千元以上價位的話,就免不了會被拿出來和水果和智雲的高端機進行對比,這一對比就完蛋了!

品牌價值支撐不起來。

所以四星的蓋樂世系列,奮鬥了這麼多年,依舊銷量平平,年年衝擊三千萬……都快成爲很多人都熟悉的梗了。

前些時候就有一個美國的電視臺綜藝節目裡,就有脫口秀主持人拿這個說事,嘲諷美國手機市場的不公平。

封死了智雲S系列後,人們寧願購買走私進來的智雲手機,也不願意購買三千萬手機。

這個三千萬手機,指的就是四星蓋樂世系列了。

智雲S系列的強勢,不僅僅壓制四星這些廠家的高端機型,連自家的A系列,甚至C系列都被強勢壓制了。

年銷量超過兩億五千萬臺的S系列機型,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人家就明晃晃的擺在上頭,對於任何手機廠商而言都是天花板,壓着他們擡不起頭來的那種。

智雲的的最大競爭對手水果,如今也陷入困境,銷量停止了增幅,進入了一個很尷尬的平穩期。

兩年前,他們還喊出來了衝擊兩億臺年銷量的口號,但是現在別說兩億臺的年銷量了,連一億五千萬臺年銷量能不能維持下去都是個未知數。

外界分析師可不太看好今年的水果的銷量!

原因無他,智雲S系列,尤其是S15MAX實在太強勢,再加上很多人都在傳聞,今年的S16,將會全系列採用3D人臉識別加全面屏的設計,這讓很多人都非常期待。

八千起步價的S15MAX,他們買不起或者說買起來太心痛……畢竟手機而已,五千咬咬牙也就買了,但是把錢,真心捨不得。

但是五千左右的S系列入門版本他們還是買得起的。

而真正的高端市場容量是有限的,智雲這邊吃的多了,水果自然就吃得少了,然後又極大的壓制了往下的四千元到五千元這個價位。

而到了三千元到四千元這個市場價位裡,同樣被智雲的S系列,連帶水果旗艦以及四星蓋樂世給壓制。

一方面是捨得花這麼多錢購買手機的人,他大概率會選擇多加錢,然後購買智雲S或水果或蓋樂世。

買不了新機型,也可以買老款降價機型啊,或者購買代替機型,如智雲A系列,SX系列等等。

同時整個智能手機的市場容量是有限的,畢竟購買手機的人是有限的,一年也就十五億臺左右的總銷量。

高端機賣的多了,那麼中端偏高機型乃至中端機型自然就賣的少了。

由此導致三千元到四千元價位裡,整體的市場份額比例也很小。

畢竟連智雲自家的C系列都被壓制的死死的,銷量持續下跌,其他的就更不用說了,想要獲得突破其實極爲困難。

而威酷電子的小藍MAX系列,能夠達到兩千五百萬臺的銷量,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已經算是充分證明了其世界第四大手機廠商的實力。

其餘在三千元到四千元市場區間裡做的還不錯的廠商,則是還有新崛起的華威的M系列以及P系列,然後還有不太起眼,但實際銷量不小的OV的高端機型系列。

他們的高端旗艦機也是屬於這個價位,賣的也算可以。

華威能夠在這個價位裡獲得突破,這比較正常,畢竟他們玩的是自研芯片,芯片技術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乃是全球範圍裡第三家大規模使用自研芯片的手機廠商,有獨特的技術優勢。

此外華威在海外市場的佈局也比較雄厚,早早就佈局了歐洲市場,因此其在海外市場賣得不錯。

倒是OV這家公司的突然崛起,很出乎業內人士的預料,普通人也大爲震驚。

VO旗下的兩個品牌依靠線下,悄悄咪咪的大量出貨,有點類似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子,而且他們的手機走的路子還比較特殊。

他們的手機目前是玩高度模仿……他們的很多手機,看起來和智雲的S系列高度類似。

同時也模仿水果……主要是國內無法購買水果,但是水果的手機設計還是有相當大的可取之處的,不少人也會喜歡,算是填補這個比較小衆的細分市場的市場空白。

有人戲言OV是一手抄智雲,一手抄水果!

而他們這個策略是非常成功的!

動不動六五六千,甚至七八千的智雲S系列,不是誰都能買得起的,尤其是中低收入羣體只能看着羨慕。

同時水果雖然在國內買不到,但是作爲世界第二大手機廠商,和智雲S系列打的有來有回的高端機型,其實在國內名氣也不小,媒體也經常報道……哪怕大多時候是作爲智雲的陪襯。

而這個時候,OV則是拿出來一款和智雲S系列高度類似的手機,只需要兩三千元,再加上線下渠道銷售員的高額提成所帶來的推銷積極性,然後消費者往往就會被忽悠暈頭,稀裡糊塗的買了個‘OV版智雲S15MAX’!

又或者拿出來一款水果旗艦高仿版對着消費者說,你看,這是什麼,水果手機啊,在國外賣的可好了,這可是能夠和智雲S系列打擂臺的手機,能不好嗎,但是這手機國內是買不到的,我這呢,有個和水果差不多的手機,你要不要弄一臺來,只要兩千多,便宜的很。

高度模仿碰瓷,加上線下渠道的強悍實力,使得這家手機廠商迅速崛起,而且它還不是依靠什麼低端機型崛起的,而是走中端路線,並且迅速進入高端領域。

銷量不錯,營收高,利潤也高!

也是國內少數能夠進入三千元以上高端市場的廠商!

大米的雷布斯看了都得流口水:三千元的價位啊,他也很想要啊……可惜,大米玩了多年的極致性價比,重點經營線上,此外過分重視科技愛好者,年輕男性市場,導致他們的性價比品牌屬性過於深入人心。

一旦把自己的產品貼上性價比的標籤,也別指望玩品牌溢價了……性價比品牌,衝擊高端的時候往往會遭到質疑甚至老用戶的拋棄!

然後就陷入了很尷尬的狀態!

其他品牌的用戶,覺得你低端,不搭理你。

自己品牌的老用戶,覺得你沒有性價比了,是背叛了自己……老子就是看不慣智雲等品牌高價低配,這才賣你的性價比手機,你現在不玩性價比了,我自然也拋棄你了。

因此大米的高端之路,很難,遠比華威和OV以及威酷電子更難……這是品牌定位帶來的巨大負面效果,想要抹除這個負面效果,不是那麼容易的。

唯一可行的路子,大概就是等這些極致性價比的年輕用戶長大,等他們工作了,逐漸成爲了中年人,口袋錢也多了,再來衝擊高端……至於現在,洗洗睡吧!

以上,這說的還是三千元的所謂高端市場!

國內不少手機廠商,或者消費者,媒體機構,都認爲三千元以上就已經是高端市場了……對此智雲集團從不承認!

智雲方面一向來都是認爲四千元以上纔是高端市場,其他的都是中低端市場!

這就是不同手機廠商對高端手機的認知定位了,當然,這種定位其實更多的是出於宣傳需要。

但是智雲方面的認定的四千元價位,卻是成爲了業內一個名詞。

因爲智雲針對市場構築自家高端機型護城河,部署天花板的時候,就是以四千元這個價位爲錨點進行部署的。

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

智雲集團的A系列,SX系列手機,這兩款手機再加上部分定價四千多的智雲老款S系列手機,在智雲集團裡有一個市場作用,那就是充當守門員的角色,自身賣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堵死四千元這個門檻。

避免自家五千元以上價位的S系列旗艦機被襲擾!

同樣的,隔壁水果方面也有類似的策略:通過舊款機型,之前的水果5C,現在的水果SE,都是在嚴防死守其他手機廠商的衝擊高端之路,試圖卡死四千多元這個價位。

智雲和水果兩家,在這件事上擁有高度一致的意見,並且也曾經通力合作過。

當年一大票手機廠商的高端機型,就是被智雲和水果兩家聯手絞殺的。

別看智雲和水果打生打死,但是在智能手機大爆發,增量市場的那幾年裡,這兩家只是表面看起來競爭激烈,但實際上在很多手機廠商看來都是狼狽爲奸,聯手清場可是當年這兩家公司的拿手好戲。

諾歐亞,摩托羅拉,黑莓等一大堆手機廠商,當年就是這麼被這兩家陸續乾死的。

智雲和水果的世界老大和世界老二的位置,那可是踩着一大票傳統手機廠商的屍骸上位的!

——————

迄今爲止,能夠在智雲和水果聯手絞殺之下還存活下來的高端機型,只有一家,那就是非常特殊的四星蓋樂世系列。

四星的蓋樂世系列,也是這些年來,唯一一款突破智雲以及水果設下的高端門檻的新機型。

當年爲了突破智雲以及水果的嚴防死守,李家父子爲此幾乎動用了整個四星集團的力量,在全球範圍和智雲和水果進行競爭。

期間不知道鬧出來多少事情,只是普通人不知道而已。

而最後蓋樂世系列的成功,和兩個市場是分不開的。

一個是他們韓國本土市場……智能手機早幾年的時候,面臨着水果和智雲的巨大沖擊,傳統的手機廠商大國,日本和韓國都是一度陷入了極爲恐慌的程度。

日本那邊嘛,恐慌之後一度嘗試反攻,但是最後卻失敗了,日本手機廠商到如今不說消失,但是基本也集體掉出了世界前十的位置,只能依靠少數市場苟延殘喘。

而韓國那邊,則是爆發出來了和尋常國家不太一樣的情況,那就是明明四星在當年做出來的智能手機非常拉誇,一度四星還搞自研系統,後來搞安卓系統,但說實話,早期的四星智能手機不太行。

但是……人家是怎麼幹的?

幾乎全國人都支持四星或LG,不管他們的手機做的有多差!

當年現象級的S10手機,在韓國市場裡都只有區區百分之七的市場份額……這是非常奇怪,完全不符合市場規律的情況。

當年的S10火到什麼程度?

很多國家的年輕漂亮的妹子,最大的心願就是獲得一臺S10手機作爲禮物,爲此願意付出她們自己。

歐美日乃至華夏或者印度等等,很多地方都這樣。

就這樣的S10,在韓國市場裡沒有引起絲毫波瀾。

不怎麼上網,瞭解外部英文信息的普通韓國人,甚至沒有聽過還有這麼一款手機……因爲當地電視臺,很多媒體報紙甚至拒絕刊登智雲的S10手機的廣告,和智雲在當地市場的營銷人員都搞的很無奈。

面對這種幾乎整個社會的全方位排斥啊,不是你手機好就能賣出去的。

當年的四星,就是依靠着本國市場的特殊性,頑強的維持住了蓋樂世系列的生存,然後逐步完善,再一步一步的推向全球市場。

不過就算是那個時候,蓋樂世系列依舊生存困難,只能依託其本國市場,在其他國家市場都賣的不怎麼樣。

直到14年智雲和水果分道揚鑣,然後相互廝殺……這才讓四星的蓋樂世系列看到了機會。

蓋樂世系列在美市場裡接替退出的智雲S系列,成爲了當地第二大高端手機代表。

而在華夏市場裡,蓋樂世系列則是接替退出的水果,成爲了華夏第二大高端手機的代表。

從兩大市場接替智雲或水果機型,這才讓蓋樂世系列完成了這個華麗的突破。

由此,蓋樂世系列也正式成爲了世界範圍第三種具有代表性的高端機型!

而這也是目前全球範圍裡,第一款突破智雲和水果封鎖的高端機型!

蓋樂世系列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偶然性,幾乎難以複製!

這不僅僅是技術或者資本問題,還涉及了非常複雜的經濟以及地區環境問題……當年四星爲了突破封鎖,其實還做出了一定的妥協。

比如接受了智雲的一系列苛刻條件,大量採用了智雲W系列芯片,

迄今爲止,四星銷售的大量智能終端,依舊大規模採用智雲半導體的W系列芯片,四星每年採購七八千萬枚智雲半導體的W系列芯片呢。

要不然四星不可能在華夏市場混的風生水起的,早就被智雲一巴掌給拍死了。

而在美市場,四星具體向美財團付出了什麼代價不得而知,但是參考智雲這邊,應該代價不會小。

到了如今,在華夏市場裡,其他手機廠商想要突破智雲的封鎖,比如繞過智雲吃獨食,或者衝擊五千元以上高端市場,難度會非常大。

主要是智雲在國內的掌控力是絕對的,整個國內智能終端的供應鏈幾乎都處於智雲掌控下……沒有智雲點頭開放供應鏈,其他手機廠商連臺高端智能手機都造不出來!

從芯片到屏幕,再到手機電池,內存顆粒,閃存顆粒,指紋模塊等等,很難繞過智雲的。

當然,你也可以進口……但是進口貨貴啊,而且還有關稅啊。

你玩進口貨搞高端機型,國內手機廠商的老闆,半夜睡覺都得笑醒……

而在美國市場裡,水果可不是擺設,強如智雲都在美國混不下去,其他廠商也別指望威脅水果在美國市場的統治地位。

在韓國市場裡,四星把同爲韓國的LG壓制的死死的,LG的手機業務一年不如一年,絲毫沒有翻身的機會,而外來廠商就更別提了。

至於日本,他們的手機廠商已經完蛋的差不多了。

歐洲,諾歐亞都已經完蛋了,不存在什麼電子消費產業鏈了。

其他市場,也不可能培育出來什麼大型的新手機廠商,再折騰出來什麼高端機型,然後搶奪利潤最爲豐厚的高端市場的,就算有……以上三家也會進行聯手絞殺!

商業競爭,有時候很殘酷的!

如此情況下,一大票手機廠商們,自然也就把關注力都重點放在了三千元到四千元這個價位上。

國內的威酷電子,華威,OV乃至大米等其他手機廠商,還有國外的LG以及日本一票手機廠商。

都是把高端之路,放在了三千元價位上,進而引起了16年初的劇烈市場競爭!

對此,智雲集團穩坐釣魚臺!

因爲智雲集團不僅僅賣手機,它還賣智能終端的各種核心零配件,從SOC到內存,閃存以及屏幕甚至電池,震動馬達,充電頭,線材,它都賣……

國內很多手機廠商做出來的中高端手機,爲了競爭優勢往往售價還比較低,導致毛利率也低,最後利潤還沒智雲自己賺得多。

這也是智雲扶持國內的一大堆手機廠商的緣故……他們賣的越多,智雲也越賺錢!

130.第130章 新世界首富第341章 被0元購的銀河製藥71.第71章 火爆開售第61章 雙向視頻通話137.第137章 智雲科技大廈第29章 入駐新辦公室295.第295章 S14量產以及對等制裁146.第146章 下一代旗艦之爭第206章 S11 Pro發佈會上的照片79.第79章 啓動大規模研發(第七更加更)152.第152章 上市首日第546章 慷慨的超級富豪們第398章 全球跨國企業第345章 有良心,但不多98.第98章 很黑且霸道的智雲APP第511章 固態電池流言第352章 海藍汽車陷入負面輿論201.第201章 歲月靜好124.第124章 C2發佈第344章 VR虛擬技術第472章 蜂羣在非洲第548章 腦機接口仿生手第479章 腦機接口和文化輸出廣告第464章 驚恐的各大汽車廠商第3章 野望第474章 銀河製藥登頂第378章 僞裝成輔助駕駛的自動駕駛第353章 初代AI無人機算法192.第192章 新的征程276.第276章 頂級產業之爭第28章 繼續碰瓷大品牌第221章 最無恥的商業競爭第354章 歐美的破防第381章 抱團出海193.第193章 讓人尷尬的手機殼第462章 豐田的危機感327.第327章 黯淡的水果6S,水果的危機第565章 清北講座第553章 兒時智雲夢290.第290章 金秘書的家人們第230章 一款產品一個概念一種生活第60章 華夏第一款智能手機第533章 開創歷史的三萬億美元市值!第12章 年輕人的手機第525章 席婉清的煩惱75.第75章 有錢人真變態113.第113章 七月十六日第373章 X1飛機待命首飛75.第75章 有錢人真變態第53章 量產的難題第512章 聯合發佈會325.第325章 智雲有多重要?第229章 智能家居AI243.第243章 新瓶裝舊酒的智雲要完蛋了第504章 劃時代的固態電池第403章 超級黑科技:常溫超導面世147.第147章 裝逼專用Yun Book第534章 新一代S系列手機的頹勢180.第180章 收購圓晶廠第500章 青春版虛擬機和副總裁之爭158.第158章 六十五納米工藝第27章 新品牌智雲第44章 智能樣機試驗成功78.第78章 競爭對手來了(第六更加更)148.第148章 S10發佈前夕第219章 炸着炸着就成了196.第196章89.第89章 進軍移動和電信市場130.第130章 新世界首富282.第282章 王華在加州191.第191章 A計劃143.第143章 S10項目142.第142章 Yun OS30系統第210章 大哥,要挺住(6K)第221章 最無恥的商業競爭第546章 慷慨的超級富豪們141.第141章 智雲的極限堆料第525章 席婉清的煩惱第494章 全球的虛擬瘋狂297.第297章 S14,奇蹟出現了第207章 3D手遊黑暗西遊101.第101章 狗男女跳頻聊天第64章 憂心忡忡的友商320.第320章 智能終端是華夏的領域第27章 新品牌智雲307.第307章 財團協議以及退市啓動102.第102章 鋁合金機身突破第344章 VR虛擬技術第408章 彙報和經濟調整191.第191章 A計劃第43章 辦公室的秘書們第208章 發佈會的王炸:AI小云151.第151章 S10發佈會(三)第29章 入駐新辦公室199.第199章 互聯網投資第503章 三萬億美元和固態電池294.第294章 制裁和衝突139.第139章 新配色技術132.第132章 破壞行業的智雲科技第462章 豐田的危機感
130.第130章 新世界首富第341章 被0元購的銀河製藥71.第71章 火爆開售第61章 雙向視頻通話137.第137章 智雲科技大廈第29章 入駐新辦公室295.第295章 S14量產以及對等制裁146.第146章 下一代旗艦之爭第206章 S11 Pro發佈會上的照片79.第79章 啓動大規模研發(第七更加更)152.第152章 上市首日第546章 慷慨的超級富豪們第398章 全球跨國企業第345章 有良心,但不多98.第98章 很黑且霸道的智雲APP第511章 固態電池流言第352章 海藍汽車陷入負面輿論201.第201章 歲月靜好124.第124章 C2發佈第344章 VR虛擬技術第472章 蜂羣在非洲第548章 腦機接口仿生手第479章 腦機接口和文化輸出廣告第464章 驚恐的各大汽車廠商第3章 野望第474章 銀河製藥登頂第378章 僞裝成輔助駕駛的自動駕駛第353章 初代AI無人機算法192.第192章 新的征程276.第276章 頂級產業之爭第28章 繼續碰瓷大品牌第221章 最無恥的商業競爭第354章 歐美的破防第381章 抱團出海193.第193章 讓人尷尬的手機殼第462章 豐田的危機感327.第327章 黯淡的水果6S,水果的危機第565章 清北講座第553章 兒時智雲夢290.第290章 金秘書的家人們第230章 一款產品一個概念一種生活第60章 華夏第一款智能手機第533章 開創歷史的三萬億美元市值!第12章 年輕人的手機第525章 席婉清的煩惱75.第75章 有錢人真變態113.第113章 七月十六日第373章 X1飛機待命首飛75.第75章 有錢人真變態第53章 量產的難題第512章 聯合發佈會325.第325章 智雲有多重要?第229章 智能家居AI243.第243章 新瓶裝舊酒的智雲要完蛋了第504章 劃時代的固態電池第403章 超級黑科技:常溫超導面世147.第147章 裝逼專用Yun Book第534章 新一代S系列手機的頹勢180.第180章 收購圓晶廠第500章 青春版虛擬機和副總裁之爭158.第158章 六十五納米工藝第27章 新品牌智雲第44章 智能樣機試驗成功78.第78章 競爭對手來了(第六更加更)148.第148章 S10發佈前夕第219章 炸着炸着就成了196.第196章89.第89章 進軍移動和電信市場130.第130章 新世界首富282.第282章 王華在加州191.第191章 A計劃143.第143章 S10項目142.第142章 Yun OS30系統第210章 大哥,要挺住(6K)第221章 最無恥的商業競爭第546章 慷慨的超級富豪們141.第141章 智雲的極限堆料第525章 席婉清的煩惱第494章 全球的虛擬瘋狂297.第297章 S14,奇蹟出現了第207章 3D手遊黑暗西遊101.第101章 狗男女跳頻聊天第64章 憂心忡忡的友商320.第320章 智能終端是華夏的領域第27章 新品牌智雲307.第307章 財團協議以及退市啓動102.第102章 鋁合金機身突破第344章 VR虛擬技術第408章 彙報和經濟調整191.第191章 A計劃第43章 辦公室的秘書們第208章 發佈會的王炸:AI小云151.第151章 S10發佈會(三)第29章 入駐新辦公室199.第199章 互聯網投資第503章 三萬億美元和固態電池294.第294章 制裁和衝突139.第139章 新配色技術132.第132章 破壞行業的智雲科技第462章 豐田的危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