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一



整個濟南,就是在大年初一這天,也就是在崇禎十二年的第一天,終於恢復了平靜。

“看,是李三那小子,這王八蛋畜生,也有這一天!”

“這幾個小子,人事不幹,偷雞摸狗的壞事做盡了,亂子一起,他們就殺人放火,壞事做的更厲害,現在好了,全他孃的消停了。”

“殺的好,殺的人心裡真痛快。”

“可不,要不是一早晨,我真想喝一壺!”

“什麼早晨不早晨,這些天哪一天心裡不堵,昨天早晨更堵的厲害,現在可算是把心放在肚子裡頭,咱喝酒去!”

辰時過後,街道上行人漸多,互相打聽着消息……但其實消息是不必打聽的。昨天的動靜,還有眼前的一顆顆人頭,就是不必言說的最強音。

昨天客兵援兵進城,肅清全城,現在到處都是掛着的首級,街角上都是甲裡徵集出來的民壯,帶着一些簡陋的兵器和粗製的弓箭……張守仁對民力物力的動員是沒說的,當然也是浮山營整體的素質和能力在那兒。

每個最底層的軍官都能寫榜文,書寫文告,並且把一整套流程都能做下來。

打從昨天下午,徵調裡甲中的人力,每個裡甲都有編戶齊民的檔案,今天一早,就是按名冊點人。

浮山兵撤回了聲勢浩大的騎隊,但在幾個要緊地方還是有步隊在不停的巡邏。在昨天,濟南城民在看到這些裝備精良的客兵時還十分害怕,根本不敢接近,但在此時,所有人先是畏畏縮縮,接着便是漸漸能接近了,等浮山軍人督促裡甲按名冊點人徵求民壯時,主動願意效力的人就十分多了。

等快到午時的時候,陽光十分的好,也沒有什麼風,溫度升高,人的心思也漸漸變的穩定,甚至有點高興起來。

援兵至,城池可能守的住,東虜和北虜進不來,城中亂源被徹底削平,估計相當長時間內夜不閉戶都可以了,到這個時候,滿街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羣,大家開始交口稱頌,對紀律嚴明的客兵開始大聲讚揚起來。

在城中,徵集了大量的民壯,昨天雖然一直不停的打掃,但血跡和屍體仍然到處都是,這些都是要第一時間清掃乾淨的。

人力足夠,事情就辦的很順當,不到午時,血跡就被新鮮的泥土掩蓋了。昨天起火的地方,一些殘破的物品被清除了。

最多的是屍體,全部被從打開的北門一批批運送出去,幾十具上百具的堆在一起,動員了過千人砍柴,挖坑,焚燒,這一件事,到晚間天沒黑之前就徹底辦妥了。

倒是味道殘留了幾天,北邊幾個城門附近的居民爲之苦惱了很久。

更多的民壯被記錄下來,特別是那些二十到三十左右的真正的青壯年。他們被按街道和在城中的方位記錄下來,寫在冊子上,並且都做出承諾,在這幾天,可以做到隨傳隨到。

街角巷尾,就是這樣慢慢恢復活力,等到午時前後,城中的士紳們也終於反應過來了,正午時分,

不少士紳雲集在濟南府衙,或是府學之中,要麼就是縣衙,衆人議論紛紛,最終決定緊急募集一筆款子,全部是現銀,在晚間之前,裝車送到浮山營的駐營之地,直接交付給張守仁這個將主手中。

不少人都在此時才聽說,浮山營兵全部就住在城牆角下的窩鋪裡頭,很多人都十分吃驚,甚至是不相置信,但不少士紳昨天就在城頭,根本就是親眼所見,言談起來十分肯定,這才取信了這些士紳相信實情確是如此。

這一下,人心自是與此前更加不同。

城中安定,這些有家產的人心思和百姓更爲不同,也是加倍的高興。他們就算有深宅大院,其實也並不保險,這些天來,亂兵和暴民漸漸不大滿足於打劫普通百姓,已經將手伸到他們頭上,這種情形持續下去,真是不敢

濟南雖然不能和江南一帶比士紳的人數和財力物力,但畢竟是一個省會城市,全省精華集結於此,闔城士紳集結一處,力量也頗爲可觀。

等李鑫和張德齊聯袂趕至的時候,城中士紳已經湊出不少東西來了。

“銀子五萬,糧食也是五萬石,酒一千缸,凍豬、羊,加起來七八百頭總是有的,暫時就是這些,若是張將軍再要,我等再湊吧。”

這一次是濟南總社的社首親自來說,態度也是十分的誠懇友好,不象以前,不管是甩巡撫的牌子還是布政使,總社的這些人總是推託。

當時的官府力量很弱,財富和物力都在民間,戰時要是想守城成功,光靠官府的力量想也不要想。所以各城都會有類似的一些機構,平時用來捐銀子修路造橋,修學宮等臉面的工程,在戰時,就是供應錢糧,犒賞士兵什麼的,要是沒錢,那就一切休提。

李自成在這一兩年會分別打洛陽和開封,都是很雄偉的城池,洛陽的福王是近支親藩,是崇禎皇帝的親叔父,而周王還是朱元璋的兒子封藩,和崇禎這一支百年前就出了五福。

但洛陽幾乎是一夜就告破,開封卻守住了幾次,原因就在洛陽的士紳是一團散沙,福王也是個蠢貨,不拿錢出來犒賞士兵和將領,士紳們也不花這冤枉錢,結果滿城被人一鍋燴了。

周王自己散錢,黃澍和王夔等官員也十分得力,所以正經的官兵雖然只有陳永福的幾千副總兵的標營,但李自成強攻幾次,開封都屹立不倒。

濟南在真正歷史中是隻守一天,清軍一至,城門都有沒關好的,被一撞門和雲梯一攻,一下子就完了。

主要原因,就是士紳心不齊,官員沒有威望,沒有組織起民壯和沒有充足的物力,自然也談不上守城了。

“總社,這一次銀子和糧食很多啊。”

聽到這麼多的物資,李鑫和張德齊也是十分動容。他們昨天奉張守仁的命令,要廓清城中總社控制的物資的具體數字,據預計也就是還有一兩千銀子,因爲昨天大軍一至,張秉文已經提調了不少出來給了浮山軍,糧食更少,最多二三百石,還是原本打算辦粥廠用

的,別的物資,基本上沒有任何的籌備。

今天一來,就是這麼大手筆,兩人都是十分的意外。

“人家是來替我們濟南人拼命,聽說昨天斬首好幾百,有北虜有漢軍,一仗打下來,他們也死了不少人,還替我們把城中宵小都肅清了,雖然沒有什麼死傷,但日以繼夜,軍紀也十分的好,這樣的客兵,我們還捨不得銀子,豈不是毫無人心?”

總社說的,自是大多士紳的想法,大家都是撫須而笑,連連點頭。

“好,我們會同張將軍去分說。”

家鄉父老十分替自己掙臉,張德齊和李鑫都是十分高興,滿面飛光,但還是預先說明道:“但張將軍召集不少民壯,估計所費不少,此數是否能叫他滿意,學生們不敢保證。”

“但隨他用,只要能守住城,老夫破家也願意的。”

“楊大老爺說的是,寒家雖不甚富,但如再需要錢糧,仍然可以再捐。”

“說的是,我等不能出力,亦非鉅富,但仍會竭盡所能便是。”

“我再去通知城中商行便是!”

這些士紳,多半都是官紳,商人是不大夠資格參加這種與全城軍民安危相關的會議,就算是李鑫這種舉人和巡撫的幕僚,在這些退職的老資格官紳面前,也就是傳話跑腿,象是普通商人,就算身家鉅萬,也是沒有資格在此的。

然而等兩個人從總社趕到張守仁處時,卻是有一副叫他們極爲意外的景像在眼前。

利豐行在濟南是大商行,秦東主身家過百萬,也是數一數二的大富商,李鑫和張德齊自是認得,一見秦東主在此,便是一徵。

此外還有三好行等幾個大商行的東主也是在此,不僅在,還與張守仁同席而坐,剛過午時,酒席未撤,正是言談正歡的樣子。

“東虜會不會強攻,很難斷定。”

張守仁平素是不飲酒的,帶兵的將領,這一點自覺是毫無問題。但招待這些商人,他卻飲了幾杯,只是臉上一點酒意看不出來,對着李鑫和張德齊點了點頭,以做致意後,便是繼續說道:“不過依我判斷,東虜士氣雖旺,但城頭有大炮,再徵集民壯助守,以濟南的城防,東虜不會蠢到強攻。而是否圍城,或是避讓繞道而走,往何處去,這個現在尚且無法判定,還要等着看看再說。”

“那麼大人召我等來,未知有何垂訓見教?”

秦東主和張守仁是老熟人,在年前不久還見過面,兩邊談妥了屯田等事,浮山出產的魚和雞等魚肉出產還託了利豐行代賣,大宗的糧食,未來的精鐵,利豐行肯定也有相當的好處。

不過利豐行畢竟是總行雖在濟南,但根卻是在膠萊一帶,特別是現在的膠東一帶,別的地方,就是青州府和登州,加上小半個濟南和小半個兗州,核心利益不在濟南府,在府城中,只算一個成功的商人,但社會地位不高,這種時候,他對張守仁召集一羣商人來見面說話,心裡也是充滿了疑惑不解的情緒。

(本章完)

第八百一十七章 父子第七百九十二章 潛入第六百二十六章 轉道第三十四章 過年第五百一十七章 教喻第三百四十六章 死戰第五百一十八章 態度第一百一十三章 指揮僉事第九章 叩見千戶第五百七十八章 逃竄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外第六百零二章 教導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家升官第七百二十一章 沿海第七百六十一章 動員第七章 報功第四百二十五章 爆發第二十章 分配第三百五十三章 小慈大慈第五百八十章 成功第七百七十二章 百萬第六百七十二章 南北第一百七十七章 漲工資第四百四十七章 爭鹽第六百零四章 謀算第九十八章 軍人第七百九十二章 潛入第七百二十七章 白髮第七百四十四章 明細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外第三百章 軍議第二百一十三章 勉勵第七百八十五章 對攻第七百六十章 走私第七百四十八章 開封第四百五十四章 棍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響馬第一百六十二章 垂訓第四百六十九章 變革第四百八十四章 種子第四十五章 善後第四百零一章 異變第七十二章 遼民第一百章 論政第一百一十八章 簡單任務第二百五十三章 震怒第五百二十一章 盤算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利四方第五十二章 火銃立威第三百四十六章 死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編書第二百六十三章 斥候戰鬥第六百八十八章 血脈第四百一十九章 保定第二百二十三章 生鐵熟鐵第六百五十四章 送行第一百零九章 仁心第四百一十八章 天子奴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第七百二十四章 十萬第七百五十五章 攀談第一百六十章 一個標杆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炮的怒吼第四百九十七章 戰馬第一百二十七章 火器對火器第五百零五章 登州亂第一百六十八章 招兵第二百八十章 天命第四百五十六章 新生第七百一十一章 萬世第二百九十九章 計算第五百九十五章 亂兵第五章 男兒當殺人第三百八十五章 奏摺第四百九十章 雨夜第四百七十七章 海上演習第四百三十五章 政客第八百一十四章 苦戰第四十四章 清理第一百五十一章 祠堂第七百八十九章 浮躁第一百一十一章 鉅額利益第六百九十九章 反水第四百一十八章 天子奴第四百七十一章 昌字第一莊第六百六十一章 會館第三百零六章 敵襲第三百六十六章 戰第五百一十三章 被捕第三百五十一章 巴圖魯第一百六十五章 無巧不成書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識見第七百八十六章 膠着第四百六十五章 還鄉第三百九十六章 封賞第三百八十七章 酒話第三百八十三章 黨爭第六百八十四章 徵誅第七百七十五章 威勢
第八百一十七章 父子第七百九十二章 潛入第六百二十六章 轉道第三十四章 過年第五百一十七章 教喻第三百四十六章 死戰第五百一十八章 態度第一百一十三章 指揮僉事第九章 叩見千戶第五百七十八章 逃竄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外第六百零二章 教導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家升官第七百二十一章 沿海第七百六十一章 動員第七章 報功第四百二十五章 爆發第二十章 分配第三百五十三章 小慈大慈第五百八十章 成功第七百七十二章 百萬第六百七十二章 南北第一百七十七章 漲工資第四百四十七章 爭鹽第六百零四章 謀算第九十八章 軍人第七百九十二章 潛入第七百二十七章 白髮第七百四十四章 明細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外第三百章 軍議第二百一十三章 勉勵第七百八十五章 對攻第七百六十章 走私第七百四十八章 開封第四百五十四章 棍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響馬第一百六十二章 垂訓第四百六十九章 變革第四百八十四章 種子第四十五章 善後第四百零一章 異變第七十二章 遼民第一百章 論政第一百一十八章 簡單任務第二百五十三章 震怒第五百二十一章 盤算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利四方第五十二章 火銃立威第三百四十六章 死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編書第二百六十三章 斥候戰鬥第六百八十八章 血脈第四百一十九章 保定第二百二十三章 生鐵熟鐵第六百五十四章 送行第一百零九章 仁心第四百一十八章 天子奴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第七百二十四章 十萬第七百五十五章 攀談第一百六十章 一個標杆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炮的怒吼第四百九十七章 戰馬第一百二十七章 火器對火器第五百零五章 登州亂第一百六十八章 招兵第二百八十章 天命第四百五十六章 新生第七百一十一章 萬世第二百九十九章 計算第五百九十五章 亂兵第五章 男兒當殺人第三百八十五章 奏摺第四百九十章 雨夜第四百七十七章 海上演習第四百三十五章 政客第八百一十四章 苦戰第四十四章 清理第一百五十一章 祠堂第七百八十九章 浮躁第一百一十一章 鉅額利益第六百九十九章 反水第四百一十八章 天子奴第四百七十一章 昌字第一莊第六百六十一章 會館第三百零六章 敵襲第三百六十六章 戰第五百一十三章 被捕第三百五十一章 巴圖魯第一百六十五章 無巧不成書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識見第七百八十六章 膠着第四百六十五章 還鄉第三百九十六章 封賞第三百八十七章 酒話第三百八十三章 黨爭第六百八十四章 徵誅第七百七十五章 威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