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兼濟



“這是自然。”

張守仁當然滿口答應,接下來便是爲陳子龍揭開迷底了。

原來他在農業上的成就肯定是不能和陳氏師徒比的,徐光啓這樣的妖人都解決不了的事情,原本是隻能以時間和經驗來解決。

不過張守仁在這個時代,最強項也正是這個所謂的時間和經驗……

番薯從低產到高產,純粹就是經驗的產物,想要高產,無非是選種和地力,不論是怎麼不講究的作物,這方面肯定還是有所講究的。番薯可以在麥收前或麥收後種值,不僅不損地力,還會有增益的作用,在其生長過程中,適當增加肥料,肯定能促進產量,這毋庸置疑。

此外最重要的,就是剪枝去蒂。

當時對番薯種值技術太不瞭解,以爲多枝多結果就是好的,但這樣就是分薄了肥力地力,得不償失,通過剪枝後,仍然留下足夠多的果實就足夠了。

再有提根法等諸法,在後世是常識和細枝末節,在此時就是縮短了百年的經驗!

對張守仁來說,種番薯,甚至是窖藏番薯都是小事,只要在農村呆過的,誰沒有種過這玩意兒……在竈間烤番薯,香氣出來就取出來剝皮開吃,一個個燙的不成,吃起來卻是香的不行,說起來,種這玩意,也算是解他的思鄉病的一種法子了。

“唉,大將軍真天人也。”

陳子龍當然不會明白張守仁的經驗是打哪兒來的,只能是歸結到天授上頭去了。不然的話,無以解釋這麼妖孽的事實啊……

“呵呵,臥子過獎了。”張守仁呵呵一笑,對着張德齊問道:“怎麼樣,屯田局有多大把握,今年能推廣多少萬畝?”

“回太保,今年最少能推廣百萬畝以上。”

“好傢伙,這麼多?”張守仁倒是吃了一驚,警告他道:“你們可不要想一口吃成個胖子,飯要一口口的吃,路是一步步的走,步子邁的太大了,會扯着蛋!”

“哈哈,太保說笑了。”

張守仁向來對軍伍中人說話是這風格,用在文官身上倒是不多,在場的人都是哈哈大笑起來。

待笑畢之後,張德齊才解釋道:“太保這邊的番薯田下官早就來看過多少回了,要是這樣還不事先做好準備,夏收後就推廣番薯種值,那下官這個屯田局正也就合該被摘了烏紗帽了。就算這樣,也是先穩着來,我們在青、登、萊三府共有莊園七百三十多處,直接掌握的土地就有四百餘萬畝,拿出四分之一來,並不算太冒險啊。”

這樣的工作彙報張守仁聽着沒有什麼,陳子龍卻是覺得格外心驚。

登萊青三府的全部耕地數字他也瞭解過,四百萬畝已經接近半數,這說明,這幾年下來,浮山已經基本上把農莊推行下去,幾乎所有的自耕農和小戶應該全是在農莊範圍之內了。

特別是登州這樣的軍衛多的地方,原本就是大戶和軍頭們佔田多,張守仁通過買賣等諸

多手段,將衛所田全部囊括在內,就是這一項就有幾十萬畝被併入浮山的農莊體系之中了。

怪不得張溥等人在浮山看了一圈之後就面無人色的閃人了,聽說和候大公子連京師都不去了,急趕腳的就回了江南,看來張溥還算是有識之士,知道張守仁所行的是完全涮新舊有制度的全新的一套,正因如此,他纔有大受衝擊之感,陳子龍原以爲張溥小題大做,現在看來,確實有其道理啊……

“如此甚好。”

張守仁極開心的笑道:“數年之後,推至全山東,地畝過千萬,我山東百姓,再無饑饉之憂矣。”

“太保。”

陳子龍欲言又止,張守仁大爲不悅,搖頭道:“臥子有什麼話直說便是,何必這般吞吞吐吐,做婦人之狀!”

“好,那我便直說也罷。”

陳子龍拱一拱手,目光直視張守仁,帶着一點逼問的感覺,沉聲道:“太保可願將番薯種值之術,推廣到北直隸與河南,山西並陝西各省?”

一句話出,衆皆沉默。

浮山主導,登萊爲核,青濟爲輔,東昌兗州再次,整個山東,這些府州等若在張守仁的羽翼之下,這樣的話有什麼好處推廣開來,這是一件利已之事。但如此推行至全國,會不會對整體大局產生什麼微妙的影響?

張守仁畢竟是武臣,現在的實力和影響力來自於天下大亂的現實,上次臨清一役,皇帝和朝臣們敢削減他的功勞,雖然他們肯定不知道臨清一役根本就是張守仁自導自演的一場好戲,但敢於這麼做,肯定還是基於湖廣的現狀。

楊嗣昌督導官兵十餘萬,一部份追剿獻賊餘孽,也就是西營,大半主力往英、霍山中,去追剿曹營。

在這樣的重壓之下,王光恩和惠登相這兩個著名的流賊頭目請降,此二賊都是與張獻忠和羅汝才齊名的巨寇,一下子就降了兩個,加上此前張獻忠被殺,掃地王被殺,昔日赫赫有名的十八路逆寇一下子就去了五六路之多,加上李自成蟄伏日久,已經接近銷聲匿跡,這樣看來,從萬曆末年就有的陝寇,天啓末年到崇禎早年爆發出來的這一波造反狂潮,似乎是接近於被征服的尾聲了。

如果流賊被平服,光是有東虜一患朝廷是不怎麼着急的,有關寧天險在,就算隔幾年被人進來打打秋風,好歹傷不着根本。

這個認識是基於嘉靖年間的故事而產生,當時河套地區落於蒙古之手,朝廷不能復套不說,還被俺答汗隔幾年就進來打一次草谷,最近的一次就是兵臨京師城下,京師戒嚴,爲着此事,嘉靖皇帝大發脾氣,爲此事殺了兵部尚書泄恨,後來在十餘年後,蒙古人打累了,朝廷重整軍備又象個樣子,同時東南倭亂平息,大臣們將戚繼光等重將紛紛調往北方,重整邊防,藉着互市安撫俺答汗,這樣才慢慢把北方邊境的局面給安定下來。

這其實是前車之鑑,但很多人就是一廂情願,把現在的東虜比成當初的

俺答汗和小王子,把流賊比成當年的倭亂,南邊亂北邊也亂,說起來情形還真的有點相似。

但綿延不絕,叫君臣極爲頭疼的北方大旱,這就有點兒叫滿朝君臣嘀咕了。

地震,大旱,蝗災,大災異一個接一個,在崇禎十七年時還有滿城君民都中招的鼠疫……說起來崇禎還真是一個災星,當政十餘年,就生沒有風調雨順的年頭,就連江南那樣物寶天華的好地方也是有過災異,連續好多年不能消停。

看現在的這番薯的情形,平均畝產五百斤是能辦到的,如果在北方推廣開來,百姓可以勉強不被餓死,不餓死的百姓就不會嘯聚和逃亡,不會造反,大明天下就會越來越安穩。

就象湖廣安穩後朝廷就敢在臨清之事上做文章,如果真的天下太平,張守仁現在的空間肯定會被進一步擠壓,朝廷也會越來越嚴厲和強勢。

“臥子將我視爲何許人也?”

張守仁長嘆一聲,正色道:“不說大道理也罷了,能活生民無數,這樣的事,豈不是一直是我在做,也十分願爲之事嗎?”

“太保大人說的是,是學生太過多心,請恕罪。”

陳子龍話說的雖然平淡,卻也是有掩飾不住的佩服之情。張守仁這種兼濟仁愛之心,確實非同尋常,便是讀書多年的大儒怕也未必能輕易做這樣的決定。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說着容易,做起來又是何其難也。

“恕罪不必,番薯不能當飯,我們還是找個地方喝酒壓肚子是正經。”

“是,學生陪同太保便是。”

此時陳子龍已經頗有下屬的自覺,以前是一副客卿的嘴臉,根本不怎麼把地位越來越高的張守仁看在眼裡,這叫浮山上下十分不爽……當初前閣老孫老爺子住在浮山的時候,對大人都是十分客氣,偏生這姓陳的就擺出一副名士嘴臉來,誰希罕?

至此時,陳子龍以下屬之禮待之時,衆人也是出了一口氣,見到一臉黝黑滿臉皺紋的大名士時,心中惡感,也是去了大半。

衆人相隨,一起往方家集去,那邊距離極近,而且因爲浮山這邊是軍政區域,所以方家集比當年還要繁富十倍,重新規劃之後,雖然沒有城池防禦,但論起富裕程度和城市面積,其實已經不在一些名城大府之下了。

城中在天黑之後仍然熱鬧非凡,到處都是形形色色的各色人等,穿着直裰的小販,戴着吏巾的小吏們,扎着裹頭布的農民和屠夫,此外就是戴着方巾的士紳,富商等等,沿街到處都是亮晃晃的戳燈擺成一排,道路筆直而乾淨,到處是趕着送信或載客的馬車,樹木都是栽種在道路兩邊,以直杉等觀賞樹木爲主,這樣的城池,已經與後世的規模格局差不多,在大規模推廣水泥和混凝土後,已經可以建築五層以上的高樓,看着如斯情形,張守仁由衷道:“誰能想到,三年多前,這裡只是一處尋常集鎮,觀今撫昔,我不能不爲之得意!”

(本章完)

第二百九十五章 條件第三百三十章 入城正文_第七十七章 登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隻雞的悲劇第四十四章 清理第七百五十九章 瀋陽第六十八章 新堡新丁第六十二章第六十章 收益第四百四十三章 召見第七十八章 進化第五十八章 返回第八十五章 敬畏第十九章 收穫第四百五十七章 歷史的塵埃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第五百五十八章 圍困第六百九十六章 投票第三百五十二章 德王第六百一十四章 恩師第一百一十九章 勾結第五百四十八章 合兵第八百零七章 末路第三百三十二章 申軍法第一百零四章 出鹽第六百五十二章 盼望第五百八十四章 打算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第六百一十二章 京營第七百三十九章 執念第五百零九章 曉諭第四十四章 清理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一百二十二章 警訊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炮的怒吼第二百二十三章 生鐵熟鐵第六百七十五章 血色第七百二十六章 奏疏第七百三十二章 府前第六百六十五章 妄想第七百八十八章 行款第四百八十四章 種子第七百九十五章 演習第五百八十章 成功第六百九十七章 轟動第六百八十五章 入城第三百四十三章 殺伐第三百七十二章 炮隊第二百六十二章 前哨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辦學堂第一百八十六章 集鎮第一百零一章 官道第六百二十六章 轉道第四百八十九章 剷平第八十九章 入城第六百一十八章 反目第三百五十章 追兵第三百五十九章 德州第五十五章 要做就做絕第一百四十七章 視傷第一百九十四章 計議第四百九十一章 遼商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工程第七百六十五章 參觀第六百七十八章 天道第三百五十四章 天花第六百八十章 歡慶第一百零八章 叛賣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捷!第三百六十二章 迷局第八十八章 抵達第六百一十四章 恩師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勝第四百八十章 開源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炮第三百六十九章 真正的騎兵第八百一十章 痛快第四百八十九章 剷平第三百零五章 出城第六百二十六章 轉道第一百零四章 出鹽第六十章 收益第四百零八章 擴伍第五百一十一章 入城第四百零一章 異變第二十一章 匠戶第二百五十一章 諸將第七百一十六章 叔侄第四章 海盜第五百五十一章 山谷中的戰鬥第五百七十八章 逃竄第三百二十三章 威力第二百五十二章 不仁第六十章 收益第三百一十八章 戰士的訓斥第一百五十八章 相臣度量第五百六十二章 混入第二百六十八章 賺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豪傑盡來投第四百五十二章 巴掌
第二百九十五章 條件第三百三十章 入城正文_第七十七章 登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隻雞的悲劇第四十四章 清理第七百五十九章 瀋陽第六十八章 新堡新丁第六十二章第六十章 收益第四百四十三章 召見第七十八章 進化第五十八章 返回第八十五章 敬畏第十九章 收穫第四百五十七章 歷史的塵埃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第五百五十八章 圍困第六百九十六章 投票第三百五十二章 德王第六百一十四章 恩師第一百一十九章 勾結第五百四十八章 合兵第八百零七章 末路第三百三十二章 申軍法第一百零四章 出鹽第六百五十二章 盼望第五百八十四章 打算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第六百一十二章 京營第七百三十九章 執念第五百零九章 曉諭第四十四章 清理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一百二十二章 警訊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炮的怒吼第二百二十三章 生鐵熟鐵第六百七十五章 血色第七百二十六章 奏疏第七百三十二章 府前第六百六十五章 妄想第七百八十八章 行款第四百八十四章 種子第七百九十五章 演習第五百八十章 成功第六百九十七章 轟動第六百八十五章 入城第三百四十三章 殺伐第三百七十二章 炮隊第二百六十二章 前哨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辦學堂第一百八十六章 集鎮第一百零一章 官道第六百二十六章 轉道第四百八十九章 剷平第八十九章 入城第六百一十八章 反目第三百五十章 追兵第三百五十九章 德州第五十五章 要做就做絕第一百四十七章 視傷第一百九十四章 計議第四百九十一章 遼商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工程第七百六十五章 參觀第六百七十八章 天道第三百五十四章 天花第六百八十章 歡慶第一百零八章 叛賣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捷!第三百六十二章 迷局第八十八章 抵達第六百一十四章 恩師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勝第四百八十章 開源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炮第三百六十九章 真正的騎兵第八百一十章 痛快第四百八十九章 剷平第三百零五章 出城第六百二十六章 轉道第一百零四章 出鹽第六十章 收益第四百零八章 擴伍第五百一十一章 入城第四百零一章 異變第二十一章 匠戶第二百五十一章 諸將第七百一十六章 叔侄第四章 海盜第五百五十一章 山谷中的戰鬥第五百七十八章 逃竄第三百二十三章 威力第二百五十二章 不仁第六十章 收益第三百一十八章 戰士的訓斥第一百五十八章 相臣度量第五百六十二章 混入第二百六十八章 賺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豪傑盡來投第四百五十二章 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