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燈景



每年的正月十五時,皇宮中會堆幾座超大型的燈山,各式彩燈紮成高大的彩山,到晚上一點亮,宮中燈火輝煌,漂亮之極。

所有的太監,會換上燈景補子,應節,應景,也鄣顯着皇家的風光和皇權的威風。

這些玩意花費的民脂民膏當然不在少數,若是不然,自也顯示不出皇室的尊嚴出來。

除了皇宮大內,從東安門到西安門,燈市衚衕到金銀衚衕,棋盤街再到正陽門,整個皇城四周的京城精華地帶,到處都是燈火的海洋,高門大戶只有在這一天才會放下身段,在自家門戶跟前扎出燈山綵棚,所圖的無非就是細民百姓的聲聲讚歎……自家花了錢,圖的無非也就是這些個,否則的話,所爲何來?

在這一天,大街上是人山人海,到處都是看燈賞燈的人羣,過年的辛勞到這一天也差不多過去了,年雖然好,但年前債主登門,那滋味並不好受,年初一開始就得四處拜年,這活兒差不多也是成體力活了,窮人也有幾門窮親戚,總得走動走動,年節時再古怪的人也得和光同塵,不能在這種時候弄的一家老小不開心……總之,事兒少不了。

也就是到元宵節時,過年的這些繁文縟節已經過去了,元宵節就是自己一家人在一起開開心心,說說笑笑的就把節過了,等華燈初上時,一家老小出去看個燈,小媳婦們去正陽門摸銅燈,擠在人羣中摸着了,就象徵着來年一家都能平平安安……這是當家媳婦纔有的特權,祈禱一家平安的重任在肩上,摸着的才能滿心歡喜的離開,摸不着的,哪怕被那些浮浪的登徒子摸着了,也只是紅着臉咬着牙忍着,非得等摸到那顆被摸的閃閃發亮的銅釘之後,才能心滿意足的離開……

若是換了兩宋時節,這一天還不光是老百姓的節日,皇室也會在這一天與民同樂……金明池的龍舟大賽,皇帝登樓觀燈,與民同樂,甚至是微服出來,到開封最繁華的地方和百姓一起到樊樓裡吃上幾十盞酒,最後才醉醺醺的返回那狹小的由節度使府邸改成的皇宮。

當然,大明天子沒有這種親民的舉動,每年時節,不過是按節慶的規矩擺出種種燈山綵棚來,至於皇帝愛看不愛,甚至看或不看,誰又理會了?

崇禎是例遵循,無例不興的那種保守的君皇,扎燈山,穿燈景補子,這些規矩既然是老例,只要不太過靡費,反正照老例辦就是了。

今年元宵,原本是一點兒過的心思也沒有,錦州那邊還在被圍,張廷麟等兵部官兵再三再四的催促,洪承疇卻只抱定了穩紮穩打的心思,打死不肯再前進半步……也不知道他的兵力展布,究竟是要到哪一天才肯真正前行?

錦州之圍未解,舉國之戰尚未有結果,河南那邊又是洛陽失陷!

這一個年,崇禎真的沒有過好,每天輾轉反側,實在自安。大年三十那天,皇帝還在乾清宮辦事,初一那天,也沒有停止叫送進奏摺來。

多少年的規矩,

也沒擋的住皇帝這種焦慮難安的心思所做出的反常舉動。

一直到初五之後,河南等地的奏疏飛馳送到京師,初七日,楊嗣昌的奏疏也送到了……當然是先請罪,失陷親藩,他這個在外的督師輔臣,專責兵事的閣臣肯定脫不了干係,如果不是有斬首張獻忠的大功在前,崇禎十三年戰事總體還算順利的話,恐怕楊嗣昌也逃不過崇禎的問責,殺頭免官當然不至於,不過光是失去皇帝寵信就夠楊嗣昌喝一壺了……他和別的大臣不一樣,別的大臣要麼是楚黨要麼浙黨,要麼有大量的同年保着,或是東林黨那樣的無敵內鬥黨派中人,楊嗣昌可是孤臣……特別是崇禎朝招罵犯忌的事全是他來幹,兩次加餉,一次剿餉一次練餉,全部是他的主張,在一些士大夫眼中,他就是“逢君之惡”,沒有皇帝的寵信,他死定了!

皇帝,可是最善變的一種生物!

好在楊嗣昌此次奏疏來的及時,處斷也很果決……革左五營扔了不管了,這五個頭目雖然名聲不小,實力也不弱,但明顯的全部是胸無大志的人物,核心是老回回這樣的人物,畏首畏尾,行事拖沓,不必管他們了,交給鳳陽鎮便是,楊嗣昌督虎大威猛如虎張任學等諸多總兵官,包括京營兵馬,監軍太監盧九德等在內,加上左良玉所部,十五萬大軍由湖廣入河南,全軍銜尾追擊曹操,同時進剿李自成!

楊嗣昌自責之餘,當然也是將責任推了不少在鳳陽鎮身上,將賀人龍和黃得功等將領不聽指揮的情弊奏上……至於皇帝能不能拿劉景曜做法,又能將鳳陽鎮的驕兵悍將如保,他自然也是不管了。

崇禎所高興的,就是楊嗣昌暗示左良玉放了曹操過境,心不自安,已經頗有悔意。

此番誓師北上,戮力剿賊,以左部數萬精銳,配合楊嗣昌所統馭之大軍,剿賊當不是難事。

有此承諾,崇禎纔在痛苦之餘,得到一點慰藉。

山東鎮兵調不動,這是張守仁在他心頭重重一刀!

真是萬沒想到,當年那個小小遊擊,看起來忠誠謹慎,自己也一意賞識,提拔重用,誰知到最緊要關頭,竟是罔顧聖恩若此!

當日得到候少監等人回報之後,崇禎差點不敢相信候少監等所說的是事實。

後來多方查證,才知山東鎮確實如此,已經形成尾大不掉之勢,與藩鎮沒有什麼區別了!

所不同者,無非就是文臣尚且聽話,而且張守仁尚且沒有把手伸在政經兩面,文官尚是朝廷派遣,賦稅尚不敢插手,無非就是設幾個卡子,用以養兵。

所行所爲,一年也就能撈幾十萬兩銀子,養幾萬私兵。

崇禎暗下決心,現在是無力管他顧他,待錦州戰事畢,一定要將張守仁一免到底,縱是出什麼亂子,也是要用重兵征伐,絕不能叫其餘的大明軍鎮,有樣學樣,最後弄出一堆不聽招呼的跋扈將軍來!

“皇爺,兩位皇后娘娘並田娘娘,袁娘娘都

已經在外候着了,請皇爺出來賞燈了。”

按舊年規制,燈山就架在乾清宮門之前,這裡地方廣,是內廷之中最大的一處廣闊所在,貴人們坐在乾清宮大殿外的平臺上,居高而看,十分方便。

冬日天冷,剛剛天黑不久,太監們就已經來請過幾回,各娘娘並幾個皇子都出來了,長公主是長平公主,剛剛十一歲,正當稚齡,然眉目如畫,顯是個美人胎子,崇禎十分寵愛,一時還沒捨得指給人家,小公主剛剛兩歲,尚未賜給稱號,也不知道君臣,就知道穿皇袍有鬍子是的父親,每次見了就張臂要抱,崇禎也是憐惜非常。

這兩個公主,大變生時,崇禎一劍砍死小的,又一劍砍斷了長平的胳膊,天家慘事,莫過於此。

此時的崇禎當然不計如此,國事雖然崩壞,崇禎有時隱約也有過大事不妙的想法,不過都是一閃念就過去了……現在除了遼東失去不少祖宗故土,別的地方還完好無缺,沿邊長城一線的九邊重鎮防範蒙古人綽綽有餘,一道山海關和錦州寧遠只要完好,東虜就只能間關萬里繞道進來,無法威脅到大明的生存……至於畿內的那些流賊,無非就是痛剿罷了!

再怎麼鬧騰,不過是北方几省,江南閩浙兩湖雲貴都十分太平,自古這樣情形的國家就算漸漸趨於亡國之禍,但最少幾十年內,尚且無覆鼎之憂。

前頭吳祥幾個御前牌子請不動崇禎,這一番卻是王承恩親自過來。

崇禎瞟他一眼,心中略覺有一些不滿。

山東鎮那邊不知道送了王承恩等內宦多少好處,這一兩年來,崇禎不知道被灌了多少迷湯在耳朵裡,要不然,當初也不會那麼擡舉張守仁了。

現在一想,自然十分狐疑,不過自從頒旨之事後,內廷對山東鎮都是一片罵聲……他們原本就是依附皇權所生的一羣人,所謂的富貴與權力全部來自於皇權的外延,只有豬油蒙了心的人才會和亂臣賊子並做一路……當然,如果是真的王朝末路了,這些人賣起皇帝來也絕不會比外臣慢……這一點,皇帝在幾年後就會明白,並且痛徹心扉。

現在崇禎皇帝卻念不及此,想到內廷與張守仁已經劃清界限,那麼也不必給家奴們太多的難堪,見是王承恩加倍的賠着小心來請,便是輕輕點頭,答道:“朕立刻就出去。”

“是,來人,給皇爺加一件大毛衣裳……皇爺,平臺上冷,風也大,還是多穿些兒的好。”

“唔。”崇禎點頭答應着,幾個小內侍上來替他換衣服,雖然儘可能的輕手輕腳,他還是覺得太監做這些活太笨拙了,但再叫都人前來又大費周章,他不願皇嫂在外久候,所以由着太監們替他穿了一身燕居的絲棉五團龍龍袍,披上玄狐披風,再戴上一頂仿蒙古人制式的鑲嵌着東珠的貂毛大帽,緊束一身後,便是完全換了個人一樣。

便是崇禎自己也覺得暖和利落,瘦削白皙的臉龐上,也是露出一抹笑容出來。

(本章完)

第一百五十章 葬禮第六百七十六章 虎狼第三百九十二章 虎狼第四百五十八章 宴請第六百八十一章 趕至第一百二十七章 火器對火器第四百零五章 人性第三十二章 喜事第一百七十四章 話家常第四百七十五章 柔情第一百八十二章 學生和山長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軍制第四百九十五章 鐵礦第一百二十五章 同仇敵愾第三百四十章 商會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蹤第七百二十四章 十萬第七百四十五章 超出第七百二十章 泥途第七百二十八章 師徒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第七十一章 海上鹽田第二百八十七章 瘋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戰士的訓斥第一百四十三章 未來水師的起始第七百九十四章 海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混入第六百五十二章 盼望第二百八十章 天命第二百二十三章 生鐵熟鐵第五百二十三章 判斷第七百四十七章 兄妹第三百二十四章 對射第四百五十七章 歷史的塵埃第四百四十八章 各方第四十六章 反制第五百八十二章 震驚第五百六十六章 擊賊第五百四十三章 襄陽第一百三十章 槍陣第四百九十七章 戰馬第二百零七章 立營第七百四十一章 內宅第五百七十六章 獲勝第一百六十五章 無巧不成書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面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同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勝第一百二十六章 列陣第二百一十八章 統計第六百二十八章 漢道第三百二十三章 威力第一百五十八章 相臣度量第五百八十七章 歡慶第六百章 文武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第二百四十二章 陌生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霸氣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局第八百零五章 漢軍第四百九十二章 兩端第七百九十四章 海上第四百三十三章 毒蛇第四百一十四章 出發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機第六百七十七章 階層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局第三百九十五章 宗室第五百零二章 心願第八百一十四章 苦戰第六百二十六章 轉道第四百二十七章 自信第五百六十四章 臨陣第三百八十章 逃離第二百零九章 新任命第六百二十九章 過境第七百七十六章 朱仙鎮第六百三十章 調兵第七百五十二章 寧遠第五百六十八章 重甲第九十章 遭遇第二百四十九章 濟南第六百零八章 國殤第二百一十九章 屯田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六百六十四章 商會第六百七十七章 階層第五百二十三章 判斷第五百一十九章 狂言第一百八十八章 黃道周第一百五十九章 糧食第五百三十八章 黑豆第五百一十五章 包圍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局第七百四十六章 華燈第四百四十七章 爭鹽第六百章 文武第三百九十六章 封賞第三百八十二章 報捷
第一百五十章 葬禮第六百七十六章 虎狼第三百九十二章 虎狼第四百五十八章 宴請第六百八十一章 趕至第一百二十七章 火器對火器第四百零五章 人性第三十二章 喜事第一百七十四章 話家常第四百七十五章 柔情第一百八十二章 學生和山長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軍制第四百九十五章 鐵礦第一百二十五章 同仇敵愾第三百四十章 商會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蹤第七百二十四章 十萬第七百四十五章 超出第七百二十章 泥途第七百二十八章 師徒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第七十一章 海上鹽田第二百八十七章 瘋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戰士的訓斥第一百四十三章 未來水師的起始第七百九十四章 海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混入第六百五十二章 盼望第二百八十章 天命第二百二十三章 生鐵熟鐵第五百二十三章 判斷第七百四十七章 兄妹第三百二十四章 對射第四百五十七章 歷史的塵埃第四百四十八章 各方第四十六章 反制第五百八十二章 震驚第五百六十六章 擊賊第五百四十三章 襄陽第一百三十章 槍陣第四百九十七章 戰馬第二百零七章 立營第七百四十一章 內宅第五百七十六章 獲勝第一百六十五章 無巧不成書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面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同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勝第一百二十六章 列陣第二百一十八章 統計第六百二十八章 漢道第三百二十三章 威力第一百五十八章 相臣度量第五百八十七章 歡慶第六百章 文武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第二百四十二章 陌生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霸氣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局第八百零五章 漢軍第四百九十二章 兩端第七百九十四章 海上第四百三十三章 毒蛇第四百一十四章 出發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機第六百七十七章 階層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局第三百九十五章 宗室第五百零二章 心願第八百一十四章 苦戰第六百二十六章 轉道第四百二十七章 自信第五百六十四章 臨陣第三百八十章 逃離第二百零九章 新任命第六百二十九章 過境第七百七十六章 朱仙鎮第六百三十章 調兵第七百五十二章 寧遠第五百六十八章 重甲第九十章 遭遇第二百四十九章 濟南第六百零八章 國殤第二百一十九章 屯田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六百六十四章 商會第六百七十七章 階層第五百二十三章 判斷第五百一十九章 狂言第一百八十八章 黃道周第一百五十九章 糧食第五百三十八章 黑豆第五百一十五章 包圍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局第七百四十六章 華燈第四百四十七章 爭鹽第六百章 文武第三百九十六章 封賞第三百八十二章 報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