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緊鑼密鼓

小區變壓器崩潰了,這大熱的天,悲催的!

聖旨雖然已經下了,但是王黼等人沒敢高興,因爲這只是個好的開頭,而皇上他們是知道的,耳朵根子比較軟,又喜歡聽枕頭風,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變了主意。現在朝臣們知道了這些事,已經開始議論,現在燕親王的外公,皇上的老丈人鄭國公已經上奏,在家丁憂的鄭居中也寫了奏表,一些‘異己’也開始蠢蠢欲動,相互串聯,勾結地方上‘不明真相’的官員準備聯合上表,請皇上收回成命。

現在是十一月初五,離規定離京的日子還有十七八天,他們決定快刀斬亂麻,不給這些人機會,努力奮鬥這幾天,爭取幸福到晚年。第一項措施就是控制言路,凡是反對的聲音一定要壓下去,同時要多宣傳正面的――讓廣大人民知道皇子親征是利國利民的好事,鼓勵百姓上街遊行,組織各行各業到王府慰問,堅決佔領輿論陣地,讓他們知道‘燕親王不去西北,人民是不願意的,百姓是不會答應的’!

第二項措施就是讓皇上忙起來,沒事做也要給他找事做,千萬不能讓他閒着,可以多組織幾場歌舞宴飲;利用春節將近的機會搞幾次慶典,敬神拜佛、花車巡遊等等形式都可考慮;再一個就是生米煮成熟飯之前,堅決杜絕皇上與皇后見面,這個任務就落到了王黼、蔡攸等人的肩上,小劇場要天天開,節目要翻新,實在頂不住可以採用翻牆頭、鑽狗洞等方法帶皇上到瓦子中尋開心。

第三項措施嚴禁燕親王進宮,這個任務就交給了趙楷和樑師成,要求他利用一切手段阻止他進宮,確保他就是進了宮也見不到皇上,括弧:最好皇后也見不到,括弧。

第四項措施便是對燕親王徵西之事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是以三省名義下詔,督促、檢查,要求他堅決響應國家號召,不要辜負皇上的重託,早日離京赴任;二是告知各府各衙要對百年來第一位皇子出征的事情提升到關係到國家安危的高度上來,相關部門的領導不要怕麻煩,不要怕捱打,要受得了委屈,上門落實任務,現場辦公;凡是他提出的要求都要答應,合理的要辦,不合理的也要看着辦。非常時期,因爲哪個部門,哪個人出了問題,定要嚴懲,絕不姑息。

四大死命令一下,全京城的官員都動員起來,把燕親王出征當做了頭等大事來抓,燕親王送上來的報告,做到了小事當場拍板,大事絕不過夜。甚至有的衙門爲方便工作,專門在燕親王府前租了房子,設置了辦事處,派正職上門辦公,全力保障,一時間搞的‘王府房貴’!

......

外邊搞得火熱,趙檉知道這時自己應越發冷靜,現在最主要的是借組建制置司的方便條件,搭建起領導班子,將自己的部隊合法化,讓這些人從幕後走向前臺,給他們爭取到響應的職務。

經略制置安撫使按照宋朝官制,只有一名屬官,就是參議,其餘皆是幕職官。既然上馬管軍,下馬管民,就要有軍政兩套幕僚班子,但也有十一人的最高限額。這個不需要討論,何去非任參議;民政方面,許宏爲判官,劉子安任掌書記,六曹屬官由他們二人舉薦安排;軍事方面,王瑾爲參軍,申鬆嶽爲行軍主簿,分管糧草、甲仗、募兵、訓練等工作的吏員由他二人選任。

自己能做主的屬官很快確認了,但趙檉還要面臨一關,那就是皇上派下來的一位重要屬官還未到――走馬承受。走馬承受也稱爲廉訪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就是皇帝派在軍中的耳目,任務是‘承受公事,以監察守將不法爲職’,他們的具體職能是:傳遞軍令,查訪敵情、奏報戰果、監視軍隊,都由皇帝特旨除授的親信擔任,職卑而權重,皇帝對邊事的處理,將士的賞罰等,也每每以走馬承受的奏報爲準。

這個職位是特定時期的產物,經略安撫使制度代替都總管制度之後,宋朝的文官統兵體系日益完善,但是經略安撫使位高權重,主軍政一方,皇帝對這種地方大員仍然時刻保持着警惕。如何對他們進行監督就成了統治者面臨的棘手問題,皇上便派出與自己關係最爲親密的宦官來實施這一特殊的任務,而宦官往往以走馬承受這樣的身份來到軍中,執行監督工作。

走馬承受雖然位卑,但由於他與皇帝的特殊關係,以致這些人氣焰囂張,制置使都畏懼他們三分,到了本朝的時候,已有了‘中貴人爲走馬着,怙力狹私,以官吏散軍衣給錢非是,舉一路帥臣監司守貳而下,劾罷之’的先例。除了監督職能以外,走馬承受還可以具章奏事,反應情況,但是他們往往在奏事時參雜個人恩怨在其中,對與其不諧的大臣進行誣告的事情時常發生,一旦事情敗露,又會抓別人頂罪。由於他們的無知和固執己見,導致戰爭失敗,主將血染沙場這樣事情也曾有過。

趙檉琢磨着自己把楊戩、樑師成兩位沒**的大佬得罪的不輕,又把黃經臣想法提拔上去給他們添堵,以這兩個小子睚眥必報的性格,非得煽動皇上爹給他弄個‘好人’來修理自己。雖然他不怕這些人,但是整天有隻眼睛眨都不眨的盯着你,等着抓辮子打小報告,你還得看在皇上爹的面上不能把他宰嘍,這事確實是夠憋屈的,也讓人煩!

可趙檉是上輩子積了德的人,這輩子總能遇禍成祥,正當他猜測誰會來讓自己收拾的時候,黃經臣找他報道來了。兩人一嘮才知道,宮中那些有品級的內侍們一聽要挑人去給燕親王當‘走馬承受’都怕了,這個活兒不好乾啊,去了可不是享福去啦,那是送死去了,便紛紛到皇上的面前說黃經臣的‘好’。樑師成也覺得他對自己是個威脅,留在宮中說不定哪天把自己的位給篡嘍,正巧皇后也跟他打了個招呼,想讓黃經臣出宮照顧兒子,他便做了個順水人情,把這個六十的老頭又送回趙檉的身邊了。

趙檉聽完不禁好笑,這些人真是恨自己恨透了,爲了自己的私利全然不把國家的利益放在心上。經略制置使外高權重,是維繫一方安危,關係到國家安全的職務,按說這個官不是隨便是個人就能當的。他必須有豐富的從政經驗,並且習熟邊事,才智過人,能夠妥善處理突發事件,堅決執行好中央的政策這些硬條件外,還要知人善任,威名遠播,能夠協調處理好內外方方面面的關係這些軟條件。而趙檉自認爲除了惡名遠播這個條件外,自己哪個也不夠格,可這些人就敢拿國家的利益開玩笑,讓自己這個一無經驗,二無資歷的小屁孩去當主政一方的大員,也許他們真以爲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

趟過一條河,又遇一道江,趙檉改編親衛隊又遇到了麻煩。宋初爲了防止武將造反,嚴禁武官徵募親兵,可是在後來的戰鬥中,主官因爲無親兵護衛,在戰鬥中頻頻陣亡,基於這種現實,歐陽修上奏皇上後,得到准許,武官可以配備一定數量的親兵,但是制置使也只可徵募一百五十人。

到如今寬鬆了點,可制置使這級別也只允許有一個指揮的親兵,就是當年李憲徵西使想將自己的牙兵換成禁軍都得不到准許,也難怪趙檉的親軍到現在還是隻有編制沒有軍餉,國家只是局部的承認。

趙檉的打算是最少也得有二千人的基幹部隊才能滿足參加大兵團作戰的要求,如果只有一個指揮不過五百人,也就能打打游擊,敲敲邊鼓,根本無法形成兵力上的優勢,給敵人造成威脅,更不要說獨立作戰了。

對於王爺的這個要求,別說派下來的兵部官員,就是王黼等人也不敢做主,只能開會研究可行性,蔡京一聽冷笑着揶揄了他們一番,這麼簡單的問題都解決不了,還想篡老夫的權,做個加法不就解決了。

燕親王本來就有一個指揮的護衛,現在是西北諸路經略安撫制置副使了再加一個指揮的親兵,他還兼着河東路的正使呢,還可以加一個指揮,差一個更好說,皇上不是有旨讓他從四上軍中選一個指揮的精銳爲親軍嗎,不正好四個指揮兩千人嗎!

再說了,指揮也是有大有小的,三百人叫一個指揮,八百人還叫一個指揮,他兩千人你上報一個指揮,稍加變通不就完了。薑還是老的辣,王黼等人一聽,臉一下紅到了腳後跟,自己跟人家一比還是嫩多了!

幾個人趕緊寫了個情況彙報,送到了皇上面前,趙佶一瞅連夲兒都沒打立刻就批了,還在二上邊加了一橫,自己兒子的安危是第一位的。王黼等人看了都是暗自慶幸,多虧燕親王要的是兩千人,要是一千人,皇上給他加上一豎,就成了一萬人啦!

第7章 陷阱第175章 從容佈局第30章 談判第490章 以水爲兵第467章 策反第500章 門戶洞開第143章 應對之策第206章 冷處理第391章 烽煙迭起第18章 警告第524章 無可挽回第15章 殺神第218章 明暗相互第223章 一箭雙鵰第84章 投機第274章 高手第217章 資源危機第64章 意料之外第6章 青山不改第94章 小題大作第155章 亂象已生第189章 奇兵第82章 整軍第175章 危機乍現第1章 奉旨回京第231章 發威第378章 下一個目標第232章 心動不如行動第266章 起航第214章 父子鬥第291章 世風第2章 較勁第62章 經濟戰第250章 共識第9章 借刀殺人第506章 各有目的第178章 欲速則不達第12章 闖宮第135章 歸京路(一)第1章 堂議第118章 碰撞第16章 得失第39章 搗亂第135章 歸京路(一)第132章 最後的瘋狂第25章 把戲第131章 做‘大事’第331章 危險第115章 機會難得第134章 孤注一擲第118章 碰撞第247章 咱倆談談第180章 初嘗苦果第82章 前途未卜第102章 事出突然第5章 虛驚一場第76章 責任第105章 養馬第525章 羣星隕落第397章 英雄落幕第33章 托出第259章 兵分兩路第68章 驢脣馬觜第67章 冬雷行動(三)第230章 事變第3章 誰比誰傻第381章 前進第156章 添亂第75章 集訓第7章 兩難第215章 修根固本第185章 一箭雙鵰第125章 閉門‘留客’第138章 歸京路(四)第46章 漢兒第523章 遊擊有術第103章 誰懂我的心第49章 隱於市第110章 各有算計第119章 戰原州(四)第132章 是友非敵第19章 厚道第161章 攻城第138章 轉機第99章 妄言立廢第263章 百年海軍第31章 人才第193章 對攻第25章 招惹第235章 震動第175章 善後第27章 可惜第87章 城破之時第190章 戰涿州(四)第32章 臘八第407章 追查第82章 世事難料第71章 大事件第292章 進退之間第52章 徵用官船
第7章 陷阱第175章 從容佈局第30章 談判第490章 以水爲兵第467章 策反第500章 門戶洞開第143章 應對之策第206章 冷處理第391章 烽煙迭起第18章 警告第524章 無可挽回第15章 殺神第218章 明暗相互第223章 一箭雙鵰第84章 投機第274章 高手第217章 資源危機第64章 意料之外第6章 青山不改第94章 小題大作第155章 亂象已生第189章 奇兵第82章 整軍第175章 危機乍現第1章 奉旨回京第231章 發威第378章 下一個目標第232章 心動不如行動第266章 起航第214章 父子鬥第291章 世風第2章 較勁第62章 經濟戰第250章 共識第9章 借刀殺人第506章 各有目的第178章 欲速則不達第12章 闖宮第135章 歸京路(一)第1章 堂議第118章 碰撞第16章 得失第39章 搗亂第135章 歸京路(一)第132章 最後的瘋狂第25章 把戲第131章 做‘大事’第331章 危險第115章 機會難得第134章 孤注一擲第118章 碰撞第247章 咱倆談談第180章 初嘗苦果第82章 前途未卜第102章 事出突然第5章 虛驚一場第76章 責任第105章 養馬第525章 羣星隕落第397章 英雄落幕第33章 托出第259章 兵分兩路第68章 驢脣馬觜第67章 冬雷行動(三)第230章 事變第3章 誰比誰傻第381章 前進第156章 添亂第75章 集訓第7章 兩難第215章 修根固本第185章 一箭雙鵰第125章 閉門‘留客’第138章 歸京路(四)第46章 漢兒第523章 遊擊有術第103章 誰懂我的心第49章 隱於市第110章 各有算計第119章 戰原州(四)第132章 是友非敵第19章 厚道第161章 攻城第138章 轉機第99章 妄言立廢第263章 百年海軍第31章 人才第193章 對攻第25章 招惹第235章 震動第175章 善後第27章 可惜第87章 城破之時第190章 戰涿州(四)第32章 臘八第407章 追查第82章 世事難料第71章 大事件第292章 進退之間第52章 徵用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