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巨人的軟肋

到被送進基爾港下屬的海軍醫院裡42歲的恩斯特.林在爲自己的不走運而懊惱,這位兩週之前剛剛在海軍宣傳片中露臉的艦長,如今卻因爲一塊肥皂而不得不暫時離開他心愛的軍艦,那可是整個德國的驕傲、目前德國海軍現役艦隻中噸位最大的“格奈瑙森”號!

“我想我這點傷還不至於影響到日常工作吧,醫生!”儘管頭上纏着厚厚一圈繃帶,倔強的林德曼還是滿懷期待的問他的主治醫生。

“不,將軍,您必須好好休息至少兩個月,否則這次受傷很有可能留下後遺症!”外罩白大褂、裡面穿着軍服的軍醫官指指自己的後腦勺部位,“這裡是人體最脆弱的部位之一,雖然它摸起來很硬!”

“噢,兩個月!我的軍艦和艦員可等不了那麼久!”林德曼咧着嘴、咬着牙,一大部分來自於事情本身。

就這樣,戰列艦(德國自稱戰列艦,但它更接近於戰列巡洋艦)“格奈瑙森”號的首任艦長剛上任便因爲一次令人哭笑不得的意外被迫離開自己的崗位,而這艘戰艦出航在即,給它安排一位新艦長成了海軍主力艦隊司令部的當務之急。

“首先,副艦長卡斯奇上校經驗不足,軍銜也不夠,擔任代理艦長有些勉強!調任三艘德意志級裝甲艦其中一位艦長倒是不錯,但又得重新找人填補那裡地空缺。噢。可憐的恩斯特,他洗澡的時候怎麼就不能小心點呢?”被張海諾視爲“猛將兄”地威廉.馬歇爾在過去三年時間裡一直擔任德國海軍主力艦隊——亦被稱爲戰鬥艦隊的司令官,隨着一艘艘新銳戰艦的服役。他職位雖未改變,但權責卻在逐年增加。

不過,十多年的空白期給海軍帶來的不僅是技術上的斷層,在人員構成尤其是大型戰艦指揮官方面有着同樣的不利影響:一戰時期的那些主力艦指揮官們,如今即便還留在海軍也是年紀一大把了,像張海諾地“表舅”馮.勞倫茨早在20年代初就轉入二線,現已年過六旬的.軍擔任戰史顧問這樣的閒職;像海軍總司令雷德爾、副司令古澤、戰鬥艦隊司令馬歇爾這些目前在德國海軍擔任重要職務地將領,也都沒有擔任大型軍艦正職的經歷。更不要說海耶、鄧尼茨以及張海諾這樣一戰時期地“小兵”了!

“‘德意志’號的艦長洛恩資歷和經驗都很豐富,只是再有兩年就到退役年齡了!”想起自己的老上司,張海諾就頗爲懷念在“德意志”號上擔任參謀官的那段日子。雖然遠航海上的生活有時顯得非常枯燥,但他在艦艇指揮方面的提升卻是實實在在地!

趁馬歇爾還在考慮人選。張海諾抱定主意:“司令官閣下,其實自考入基爾海軍學員軍官進修班起,我就夢想着成爲一艘大型戰艦地指揮官!如果您相信我地能力,不妨讓我試一試!”

“你?”對於這個提議,馬歇爾看來頗感意外,但他轉念一想。便又放下手中的筆。說道:“可是你目前還兼任着戰鬥艦隊參謀長和海軍航空兵總監地職務。如果再擔任‘格奈森瑙’號艦長,擔子可是非常重啊!”

“若能得到您的首肯。我願意向海軍司令部提請解除現在這兩個職務!司令官閣下,我想您也知道,參謀長和總監這樣的職務實在不適合我這種耐不住寂寞的人擔當!”

“耐不住寂寞?哈哈!”對這個自嘲而又形象的用詞,馬歇爾爽朗的笑了起來。末了,他表示原則上同意張海諾暫時擔任“格奈森瑙”號代理艦長,並向海軍司令部提請了這一人事任命。

如今在海軍部掌管軍官人事的,正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岡瑟.呂特晏斯,他在二戰中先後指揮過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編隊、俾斯麥和歐根親王編隊,同時也被譽爲二戰德國海軍最優秀的水面艦艇指揮官,只可惜他和“俾斯麥”號的命運過於悲慘,這纔給後來的軍事愛好者留下無盡的遺憾。

以張海諾如今在海軍的超高人氣,接下來的事情基本上在預料之中。張海諾被呂特晏斯找去進行了一番交談,也許是對這個資歷尚淺的軍官不太放心,也許只是想確定這個人選具備足夠的資格,呂特晏斯問了許多有關大型艦艇指揮以及處理艦上大小事務的問題。這難不倒張海諾,他根據自己在海軍進修班和“德意志”號擔任參謀官所掌握的技能一一回答。

過了呂特晏斯這一關,雷德爾那裡便沒有太大問題,在被說服之後,他照例向張海諾叮囑一番,告訴他這次“格奈森瑙”號入役以訓練艦員和測試艦船性能爲主——因爲這是德國海軍時隔近20年

次建造如此大噸位的戰艦,所以工程師們在許多技術有十足的把握。

最後,張海諾要求將自己的幾個舊同僚調往“格奈森瑙”號,以協助自己工作。

在“格奈森瑙”號啓航前的一週,新艦長的任命事務迅速完成。張海諾主力艦隊參謀長的職務被解除了,海軍航空兵總監的頭銜卻被保留下來,而他就任“格奈森瑙”號艦長也沒有掛上代理二字——除了名氣之外,他的履歷表倒也具備足夠的說服力:1913以全年級第5名的成績畢業於基爾海軍學校魚雷專業,一戰時期戰巡“塞德利茨”號魚雷指揮官、戰鬥英雄;自1917年起先後擔任u-171、u-9以及u-148揮官,潛艇部隊的王牌艇長;自1928年起海外項目部:進修班第7名成績通過考覈。隨“格森”號訓練艦進行了爲期8個月遠洋,然後在裝甲艦“德意志”號上擔任參謀官直到1937年,之後任戰鬥艦隊參謀長、海軍航空兵總監。

多年來地夢想實現之時。張海諾的心情是激動而複雜的,但他並未來“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採用更爲穩妥地安排:艦上原各部門軍官職位不變,而前“德意志”號航海官雷蒙.馮.舒伯特、槍炮指揮官利奧波德.斯托恩以及從“柯尼斯堡”號抽調來的參謀官路易斯.裡切羅——這三位都是張海諾在進修班時的同期學員,且一道參加了“格森”號訓練艦的遠航,則組成了一個直接向艦長本人負責的參謀班子,以協助艦上各部門的日常訓練工作。

自此,張海諾擁有了自己擔任指揮的第一艘大型軍艦。連同一支優秀的幕僚團隊。

“格奈森瑙”號此次出航,除1600名艦員之外還額外帶上了一支專業地工程師團隊,他們將負責全稱檢測和評估這艘新型戰艦的各項技術性能。在張海諾的印象裡。歷史上地這級戰艦就一直爲動力系統所困,而屢遭創傷的“格奈瑙森”號最後乾脆長期在船塢裡趴窩。這對於花費巨大人力物力建造地重型艦艇來說絕對是個浪費,他可不希望這樣的遭遇在自己面前重演。

69日,一切準備妥當,在長長的汽笛聲中,滿載排水5v鉅艦緩緩駛離基爾軍港,向着波羅的海深處平緩前行。

利用出航前短暫的準備時間。張海諾迅速瞭解和熟悉了艦上各部門地負責軍官。並在短短數天內走遍艦上各主要艙室。以此來了解自己新下屬們地情況。全新地戰艦配着平均年齡不足21歲的艦員,“格奈森瑙”號全艦上下可謂朝氣蓬勃。而艦員們地士氣顯然沒有因爲“臨陣換帥”受到影響。

試航過程中,在總工程師特奧波德.安迪斯的陪同下,張海諾帶着技術軍官們逐一檢查了艦上的主副動力系統。衆所周知,沙恩霍斯特級戰艦是在特別強調軍艦速度的基礎上設計的。海軍工程師們最初主張採用柴油機,柴油機耗油節省,並且續航力大,然而柴油機卻難以獲得30節以上的航速,而且在艦上佔的空間太大。在安裝何種動力裝置問題上,德國海軍內部出現了分歧,最後在雷德爾親自出面干預的情況下采用了高壓、高溫蒸汽輪機。如今兩艘沙恩霍斯特級上均安裝12臺燃油鍋爐和3蒸汽輪機,總設計功率1360力,且兩艦的主機均能超載運行。在全速試航時,“格奈森瑙”號主力功率達到1500馬力,達到30節的極速!

此外,艦上還裝有6臺460千瓦渦汽輪發電機和2臺150千瓦柴油機發電機,總髮電能力爲千瓦,其中包括在戰鬥損傷時的00千瓦預備電力,這些設施在試航期間均運轉良好。

曾在“德意志號”上呆了三年的張海諾,對這兩艘戰艦的航海性能有着較爲直觀的體會。“格奈森瑙”號全速航行時的那種馳騁大洋之感確實不是“德意志”號依靠柴油機所獲得的26節航速所能比柴油機大功率運轉時震動過大的情況發生,但它全速航行時煙中噴出的滾滾黑煙卻不只是污染環境的問題。因爲採用傳統的重油鍋爐,“格奈森瑙”號在油料消耗上也是驚人的,儘管儲備艙的容量是“德意志”號的三倍還多,但15節航速下的設計續航力卻僅爲9000裡,遠遠低於德意志級的16000裡。

613,出航的第四天,“格奈森瑙”號在海上進行了第一次主炮齊射。三輪齊射過後,主炮設備以及艦上的射擊指揮儀器工作正常,9門283米主炮齊鳴

也讓年輕的水兵們振奮不已。

設計之初,德國海軍部傾向於在這艘標準排水量3.5萬噸的安裝15英寸(380米)主炮,以此來抗衡英法等國的現役主力艦,但希特勒擔心過早採用15英寸大炮將刺激英國人,因而要求建造+..意志級口徑相同地11英寸(283米)炮。但主炮塔座圈大小以雙聯裝1英寸主炮來設計。這樣的話,一旦戰爭爆發,海軍就可以很快換上寸巨炮。

張海諾並不清楚二戰歷史上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最終未能更換主炮的具體原因。就目前“格奈森瑙”號地火力配置來看,9門54.的283米炮齊射時聲勢浩大,但在行家眼裡和戰艦龐大的身軀不成比例。在更換大口徑主炮之前,海軍司令部希望通過提高射擊速度和精度來彌補主炮口徑上的不足,張海諾覺得暫時也只能這樣委屈一下——若是一意孤行而引發了新的英德海軍競賽,那麼英國在德國相繼吞併蘇臺德地區和捷克斯洛伐克期間的綏靖政策恐怕就會有所變化了,這對德國的戰略是極其不利的!

“格奈森瑙”號地火控系統仍然以世界一流的蔡司光學指揮儀爲主:310.5米光學測距儀用來指揮3碩大的主炮塔,副炮和高射炮也擁有與各自大小相適測距儀。而海軍技術部門最新研製地Fumo雷達距儀則首次安裝在了大型軍艦上,不過由於技術尚有待改進,它們現在仍扮演光學指揮儀的輔助角色。即糾正偏差以及在雨天和夜晚等光線較差地情況下爲主炮射擊提供數據支持。

在進入波羅的海的頭一週,海面上狀況良好。“格奈森瑙”號大小設備運轉情況良好,尤其在航速和火控方面表現突出。然而隨着風浪天氣的到來,這級戰艦幹舷過低的缺陷還是暴露無疑:在逆浪航行時,它甲板上浪情況比德意志級還要嚴重,風大浪高時甚至無法保持主炮射擊所需要的穩定性。以德意志級三倍排水量和相對大得多地體積換來這樣地結果,究其原因。還是因爲歷史和政治地影響——在這級級戰艦還處於設計階段的時候。德國海軍覺得要滿足“裝備9門283毫米主炮、能在近距離上抗擊法國330毫米火炮地裝甲防護”這兩項要求。戰艦排水量達到2.6萬噸就夠了,但到1936年軍艦在建時。排水量卻遠遠大於最初的估計。排水量的大幅度增加,反過來又影響艦船的穩性、適航性和防護性,因爲完工時裝甲甲板低於設計水線而不是高於設計水線,幹舷的丟失則意味着艦船的穩性範圍將相應減少。

面對這樣的情況,隨船工程師們也表現得頗爲擔憂,他們深知這樣的設計問題不是簡單調整就能夠解決的——要改變甲板上浪情況,通常採用的辦法是更改甲板舷弧線和舷外飄,但這對於水線過低的沙恩霍斯特級來說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的。總工程師特奧波德的一個助手在和張海諾交談時私下透露,即便是回到船塢進行大規模改裝,“格奈森瑙”號的航海性能依然難以得到本質上的提升,因而不是一艘真正能夠勝任遠洋航行的戰艦,但不管怎樣,海軍部在航速方面的要求是達到了,這也意味着“格奈森瑙”號至少是符合海軍項目書要求的“合格產品”。

對於這一點,張海諾之前已經有所瞭解,但在這件事情上他所能做的並不多,何況海軍部的官員並不是一羣笨蛋,尤其是這級戰艦還是在雷德爾的親自監督下設計和建造的。海軍部將航速和裝甲放在第一位,也是和德國海軍目前的戰略姿態有着很大關係的。在噸位、數量大大少於對手的情況下,主力艦必須具備良好的生存能力,否則不要說以一換一,就算是以一換二、換三,德國海軍也是拼不起的。

“格奈森瑙”號的測航持續到了酷熱的7月,從波羅的海返回之後,該艦又通過基爾運河前往威廉港,並於7月下旬在赫爾果蘭灣協同德國主力艦隊的其他艦隻進行了一次聯合演習,結果表明在海況良好的前提下,這艘大型戰艦能夠勝任各種戰術要求,並能大幅度提高德國海軍的戰術選擇。演習結束之後,“格奈森瑙”號返回基爾港進行第一次入塢的常規檢修,艦員們也獲得了難得的半個月假期,而在假期結束之後,這艘軍艦將在北海進行新一輪航測,而海軍參謀部也需要這級戰艦在北海各海區航行時的數據爲將來可能的軍事行動提供技術參考。

第57章 佈雷第36章 戰火煎熬第3章 旁觀者清第38章 漢斯.朗斯多夫第6章 會合點第60章 展翅的雄鷹第18章 土耳其人的寶藏第9章 攻心爲上(2)第20章 天災人禍第45章 重返德國第27章 淘寶計劃第14章 回家第25章 伊斯坦布爾第14章 柴油第34章 黑色流冰(3)第10章 命運的紐帶第5章 前行之路第15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15章 鷹日(2)第3章 海上蛟龍第14章 與羊同壕第10章 攻心爲上(3)第54章 心有所屬第30章 潘多拉之盒第44章 戰爭氣息第6章 意外相逢第17章 固執的上將第38章 夢迴日德蘭(1)第31章 遭遇強敵第49章 搏戰北角(5)第40章 艱難回航第17章 新夥伴第35章 彩虹第39章 戰俘第18章 戰爭劇場(6)第11章 冰海初戰第24章 魚躍龍門第43章 騎士精神第20章 難以逾越的障礙第6章 大開殺戒第8章 特隆赫姆第53章 因禍得福第10章 猶太聯盟(4)第48章 搏戰北角(4)第27章 日耳曼的孤傲第5章 直布羅陀危機第26章 希姆萊的反擊第22章 懸崖勒馬第12章 領悟時局第55章 飛行時代第16章 迷霧第37章 王子復仇記(2)第26章 鳥槍換炮第14章 與羊同壕第15章 戰爭劇場(3)第10章 戰鼓激盪第9章 天才的戰爭第32章 再訪紐約第29章 是去是留第26章 擴大戰果第34章 爲海而戰(2)第31章 定局第39章 針尖對麥芒第4章 秘密援軍第51章 轉角命運線第43章 意外的槍聲第8章 口舌之爭第29章 折翼的雄鷹(2)第23章 塞利姆一世的戰利品第14章 鷹日(1)第17章 以卵擊石第37章 與時間賽跑(4)第47章 大航母之戰(3)第32章 窮寇第29章 時代最強音(2)第13章 酒鬼船長第22章 絕望中的閃光第55章 與海搏鬥第18章 生與死,一線間第12章 大規模轟炸的前奏第44章 名揚內外第11章 攻心爲上(4)第52章 沉重的抉擇第6章 年輕一代第28章 折翼的雄鷹(1)第19章 戰爭與情報第28章 冒險者的遊戲第3章 磐涅之旅第22章 齊柏林的攻擊第45章 搏戰北角(1)第8章 特隆赫姆第21章 大戰略(3)第7章 偷天陷阱(6)第20章 大戰略(2)第55章 戰魂(3)第2章 偷天陷阱(1)第55章 與海搏鬥第8章 第一次約會第18章 新編隊第2章 生命之重
第57章 佈雷第36章 戰火煎熬第3章 旁觀者清第38章 漢斯.朗斯多夫第6章 會合點第60章 展翅的雄鷹第18章 土耳其人的寶藏第9章 攻心爲上(2)第20章 天災人禍第45章 重返德國第27章 淘寶計劃第14章 回家第25章 伊斯坦布爾第14章 柴油第34章 黑色流冰(3)第10章 命運的紐帶第5章 前行之路第15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15章 鷹日(2)第3章 海上蛟龍第14章 與羊同壕第10章 攻心爲上(3)第54章 心有所屬第30章 潘多拉之盒第44章 戰爭氣息第6章 意外相逢第17章 固執的上將第38章 夢迴日德蘭(1)第31章 遭遇強敵第49章 搏戰北角(5)第40章 艱難回航第17章 新夥伴第35章 彩虹第39章 戰俘第18章 戰爭劇場(6)第11章 冰海初戰第24章 魚躍龍門第43章 騎士精神第20章 難以逾越的障礙第6章 大開殺戒第8章 特隆赫姆第53章 因禍得福第10章 猶太聯盟(4)第48章 搏戰北角(4)第27章 日耳曼的孤傲第5章 直布羅陀危機第26章 希姆萊的反擊第22章 懸崖勒馬第12章 領悟時局第55章 飛行時代第16章 迷霧第37章 王子復仇記(2)第26章 鳥槍換炮第14章 與羊同壕第15章 戰爭劇場(3)第10章 戰鼓激盪第9章 天才的戰爭第32章 再訪紐約第29章 是去是留第26章 擴大戰果第34章 爲海而戰(2)第31章 定局第39章 針尖對麥芒第4章 秘密援軍第51章 轉角命運線第43章 意外的槍聲第8章 口舌之爭第29章 折翼的雄鷹(2)第23章 塞利姆一世的戰利品第14章 鷹日(1)第17章 以卵擊石第37章 與時間賽跑(4)第47章 大航母之戰(3)第32章 窮寇第29章 時代最強音(2)第13章 酒鬼船長第22章 絕望中的閃光第55章 與海搏鬥第18章 生與死,一線間第12章 大規模轟炸的前奏第44章 名揚內外第11章 攻心爲上(4)第52章 沉重的抉擇第6章 年輕一代第28章 折翼的雄鷹(1)第19章 戰爭與情報第28章 冒險者的遊戲第3章 磐涅之旅第22章 齊柏林的攻擊第45章 搏戰北角(1)第8章 特隆赫姆第21章 大戰略(3)第7章 偷天陷阱(6)第20章 大戰略(2)第55章 戰魂(3)第2章 偷天陷阱(1)第55章 與海搏鬥第8章 第一次約會第18章 新編隊第2章 生命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