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崢嶸歲月老

矢子出行。在百姓看來自然是最好的看熱鬧機會,無論久。心法駕、扈從兵馬、衣裳飾物,都能讓圍觀的人們津津樂道好些日子。對於隨扈的衆人來說,這一行的安全自然是頭等大事;而對於隨從的太醫院衆御醫來說,每日爲皇帝看脈則讓人戰戰兢兢的勾當。

而這些旁人最爲關切的事情。身在車中的朱稍卻絲毫沒有理會。此行巡邊的道路並非是年年整修的黃土官道,不獨大格之類無法用,就是動輒八馬四馬所駕的大馬輦和小馬輦也無法動用。若非大臣苦勸,他甚至堅持騎馬走完這一程。昔日北征時他也曾帶過權妃隨行,但此次他卻是一改當初的習慣,沒有帶嬪妃宮女隨行,車廂中只有兩個年輕的小

這一路巡戈,先至龍門衛、宣府、萬全,然後便折返居庸關,再至密雲、潮河所、薊州、喜峰口,轉眼間便過去了一個月,天氣已經轉涼。儘管大軍出巡的消息早就傳了出去,最初卻仍是遇上某些消息閉塞的部落騎兵越過長城劫掠,自然,這些零散兵馬稍一交戰便完全潰退。即便這樣的以多打少,朱林也騎馬督戰過好幾回,讓隨從文武都捏了一把汗。

此時,廂壁上的車窗大開,陣陣涼風直往裡頭灌,兩個小太監都穿得單薄,凍得瑟瑟發抖之外更嚇得瑟瑟發抖,唯恐皇帝尚未疼愈的風寒會因此復拜然而,面對皇帝緊抿的嘴脣和絲毫不帶笑容的臉色,兩人誰也不敢勸一個字,只能心驚膽戰地跪坐在一邊。

“皇上,楊學士和張郎中來了。小。

聽到馬車外傳來了御馬監少監海壽的稟報聲,朱林這纔回過神來,隨手放下了厚厚的窗簾,又命人移開前頭的青綺緣邊紅簾。見楊榮和張越騎着馬立在馬車左右,他便淡淡的說:“勉仁長在建安,三從北征,又去過甘肅;張越長在河南,去過山東、江南、宣府興和,都算得上走到過天南地北的人,但這條路應該還是頭一次走吧?”

“確實是頭一次。小。楊榮斟酌着朱佳問此話的用意,便順着那話頭說道,“但皇上如今既然重建大寧廢城,又再次駐軍其中,往後說不定臣等還得常來。

張越也想起了昔日朱株北劫寧王朱權,又以割讓大寧拉攏朵顏三衛南下的往事,只是這種事絕不能提出來,因此他心中一動,隨即笑道:“臣倒是想起了一句話,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如今大寧開平興和連成一線,日後無論皇上巡邊還是調兵開拔,這條路都會有更多的人走。自然會像那些溝通南北東西的官道一樣平坦。小

楊榮當年直文淵閣時纔不過二十八歲,這二十餘年來朝夕侍帝側,也不知道看過多少一閃即逝的年輕俊傑。張越並不算是最出衆的。如今五年過去,張越卻依舊站得穩穩當當。他自是漸漸改了早先的念頭。此時聽了這話,他心中頗爲讚許,當即也接上了話頭。

“一旦大寧重建,則從京師到遼東和奴兒干都司一帶有了一個寬闊的地帶,進可攻退可守,不但可防教靶和朵顏三衛勾結,更可防遼東女直。無論是軍報還是物事往來都便利得多。此地多汰土,若是勤於屯戍。則東面可保安寧。小。

說這話的時候,他彷彿完全忘記了自己當初對重建大寧頗有猶豫,見朱林頜首點頭,又泰然自若地提起了接下來這一路上的諸多安排。朱妹仔仔細細聽了,不時插上一句話,幾乎沒怎麼改動,旋即揚手吩咐楊榮下去和金幼故一同料理京師送來的某些奏摺,只留下了張越。此時浩浩蕩蕩的隊伍仍在行進,他又下令捲起了左面的窗簾,吩咐張越騎馬在車旁隨侍。

“聯這一次原本是打算帶着瞻基一塊來的,後來想想,還是讓他留在了京城輔佐太子。之前你在東宮呆的時間也不算短了,你覺着聯的皇太孫如何?。

不防朱林又問起這個,張越自是覺得皇帝的記性已經很不好,當即答道:“皇太孫聰慧英武,又有皇上教導,東宮師傅們輔佐,堪稱文武兼備。”

朱林輕哼了一聲,隨即漫不經心地說,“但聯派去教導瞻基的幾個老臣卻常常在聯面前說,他固然是天資桓好,但有時候卻不肯把全副精神用在讀書治國的正事上,偏喜歡嬉玩,武事稍加錘鍊即可,若走過了便是主次不分

張越早聽朱瞻基抱怨過那幾個老學究老夫子常常背後告狀,此時也不禁大皺眉頭。這些人的用意固然是好的,但也不想想一個人哪怕再有天資再有毅力,時時刻刻被這種填鴨式教學逼得喘不過氣來,偶爾偷一回懶還會要聽數不盡的勸諫和責備。也實在是一等一的可憐。

“皇上明鑑,臣以爲,文武兼備方纔是國之正道,貴此輕彼都不足取。皇太孫乃是皇上親自教導長大的大丈夫,不是長於深宮婦人之手的金枝玉葉,讀書之外勤習武藝。更可爲天下表率。古往今來,每一朝開國都是馬背上取天下,亡國時卻大多是武備鬆弛戰力低下,文尚榮而武已衰,於是爲人所趁悔之晚矣。再者,凡事都是一張一弛,一味催逼實在無謂

“聯就知道你會幫着他說話!”朱捷沒好氣地搖了搖頭,隨即淡淡地說,“不過你說的有理,聯的兒孫不能只是一味在深宮中轉悠,上能治國下能平亂,這樣才能節制天下。只不過,這話要是讓勉仁幼技,甚至是你的老岳父聽見了,說不定都會刮斥你一頓。治國之道,古往今來便是文官”想當年,倘若聯只是一味讀書的書呆子,也不會聽老道衍的話,更不會在最關鍵的時刻上了大寧,把北平丟給了世子鎮守

聽到朱林的話語漸漸變得斷斷續續支離破碎,張越不禁往馬車中斜睨了一眼,見這今天子神情怔仲。彷彿陷入了回憶中,他思忖片煮就策馬落後了幾步。然而,那隱隱約約隨風飄來的話語聲仍舊是不停地往耳朵裡鑽。

“那時他麾下有朵顏三衛。卻仍是打着坐山觀虎鬥的主意,以爲別人都是傻知,”

“當初那麼一丁點大就鎮守宣府,,他要是聰明,就不該回南京的;他要是聰明帆爾該在獻門之後環玩弄那麼多名省他以爲聯是朱卿““手裡頭有那麼多王府護衛,結果沒得到任何消息就被人拿下轉押雲南,要不是聯,他就得在那裡呆一輩子!”

“一飲一啄,自有天定?哼。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所以纔能有今火,”

張越已經離開了那馬車十幾步遠。都說人越老越是容易懷舊,從朱橡身土來看,這還真是一點不假。想到皇帝這一路上的精神相當不錯。而且那模樣也不像什麼迴光返照,他心中的大石頭擱下了,自然也就不想打擾天子的回憶。默默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便合計起了抵達大寧的時間。

不管怎麼說大寧都有張輔在,他那個沉重的負擔也該卸下了。

這夭晚上,大軍在遵化城外紮營。而御駕則是由御馬監親軍護送到了城中歇息。此地距離喜峰口只有百多裡,北有鬆亭關、馬蘭峪關、喜峪口關,出喜峰口過寬河會州則是大寧口雖說朵顏三衛早就臣服了大明,但秋冬之際常有入寇,因此諸關守備極其森嚴,就連遵化的宵禁也異常嚴厲。因此。自從大寧重新駐軍之後,遵化城中的百姓是最早體會到那變化的。

既然是天子出巡,御馬監侍衛親軍自然是少不得扈從,可此次劉永誠留京駐守,只有海壽隨扈,他要約束將近四千名禁軍,自然是耍多頭痛有多頭痛。他畢竟走出身朝鮮。儘管是頂着御馬監少監的頭銜,可真正的軍中事務一直沒敢伸過手。這回一股腦兒都接了過來,還要顧着御前的事,他自是恨自己之前只顧着摟錢,在軍中一個親信也無。

更讓他惱火的是,也不知道是此次巡邊太過緊急劉永誠忘了,還是乾脆就是故意警告他,總之,他身邊帶的那些個大小太監竟也是同樣沒一個內行。頭幾天下來,但凡因紮營或是值守巡夜等等事務下頭來稟報請示,他都只能含含糊糊應付過去。最後,實在是沒辦法的他只能拉了個人時時詢問,最後,他總算是成功渡過?都市小說了難關。

此刻,海壽應付裕如地安排好了晚間的巡戍,旋即就離開了充作行館的縣衙。遵化縣城並不算太大。如今一下子涌進了不少文臣武將,這屋子頓時捉襟見肘,縣令忙了個四腳朝天才勉強安排了過來。

楊榮金幼救都是要處理要緊政務和軍務的,因此就在縣衙內佔了一個小跨院,自然不用和別人擠在一塊。而他雖是太監,但畢竟不用時時在御前伺候,就佔了二堂左近的一間屋子,隔壁正好是張越。這會兒他熟門熟路敲了敲門入內,見張越放下手頭的書擡起了頭,他便笑嘻嘻點了點頭。

小張大人,明兒個就要到喜峰口了,總算是能鬆口氣。”

“海公公說的是,好在路上還太平。”

張越這一路上已經應付慣了海壽,雖說此人沒有明說,他自是明白怎麼回事,但也樂得揣着明白裝糊塗。海壽一屁股坐下,隨即又有一句沒一句地問着各種各樣的事情,中間夾着一兩句要緊的,張越便一如既往幕付了,最後突然笑道:“這一次北巡結束回了京城,以後海公公這御馬監少監就能名副其實了。”

“咳,小張大人,咱家實話不瞞你說,咱家只要那個名頭,纔不在乎什麼兵權。

海壽知道張越明白了自己的用意,頓時訕訕的,又搖了搖頭,“劉公公真是的”這要是御馬監親軍出什麼砒漏,咱家到黴不說,回頭他也有逃不掉的罪名,這是何必呢?哎,幸虧咱家急中生智,小張大人你也是熱心人,否則咱家這回可就真的栽了,這份大人情咱家一定記着!”

張越知道,海壽必然走出於某種考慮,所以纔會直截了當地尋到了自己頭上。這會兒聽人家這麼說。他少不得推卻了兩句。太監乃是殘缺之人,愛財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因此他也沒什麼瞧不起的意思。而且海壽擺明了不愛權只愛財,倒是比貪得無厭什麼都想撈的陸豐更可靠些。因此兩人之間聊些閒話,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海公公小的有要事求見!”

正當海壽打算告辭的時候,外頭忽地傳來一個尖細的嗓音。辯出這聲音,海壽就霍地站起身來,三步並兩步出去打開門一瞧,見是御前的一個小太監,便立刻放了他進來。這個小太監進門左右一瞧,見除了海壽只有張越,不禁有些猶豫。見此情景,海壽自是沒好氣地斥道:小張大人又不是外人,有什麼話直說!”

那小太監吞了一口唾沫,連忙壓低了聲音說:“楊學士金學士剛剛去向皇上稟報事情,沒多久就有旨意傳召安遠侯柳升等各位侯爺伯爺!後來小的隱約聽見一句,彷彿說是喜峰口守將送來緊急軍報,有兵馬犯大寧!”

犯大寧?

聽了這話,不單單海壽愣住了。張越也是吃驚不小。須知天子親自率兵巡邊,這消息早就是放出去了。頭前偶爾遇上的那一次小規模進犯也就算了,如今誰還敢舉大兵犯大寧?不算上這裡的三萬大軍,大寧駐軍將近兩萬,統兵的更是英國公張輔,豈是那麼容易對付的?

兩人面面相覷了一會,海壽連忙打發走了那個小小太監,隨即才訕訕地對張越解釋道:小張大人,咱家只是擔心皇上,所以

“海公公隨行護持,使人留心也是自然的。”張越此時哪有心思聽他解釋,言不由衷地道了一句就皺起眉頭說,“如今雖然已經入夜。但聽到這消息,以皇上的性子

話音網落,外頭就傳來了一陣喧譁,不一會兒,那大門就被人嘩啦一陣推了開來。急匆匆進來的那個中年太監來不及喘一口氣就氣急敗壞地說:“海公公,張大人,皇上有旨,立”,立刻整軍,半個時辰後就要開拔,由喜峰口趕往大寧!”

比:昨天去洗頭,順帶按摩一下頸椎,我對那位師傅說這幾天簡直像天天被人狠狠打一頓似的,天天到頭就睡,早上卻爬不起來,快撐不住了一。

第600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886章 暮氣深重,另闢蹊徑第642章 平靜中的肅殺第787章 驚聞驚見第233章 卿本佳人,爲何從賊第51章 決意和決斷第416章 雷火驚天下第321章 草民趨利,堵不如疏第791章 負荊請罪第155章 時焉?命焉?第744章 釜底抽薪第560章 家主母第391章 老東西的老面子不管用了第465章 臨行第501章 你我等着做連襟好了第692章 血濺宮廷,君子之道第333章 強龍不壓地頭蛇?第213章 始動第768章 彈壓,算計,劫餘第464章 搭檔和死黨的區別第597章 攔駕者何人第479章 關門打狗,黑雲壓城第355章 六部直房中的侃侃而談第791章 負荊請罪第36章 陰雲真能消散殆盡?尾聲盛世朱門第49章 家族第771章 只悔少輕狂,不悔離家遠第254章 哪怕是爲了終生大事第810章 殺伐決斷第734章 猝不及防第370章 疾風驟雨知何來第468章 不鹹不淡,欲哭無淚第844章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第279章 權錢第257章 興衰榮辱第32章 老老少少愁腸百結第878章 宗藩際會第537章 如火一般的激情第458章 燙手的封賞第273章 灰飛煙滅第481章 天塌了也得有人撐着第135章 攬權非我願第823章 只羨讀書郎,無須耕織忙第350章 不止脈脈是溫情第18章 人有親近遠疏第924章 平生有幸第778章 將門隱憂第830章 山長妹夫第603章 脅迫手段不如恩義情意第586章 世家名門第852章 驚訊第485章 愈挫愈強方是好漢第337章 食盒與東番第679章 數管齊下難支撐,顧國忘家非佳話第74章 朋友第85章 一個名字第210章 要使人滅亡,先使人瘋狂第109章 決定和疑雲第905章 殺一儆百,賊心不死第76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第5章 妯娌和夫妻第440章 雙姝會第49章 家族第87章 面聖第427章 秉燭屋中坐,天子不期來第756章 心願終得償第230章 騷亂第739章 鬥心機,獻嘉禾第638章 勇入虎穴第29章 人心叵測第693章 英國公府的說客第857章 拖延時間,三王求見第650章 千古艱難唯一死,死中求活真豪傑第814章 微服聞稱頌,偶遇寬前情第153章 忍無可忍第291章 妝奩和賞賜第453章 吃硬不吃軟第152章 天子之喜怒第249章 君子防未然第405章 盛衰之間,人生若只如初見第221章 情之一物第411章 東邊打雷西邊晴第552章 天子的鋒芒和猜忌第46章 天塌了第570章 不知輕重即草包,避重就輕爲智者第335章 太子妃的召見第924章 平生有幸第119章 佳人贈箴言第563章 何謂盟友,何謂親友第800章 何謂近朱者赤第511章 圓滿第728章 兩頭收線第527章 最是難報親人恩第139章 心思忙第274章 知善知惡是良知第889章 利之所在,殊不動心?第124章 強人所難第849章 夜驚心第911章 鐵心
第600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886章 暮氣深重,另闢蹊徑第642章 平靜中的肅殺第787章 驚聞驚見第233章 卿本佳人,爲何從賊第51章 決意和決斷第416章 雷火驚天下第321章 草民趨利,堵不如疏第791章 負荊請罪第155章 時焉?命焉?第744章 釜底抽薪第560章 家主母第391章 老東西的老面子不管用了第465章 臨行第501章 你我等着做連襟好了第692章 血濺宮廷,君子之道第333章 強龍不壓地頭蛇?第213章 始動第768章 彈壓,算計,劫餘第464章 搭檔和死黨的區別第597章 攔駕者何人第479章 關門打狗,黑雲壓城第355章 六部直房中的侃侃而談第791章 負荊請罪第36章 陰雲真能消散殆盡?尾聲盛世朱門第49章 家族第771章 只悔少輕狂,不悔離家遠第254章 哪怕是爲了終生大事第810章 殺伐決斷第734章 猝不及防第370章 疾風驟雨知何來第468章 不鹹不淡,欲哭無淚第844章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第279章 權錢第257章 興衰榮辱第32章 老老少少愁腸百結第878章 宗藩際會第537章 如火一般的激情第458章 燙手的封賞第273章 灰飛煙滅第481章 天塌了也得有人撐着第135章 攬權非我願第823章 只羨讀書郎,無須耕織忙第350章 不止脈脈是溫情第18章 人有親近遠疏第924章 平生有幸第778章 將門隱憂第830章 山長妹夫第603章 脅迫手段不如恩義情意第586章 世家名門第852章 驚訊第485章 愈挫愈強方是好漢第337章 食盒與東番第679章 數管齊下難支撐,顧國忘家非佳話第74章 朋友第85章 一個名字第210章 要使人滅亡,先使人瘋狂第109章 決定和疑雲第905章 殺一儆百,賊心不死第76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第5章 妯娌和夫妻第440章 雙姝會第49章 家族第87章 面聖第427章 秉燭屋中坐,天子不期來第756章 心願終得償第230章 騷亂第739章 鬥心機,獻嘉禾第638章 勇入虎穴第29章 人心叵測第693章 英國公府的說客第857章 拖延時間,三王求見第650章 千古艱難唯一死,死中求活真豪傑第814章 微服聞稱頌,偶遇寬前情第153章 忍無可忍第291章 妝奩和賞賜第453章 吃硬不吃軟第152章 天子之喜怒第249章 君子防未然第405章 盛衰之間,人生若只如初見第221章 情之一物第411章 東邊打雷西邊晴第552章 天子的鋒芒和猜忌第46章 天塌了第570章 不知輕重即草包,避重就輕爲智者第335章 太子妃的召見第924章 平生有幸第119章 佳人贈箴言第563章 何謂盟友,何謂親友第800章 何謂近朱者赤第511章 圓滿第728章 兩頭收線第527章 最是難報親人恩第139章 心思忙第274章 知善知惡是良知第889章 利之所在,殊不動心?第124章 強人所難第849章 夜驚心第911章 鐵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