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清白和問心無愧

儘管張越名義上還比于謙小四歲,但他畢竟是兩世爲咫禁叫心且。在科場上,他是永樂十六年的進士,于謙是永樂十九年的進士,這便佔了前輩的名分;而在官場上,他從入仕之後便是穩步上升,最終在朱瞻基即位之後出任封疆大吏。如今再一相見,他早已沒了從前初見一代名人時的吃驚,客客氣氣打了招呼便擡手請于謙坐。

“這麼晚了,於侍御找我有什麼事?”

“下官已經把案卷都看完了。”于謙整整花費了一個下午和一個晚上,把此前布政司整理的東西和顧興祖提供的書證全都啃完了,心裡已經有了定見,此時便直截了當地說,“下官走之前,聽說張大人上書獻嘉禾,言稻種兩熟之事,朝中大臣全是爲之歡欣鼓舞,下官亦然。如今查案卷問人證,孰是孰非已經很分明瞭,鎮遠侯虛言矇騙朝廷,更是派人激起民變,下官必定秉公處斷。但下官還有一事不明,想要請教張大人。”

對於這位丁是丁卯是卯的剛正人物,張越是早有領教,此時自是不以爲忤,在書桌後頭坐下,他就擡頭問道:“於侍御請直說。”

“先頭市舶太監秦懷謹妄圖畏罪潛逃,更買通黎人行刺府衙官員,這都是鐵板釘釘的大罪。他先頭被看得好好的,爲何張公公抵達之後不數日,便突然畏罪自裁,就連那幾個黎人刺客也是全都自殺了?這樣罪大惡極的閹人就該明正典刑,而那幾個刺客也應該公開審問以正視聽,倘若如此就不會如現在這樣滿城風雨!張大人,從前士林之中多詬病你以勳貴世家子弟而拔擢高官,但如今這些議論早已經平息了下去,下官亦是和別人一樣敬你人品才能心志謀略膽識,但明知閹人爲禍,就該直言勸諫,怎可就這麼含含糊糊矇混過去!”

說到這裡,于謙索性站起身來,在屋子裡來來回回踱了兩步,這才轉過身說:“自永樂年間開始,中官出鎮巡視地方的越來越多,如市舶司這等去處,市舶太監更是凌駕於本官之上,使市舶司形同虛設。永樂末年,正是張大人黃儼江充等人逆謀,使其處斬於市,然後又在宣府腰斬王冠,正法紀視聽,此前秦懷謹一事正是讓天下知其奸謀的機會,爲何偏要處置得這麼悄無聲息?張大人可知道,如今宮中已經堂而皇之設內書堂,選十歲以下小宦官識字,太祖的寶竟已是拋之不顧了!”

張越原只是靠在太師椅上聽着,漸漸囂,坐直了身子,待到最後于謙倏然轉身直視,他的眉頭自是皺得越來越緊。對於宦官,他並無太大的偏見,畢竟,只要皇權存在,這個畸形的團體便勢必不可能裁撤。而比親近,天下還有誰比這些日夜奉侍宮中的人更親近?

中官若有違法事,自然應當按律處刑,可他之前也好現在也罷,做的事情只能是奸謀,然後請上斷,否則便是越權擅專。

至於宮中設內書堂,這是將從前的名不正言不順變成光明正大,決計是朱薦基自己的主意,並不是受人攛掇。有些事情暫時是必然的,眼下怎麼勸?

想到這裡,他看着于謙的目光不禁幽深了許多:“於侍御的這些話。可對顧都憲說過?”

剛纔一口氣說了這麼多,雖不至於後怕,但這會兒于謙這連趕數千里路心頭鬱結的一口氣已經盡數宣泄了出來,便沒有才剛那種不怒自威的氣勢,復又坐下:“下官來廣東之前,都憲大人就曾經談過中官之事。都憲大人對此憂心仲仲,所以下官沿途便一直想着此事,剛剛是因爲看了秦懷謹的諸多惡跡心有所感,若是有衝撞之處,還請張大人海涵。但這些都是下官的肺腑之言,張大人既然是天子信臣,便不當在這事情上袖手旁觀。”

之前張越曾經在都察院呆過好一眸子,彼時顧佐剛剛調任右都御使,他對於這位時人以包拯類比的都御使自是頗有了解。然而,剛正不阿是一回事,耿直清廉是一回事,犯言直諫又是另一回事 若每個,朝臣都是如李時勉這等上書直諫結果頻頻把自己陷進了大獄裡數年的硬骨頭,那朝政大事會落在誰手裡?顧佐新官上任固然是雷厲風行,但清理的都是都察院的弊政和貪官,對於中官事不見外一辭,正是身爲大臣的謹慎。

打量着滿臉正氣的于謙,他不禁想起了那大名鼎鼎的石灰吟,沉思片刻便開口說道:“於侍御,我早年曾聽人轉述了一絕妙好詩,至今印象深刻。今天正好有緣,我想請你爲我品評品評。”

“張大人但請賜教。”

“千錘萬鑿集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張越一邊吟詩,一邊注意着于謙的表情。果然,他這四句一念完,後者就猛地站起身來,滿臉驚訝地問道:“張大人怎會讀過下官這篇拙作?”

原來這四句流傳後世的名句早就面世了!

張越心裡這麼想着,面上卻帶着笑容:“早年讀這四句的時候,我便覺得氣勢雄渾技法獨特,那志向更不是尋常人的青雲之志,而那清白二字更是讓人警醒,因此一直對那位作詩之人深感好奇,只不過那是別人轉述,又不曾告知姓名,想不到竟然是於侍御所作。”

“下官十五歲取中生員,十七歲本想一鼓作氣應考鄉試,結果鄉試不第,因而便避居吳山三茅觀,就是那時候寫了這《石灰吟》 不想竟然流傳了出去。”想到從前鄉試之後曾有同鄉學子刊印詩詞文章等等,也從他這裡拿去了幾篇,于謙對張越的說法再無懷疑,畢竟,以對方的官職家世,犯不着關注他一個小小的監察御史。“這只是下官偶有所感,不敢當張大人的稱讚。”

“縱觀古今,恐怕也沒有幾個人能寫下這樣的詩句,只是有幾句話我不得不說。自古以來,百姓皆希望清官當朝,無他,怕的就是貪官當道盤錄百姓。但是,試問一地父母官,是清廉卻不懂農田水利,只能抗上命減賦稅的官員稱職;還是稍有和光同塵,但卻能勸農桑知水利,辨天時識地利,興剛叭農,令地富庶,百姓豐衣足食的官員稱職。朝中大剔帝賞”此,因直諫貶謫,固然是名臣風骨,但原本可利天下萬民的人才卻由此偏居一隅亦或是遭了殺身之禍。就算激勵了後來人,可若是用一句誅心的評語,不過是求名之徒而已!”

見於謙張了張嘴彷彿要反駁,張越又一字一句地說道:“便如同顧都憲,由縣令而監察御史,由按察副使而應天府尹乃至順天府尹,最終卻左遷貴州按察使。若不是楊閣老舉薦,再有才幹又何能濟天下?若是他一上任便因中官之事而大動干戈,如何能將都察院整治得井井有條,更由此拔擢了一批稱職的御史,使京城官場爲之一清?楊學士昔日說過,事君有體,進諫有方,此亦當爲衆人之鑑。秦懷謹的事情出在皇上登基不滿一年之際,皇上雖震怒,卻只能按下。至於京城宮中宦官的事,此事絕非一時能解決。廷益兄,言盡於此,你先請回吧。”

這是于謙今日抵達以來,張越第一次直呼其字,再加上前頭這些話,原本心志堅定的于謙也忍不住稍稍有些動搖。然而,當初能夠在十七歲時就寫下《石灰吟》這樣的述志名篇,以三甲及第又不曾授官之後也沒有妄自菲薄,他自不是輕易爲人所動之輩。即便如此,今日這番話終究是震動非因此他站起來長身一揖,便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屋子。

他這麼一走,張越這才一改正襟危坐的姿勢,脊背往後頭舒舒服服一靠,望着天花板出神。這些年他交往過無數人,可惟獨怕和正人君子打交道,因爲這種人心中的那桿秤絕不是能輕易扭過來的。哪怕日後沒有土木堡沒有奪門之變,于謙仍然是兩袖清風耿直方正的于謙,成不了通權達變的張居正。就好比之前那個市舶司提舉李文昌一樣,奏章被駁之後據說仍是不依不饒地一封封奏摺往上送,全然不知節制。只是,沒了那風骨,也就不是于謙了。

咚咚

聽到門外的輕響,張越立刻回過了神,喚了一聲進來。看到進門的是杜綰,他不禁微微一愣:“你不是帶着靜官和三三在陪張公公說話麼?”

“兩個小傢伙在那裡張爺爺長張爺爺短,嘰嘰喳喳鬧個不停,連睡覺都不願意,正纏着張公公給他們說海外那些趣事,哪裡還用得着我。”杜綰示意身後陪自己過來的崔媽媽守在門外,便掩上門走上前來,“張公公擔心這位生性耿直的於侍御做出什麼讓人意料不到的舉動,所以讓我過來瞧瞧。看你這樣子,莫非真給張公公猜準了?”

“顧興祖的事情倒是不要緊,他是爲了另一件事興師問罪來的。”

張越簡略提了提于謙的話,隨即苦笑道:“我剛纔一時忍不住,話已經是說得多了。但剛則易折,他對我說這些不要緊,時那位顧都憲說這些也不要緊,但若是還對別人說了”雖說這年頭最忌諱的是交淺言深,但我總想提醒一聲。”

“瞧你老氣橫秋的,人家還比你年長,你竟是像長輩似的!至於中官的事,人家倒是沒說錯,掰着手指頭算一算,宮中那些大太監,和咱們家的交情彷彿都還不錯吧?於侍御的話算是說得客氣的,要不是你名聲好,恐怕就有人指着鼻子罵你勾結閹宦矇蔽天子了!”

聽到身後一聲輕笑,那雙手在他的肩上輕輕按捏了起來,張越忍不住心頭一熱,一把捉住了那隻玉手,低低地說:“我是那種怕被人罵的人麼?有些事情我不會雞蛋碰石頭,但有些事情卻是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他說着就猛地一彈起身,手上一使勁,頓時把杜綰拉進了懷中,這才坐了下來。見她嚇了一跳,他便笑着吻住了她的紅脣,良久挪開時,見她掙扎着要站起來,他便低聲說:“放心,我知道崔媽媽在外頭。就這麼陪我一會兒。”

有了這句話,杜綰總算是少了些慌亂,但仍是沒好氣地瞪了張越一眼。張越卻彷彿沒看到那嗔怒的目光,只是攬着那纖腰,許久才輕聲說道:“我不是聖人,絕對做不到生活清苦卻心懷天下,但既然榮華富貴全都有了,爲後人做些實事卻是應當的。畢竟,哪一日咱們雙眼一閉,咱們的孩子卻還留在世上。

綰兒,如果是你,你會如何做?”

杜綰盯着張越看了好一會兒。忽然展顏一笑道:“我只知道,換了任何一個人,都未必比你做得更好。”

“得賢妻此語,那就夠了!”張越一笑,這才放開了懷中的妻子,又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弄皺的下襬,“我還是那句話,凡事只求問心無,愧,不用事事攬上身!”

這一夜,有人擁玉人在懷睡得香甜,有人奮筆疾書卻困頓於案頭,有人輾轉反側徹夜未眠,也有人在點着熊熊火炬的刑房中,雖聽着哀嚎求饒卻絲毫不動心,當次日清晨一衆人再次在理問所相見的時候,張越和張謙昨夜不是繾綣纏綿就是睡得安穩,自然是滿面紅光,李龍和喻良雖說正在打呵欠,但那是因爲認牀鬧的,唯有一晚上沒閤眼,不得不在大清早精心收拾了一番的顧興祖,眼睛裡頭血絲密佈。但是,房陵和于謙卻是久久沒有出現。

衆人在這三間正廳裡頭等候了許久,外頭才忽然有人進了屋子,卻是昨天輪流休息,如今雖然眼窩深深四陷下去,卻仍是精神極好的那些錦衣衛校尉。這些人一進來便在屋子的四角站定了,齊齊叉手而立,身子猶如標杆似的筆直。緊跟着,房陵才和于謙一前一後進了屋。

就當幾個不明所以的人認爲今天還有一番你來我往的真鋒時,房陵卻是面無表情地撂下了一番石破天驚的話:“昨晚本司審問了一應人證,又會同於侍御看完了所有案卷,事情因果已經分明。鎮遠侯,如今你既然已經交割了總兵官的職司,便隨本司回京吧。”

第515章 流言不止,幫兇須防第382章 驚變,統軍第549章 萬劫不復,黑雲重重第500章 這買賣誰也不虧第399章 死,活第355章 六部直房中的侃侃而談第50章 落井下石,京城來書第417章 亂事,兵事第315章 皇太孫的善意和支持第282章 婚事決定了?第321章 草民趨利,堵不如疏第384章 內有賢妻,外有良友第87章 面聖第398章 好,你很好第602章 得良才美玉,得佳婿成雙,得知己不易第374章 大變第17章 悲喜是人生的主旋律第368章 皇妃和郡主第340章 小丫頭拜師,周王府來人第749章 倏爾故人來第581章 辭舊迎新,除舊佈新第890章 侍郎人選第500章 這買賣誰也不虧第577章 皇太孫贊讀第154章 奇文共欣賞第581章 辭舊迎新,除舊佈新第672章 富貴險中求?平安險中求!第228章 娶媳婦是手快有手慢無第561章 喜氣,啞謎第895章 隱憂須除第8章 小小族學龍蛇多第739章 鬥心機,獻嘉禾第13章 何謂天之驕子第706章 爭與不爭第880章 不是火藥桶,勝似火藥桶第28章 收,還是不收第588章 人生在世須得一搏第416章 雷火驚天下第883章 痛飲従今有幾日,上元節舉家觀燈第453章 吃硬不吃軟第810章 殺伐決斷第366章 恩威第177章 奇妙的一家人第383章 惡意善意第661章 上行政令下叫苦第692章 血濺宮廷,君子之道第698章 寧爲太平犬,莫作亂離人第375章 氣定神閒vs來勢洶洶第492章 一射成名,一燒成名第76章 釋放第427章 秉燭屋中坐,天子不期來第78章 邀約不絕第663章 貪得無厭,斬草除根第601章 風水輪流轉,已到提親時第872章 大變之後的廷議第917章 天下公心有幾人第410章 幸福和……死第367章 心機深沉第592章 等,兵第542章 忠義雙全的犟驢子新書上傳啦第371章 親族第742章 賢父請外援,深夜搗黃龍第666章 誰也不是軟柿子第698章 寧爲太平犬,莫作亂離人第486章 信得過!第251章 長壽麪,驚險來第354章 天恩浩蕩,洪福齊天第665章 借力使力第147章 殿試第618章 多事之秋第713章 人心,有心第877章 大醉容易,終有酒醒第62章 醜弟子也得見老師第333章 強龍不壓地頭蛇?第450章 親長第324章 細聽私隱情,他鄉遇故知第732章 鴻門宴第834章 事有緩急,先斬後奏第280章 半路上的火星第735章 水下激流第401章 福星,災星第280章 半路上的火星第213章 始動第330章 大捷和善後第748章 舊事已成新事遂第601章 風水輪流轉,已到提親時第453章 吃硬不吃軟第587章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第788章 無法無天第791章 負荊請罪第436章 暴雨如注,天子雷霆第123章 出乎意料的告密第751章 清白和問心無愧第838章 深挖不放過,冬至日的禮單第714章 拿個正着第406章 投契第880章 不是火藥桶,勝似火藥桶第521章 姐夫的報復,意外的收穫第270章 夫妻本是一世緣
第515章 流言不止,幫兇須防第382章 驚變,統軍第549章 萬劫不復,黑雲重重第500章 這買賣誰也不虧第399章 死,活第355章 六部直房中的侃侃而談第50章 落井下石,京城來書第417章 亂事,兵事第315章 皇太孫的善意和支持第282章 婚事決定了?第321章 草民趨利,堵不如疏第384章 內有賢妻,外有良友第87章 面聖第398章 好,你很好第602章 得良才美玉,得佳婿成雙,得知己不易第374章 大變第17章 悲喜是人生的主旋律第368章 皇妃和郡主第340章 小丫頭拜師,周王府來人第749章 倏爾故人來第581章 辭舊迎新,除舊佈新第890章 侍郎人選第500章 這買賣誰也不虧第577章 皇太孫贊讀第154章 奇文共欣賞第581章 辭舊迎新,除舊佈新第672章 富貴險中求?平安險中求!第228章 娶媳婦是手快有手慢無第561章 喜氣,啞謎第895章 隱憂須除第8章 小小族學龍蛇多第739章 鬥心機,獻嘉禾第13章 何謂天之驕子第706章 爭與不爭第880章 不是火藥桶,勝似火藥桶第28章 收,還是不收第588章 人生在世須得一搏第416章 雷火驚天下第883章 痛飲従今有幾日,上元節舉家觀燈第453章 吃硬不吃軟第810章 殺伐決斷第366章 恩威第177章 奇妙的一家人第383章 惡意善意第661章 上行政令下叫苦第692章 血濺宮廷,君子之道第698章 寧爲太平犬,莫作亂離人第375章 氣定神閒vs來勢洶洶第492章 一射成名,一燒成名第76章 釋放第427章 秉燭屋中坐,天子不期來第78章 邀約不絕第663章 貪得無厭,斬草除根第601章 風水輪流轉,已到提親時第872章 大變之後的廷議第917章 天下公心有幾人第410章 幸福和……死第367章 心機深沉第592章 等,兵第542章 忠義雙全的犟驢子新書上傳啦第371章 親族第742章 賢父請外援,深夜搗黃龍第666章 誰也不是軟柿子第698章 寧爲太平犬,莫作亂離人第486章 信得過!第251章 長壽麪,驚險來第354章 天恩浩蕩,洪福齊天第665章 借力使力第147章 殿試第618章 多事之秋第713章 人心,有心第877章 大醉容易,終有酒醒第62章 醜弟子也得見老師第333章 強龍不壓地頭蛇?第450章 親長第324章 細聽私隱情,他鄉遇故知第732章 鴻門宴第834章 事有緩急,先斬後奏第280章 半路上的火星第735章 水下激流第401章 福星,災星第280章 半路上的火星第213章 始動第330章 大捷和善後第748章 舊事已成新事遂第601章 風水輪流轉,已到提親時第453章 吃硬不吃軟第587章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第788章 無法無天第791章 負荊請罪第436章 暴雨如注,天子雷霆第123章 出乎意料的告密第751章 清白和問心無愧第838章 深挖不放過,冬至日的禮單第714章 拿個正着第406章 投契第880章 不是火藥桶,勝似火藥桶第521章 姐夫的報復,意外的收穫第270章 夫妻本是一世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