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每天扔掉一座金礦(3/3)

政府的支持還是很重要的。

無論是嘉穀有意爲仙茗大米申請的“原產地域產品”強制性國家標準,還是“地理標誌產品”推薦性國家標準,都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協助。

更何況地方政府可以出臺類似“標誌產品保護管理辦法”等系列法規,讓嘉穀在打擊侵權、假冒僞劣等行爲上更加有法可依,是農企做大做強的不二之道。

無論是親口嘗試仙茗大米的驚豔,還是市場反饋的銷售數據,都讓市委對仙茗大米的發展非常重視。

而嘉穀方面也積極迴應。

幾經交流,市委方面也認同,要想將仙茗大米全市推廣,重要的是對現有大米全產業鏈的重新改造。

這是基於南開市大米行業現在的困境。

雖然是省級糧食生產基地,但南開市基本以本地小作坊式米廠爲主,不僅規模小,米廠與農戶之間也只是簡單的買賣關係,在銷售環節各個小企業也是各自爲戰。

放眼全國,情況也基本類似,大米行業魚目混珠,彼此傾軋。

而只有產品品質立得住、品牌聲譽叫得響,市場才能做得更大、更好。

嘉穀指出,要生產高質量的、純正的仙茗大米,就要從育種、培訓、檢測、加工、銷售各個環節整合。

而這些不是小作坊式的加工廠所能承擔的。

因此市委有意以行政力量推動大米加工行業升級換代,而嘉穀作爲龍頭企業,要承接市場整合的任務。

……

在經過一番摸查之後,情況不是很樂觀。

王昱業就直言不諱:“市裡大部分糧企簡直是低水平、粗加工,說得難聽點,他們每天都在扔掉一座金礦。”

這話不是開玩笑。

從調查結果來看,在農戶儲糧、儲藏、運輸、加工等方面,損失浪費驚人。

齊政並不意外,“其實我估計,這種現象在全國範圍內是普遍存在的。”

想想就知道,糧食收割後,一般農戶儲糧的儲存設施條件簡陋,烘乾能力不足,再加上缺乏技術指導服務,又有蟲黴鼠雀搗亂,每年造成的糧食損失難以估量。

“不同於我們嘉穀使用專門的倉庫、裝卸機械、運輸工具作業,現行的糧食運輸方式實在落後。在整個儲運環節,估計損失率高達5%以上。”齊政舉例道。

別說市裡,國內大多數糧食運輸都採用傳統的包糧運輸方式,即基本採用麻袋、塑料編織袋,在儲存環節拆包散儲,到中轉和運輸環節又轉爲包裝形態。

這樣多次搬倒轉運的包糧,在裝卸、運輸當中的拋灑,以及包裝物的遺留,所造成的損失可想而知了。

王昱業看着手裡的數據,無奈道:“運輸也就算了,沒想到加工方面的損失也不遑多讓。”

齊政點點頭,“不是誰都能像我們一樣,既能引進最先進的加工生產線,仙茗大米也不需要精加工的。”

都說在雪崩來臨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很多時候,行業的亂象背後,消費者也是推手。

以前大米加工去殼後簡單清理就行了,但現在消費者都要求“光鮮”,大多數大米都會進行拋光,甚至多次拋光。

而同樣數量的稻穀,拋光越多,產出的大米成品就越少——既損失糧食營養成分,又明顯降低出品率。

這就導致出現了稻穀加工量和大米產量連年增加,但是稻穀出米率卻逐年降低的怪狀。

也就是說,生產的大米越多,加工損失的也就越大。

簡單做個測算,以20%的大米被加工成特製米爲例,我國每年就損失大米約80億斤,相當於近千萬畝稻田一年的產量,2000多萬人一年的口糧。

當然,還有高端一點的浪費,即使是嘉穀也都避免不了。

“糧食加工副產物包括麩皮、稻殼、米糠等,其中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及營養物質,經濟價值潛力很大。但即使是我們嘉穀,也都是將其作爲禽畜飼料,而無法對其營養成分進行充分的提取和利用。”齊政苦笑道。

“在這方面,不得不佩服島國。他們的米糠綜合利用率高達100%,對生糠、米糠油、米糠蛋白和米糠植酸鈣等被提取物的綜合利用,簡直能吊打我們國家。”

這纔是白白扔掉的巨大“金庫”。

遺憾的是,即使齊政意識到這一點,也無法避免。

一來是認識不足,二來國內的利用技術尚處於起步階段,急也急不來。

對於這一點,王昱業也無話可說。

落後就要被吊打。

包括運輸和加工還好說,捨得投入和加強管理,總能降低損耗率;但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技術不過關,你有錢也沒用。

“還是要聯合科研單位,圍繞產業鏈構建科技創新鏈啊!”王昱業最終感慨道。

齊政無比贊同。

現在還好說,國內生產的糧食勉強夠吃,糧食進出口基本持平。

但從09年開始,國內就從勉強夠吃到不夠吃了,糧食消費的缺口高達1300萬噸。

再往後,三大主糧的淨進口已常態化,而大豆更是衆所周知的嚴重依賴國際市場。

這種情況下,“一邊進口,一邊浪費”就非常刺眼了。

解決國家糧食安全問題,一方面固然需要袁院士爲代表的技術改進派,用不斷的增產來填滿大家越來越大的胃口;但另一方面也需要解決糧食浪費嚴重的問題。

這其實不是嘉穀一家企業能解決的,或者說,都不是國家能徹底解決的。

但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做好自己能做的,齊政覺得也就對得起重來一世了。

……

2002年底,南開市政府與嘉穀農業公司就共同規劃、開發、建設、運營、管理“茶香稻”種植基地及“仙茗大米”加工園區項目簽署了框架協議。

該項目總投資8億元。

根據協議,嘉穀農業公司提供水稻品種,然後發給簽約合作社進行指導耕種。到秋收季節,嘉穀收購簽約合作社的稻穀。

同時,南開市政府與嘉穀農業公司共建全省最大的稻穀加工園區,以及全國一流的大米物流園區;優質稻穀綜合加工以南開市爲中心,輻射周邊縣,年加工總產量達到200萬噸以上。

仙茗大米拉開了大發展的序幕。

……

第224章 牧場與藍莓之都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674章 何以使民賣命(1/3)第568章 獵食者們(1/3)第346章 收購!收購!(1/4)第221章 是金子哪裡都能閃光第301章 次貸危機:雪崩的來臨第63章 身嬌肉貴的“二師兄”(求收藏!)第576章 誰搶走了我的嘉穀(2/2)第324章 打通治沙的“任督二脈”第269章 又一家掉坑裡的外資第316章 聞風而至(3/3)第64章 大種草和天災(求收藏!)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第193章 這麼好的事?第242章 被凍萎了第532章 海上養殖航母(2/2)第641章 快來中國暢飲吧(3/3)第281章 徹底引爆第345章 放長線釣大魚的嘉穀國際第227章 不合作纔是傻子第304章 物價上漲帶來的營收暴增(1/3)第535章 被唬住的世界水產巨頭第312章 利國利民的海上“草原”(1/3)第222章 我帶着誠意而來第305章 開年雪災來襲(2/3)第230章 閒棋冷子,疑神疑鬼第481章 暗戰與睚眥必報(2/2)第698章 嘉穀系電商上線(1/2)第330章 一杯敬健兒,一杯敬觀衆第438章 富農是根本(1/3)第143章 被套路(1/3 求訂閱)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第269章 又一家掉坑裡的外資第293章 飛播牧草,海水治沙第423章 如何戰勝他們(3/3)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483章 倒黴,報復,勝勢(第二更)第326章 不開發難道留着污染嗎?(2/5)第171章 註定白費心機(2/3)第100章 當前的霸主,未來的對手第496章 以身立法?(2/2)第171章 註定白費心機(2/3)第34章 生日之夜第248章 賭可以,要聽我的第591章 老闆威武(2/2)第215章 永遠不可能超越第372章 海底“森林”(2/3)第557章 我們學不來(1/2)第315章 紅豆生南國(2/3)第585章 趕超歐美的種子選手(1/2)第86章 林江鎮的兩張王牌(上)(求收藏!)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509章 嘉穀特色之路(二合一)第367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5/5)第64章 大種草和天災(求收藏!)第556章 哪來的底氣(2/2)第347章 第一戰:吸金的倉儲(2/4)第676章 沒有破綻(3/3)第137章 東邊,暴雨傾盆(2/3)第540章 可以但沒必要(1/2)第470章 爲未來計(2/2)第650章 這是什麼開局(2/2)第130章 慘淡的國內大麥種植(3/3)第633章 優越與幸福(1/2)第510章 搶購潮與覬覦(5k章)第363章 令人瘋狂的銅礦(1/5)第480章 餘波震盪(1/2)第327章 非凡的固沙手段(3/5)第608章 嘉穀之鞭(2/2)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第94章 憶往昔(求收藏!)第341章 我們國產的節水技術啊(2/4)第540章 可以但沒必要(1/2)第470章 爲未來計(2/2)第630章 打腫臉(1/2)第56章 要強大(求收藏)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737章 世間事非你弱你有理(1/2)第580章 一路平推(4200字)第265章 奶粉火爆上市第286章 讓祖國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第670章 着迷(2/2)第141章 攀科技樹的奠基(下)第308章 隱現糧食危機第209章 反轉之霸主的表態第651章 漸入高峰(1/2)第55章 縣委重視(求收藏!)第669章 義不容辭(1/2)第192章 魚米之鄉的憂與喜(3/3)第585章 趕超歐美的種子選手(1/2)第35章 俱樂部圈子(求收藏及推薦!)第241章 開啓掠奪模式第405章 《舌尖上的大米》(3/4)第288章 風雲再起第92章 頭鐵的科學家(求收藏!)第709章 想當年有個機會(2/2)第529章 能見證水產養殖巨頭的誕生嗎(2/2)第316章 聞風而至(3/3)第440章 除了嘉穀,還有誰(3/3)
第224章 牧場與藍莓之都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674章 何以使民賣命(1/3)第568章 獵食者們(1/3)第346章 收購!收購!(1/4)第221章 是金子哪裡都能閃光第301章 次貸危機:雪崩的來臨第63章 身嬌肉貴的“二師兄”(求收藏!)第576章 誰搶走了我的嘉穀(2/2)第324章 打通治沙的“任督二脈”第269章 又一家掉坑裡的外資第316章 聞風而至(3/3)第64章 大種草和天災(求收藏!)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第193章 這麼好的事?第242章 被凍萎了第532章 海上養殖航母(2/2)第641章 快來中國暢飲吧(3/3)第281章 徹底引爆第345章 放長線釣大魚的嘉穀國際第227章 不合作纔是傻子第304章 物價上漲帶來的營收暴增(1/3)第535章 被唬住的世界水產巨頭第312章 利國利民的海上“草原”(1/3)第222章 我帶着誠意而來第305章 開年雪災來襲(2/3)第230章 閒棋冷子,疑神疑鬼第481章 暗戰與睚眥必報(2/2)第698章 嘉穀系電商上線(1/2)第330章 一杯敬健兒,一杯敬觀衆第438章 富農是根本(1/3)第143章 被套路(1/3 求訂閱)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第269章 又一家掉坑裡的外資第293章 飛播牧草,海水治沙第423章 如何戰勝他們(3/3)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483章 倒黴,報復,勝勢(第二更)第326章 不開發難道留着污染嗎?(2/5)第171章 註定白費心機(2/3)第100章 當前的霸主,未來的對手第496章 以身立法?(2/2)第171章 註定白費心機(2/3)第34章 生日之夜第248章 賭可以,要聽我的第591章 老闆威武(2/2)第215章 永遠不可能超越第372章 海底“森林”(2/3)第557章 我們學不來(1/2)第315章 紅豆生南國(2/3)第585章 趕超歐美的種子選手(1/2)第86章 林江鎮的兩張王牌(上)(求收藏!)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509章 嘉穀特色之路(二合一)第367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5/5)第64章 大種草和天災(求收藏!)第556章 哪來的底氣(2/2)第347章 第一戰:吸金的倉儲(2/4)第676章 沒有破綻(3/3)第137章 東邊,暴雨傾盆(2/3)第540章 可以但沒必要(1/2)第470章 爲未來計(2/2)第650章 這是什麼開局(2/2)第130章 慘淡的國內大麥種植(3/3)第633章 優越與幸福(1/2)第510章 搶購潮與覬覦(5k章)第363章 令人瘋狂的銅礦(1/5)第480章 餘波震盪(1/2)第327章 非凡的固沙手段(3/5)第608章 嘉穀之鞭(2/2)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第94章 憶往昔(求收藏!)第341章 我們國產的節水技術啊(2/4)第540章 可以但沒必要(1/2)第470章 爲未來計(2/2)第630章 打腫臉(1/2)第56章 要強大(求收藏)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737章 世間事非你弱你有理(1/2)第580章 一路平推(4200字)第265章 奶粉火爆上市第286章 讓祖國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第670章 着迷(2/2)第141章 攀科技樹的奠基(下)第308章 隱現糧食危機第209章 反轉之霸主的表態第651章 漸入高峰(1/2)第55章 縣委重視(求收藏!)第669章 義不容辭(1/2)第192章 魚米之鄉的憂與喜(3/3)第585章 趕超歐美的種子選手(1/2)第35章 俱樂部圈子(求收藏及推薦!)第241章 開啓掠奪模式第405章 《舌尖上的大米》(3/4)第288章 風雲再起第92章 頭鐵的科學家(求收藏!)第709章 想當年有個機會(2/2)第529章 能見證水產養殖巨頭的誕生嗎(2/2)第316章 聞風而至(3/3)第440章 除了嘉穀,還有誰(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