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牧場與藍莓之都

齊政等三人橫跨三省,來到蘇省北部的甘禹縣。

甘禹縣位於蘇魯兩省交界,北臨魯省,西接大海港,境內山區、平原各佔一半。

三人首先來到嘉穀農牧在甘禹縣的牧場建設據點。

甘禹縣就是嘉穀“萬頭牧場”計劃的第一個落腳點。

嘉穀開啓“萬頭牧場”的選址後,多地政府求賢若渴,其中,甘禹縣政府又是最雷厲風行的急先鋒。

低廉的土地出讓價格;提供擔保協調爲萬頭牧場申請信貸資金;推動十萬畝低產耕地實行“糧改飼”,種植牧草;甚至連糞污資源化利用的配套項目都準備妥當……簡直不能再貼心的那種。

而甘禹縣的地理位置相對來說也比較符合嘉穀對牧場的要求——近海港,方便美國牧草進口;近消費市場,牧場及乳製品加工廠可以輻射經濟發達的蘇魯兩省;近糧食產地,魯省是玉米種植大省,能爲牧場提供優質的精飼料……

一拍即合!

嘉穀農牧很快就和甘禹縣政府簽訂了“萬頭牧場”項目投資協議,項目分牧場奶牛養殖、高端乳製品加工、糞污資源化利用、有機生態農業四大板塊。總投資11億元,項目佔地5000畝,分爲兩期建設,第一期奶牛養殖規模2萬頭,第二期再引進奶牛3萬頭,牧場建成後年產鮮奶約50萬噸。

月初動工建設以來,十多支建設施工大軍冒着寒風團結奮戰,項目順利推進。

齊政到來時,已建成牛舍十棟,園區道路硬化、飼料區、精料庫、擠奶廳等配套設施大體完成,明年三月剩餘工程量全部竣工並投入使用。

張宣淞和潘華看着熱火朝天的牧場建設,雖然不免感慨於嘉穀攤子鋪得夠大,同時又感到疑惑,說好的水果基地呢?

面對兩人的疑惑,齊政笑了起來:“嚴格來說,水果基地其實是牧場的配套項目之一。這樣,我先帶你們去認識一個人。”

……

甘禹縣西南一座海拔三百多米的山上,儘管氣溫驟降,但山頭還是一片綠意盎然,沿山間小路一路向前,一座藍莓園就坐落在這裡。

山頭間,鱗次櫛比的梯田種滿了低矮的藍莓樹,繁茂的枝葉彷彿能看到結果期樹頭上那累累的果實,三十多歲的霍斌就在山頭迎接三人。

霍斌算得上是一個奇人。

他家裡以石灰石挖礦起家致富,但霍斌的興趣,卻從不在家裡的礦山上,而是在田間種植上。簡單來說,就是一位家裡有礦卻折騰不休的富二代。

九十年代中期,當絕大多數國內老百姓還不知道藍莓是什麼東西的時候,霍斌就開始研究藍莓。

“當時,我在電視上看到了藍莓,充滿了好奇。我瞭解到省內很少有人種植它,就判斷其市場前景非常廣闊。”霍斌爽快地對張宣淞和潘華說道。

他決定試種後,不僅買了書學習,還從美國買來不同品種的藍莓苗,開始了漫長的種植之路。

三年後,霍斌試種的第一批藍莓掛果了。

“當時別提多高興了,我算是蘇省第一個吃螃蟹的。”有了試種的成功,霍斌就更大膽了。同年,霍斌拉了幾個朋友入夥,籌集了1000萬元資金,在甘禹縣租了幾百畝土地,共同組建公司,開始大面積種植藍莓。

投資千萬、購買種苗十多萬株、聘請工人幾十個……霍斌風風火火地做起了藍莓生意。

萬萬沒有想到,由於環境差異巨大,藍莓種植技術也各有不同,霍斌購買的北方種苗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症狀。

很快,在第二年的春天,霍斌的藍莓種苗幾乎死亡了一大半。

“投資的錢就這樣打水漂了,是我們太小看藍莓種植技術了。”霍斌坦然說起曾經的失敗。因爲虧損嚴重,投資夥伴也相繼散夥,公司也不復存在。

“鼓沒打到點上”,霍斌的第一炮不僅沒打響,還將家裡提供的資本虧得一乾二淨,成爲甘禹縣有名的敗家子。

在那次慘痛的失敗經歷後,霍斌沒有放棄,他痛定思痛,不僅系統學習了藍莓種植知識,還四處拜訪專家,與農業大學、農科院園藝所等建立了合作關係。在科研技術的支撐下,霍朝勇逐漸掌握了藍莓種苗培育等核心技術。

但曾經的失敗歷歷在目,無論是家裡人,還是朋友,這次都不再支持他,“家裡有礦,做什麼不好呢?爲何偏偏要在地裡死磕呢?”

“大概是因爲父輩靠挖礦起家,總要有不爭氣的後輩要將從地裡所得的還歸地裡。”霍斌自嘲道。

沒有資金就難以發展。

當然,農業資金門檻低,規模可大可小。大老闆可大搞——成百上千萬投資;小老闆可小搞——幾萬到幾十萬投資;至於廣大農民,可散搞——幾萬元以下投資。

得不到家裡的支持,霍斌也就比一般農民稍微好點,勉強能當個“小老闆”。

就在他準備找朋友借幾十萬,再次殺入藍莓市場時,甘禹縣政府看中了藍莓產業,並引進了嘉穀的項目投資。

……

“所以,嘉穀的第一個水果基地,就是藍莓種植基地?”張宣淞一臉意外道。

齊政點頭。

潘華也是想不到。

畢竟藍莓這玩意,在如今的國內,實在是太小衆了。

他們做生鮮經營的,當然知道藍莓是什麼。但走到大街上隨便問幾個人,估計沒一個知道藍莓具體長啥樣的。

霍斌看到張宣淞兩人的表情,連忙說道:“其實藍莓是個好東西,其果實內所特有的藍莓花青素等物質,具有提高視力、抗衰老和防癌等功效,被譽爲‘21世紀功能性保健漿果’和‘水果中的皇后’,並被國際糧農組織列爲人類五大健康食品之一,這些年風靡歐美及島國。由於藍莓具有獨特的營養保健功能,在國際市場上需求量極大,且售價昂貴,產品供不應求。”

張宣淞反駁道:“但那是在國外,藍莓在國內可沒有什麼市場。”

霍斌搖頭:“不,恰恰相反,我認爲藍莓在國內市場的一片空白,就是最大的機會。”

齊政暗自點頭。

國內藍莓產業的快速發展階段應該是開始於09年,在這一階段,工商企業和金融資本在全國範圍內開始投資大規模種植藍莓。

當其時,藍莓熱以野火燎原之勢爆發,全國27個省份都開啓了藍莓產業化種植之旅,其範圍相當廣泛,北起黑省、南至瓊海、西至藏省和疆省。種植模式是採用日光溫室、冷棚和陸地相結合,實現了從3月中旬到8月底向市場供應鮮果。

其中當然有泡沫的存在,但“藍色旋風”的背後,顯然是有巨大的價值體現,否則資本不會追逐藍莓的產業化。

霍斌不知道未來,但他對自己掌握的技術門檻自信十足:“在我看來,甘禹縣只要抓緊眼下的發展機遇,絕對會一躍成爲國內的藍莓之都!”

……

第21章 該收穫了(下)第389章 一觸即發的食用油大戰第130章 慘淡的國內大麥種植(3/3)第190章 他的世界(1/3)第285章 榮獲食品界“諾貝爾獎”第661章 新興植物改變世界(上)第234章 地圖開疆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621章 一“豆”成名(3)第303章 用糧食作燃料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651章 漸入高峰(1/2)第249章 提供信心的供貨大會第617章 天要變了(2/2)第534章 不可思議的順利開局第119章 把最好的留給國人(1/3 求訂閱!)第362章 一份大聘禮(3/3)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第98章 海濱綠色長城(下)第399章 紛至沓來的礦業大佬(2/3)第18章 令人欽佩的認真(求收藏!)第643章 送上船(2/3)第362章 一份大聘禮(3/3)第325章 代表沙漠予懲罰(1/5)第346章 收購!收購!(1/4)第523章 穩坐釣魚臺第404章 難以撼動的領先優勢(2/4)第699章 打造護城河(2/2)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2/2)第349章 第二戰:糖業角力(4/4)第90章 兩個村子(求收藏!)第238章 國家層面的支持第486章 “全球變暖”戲碼(二更)第508章 鉅額營收,巨頭前行第569章 巨大壓力(2/3)第686章 有人走了(1/2)第629章 高端地盤第487章 國際糧商的新江湖時代第263章 交相輝映的養豬場和牧場第445章 中國獨特的沙漠農業道路(1/3)第514章 嘉穀實驗室的王旗(1/2)第81章 新靈陣與新產品(求收藏!)第386章 嘉穀來啦!(2/4)第391章 鶴立雞羣的嘉穀油(1/4)第80章 合作愉快第528章 試水的嘉穀海鮮(1/2)第618章 體系之戰第550章 “傻白甜們”(1/2)第21章 該收穫了(下)第676章 沒有破綻(3/3)第286章 讓祖國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第581章 功成(1/2)第335章 沙漠“人造”風場(4/4)第186章 嘉穀再整合(下)第697章 吃過豬肉第253章 中草藥養豬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376章 小土豆,大主糧(1/4)第206章 颶風之始,相信直覺第442章 哥不在江湖,但……第106章 不甘的外資(4/10)第72章 有人被綠了(求收藏!)第349章 第二戰:糖業角力(4/4)第139章 災後的希望(補昨天一更)第619章 一“豆”成名(1)第553章 國家名片,超級工程(2/3)第424章 “鮎魚”與“鹹魚”(1/3)第611章 你走開!(4600字)第111章 難(9/10)第119章 把最好的留給國人(1/3 求訂閱!)第678章 落我手裡了(1/2)第283章 真·業界良心第362章 一份大聘禮(3/3)第684章 無聲的報國(1/2)第595章 強勢地位與大豆外交第174章 真·人蔘當蘿蔔賣(2/3)第418章 嘉穀在行動(2/2)第181章 嘉穀的奸商形象(1/4)第332章 營養物質從海洋到沙漠(1/4)第627章 錢常有,好參不常有(1/2)第311章 海里淘“肥”(3/3)第693章 價值所在(2/2)第115章 我看上了你家的豬肉(3/3)第368章 島主難當(1/3)第356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90章 兩個村子(求收藏!)第272章 大豐收(下)第199章 虛晃一槍第236章 我出錢,你出地第527章 我們的海鮮牌(2/2)第689章 到沙漠去(下)第316章 聞風而至(3/3)第50章 招攬(求收藏!)第613章 亞馬遜大火與大豆第639章 誰掌握着鑰匙(1/3)第140章 攀科技樹的奠基(上)第680章 銀行的態度(1/2)第230章 閒棋冷子,疑神疑鬼第310章 有機肥,厚待你不容易(2/3)第483章 倒黴,報復,勝勢(第二更)
第21章 該收穫了(下)第389章 一觸即發的食用油大戰第130章 慘淡的國內大麥種植(3/3)第190章 他的世界(1/3)第285章 榮獲食品界“諾貝爾獎”第661章 新興植物改變世界(上)第234章 地圖開疆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621章 一“豆”成名(3)第303章 用糧食作燃料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651章 漸入高峰(1/2)第249章 提供信心的供貨大會第617章 天要變了(2/2)第534章 不可思議的順利開局第119章 把最好的留給國人(1/3 求訂閱!)第362章 一份大聘禮(3/3)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第98章 海濱綠色長城(下)第399章 紛至沓來的礦業大佬(2/3)第18章 令人欽佩的認真(求收藏!)第643章 送上船(2/3)第362章 一份大聘禮(3/3)第325章 代表沙漠予懲罰(1/5)第346章 收購!收購!(1/4)第523章 穩坐釣魚臺第404章 難以撼動的領先優勢(2/4)第699章 打造護城河(2/2)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2/2)第349章 第二戰:糖業角力(4/4)第90章 兩個村子(求收藏!)第238章 國家層面的支持第486章 “全球變暖”戲碼(二更)第508章 鉅額營收,巨頭前行第569章 巨大壓力(2/3)第686章 有人走了(1/2)第629章 高端地盤第487章 國際糧商的新江湖時代第263章 交相輝映的養豬場和牧場第445章 中國獨特的沙漠農業道路(1/3)第514章 嘉穀實驗室的王旗(1/2)第81章 新靈陣與新產品(求收藏!)第386章 嘉穀來啦!(2/4)第391章 鶴立雞羣的嘉穀油(1/4)第80章 合作愉快第528章 試水的嘉穀海鮮(1/2)第618章 體系之戰第550章 “傻白甜們”(1/2)第21章 該收穫了(下)第676章 沒有破綻(3/3)第286章 讓祖國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第581章 功成(1/2)第335章 沙漠“人造”風場(4/4)第186章 嘉穀再整合(下)第697章 吃過豬肉第253章 中草藥養豬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376章 小土豆,大主糧(1/4)第206章 颶風之始,相信直覺第442章 哥不在江湖,但……第106章 不甘的外資(4/10)第72章 有人被綠了(求收藏!)第349章 第二戰:糖業角力(4/4)第139章 災後的希望(補昨天一更)第619章 一“豆”成名(1)第553章 國家名片,超級工程(2/3)第424章 “鮎魚”與“鹹魚”(1/3)第611章 你走開!(4600字)第111章 難(9/10)第119章 把最好的留給國人(1/3 求訂閱!)第678章 落我手裡了(1/2)第283章 真·業界良心第362章 一份大聘禮(3/3)第684章 無聲的報國(1/2)第595章 強勢地位與大豆外交第174章 真·人蔘當蘿蔔賣(2/3)第418章 嘉穀在行動(2/2)第181章 嘉穀的奸商形象(1/4)第332章 營養物質從海洋到沙漠(1/4)第627章 錢常有,好參不常有(1/2)第311章 海里淘“肥”(3/3)第693章 價值所在(2/2)第115章 我看上了你家的豬肉(3/3)第368章 島主難當(1/3)第356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90章 兩個村子(求收藏!)第272章 大豐收(下)第199章 虛晃一槍第236章 我出錢,你出地第527章 我們的海鮮牌(2/2)第689章 到沙漠去(下)第316章 聞風而至(3/3)第50章 招攬(求收藏!)第613章 亞馬遜大火與大豆第639章 誰掌握着鑰匙(1/3)第140章 攀科技樹的奠基(上)第680章 銀行的態度(1/2)第230章 閒棋冷子,疑神疑鬼第310章 有機肥,厚待你不容易(2/3)第483章 倒黴,報復,勝勢(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