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以身立法?(2/2)

直接帶動近30萬戶農民增收,輻射幫扶達50萬戶,截止2010年底累計分紅超過100億元……

出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馬教授都被嘉穀的大手筆分紅嚇了一跳!

作爲國內著名的農村經濟研究專家,馬教授是國家大佬文老的智囊團成員之一,也是齊政的老熟人了。

“嘉穀此舉,是要爲我們此行的調研增添說服力嗎?”馬教授經過首輪調研後,接受了齊政的小聚邀請,開玩笑道。

齊政微笑道:“不過是恰逢其時而已。”

馬教授說的調研,是由農業部牽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社科院聯合開展的調研活動,此活動是爲了起草新的“土地流轉”政策而作的論證。

伴隨着城市化的進程,新型城鄉一體化呼喚“新土改”。這是我國農業人口人均資源改善的過程,是我國農業從根本上實現規模經營,提高農業單位勞動力產出的根本途徑。

馬教授就是農業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經營的擁躉:“只有把農場規模擴大到具有農場經濟可持續性的底線之上,纔有機會再來緩解農業中的一系列其他問題,否則任何農政措施實際上只會治標不治本。”

他瞥了齊政一眼,不無讚歎道:“嘉穀可謂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齊政莞爾。

說到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農業規模化經營的範例,縱觀國內,永遠避不開嘉穀集團的水稻產業。

所以,“新土改”政策論證組將嘉穀集團作爲一個重點調研對象,然後,就碰上了嘉穀農業合作社的大分紅活動!

嘉穀農業合作社經營範圍最大的,無疑是水稻種植了。單純從分紅就能看出來,嘉穀集團在水稻產業鏈中與其他糧企的差距,已經不是活得好與活得差的區別了,而是活得很好與瀕死的區別。

——全國在冊大米企業近9000個,生產大米1億多噸,實現銷售收入4000多億元,但除嘉穀外,利潤還不足10億元,米企利潤“薄如刀片”。

馬教授不知道嘉穀在大米產業上的具體利潤,但盈利數字是其他大米企業利潤總和的數倍,是可以肯定的。

以國內水稻產量排名第二的北大荒爲例,年加工稻穀能力爲300萬噸,但大米銷量不到50萬噸,而且還在逐年下降——做大米很難,北大荒難,金龍魚和福臨門也很難。

唯一活得滋潤的,就是在水稻種植上實現大規模、集約化生產,水稻年產量超過1500萬噸的嘉穀集團。

國內的稻穀,由於國家收儲,並且敞開收購,導致市場價格居高不下,但是國內大米的價格漲不上來,消化不了稻穀上漲的幅度,“稻強米弱”的噩夢一直縈繞在包括北大荒在內的所有米業公司。

“我國大米的競爭力來自源頭,如何解決廣大種地農戶、合作社與加工企業的對接,確保原糧的育苗、插秧、田間管理、收割、倉儲方面的規範和規模化,才能最終提高大米加工企業的競爭力。”齊政相信調研組能看得出來。

果然,馬教授點頭道:“比如嘉穀的農業合作社!”

他頓了頓,補充道:“做得相當出色的嘉穀農業合作社!”

這個“相當出色”,就是指具有農場經濟可持續性。

馬教授在調研中,有看到嘉穀在江南省、江右省的水稻種植合作社,因爲受洪澇災害而大受損失,這當然沒有分紅,但是居然有嘉穀的補貼。

齊政確認道:“沒錯,嘉穀農業合作社的基本利益分配機制是‘五五分成’,確保經營成果在第一次分配中合理地分配給農戶,從而保證農戶獲得穩定的收益。”

“但種植業還是有多種風險的,所以,我們設立了風險基金,專門用於農戶利益的保護。如果農戶因自然災害受到重大損失時,便動用基金補貼受災農戶70%的損失……”

嗯,說到這點,嘉穀今年的風險基金支出,讓集團大管家王昱業心痛得流淚——今年自然災害四起,某人即使開掛也只能保大放小,因此嘉穀農業合作社因災受損的還真不少。

但這就是了。在調研中,馬教授發現合作農戶與嘉穀的互信關係相當牢固——不要以爲合作社的組建可以張口就來,農戶的利益如果沒有得到充分保障,合作社名存實亡是分分鐘的事。

馬教授看重嘉穀農業合作社的另一點,就是降低環保風險,獲取範圍經濟了。

如果不是親自調研,誰能想得到,嘉穀在循環利用農牧業廢棄物,發展生態農業上,已經達到了世界頂級標準?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合作社內得到廣泛應用,大規模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綜合防控綠色化、減量控害全程化、監測預報精準化,多措並舉推進少用農藥……

“嗯,嘉穀水稻種植的完全有機肥覆蓋率已經達到了70%,農藥用量減少了50%以上,總的來說,地會越種越肥,越種越健康……”齊政很有信心道。

作爲以一己之力將全國水稻種植化肥使用量降低了15%的大農企,一己之力將全國水稻種植農藥使用量降低了10%的大農企,嘉穀在生態農業上的探索無人能匹敵。

馬教授“嘖”了一聲,要不怎麼說“龍頭強,產業方強”呢?

農牧企業的上游連接着廣大的農村,成爲農村和農業最基礎、最根本的事業,聯繫着千家萬戶的農民;它的下游聯繫着市場和廣大消費者,有着與其他行業企業不同的社會責任。

像嘉穀這樣,通過規模化的聯合,相當於組建了一個社會型企業,其輻射影響範圍之大,很難得,也很有研究價值。

——嘉穀的農業合作社,明顯有效改善了土地資源配置效率,而且使農民更充分地參與分享了經濟發展的蛋糕……這不就是“新土改”的目標嗎?

馬教授就若有所思道:“弄不好,嘉穀農業合作社就是新土改的範本之一了。”

齊政聞言,眨眨眼道:“所以,這算不算以身立法呢?”

……

第109章 他要戰……就一邊去(7/10)第295章 王國背後的男人第19章 頂級香米第315章 紅豆生南國(2/3)第519章 太需要一個整合者了(5000字)第306章 丹心照日,抗雪救災(3/3)第493章 嘉穀豬肉東征記第707章 小麥大圈地之始(二合一)第58章 情懷(求收藏!)第622章 一“豆”成名(4)第490章 養豬造“氣田”(1/2)第694章 競爭與壓制(1/2)第394章 厲害了我的油(4/4)第715章 曾經的溫水煮青蛙第411章 國有英才,幸甚至哉(3/3)第487章 國際糧商的新江湖時代第118章 脣齒留香(3/3)第64章 大種草和天災(求收藏!)第245章 資本掌控遠東大豆第428章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然過去(2/3)第173章 油脂黑馬(3/3)第275章 勝利果實和一盤大棋第40章 說服(上)(求收藏!)第381章 養豬場火了(2/3)第280章 爲留真相在人間第625章 沉默的答案第425章 貢獻長壽的“果籃子”(2/3)第380章 自帶“流量”的嘉穀豬肉(1/3)第253章 中草藥養豬第47章 傳奇(求收藏!)第207章 佈局,大颶風逼近第59章 一攬子投資協議(求收藏!)第218章 合縱連橫第687章 更多的人來了(2/2)第441章 西北大糧倉之初現端倪第195章 多管齊下,技術攻勢(1/4)第306章 丹心照日,抗雪救災(3/3)第122章 聯合對手(1/3 求訂閱)第433章 真的有點小期待呢(2/2)第665章 能源林計劃第102章 做有根的乳業第194章 真·“嘉穀”第170章 你怎麼能拒絕(1/3)第690章 回血(1/2)第413章 那就試一試(2/5)第7章 坦白第179章 從深山到參園第316章 聞風而至(3/3)第728章 咱有錢,能花(4.3K)第181章 嘉穀的奸商形象(1/4)第389章 一觸即發的食用油大戰第247章 投行的長遠貪婪第310章 有機肥,厚待你不容易(2/3)第553章 國家名片,超級工程(2/3)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農業(2/3)第294章 突如其來的曝光第395章 要打臉的節奏?(1/3)第194章 真·“嘉穀”第464章 潰不成軍(3/3)第35章 俱樂部圈子(求收藏及推薦!)第368章 島主難當(1/3)第12章 雛苗入場第588章 薪火相傳,與國同休(4600字)第369章 大興土木(2/3)第601章 總是要改變一些東西的第108章 委屈的奶農(6/10 求訂閱)第527章 我們的海鮮牌(2/2)第588章 薪火相傳,與國同休(4600字)第93章 我們嘉穀,很有錢(求收藏!)第340章 我們以色列的節水農業啊(1/4)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農業(2/3)第510章 搶購潮與覬覦(5k章)第584章 對不起,滾遠了(2/2)第642章 暢飲姿勢(1/3)第349章 第二戰:糖業角力(4/4)第283章 真·業界良心第472章 那是進口陽光、土地和水(1/2)第232章 越爛越好的俄遠東地區第272章 大豐收(下)第178章 老“參把頭”(3/3)第312章 利國利民的海上“草原”(1/3)第303章 用糧食作燃料第595章 強勢地位與大豆外交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475章 啤酒之王的利劍(2/2)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第39章 野心(求收藏!)第736章 我來負責(4k章)第421章 神奇套種,共鳴雙生(1/3)第598章 一聲令下,雲而景從第52章 嘉穀戰略(上)第434章 敢開發就敢回去(1/2)第593章 嘉穀動,遠東不穩(2/2)第411章 國有英才,幸甚至哉(3/3)第371章 製造珊瑚礁(1/3)第707章 小麥大圈地之始(二合一)第111章 難(9/10)第250章 賺快錢的機會第148章 步步緊逼(3/3)
第109章 他要戰……就一邊去(7/10)第295章 王國背後的男人第19章 頂級香米第315章 紅豆生南國(2/3)第519章 太需要一個整合者了(5000字)第306章 丹心照日,抗雪救災(3/3)第493章 嘉穀豬肉東征記第707章 小麥大圈地之始(二合一)第58章 情懷(求收藏!)第622章 一“豆”成名(4)第490章 養豬造“氣田”(1/2)第694章 競爭與壓制(1/2)第394章 厲害了我的油(4/4)第715章 曾經的溫水煮青蛙第411章 國有英才,幸甚至哉(3/3)第487章 國際糧商的新江湖時代第118章 脣齒留香(3/3)第64章 大種草和天災(求收藏!)第245章 資本掌控遠東大豆第428章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然過去(2/3)第173章 油脂黑馬(3/3)第275章 勝利果實和一盤大棋第40章 說服(上)(求收藏!)第381章 養豬場火了(2/3)第280章 爲留真相在人間第625章 沉默的答案第425章 貢獻長壽的“果籃子”(2/3)第380章 自帶“流量”的嘉穀豬肉(1/3)第253章 中草藥養豬第47章 傳奇(求收藏!)第207章 佈局,大颶風逼近第59章 一攬子投資協議(求收藏!)第218章 合縱連橫第687章 更多的人來了(2/2)第441章 西北大糧倉之初現端倪第195章 多管齊下,技術攻勢(1/4)第306章 丹心照日,抗雪救災(3/3)第122章 聯合對手(1/3 求訂閱)第433章 真的有點小期待呢(2/2)第665章 能源林計劃第102章 做有根的乳業第194章 真·“嘉穀”第170章 你怎麼能拒絕(1/3)第690章 回血(1/2)第413章 那就試一試(2/5)第7章 坦白第179章 從深山到參園第316章 聞風而至(3/3)第728章 咱有錢,能花(4.3K)第181章 嘉穀的奸商形象(1/4)第389章 一觸即發的食用油大戰第247章 投行的長遠貪婪第310章 有機肥,厚待你不容易(2/3)第553章 國家名片,超級工程(2/3)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農業(2/3)第294章 突如其來的曝光第395章 要打臉的節奏?(1/3)第194章 真·“嘉穀”第464章 潰不成軍(3/3)第35章 俱樂部圈子(求收藏及推薦!)第368章 島主難當(1/3)第12章 雛苗入場第588章 薪火相傳,與國同休(4600字)第369章 大興土木(2/3)第601章 總是要改變一些東西的第108章 委屈的奶農(6/10 求訂閱)第527章 我們的海鮮牌(2/2)第588章 薪火相傳,與國同休(4600字)第93章 我們嘉穀,很有錢(求收藏!)第340章 我們以色列的節水農業啊(1/4)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農業(2/3)第510章 搶購潮與覬覦(5k章)第584章 對不起,滾遠了(2/2)第642章 暢飲姿勢(1/3)第349章 第二戰:糖業角力(4/4)第283章 真·業界良心第472章 那是進口陽光、土地和水(1/2)第232章 越爛越好的俄遠東地區第272章 大豐收(下)第178章 老“參把頭”(3/3)第312章 利國利民的海上“草原”(1/3)第303章 用糧食作燃料第595章 強勢地位與大豆外交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475章 啤酒之王的利劍(2/2)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第39章 野心(求收藏!)第736章 我來負責(4k章)第421章 神奇套種,共鳴雙生(1/3)第598章 一聲令下,雲而景從第52章 嘉穀戰略(上)第434章 敢開發就敢回去(1/2)第593章 嘉穀動,遠東不穩(2/2)第411章 國有英才,幸甚至哉(3/3)第371章 製造珊瑚礁(1/3)第707章 小麥大圈地之始(二合一)第111章 難(9/10)第250章 賺快錢的機會第148章 步步緊逼(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