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帝王心術

繼光祿寺之後,也把南城兵馬司從上到下一掃而空?

當初阿六在南城征戰了沒幾天,得到了那麼一份大體情況表,發現了籠罩在整個南城百姓上空那深沉的黑暗之後,張壽也想這麼幹,可問題在於,他之所以建議辦這麼一個御廚選拔大會,那是因爲近期朝中發生的大小事情太多,於是轉移注意力,不是爲了繼續惹是生非!

給宛平縣衙送去一個汪四爺,這還能說是因爲他自己險些都被人當成逃奴抓了,所以採取的對等報復原則,可要是把清洗範圍再擴大爲南城兵馬司……那之前這轉移視線不是白整了嗎?朝中那些老大人們一定會恍然大悟,哦,什麼廚師選拔大賽,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完全是衝着南城兵馬司找茬去的!

所以,張壽不但苦口婆心地拿着溫水煮青蛙這個比喻來讓朱瑩姑且消氣,同時還把另一件事告知了這位大小姐——不消說,就是花七說的讓朱廷芳回來執掌南城兵馬司,順帶把兵馬指揮提升到正四品。果然,當他無奈說花七把升品級栽贓在他身上時,朱瑩立刻眉頭倒豎。

“花叔叔怎麼能這樣!阿壽你說得對,南城兵馬司不宜立刻就動,我進宮去對皇上說!嗯,回頭要是太晚的話,我就直接住在永和宮裕妃娘娘那兒了,你不用擔心我!”

見朱瑩竟是風風火火立刻就要走,張壽頓時有些過意不去。他忍不住握緊了朱瑩的手,笑着說道:“放心,接下來我肯定不會再瞞着你去逛吃了。等八月十五中秋節,我們倆生日那天,再一塊去那邊湊個熱鬧!”

“好!”朱瑩這才喜笑顏開,隨即看了一眼兩人緊緊交握在一起的手,她就小聲說道,“我本來還想和你商量謝萬權的事,陸三郎那死胖子居然把我當三姑六婆,要不是看你的面子,我才懶得理他,這事兒已經有眉目了。但反正這不要緊,我回頭和你說!”

“那就等清閒的時候再說!”張壽本來就是拿這件事去爲難陸綰,哪有那麼急——他自己都還在打光棍來着,管謝萬權的終身大事,他還沒那麼悠閒!

等到命人通知了朱宏等人,又把朱瑩送到了大門口,眼見她躍上馬背,那大紅衣裙的豔麗身影在人簇擁之下,漸漸消失在視線之中,張壽這才輕輕揉了揉眉心,隨即掐着手指頭算了算八月十五還剩幾天。哪怕他隨隨便便就能算清楚,可這種儀式感的計算卻讓他有些唏噓。

嗯,還有四天……而他在這個世上度過的中秋節,這似乎是第五個。算一算前三個只有吳氏和劉嬸忙着做月餅,有些孤單的中秋節兼生辰日,自從和朱瑩相識之後,別說那個生日,他好像每一天都過得熱熱鬧鬧,精精彩彩,和鄉居的緩慢相比,那真是過得極快。

朱瑩從張園出來,也不回趙國公府就匆匆入宮,這在時時刻刻盯着張壽的某些人看來,便是又一次大風大浪的預兆,如孔大學士這般認定張壽最會搞事情的,更是對門生親朋斷言,繼光祿寺之後,下一個被清洗的,很有可能就是南城兵馬司。

至於接替的人手……只要皇帝願意,銳騎營有的是人可以用,更何況,張壽曾經在半山堂還有那麼多出身顯貴,只是從前在家中不受重視的學生,說不定又是給學生謀福利?

就和之前這些天,九章堂的衆多學生埋首於光祿寺那賬冊小山中一樣!

然而,次日早朝,皇帝就猶如不知道南城發生的那件案子一般,別說特意詢問,甚至連一個暗示都沒有,正好來上朝的宛平縣衙沈縣令頓時覺得一顆心就猶如吊在半當中,上也不是下也不是。就在整個朝會幾乎結束的時候,他終於等到了皇帝的聲音。

“對了,宛平縣令沈卿留一下,朕有話吩咐你。”

一大堆在廢后之事上沒能發揮的臺諫官剛剛在朝會上憋了許久,就是沒等到皇帝又或者其他人談及昨日南城之事,如今好容易皇帝開了口,卻只留了沈縣令,頓時有一個年輕性急的御史憋不住開口說道:“皇上,臣聽說昨日南城興隆茶社下……”

他這話還沒說完呢,就被皇帝連珠炮似的話給直接堵了回去。

“興隆茶社那案子,朕聽說不是都已經移送宛平縣衙了?你堂堂御史,數不盡的事情要過問,怎麼會突然關注這麼一樁人證物證確鑿,南城百姓羣情激憤的案子?要過問,回頭直接去宛平縣衙問沈卿,不要在朝會上浪費時間!”

皇帝竟然直接砸出了浪費時間四個字,別說那自認爲鐵骨錚錚的御史傻了眼,就連那些昨夜聞訊就認定張壽要搞事情,所以請了未婚妻朱瑩進宮去遊說皇帝做主的人,也都大爲意外。怎麼皇帝竟是這樣一個態度?

“身爲朝廷命官,你們對外都是自稱日理萬機,殫精竭慮的人,怎麼全都這麼閒?張壽請人轉奏,原以爲不過一時巧合碰到了幾個見獵心喜的拍花黨,於是就順手除了他們,誰知道竟然順藤摸瓜抓出了一連串人,其中還有一個是南城一霸,需儘快審結給苦主一個公道。”

“怎麼,朕聽你們的口氣,是覺得這案子還有深挖的餘地,所以要進諫朕除惡務盡?”

皇帝說這話的時候,滿臉認真,那鄭重其事的語調不由得讓那個御史大驚失色。

他哪會勸諫皇帝除惡務盡……他是想痛心疾首地勸諫皇帝不要連興大獄,以至於京城動盪不安,誰知道結果卻被反將了一軍!

無奈之下,他只能硬着頭皮說:“臣不是這個意思,臣是想說,既然是突發案子,就應該就事論事,不應大肆株連,以免……”

“張壽請人轉奏的時候說,只是民間奸徒作惡多端而已,嚴查嚴辦就是了,什麼叫就事論事,不應大肆株連?”皇帝眉頭一挑,隨即聲音亦是變得無比嚴厲,“有人說過要藉着此事大肆株連了嗎?株連誰?還是說,你聽到了什麼人和這些奸徒勾結的風聲,嗯?”

這一刻,也不知道多少人用同情的目光看向了那個倒黴的御史——就連孔大學士亦然。當然慶幸的人那更是不計其數,畢竟,這位御史是用慘痛的教訓替別人擋雷了!

可誰能想到,張壽竟然打算到此爲止,而且皇帝也好像沒有大肆株連的念頭?

南城的那一泥潭深水,哪怕大佬們平日不關注,但只要一關注,怎麼還能瞞得過他們?那簡直是拔出蘿蔔帶出泥,爛到一塌糊塗,南城兵馬司更是爛到猶如一灘爛泥,可比光祿寺那程度要嚴重得多。一貫不喜歡和稀泥的皇帝竟然能忍住?

哪怕大臣們納罕的納罕,驚疑的驚疑,然而,在皇帝凌厲的質問聲中,到底沒有人站出來步那位倒黴御史的後塵。於是,倒黴蛋只能一人做事一人當,免冠叩首,再不敢多言。雖然皇帝並沒有繼續追究質問,可誰都知道,這位鐵骨沒能硬起來的御史,是名利雙毀了。

眼看朝臣們次第退朝,剛剛被皇帝點名留下的沈縣令頓時心中惴惴。

雖然皇帝彷彿已經說了不會株連,可案子是送進他宛平縣衙的,人犯也全都進了宛平縣衙的大牢,苦主也全都在他這裡,往日大事都有順天府衙背鍋的他怎能不壓力山大?此時此刻,人人都走了,他也不敢擦額頭上的汗,只能低頭問道:“皇上不知有何事垂詢微臣?”

“放心,那種鐵板釘釘的案子,朕還不至於要揪着你問進展。”

皇帝看了看四面不靠的寶座,懶洋洋地想打呵欠,可最終還是因爲多年的帝王教育而忍住了,繼而語重心長地說,“大興宛平二縣將京城一分爲二,是因爲京畿太大太重要,是爲了讓你們用心,而不僅僅是爲了分權,否則也不至於天下縣令,唯有京縣是正六品,你懂嗎?”

沈縣令有點愣。皇帝這話什麼意思?好好的怎麼突然就提到品級上了?而等到聽了皇帝下一番話,他就簡直如同被金子砸中了腦袋,一下子懵了。

“而雖然京縣有正六品,比起其他七品縣令來說要高,但相比地方上那些正五品知州,卻又顯得低了。所以,想當初太祖皇帝在時,曾經力排衆議,將國子博士等職全都設在了相對較高的品級,以彰顯國家養士。而同樣,京縣縣令這樣的緊要職務,曾經也是正五品。”

沈縣令並不是什麼年富力強,資歷漂亮,很多同僚羨慕的那種能員,他中進士已經四十出頭,用了八年時間老牛拉破車穩步升遷到這個位置上來的,而且身上還掛着江閣老門生這樣一個不利的頭銜,所以,面對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他的反應顯得遲鈍而又茫然。

他甚至不知道該如何接口皇帝說的話,足足好一會兒才憋出了一句回答:“太祖皇帝高瞻遠矚,臣一向是敬仰的。”

話一出口他就後悔了,這不是廢話嗎,天底下還能有幾個人不敬仰太祖皇帝?

而皇帝卻似乎並不在意沈縣令的廢話,微微一笑就雲淡風輕地說:“所以,不日之內,朕會復太祖皇帝舊制,重設宛平、大興二縣令爲正五品。哦,不止京城,南京也一樣辦理。上元、江寧二縣令,悉數爲正五品。”

沈縣令只覺得整個人都在哆嗦。身在官場,五品是一道坎,而三品又是一道坎,尤其是京官比地方官更甚。地方官五品回朝,甚至很難以同級在京官序列中任用。就比如即便是如他這樣的六品京縣縣令,將來要晉升到五品也一樣艱難。

不少時候,他只能去外任分守道又或者分巡道,然後再兜兜轉轉看看有沒有合適的機會。

而現在,皇帝一句話,他就可能憑空登上正五品!這種好事上哪找去?

哪怕皇帝並不是提拔他一個,沈縣令還是生出了一種士爲知己者死的感動,當即躬身長揖道:“臣謝過皇上信賴,今後當恪盡職守,兢兢業業,讓京城治安靖寧,宵小之輩難以橫行!之前那樁案子,臣一定會秉公處斷,如從前順天府王大尹一樣!”

你知道拿王大頭當榜樣就好!

皇帝這才微微舒了一口氣,心想要不是朕拿出了這樣的條件,你會表這樣的態?但他留下沈縣令,當然不僅僅只是爲了這樣一條,否則他就連大興縣令一塊給留下了。於是,天子輕輕咳嗽了一聲,等沈縣令擡起頭後,他就伸出手指,對着人勾了勾手。

這動作原本有些輕佻,但如今的沈縣令那正是在念君恩的當口,竟是想都不想就前行了數步,結果,皇帝順勢一把就拉住了這位年紀不小,容貌也不好看的宛平縣令。

“沈卿啊。”

皇帝彷彿沒看到沈縣令手背上連汗毛都炸了起來,整個人也劇烈顫抖了一下,笑容可掬地說:“滄州長蘆縣令缺位已經很久了,而在此之前,滄州知州就一直都是斷斷續續一陣子有人,一陣子沒人。朕希望分河間東爲滄州府,也就是說,滄州設府,長蘆繼續設縣。”

見沈縣令茫然看着自己,他就笑着說道:“朕聽說,沈卿閒暇時分組織了一個詩社,還是社首?你們都是已經致仕的江卿的門生,江卿一走,你們不免就有些心灰意冷,不是麼?”

這下子,沈縣令簡直是驚到後背心都涼了,慌忙掙脫皇帝的手,一下子俯伏在地,想請罪卻不知道怎麼說。而皇帝不但不以爲忤,反而直接把人攙扶了起來,語氣竟是比之前還和藹了一些。

“你的那個師兄,沒錯,就是膽子大到曾經和江卿這個座師都吵過的傢伙,朕聽說,他對軍略、海事和農商都有些見地,就是成天牢騷滿腹,說是在工部呆得快要發黴了?你對他說,給朕寫一個滄州海事和農商的條陳上來,要是寫得好,這個滄州知府,可以讓他去當。”

沈縣令正驚嚇於自己那位師兄的牢騷都被皇帝知道了,可等聽到後半截,他不但冷汗都化作了驚喜,甚至還生出了幾分說不出的羨慕。但等皇帝說完,他那羨慕就都化作了興奮。

“你們只是江卿的門生,卻沒必要就把自己視之爲江氏私人。朕用人,一視同仁,唯纔是舉,量才任用!”

第八百五十九章 心大的熊孩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曆法和傷痕第四百三十五章 琴瑟第六百五十一章 能翻幾層浪?第五百六十六章 夜深人不靜第七百零七章 夜無瀾而晨驚第二十三章 拿錢砸懵你第兩百零三章 奇怪的朱公子第五百八十七章 好爲人師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愛嫁誰嫁!第二百七十五章 打探和分班第六百八十八章 婚宴那些事第四百三十五章 琴瑟第二百七十六章 對調第一百九十五章 被“請”來的客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做人不能鹹魚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所求第五章 說好的退婚呢?第六百七十章 紛至沓來第六百三十章 同袍之誼第一百四十九章 書非借不能讀也第三百零三章 考試第八百五十五章 除夕第一百五十四章 念頭通達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有多高,心有多大第一百三十章 你射他一箭,我打你一頓第八百章 證明第四十章 師徒鬧翻?第一百二十六章 看劍!第七百五十三章 賞賜和賀禮第八百五十七章 動若雷霆第五百六十五章 成婚如趕集第二百三十六章 字付張卿第六百一十四章 三堂會審,著書立說第三百三十二章 直搗黃龍,絕妙捧哏第一百三十四章 釣到了好大一條魚……第五百九十四章 何德何能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矜持,新人設第四百四十章 興隆茶社的預熱日第四百三十一章 請君上船第三百二十八章 孝子分杖第五百二十七章 老調無人聽第一百二十四章 唐時有個和尚第八百七十章 捨棄第八百零一章 同情和詞典第七百八十八章 武人之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郎舅(上)第六百三十一章 負重前行第六百零三章 不走尋常路的大戲第七章 三個人,兩張牀第五百二十九章 外面的世界第三百七十九章 猶如陽光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的脾氣第四百一十五章 查功課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別多一分錢第六百零二章 乘龍佳婿要靠搶第七百三十六章 自盡,送禮第三百七十五章 吃貨和意外第一百九十六章 你看中的全拉走第四百四十五章 秋風掃落葉第八十四章 巨坑的“好學生”第二百五十八章 殘局第七百一十九章 爹坑……第二百九十章 舉一反三第七百二十七章 厲鬼過境第二百九十一章 誤打誤撞第四百八十九章 辦學辦報,出人出錢第四百八十四章 鄭鎔和齋長第七百四十八章 人比花嬌,羣賢薈萃第七百一十九章 爹坑……第五百七十章 有其徒必有其師第四百零五章 君子行徑第四百二十四章 撒手放養第六百二十章 教訓第六百四十一章 鬧洞房的熊孩子第五百五十二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七十章 負荊請罪第三十四章 有其父必有其女第七百零五章 巡弋,攔截第六百八十一章 黑鍋第八百三十五章 小霸王鬧事第一百六十九章 賢母孝子惡尚書?第八百五十四章 餿主意第七十三章 誰誤人子弟?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魔王駕到第五百七十九章 雷霆第八百七十一章 蜂擁第六百四十五章 不信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第七百一十章 有其妹必有其兄第一百八十八章 國事家事第七百四十九章 能說的都被老師說了第七百三十四章 雞犬不寧第四十七章 葛氏新書和多事之秋第七百六十章 分歧第八百七十七章 出人意料第五百七十四章 不講理,看張郎第八百五十二章 招了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掛東南枝
第八百五十九章 心大的熊孩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曆法和傷痕第四百三十五章 琴瑟第六百五十一章 能翻幾層浪?第五百六十六章 夜深人不靜第七百零七章 夜無瀾而晨驚第二十三章 拿錢砸懵你第兩百零三章 奇怪的朱公子第五百八十七章 好爲人師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愛嫁誰嫁!第二百七十五章 打探和分班第六百八十八章 婚宴那些事第四百三十五章 琴瑟第二百七十六章 對調第一百九十五章 被“請”來的客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做人不能鹹魚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所求第五章 說好的退婚呢?第六百七十章 紛至沓來第六百三十章 同袍之誼第一百四十九章 書非借不能讀也第三百零三章 考試第八百五十五章 除夕第一百五十四章 念頭通達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有多高,心有多大第一百三十章 你射他一箭,我打你一頓第八百章 證明第四十章 師徒鬧翻?第一百二十六章 看劍!第七百五十三章 賞賜和賀禮第八百五十七章 動若雷霆第五百六十五章 成婚如趕集第二百三十六章 字付張卿第六百一十四章 三堂會審,著書立說第三百三十二章 直搗黃龍,絕妙捧哏第一百三十四章 釣到了好大一條魚……第五百九十四章 何德何能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矜持,新人設第四百四十章 興隆茶社的預熱日第四百三十一章 請君上船第三百二十八章 孝子分杖第五百二十七章 老調無人聽第一百二十四章 唐時有個和尚第八百七十章 捨棄第八百零一章 同情和詞典第七百八十八章 武人之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郎舅(上)第六百三十一章 負重前行第六百零三章 不走尋常路的大戲第七章 三個人,兩張牀第五百二十九章 外面的世界第三百七十九章 猶如陽光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的脾氣第四百一十五章 查功課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別多一分錢第六百零二章 乘龍佳婿要靠搶第七百三十六章 自盡,送禮第三百七十五章 吃貨和意外第一百九十六章 你看中的全拉走第四百四十五章 秋風掃落葉第八十四章 巨坑的“好學生”第二百五十八章 殘局第七百一十九章 爹坑……第二百九十章 舉一反三第七百二十七章 厲鬼過境第二百九十一章 誤打誤撞第四百八十九章 辦學辦報,出人出錢第四百八十四章 鄭鎔和齋長第七百四十八章 人比花嬌,羣賢薈萃第七百一十九章 爹坑……第五百七十章 有其徒必有其師第四百零五章 君子行徑第四百二十四章 撒手放養第六百二十章 教訓第六百四十一章 鬧洞房的熊孩子第五百五十二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七十章 負荊請罪第三十四章 有其父必有其女第七百零五章 巡弋,攔截第六百八十一章 黑鍋第八百三十五章 小霸王鬧事第一百六十九章 賢母孝子惡尚書?第八百五十四章 餿主意第七十三章 誰誤人子弟?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魔王駕到第五百七十九章 雷霆第八百七十一章 蜂擁第六百四十五章 不信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第七百一十章 有其妹必有其兄第一百八十八章 國事家事第七百四十九章 能說的都被老師說了第七百三十四章 雞犬不寧第四十七章 葛氏新書和多事之秋第七百六十章 分歧第八百七十七章 出人意料第五百七十四章 不講理,看張郎第八百五十二章 招了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掛東南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