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昌宗說到做到!
出宮便向韋氏稟明拜上官婉兒爲師一事。韋氏原有些反對張昌宗拜上官婉兒爲師,不過,在聽了張昌宗交待的前因後果,以及此事乃是武氏促成之後,便忍住反對意見,着手爲兒子準備行拜師禮儀需要的六禮。
張昌宗原本以爲要多費些口舌,說不定還需要把莫須有的老神仙拉出來溜溜兒,結果,老神仙還沒上場呢,只武氏的大旗就把韋氏搞定了。
武氏真是一面大旗,搬出來不僅能搞定韋氏,還把叔父們和哥哥們都搞定了,所有的反對意見,都在武氏這面大旗下消失無蹤,二哥張昌儀神情複雜的沉吟半晌兒,最後只化作一聲嘆息,交代張昌宗在宮裡行走小心些,謹言慎行,莫要招惹是非。
張昌宗對張昌儀的交代心領神會,並非張家人趨炎附勢,所懼者不過是死。武氏任用酷吏,手下已經沾了一羣大臣和宗室們的鮮血。這世間怕死的人不是沒有,只是,並不包括有一大家子人的張氏。
想想文英、文貞可愛的小臉,做父母長輩的,行事便會情不自禁地多了幾分謹慎。張昌宗理解他們,也支持他們的決定。做男人可不就是要爲一家大小考慮麼?
張昌宗還在感嘆,就聽韋氏叮囑他:“上官才人系出名門,雖說長於掖庭那等地方,但教導她的母親鄭氏卻也是名門貴女,這等出身,這等的學識,可謂家學淵源,想來是極好的,更不用說就連太后也是推崇的,不過……六郎你聽好了,只許向她學學問之事,不許學她人品行事,知道嗎?”
面對韋氏的耳提面命,張昌宗自然是笑嘻嘻地點頭。上官婉兒的人品如何……講真,一下子還真看不出來,人是會變的,日久見人心是道理話,且行且珍惜便是。
趕在武氏離宮前,張昌宗請韋氏給他辦了一份小小的六禮,拎着芹菜、蓮子、紅豆、桂圓、紅棗和幹臘肉條進宮送與上官婉兒,正式補齊拜師之禮,也顯出他的鄭重。
上官婉兒收到的時候,並未嫌棄,神情都嚴肅了幾分,較之往日大爲不同。武氏見狀,大度的揮揮手,讓師徒倆兒自己去完成他們的拜師收徒儀式,並未多幹涉不說,甚至允許上官婉兒在陪侍期間,可與張昌宗通信,在書信中教導他,以盡師長之責。
上官婉兒感激的謝恩,謝完了牽着張昌宗的小手回自己居住的偏殿。這幾年正是武氏威勢最盛的幾年,偌大的皇宮,就只有她一個主子,即便是皇帝李旦同學也得避其鋒芒,住在宮外,還憋屈的號稱別殿。
進得居處,上官婉兒沒多耽擱,直接把張昌宗領到書房——
還真的是書房!除了一架子、一架子的書,就是一套坐榻、案几,還有燈柱,看上面蠟燭燃燒的痕跡,想來是常有人在此看書的緣故。
上官婉兒一邊愛惜的撫摸着書架上的書,一邊道:“在我離宮前,給你整理了些書籍,稍後你帶回去,細細讀之,你現在年齡還小,無須精讀,只需粗略讀讀,開闊下眼界便好。”
張昌宗看她對書那般愛惜的眼神和動作,心中一動,問道:“師父喜歡看書?”
上官婉兒點點頭,手指輕輕撫摸着架子上的書卷:“它們是如此可愛,只要我願意下苦功便能得到回報,一分苦讀便能有一份收穫,只要勤奮,從不因旁地緣故薄待人,六郎你說,是不是很可愛?”
張昌宗鄭重點頭:“很可愛!”
包括撫着書,整個人顯得神采奕奕,幸福得好像在發光的上官婉兒,都很可愛!
張昌宗有一種感覺,他的這位女師父似乎再讓他了解她,讓他知道上官婉兒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而不是在大殿上那個溫婉斯文的牽着他,笑得看似溫婉,其實十分遙遠的女人。
張昌宗鄭重的樣子,取悅了上官婉兒,她蹲下身,與張昌宗平視着道:“若喜愛便好好珍惜,好好閱讀它,讓它爲你所用。六郎可知爲何同一本書不同之人來讀,有人讀成大儒,有人平平無奇,讀得狗屁不通呢?”
張昌宗想了想,答道:“是因爲每個人的資質不同嗎?有些人會讀書,有些人不擅長讀書;還有就是用心程度不一樣?”
上官婉兒嫣然一笑,也不說張昌宗說得對不對,只是又問道:“那爲何同樣讀得好,同樣用心的人,讀出來也有區別呢?這世間讀書人不知凡幾,然可稱大儒者卻屈指可數,又是爲何?”
這個張昌宗還真沒想過,略作思考後,答道:“是資質的不同嗎?有些人腦子靈活,理解能力好,有些人腦子笨,學習理解的能力便差,是這個區別嗎?”
上官婉兒露出感興趣的神色來:“學習理解能力?這個說法倒也新奇有趣。不過,我卻認爲不止資質。”
“請師父指點。”
張昌宗認真的請教。上官婉兒笑眯眯地摸摸他的頭,拉着他小手在坐榻上坐下,師徒倆兒面對面坐着,上官婉兒看張昌宗滿臉認真,似乎被萌了一下,竟伸手捏捏他的小臉——
張昌宗被捏得滿頭黑線,故作嚴肅的抗議:“師父,討論問題呢,別動手動腳的,嚴肅些!”
上官婉兒奇怪地看他一眼,訝異道:“小六郎難道尚無覺悟嗎?”
“什麼覺悟?”
“做了我的徒弟便是我的人了,給爲師捏捏小臉兒不是徒兒應盡的義務嗎?”
張昌宗黑線,很是嚴肅的表明態度:“從沒聽說過這樣的義務,師父是第一次做師父,想是被誰誤導了?這種人真是太壞了,師父快跟這種人絕交,不要被帶壞了!不過,師父這都是小事,徒兒相信師父是立場堅定,思想能經得起考驗的好師父,一定不會被帶壞的。所以,師父,我們接着討論正事吧,這種小事兒就不需要佔用時間了!”
“哈哈哈!”
上官婉兒直接伏案大笑,笑夠了方纔伸手摸摸張昌宗的腦袋,誇讚道:“六郎果真可愛,唔……收你做徒弟,也挺好的。”
“喂,師父!”
“好吧,好吧,言歸正傳!爲師以爲關鍵在於思考。”
大概是張昌宗抗議的表情太急迫,上官婉兒總算不逗他了,直接跳回話題。
“思考?!”
張昌宗凝眉思索。上官婉兒目光湛然,臉上閃爍着智慧的光輝:“便是思考!同一本書,不同的人讀來收穫不同,這不奇怪,因爲每個人的性情、經歷皆不同,自感感悟不同。但是,會思考則不同!不會思考的人讀書,讀過便算,若是讀了別有用心者所做的書,還會成爲旁人思想之傀儡,只知人云亦云,不知所謂!”
張昌宗認同的點頭:“對,是由讀書被洗腦的人!”
“洗腦?這個說法倒是新奇有趣,簡單直白。爲師發現你常能找些新奇詞句簡單直白的形容某些事物,這是天分嗎?”
上官婉兒好奇的問着。張昌宗被誇了,不好說是時代發展的結晶,只得催促道:“師父,我們快說正事,正事,正聽出興趣呢!”
上官婉兒一笑,接着道:“會思考的人讀書,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把這些知識去蕪存精,化爲己用,更有甚者,還能在此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思想發展開拓,成爲一代宗師!”
張昌宗嗯嗯點頭,追問道:“師父,孟子便是這樣的人嗎?”
上官婉兒讚許的看他一眼,目光殷殷的看着他,道:“對!所以,六郎,讀書不止要讀,還要想,要思考,把所有學到的學識都化作自己的,如此纔不枉讀書一場!”
這是上官婉兒對他的期待嗎?也就是因爲有這樣的思想,所以才能在掖庭那樣的地方也讀成一代大家嗎?
張昌宗就從未想過這些問題,也沒試着歸納總結過,感覺讀了這麼多年書都白讀了,心中真是心悅誠服:“喏,師父,我會努力的!”
上官婉兒輕輕一笑,沒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