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章 濟北

高唐是齊國的西部萬戶大邑,南臨去年已經被趙軍佔領夷儀、聊城,西臨晉國河間之地,是齊國在濟北地區的中心,更是陳氏的老巢。

五十年前,齊侯杵臼因爲陳氏驅逐慶封,又驅逐了欒、高二卿立功,便把莒地旁邊的城邑賜給陳桓子無宇。老謀深算的陳無宇先是假意辭謝,又買通齊侯之母穆孟姬,爲他請求更好的高唐,之後陳氏將家族主邑遷徙到這裡,開始“昌大”。

趙侯三年五月下旬,七萬多趙、衛聯軍已經將高唐城圍困得連一隻耗子都逃不出去,一邊讓兵卒試探性攻城,趙無恤一面也與陽虎、趙伊等衆將吏在軍營裡商議這次攻齊的戰略部署。

“齊國從太公時候起,便是一個大國,方圓兩千裡,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可以說是一處四塞之地。然而若要論其形勝,不及秦國、周室之險阻;語其封疆,仍然不及楚國、吳國之廣袤。然而能成爲趙國大患者,莫過於齊國!”

趙無恤提綱挈領,先給齊國下了這麼一個定義,隨即目視帳內衆將,看看他們有何見地。

騎兵將領虞喜道:“齊國之於趙國,犬牙相錯,僅有一河之隔,若是趙國嚴防密守還好,但若是國內空虛,齊國出動一支精兵渡河破河間,再入東陽,不出十日,便能抵達鄴城外圍……”

“說的沒錯,故而過去十年裡,寡人發兵征討秦國、吳國,都必須用魯國的兵力來牽制齊國,但齊國實力在陳氏統治下不斷恢復,不可再等,此番伐齊,必須徹底解決這一肘腋之患!”

但正如後世楚漢之爭時酈食其說過的一句話:齊負海岱,阻河濟,雖數十萬師,未可歲月破也。

齊國雖然被趙氏削弱了數次,又內鬥嚴重,但仍然有口數兩百餘萬,兵卒數萬,想要一戰滅亡,談何容易?

但在趙無恤看來,這也並非沒有可能。

“齊國雖然號稱四塞,可其實,卻也處處是漏洞,海岱的地勢偏淺迫狹,雖然西峙泰山,卻仍然沒有足夠的崇山峻嶺與中原隔絕,雖然東環大海,西臨河濟,但這些依然不是無法渡過的弱水三千。河間、東陽扼其項,而魯國、泗上犄其足,如今地利的優勢都已被我軍控制,齊國何足畏懼?”

眼下,趙軍首先要攻克的是高唐,這裡就是齊國的北門戶,也一處重要的南北孔道,居中原衡衢,乃趙軍進入齊國的糧食轉運中樞,若想破齊,必先爭奪此地。

“倍則攻之,十則圍之,寡人帥七萬大軍圍困高唐,城內的百姓已經在陳氏的威逼下盡數向東撤走,城內僅剩下不足三千的守卒,日夜攻打,指日可破。”這時代的城牆,還沒有能在“少樑砲”等魯班製作的攻城器械面前堅持數月不破的,趙無恤關心的,是後面的計劃。

“整個濟北地平土沃,無大川名山之阻,在步卒停頓於高唐的同時,騎兵已經分別向四周百里外殺去,消滅可能會抵抗的齊人。高唐一破,則齊人在濟水以北無險要可守。”

追溯歷史,趙無恤和他手下的將領們便能發現,從鞍之戰到平陰之戰,晉國與齊國的交鋒總是在濟水之南進行的,這濟水之北,齊國從來沒有死守過。

所以唯一的天然障礙,還是在被稱之爲“清河”的濟水處。

一直駐守衛國,負責監視齊國的趙伊也說道:“齊國陳氏可用之兵不過五萬,似乎知道在濟北與君上交戰必敗,他們幾乎從一開始便做出了退守濟水一線的打算,濟水爲池,長城爲塞,加上趙國沒有水軍,無法從海上包抄,齊國似乎可以暫時無虞了。”

趙無恤頷首,陳氏那邊也沒少派遣使者過來,說願意歸還夷儀,甚至可以割讓高唐所在的濟北,以換取一份和約,但趙無恤對於這個噁心了他近二十年的敵人,一點都不鬆口,一副必滅齊國的架勢,畢竟前年征服的徐、泗太過地廣人稀,無法吸引軍功貴族們大規模移民過。而齊國卻近在咫尺,肥沃的土地也讓趙人垂涎三尺,趙國在休養生息一年多後,急需新的戰爭讓“軍功授爵”這架機器重新開動起來。

整個五月下旬,已經許久未動真格的趙軍猛攻高唐,到六月初時高唐陷落。

除了高唐外,旁邊的晏邑已經在齊國流亡大夫晏圉策動下起兵反抗陳氏,迎接趙軍到來,而其餘的麥丘、犁丘雖然有城邑,卻不足以阻擋大軍前進,它們或被攻陷,或者望風投降,齊國人的作戰意志,跟秦、吳完全沒得比。

與此同時,是大量被陳氏統治舒服慣了他濟北齊人出於恐慌,開始大肆向濟南逃竄,雖然趙國騎兵堵截住了一部分,但大多數人都選擇繼續相信陳氏會庇護他們,由此可見陳氏在齊國的確恨得人心。

濟南,也就是濟水之南,這裡現在被稱之爲“歷下”,地理上南阻泰山,北襟勃海,專魚鹽之利,位於午道之中,實在是齊國內部的一處肘腋重地。一旦歷下保住,則齊國就算濟北被攻陷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若像鞍之戰、平陰之戰那樣歷下失守,齊國就有危險了。

總之趙軍若不能奪取濟南、歷下,進攻齊國都城臨淄就無從談起了,而齊國的主力三四萬人,也正在歷下、平陰等地駐防,防備趙軍渡水進攻。

是故接下來,趙軍將領的商議主要集中在奪取濟北後,如何進一步攻略濟南上。

趙無恤卻自有打算,召開軍議時,他說道:“老規矩,實則虛之,虛則實之,大軍休憩數日後兵臨濟水,做出渡河姿態,但在另一邊,寡人卻還有一支奇兵……”

無恤手指往地圖東面一指,說道:“首先對濟南地發動進攻的方向,當在泰山長城一線!”

……

“好傢伙,這長城究竟有多長啊?”

駐馬之時,鄒國相邦趙廣德眺望齊長城,唏噓不已,因爲從他這個位置看去,只見它建築在起伏連綿的泰沂山系之中,雖沿線有平谷之地,但多爲山嶺,或版築夯土,或磚石對壘而成的長城依山就勢而築,其建築雖不高大,但連在一起,就像一條石蛇般沿着山勢盤旋延伸,的確蔚爲壯觀。

在十五年前齊侯杵臼死後,陳氏依靠得民心擷取了政權,因爲趙氏忙於歸國結束內戰,他們才勉強穩住陣腳,卻也害怕趙氏緩過神來繼續進攻,於是陳乞陳恆父子便想了一個主意:他們在齊魯邊境開始增修長城,經過十多年經營,這便有了趙廣德眼前的“天險”。

“原本齊國的防矩就斷斷續續有數百里,如今陳氏花費十餘年時間打造出了這條齊長城,從平陰附近的防門向東延伸,過石門、夾谷、穆陵關,直至即墨海濱,東西近千里。”

兩鬢斑白的大將虎會縱馬從後方走來,曾經的他,是趙鞅忠臣的衛士,在投入趙無恤麾下近二十年時間裡,則從一個小小卒長變成了威震魯國的左司馬,剿滅羣盜、抵禦齊國,都有他的功勞。

“這得花費多少民脂民膏,以及百姓血汗啊。”趙廣德不由咋舌。

雖說從齊桓公死後,齊國就開始在南部邊境修長城,預防晉、楚的進攻,到現在已有百年之久,陳氏不過是將其最終完工。但如此浩大的工程,趙廣德自問是辦不到的,他替趙無恤控制三邾,在鄒國實行跟趙、魯一樣的“車同軌、書同文”政策,也發展了經濟,但以鄒地的區區二十萬人口,連百里都造不出來,由此可見齊國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國力之雄厚實在可怖。

不過虎會卻對眼前的險隘巨防嗤之以鼻:“耗費了如此多的心血人力又有何用?鄒相,你當知曉,這長城,其實是是空的!”(~^~)

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533章 何欲何求?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644章 大風(1)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205章 臣與君第1207章 內諸夏而外夷狄第283章 擲矛兵第504章 夫差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289章 範鞅之死第1048章 勞民傷財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208章 成之誓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659章 謝幕第149章 輕騎夜擊 下番外8 羋月傳(中)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535章 鬼神第957章 合縱(下)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745章 爲何而戰?第208章 成之誓第46章 一生之敵第220章 內憂外患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第213章 衆志成城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267章 馳逐蹴鞠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1017章 馮翊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342章 盜亦有道(中)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1129章 長兄如父第1193章 楚王勝第361章 邾國第1161章 如龍第一謀臣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99章 勇於私鬥第13章 趙樂聯姻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720章 齊侯的貴賓第582章 鐵與血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441章 用人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804章 三家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442章 天逐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1099章 東方未明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159章 心亦憂止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338章 黑雲壓城第191章 孟談三策(中)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1068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987章 走投無路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90章 君子有爲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26章 猛士歸心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340章 輓歌一曲第834章 石渠第321章 無間道(下)第1222章 大結局同人《若使人生如初見》第365章 來自陶丘的邀請第1176章 特赦第85章 中原有菽第482章 戰和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
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533章 何欲何求?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644章 大風(1)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205章 臣與君第1207章 內諸夏而外夷狄第283章 擲矛兵第504章 夫差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289章 範鞅之死第1048章 勞民傷財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208章 成之誓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659章 謝幕第149章 輕騎夜擊 下番外8 羋月傳(中)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535章 鬼神第957章 合縱(下)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745章 爲何而戰?第208章 成之誓第46章 一生之敵第220章 內憂外患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第213章 衆志成城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267章 馳逐蹴鞠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1017章 馮翊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342章 盜亦有道(中)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1129章 長兄如父第1193章 楚王勝第361章 邾國第1161章 如龍第一謀臣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99章 勇於私鬥第13章 趙樂聯姻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720章 齊侯的貴賓第582章 鐵與血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441章 用人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804章 三家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442章 天逐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1099章 東方未明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159章 心亦憂止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338章 黑雲壓城第191章 孟談三策(中)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1068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987章 走投無路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90章 君子有爲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26章 猛士歸心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340章 輓歌一曲第834章 石渠第321章 無間道(下)第1222章 大結局同人《若使人生如初見》第365章 來自陶丘的邀請第1176章 特赦第85章 中原有菽第482章 戰和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