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6章 特赦

“國法草創,是故《趙律》中對於復仇一事沒有詳細條文,此次廷審,參照類似條文,與復仇有聯繫的是《絕時殺人》,在《趙律疏議》中,絕時殺人應按‘故殺’罪懲處,‘以刃及故殺人者,斬’!”

大理寺外的廣場,名爲“棘庭”,得名於周代的制度:大司寇聽獄棘木之下,這是裡公開審理案件的地方。

棘庭上,在數百人衆目睽睽下,頭戴獬豸冠的大理鄧析親自審理伍封復仇案,在讓提刑官公開證據,宣佈了判決的理由後,鄧析對手帶枷鎖,站在堂下的伍封宣判道:“是故伍封持刃殺伯嚭,證據確鑿,依國法,當處以死刑!於秋後問斬!其從犯百餘人,皆罰甲一紮!”

此言一出,堂上的理官們都暗自擦了一把汗,終歸是嚴懲重判了。而堂下的旁聽者,更是大吃一驚,尤其是公羊高等人目瞪口呆,這個判決比他們預想中還要更重許多。西門豹等名法學子開始爲大理寺的公正執法拍手叫好,但周圍人數是他們百倍的鄴城工商、里閭代表們,則義憤填膺,對於伍封的遭遇極爲同情,紛紛表示不滿。

“啪!”

驚堂木重重敲在案几上,讓喧譁的棘廷爲之一滯,鄧析也不管各界士、民如何不滿,依然面無表情地問道:“伍封,汝與汝之訟師可有異議?”

孫武親自出面,花費重金爲伍封找來的訟師耷拉着腦袋,在訴訟的祖宗鄧析面前,他哪有翻天的本事?

而伍封雖然面色有些蒼白,但卻並無膽怯之色,只是朝鄧析頷首:“多謝大理費心,封並無異議。”

他又回過頭,對那些希望他無罪釋放的鄴城士、民行禮道:“父仇得報,封已經心滿意足。對於封個人而言,復仇無過,但對於國法而言,私下復仇殺人已經逾界,罪當死,封無話可說。大理秉承國法,公正無二,還望諸位勿要爲難法官……”

伍封表明心意,然而他此言一出,棘庭的聽訟者更是一片譁然,對他的同情更甚,對於宣判的理官,更是覺得他們不近人情,只知死扣條文,真是鐵石心腸的酷吏!

“酷吏……一羣酷吏。”

也不知是誰最開始罵出了這個詞,最後半數的聽訟者都在咬牙切齒地盯着鄧析,罵他酷吏,將心裡的不滿和憤怒放到了這位理官身上。

鄧析卻不理會,正要宣佈退庭,卻聽到一聲“且慢”,卻見一人在幾名羽林侍衛護送下,從庭外入內,正是趙國的太子趙恆,在場衆人連忙下拜行禮……

趙恆入庭後,朝鄧析和衆理官拱手,然後說道:“恆來此,是帶來了一份詔書,還要傳達君上的一席話……”

見太子親至,士、民們面色一喜,感覺事情還有轉機,大理寺的理官們則面面相覷,沒料到事情會如此發展,只有事先被趙無恤打過招呼的鄧析嘆了口氣,下拜接詔。

……

“民有冤屈,自有國法主持公正,豈能私自持刃殺人?若人人效仿,將置國法於何地?”

趙無恤的這份詔書很長,他首先嚴肅了律法,親自出面否定了私人復仇的合理性,宣佈此事是趙國決不能放鬆的。自此以後,趙國將不再允許私人復仇,認爲父母、親友、師長有冤屈的,大可上訴,郡縣不受理,就告到大理寺,大理寺不受理,就告到寡人的面前,寡人自然會按照律法,還冤死者一個公道!

他同時稱讚了大理鄧析的判處,在程序上是公正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他又說,因爲寡人的疏忽,導致律法有缺漏,碩大一本《趙律》中,對於復仇殺人竟然沒有詳細的條文,只能參照類似條文判刑,如此一來,很容易造成理官依法判刑卻超出了罪犯應有刑量的情況……

是故,趙侯針對此次事件的特殊性,頒佈了一個****令。

“****令?”一些人面面相覷,原來還有這種東西?

理官們卻無人有異議,因爲在《趙律》裡,國君不受律法限制,公室的王子王孫犯法,也不經由大理寺,而是由獨立的公室法規加以審理,罪罰的標準也自然與官、民不一樣。

此外,“國君有****之權”,也是《趙律》開篇就規定好的事情。赦令又分大赦和小赦,大赦是遇有重要慶典、重大事件時,給有小罪的百姓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至於小赦,則是遇到特殊情況時,對個人的寬赦……

在趙國,在趙無恤開國時有一次大赦,但小赦,卻是建國之後頭一遭,不想卻用在伍封身上了。

趙恆看了一眼垂首接詔的鄧析,嘆了口氣,感覺有些對不起這位兢兢業業的老理官,但還是宣讀道:

“伍封故殺,按罪當死,視其能自首認罪,且國法無專管復仇之律令,未免判處有失公正。寡人不赦其罪,只赦其刑,免伍封死罪,抄其家產,賠償伯氏後人,伍封本人剝奪爵祿,流放至海濱即墨縣服役……”

話音畢後,太子恆看了看伍封,對他點了點頭。

當事人伍封怔在當場,直到他的訟師拉他,才連忙朝太子趙恆下拜,感謝國君的****。

這份****詔書一下,憋了很久的旁觀士、民爆發出了一陣“君上萬歲”“君上聖明寬厚”的歡呼。

而另一頭,還沒搞清楚情況的理官們有些懵,但事先被趙侯打過招呼的鄧析已經接過了詔書,認下了這次趙侯對判決的干涉……

“臣,奉詔……”

鄧析起身,接過了趙恆手裡的詔書,它是如此的沉重,以至於鄧析回身時,腳步都有些蹣跚……

……

“事情都辦完了?”

長樂宮日居殿中,趙無恤依然在處理永遠都不會有盡頭的國事,當太子興沖沖地從外面走來稟報棘庭上發生的事時,他也只是擡了下頭。

“****令一下,旁聽的百姓都齊聲高呼君上萬歲,君上聖明,擁戴之心溢於言表,那伍封也沒有料到,淚流滿面,看得出來,他雖然已經有了死志,但萬物誰不偷生?能留下這條性命,他日後到了即墨,也必定對趙氏死心塌地……”

“嗯。”似乎對這些事早在預料中,趙無恤沒有太多反應。

趙恆不知道父親心中所想,興奮地說道:“在小子看來,這只是看得到的好處,短期看不到的好處還更多。私人復仇乃是違法的道理,通過學宮的屢次駁辯,算是舉國皆知了;伍封的死刑雖免除,但罪過卻被定得死死的,公羊高等人想以禮壓法,讓復仇合法化的企圖,也未能得逞。鄴城百姓現在都認爲父親是仁德之君,心裡的那點不滿,則加到了大理寺一些理官的身上,視之爲酷吏……”

趙無恤笑了笑,這是此次大論戰最好的一個地方,那就是科普了律法,對於儒家,可以利用,但絕對不能作爲國家的統治思想,春秋決獄那種荒唐的事情,他不希望在今後的歷史裡出現。

不過說到這裡趙恆又擔心地問道:“只是****先例一開,往後是否會妨害到國法的執行?”

“汝想多了。”

趙無恤卻不這麼認爲,****,是法外開恩,也是統治階級留給自己的一道後門,別說君主****時代,就算放到二十一世紀,真正法治時代,****也是司空見慣的事。

英國算是近現代法律的源頭吧,然而女王和議會依然有赦免權。法國曾經把一位國王送上了斷頭臺吧,然而其****適用於所有犯罪人。燈塔國號稱司法公正吧,然而也有總統****令,只要總統一紙****令,監督或者在逃的犯人就立刻獲得自由,即使發現問題也沒有任何機構可以否決……

哪怕是中國,也有大赦和****,大赦的決定權賦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決定權賦予了全國人大常委會,由國家主席發佈****令。

所以無論哪一個現代國家,都擁有****,這是統治者權力的象徵,在****時代,這個特權實施者,自然唯獨有君主本人了。

在趙國,法律面前,百姓人人平等,卻不包括君主,和君主試圖保住的人。

這是個赤裸裸的現實,也是短短十年無法改變的現狀。

不過趙無恤依然有擔心的地方,他嘆了口氣:“只是,這次的事,有些委屈鄧析了……”

……

因爲西門豹寫的那份《復仇議》,他儼然成了名法一派的年輕一輩代表。前些日子,鄧析還特地讓他來大理寺見了一面,對這個年輕人極爲讚賞,讓他學而優則仕,來大理寺做見習的小吏,多瞭解一些法律條文,也增長實踐經驗。

是故今日西門豹才能以大理寺小吏的身份在棘庭旁聽,並見證了整個戲劇性翻轉的過程。

“此次的****一下,大理的判決便形如空文,這件事實在是,實在是……”

西門豹不知道此事發生前,趙侯已經跟鄧析打好了招呼,是故對整個過程有諸多不解,認爲是公室臨時反悔,爲此他生出了許多不甘,本來想要安慰鄧析一番,不想卻變成了抱怨。

鄧析倒是雲淡風輕,受了委屈後,卻笑了笑沒有說話。他事先已經接到了趙侯打的招呼,二人對這次的事心照不宣,趙無恤還暗示鄧析,可以稱病,讓其他理官來主持審理。

然而鄧析卻硬着頭皮,坐到了主審官的席位上,承擔了這次的怨望……

“我老了,壽命也不知道還有五年還是十年,此事之後,也差不多就該摘下獬豸冠,告老還鄉,受一點怨恨算什麼?倒是年輕人還大有希望,不該受此委屈,《趙律》,還有待汝等去完善修補,國法,還有待汝等去維持發揚……”

其實,鄧析比天真的西門豹更加清楚,這已經不是趙無恤第一次干涉司法了。早在十多年前,鄧析在趙氏草創律法的時候,趙無恤就暗示他,對齊國公子陽生進行公審,臨時追加條款,對陽生施加重典,處以腰斬!

而過了一些年,等到石乞、眉間赤二人殺晉國太子時,趙無恤卻又以趙氏之法不能管到整個晉國爲由,阻止鄧析等人涉入此事,眉間赤被輕描淡寫地放到軍中,沒幾年又回來了,還做了趙無恤的身邊那個神秘組織“黑衣”的首領,對趙侯死心塌地。

從那個時候起,鄧析就有些明白了,雖然趙侯將律法和大理寺的地位拔得很高,遠遠比周代的大司寇要強。但歸根結底,整個法律系統,包括這部《趙律》,依然只是強大君權的附庸,國君的意志,能左右律法……

法律系統的理官們,依然是統治的工具,不是統治本身,只要國君需要,他們隨時會被提出來,作爲百姓眼中的“酷吏”,替君主的決定背鍋受過……

這次判決,鄧析在趙無恤的支持下頂住壓力,維護了國法的嚴肅性,同時讓“復仇不犯法”這種自古以來極爲正常的事自此一去不復返。但隨着趙無恤的一紙****,國君和太子倒是做了好人,卻讓鄧析成了百姓眼中的壞人,集天下之惡於一身的滋味,不好受啊……

“誰讓吾等是君上的臣子呢?”

鄧析是名法之學創始人,但他不是那種爲了法律的公正,能夠與國君對着幹的強項令,這口鍋,他只能背。因爲律法在這個時代,是極其脆弱的幼苗,在趙侯羽翼之下方能成長,一旦沒了趙氏支持,只怕會被巨大的輿情和頑固的禮制摧垮。爲了讓律法能夠延續,一些委屈和不公,鄧析也只能啞巴吃黃連。

視法本身爲君權附庸,這是春秋戰國法家的核心思想,法是用來限制臣、民的,卻唯獨不是用來限制君主的,反而是用來加強君權的,這與後世的立憲修法差距極大。

不僅自己背鍋,鄧析還苦口婆心迪地告誡後輩道:“西門豹,汝記住,赫赫君權之下,均爲螻蟻……吾等能做的,就是接受詔書,履行君上之意志,同意伍封****。同時下來後亡羊補牢,完善律法裡的條文,好讓日後相同的事不會再發生,再有人私人復仇,律法絕不寬恕!”

西門豹頷首之後,心情卻久久不能平復,等到他送鄧析返回居所時,街上有許多百姓依然在津津樂道地說着國君下達****令的事,人人皆視趙侯爲聖君,視伍封一案爲沉冤昭雪,但也認識到了,私下復仇只怕是真的會吃官司的,下一個犯事的,可不要指望君上的****,唯獨對”酷吏“,卻是一句好話都沒有。

在馬車上的西門豹聽得憤懣不已,他咬牙切齒許久,突然對鄧析脫口而出道:“大理,若是,若是有朝一日,律法能夠限制到國君,讓國君也不能濫用****之權就好了!”

ps:唐代開元年間的張瑝、張琇兄弟復仇殺人案裡,也是因爲《唐律》沒有管復仇的專屬條文,所以只能用類似的”絕時殺人“,判處”故殺“的罪名,當時唐朝朝野也對這件事展開了劇烈的爭辯,最後唐玄宗選擇了處死兄弟二人,但民間依然對他們充滿同情,律法已經進步一千年的唐代尚且如此,就可想漢代、先秦的情況了。

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324章 亂(下)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第54章 冬至(三)第239章 愚公移山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56章 “民主制度”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137章 大射儀(下)第680章 中牟之降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91章 子產之政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第447章 交鋒第253章 商丘對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768章 當歸 上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83章 雨我公田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213章 衆志成城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338章 黑雲壓城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897章 越有處女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第144章 甕中捉鱉第650章 大風(7)第1042章 君莫舞第457章 天地之大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643章 兩軍對壘第44章 始作俑者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926章 兵家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34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878章 趙跨革囊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1099章 東方未明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187章 起死回生第791章 長平之戰(中)第196章 成鄉!第97章 不棄親暱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912章 沸鼎(下)第1054章 趙國太子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296章 四武衝陣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75章 騂騂角弓第833章 桃之夭夭(下)第491章 魚第176章 誰家天下第25章 國野矛盾第138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306章 孔仲尼第88章 伊尹之志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892章 過河卒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23章 君子如玉第67章 大都無防第1026章 邗溝、菏水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
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324章 亂(下)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第54章 冬至(三)第239章 愚公移山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56章 “民主制度”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137章 大射儀(下)第680章 中牟之降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91章 子產之政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第447章 交鋒第253章 商丘對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768章 當歸 上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83章 雨我公田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213章 衆志成城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338章 黑雲壓城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897章 越有處女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第144章 甕中捉鱉第650章 大風(7)第1042章 君莫舞第457章 天地之大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643章 兩軍對壘第44章 始作俑者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926章 兵家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34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878章 趙跨革囊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1099章 東方未明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187章 起死回生第791章 長平之戰(中)第196章 成鄉!第97章 不棄親暱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912章 沸鼎(下)第1054章 趙國太子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296章 四武衝陣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75章 騂騂角弓第833章 桃之夭夭(下)第491章 魚第176章 誰家天下第25章 國野矛盾第138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306章 孔仲尼第88章 伊尹之志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892章 過河卒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23章 君子如玉第67章 大都無防第1026章 邗溝、菏水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