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

一個時辰後,大河之上,數十艘木舟搖着槳南行。

北岸,從朝歌方向有煙塵滾滾而來,範氏的五百甲士來遲一步,只見到了一片狼藉,屍骸遍野的戰場。

四百名趙兵,十輛戎車陸續被擺渡的大舟運到南岸。面對這些還帶着血腥味和殺氣的兵卒,津吏和舟人們都戰戰兢兢地扶着槳,不敢擡頭望上一眼。

不過衆兵卒下船後,卻沒有冒犯津吏和舟人的財物、家眷,而是被軍吏組織着列陣,等待他們的統帥到來。

狹長的木舟搖搖晃晃,破浪而行,上面載着樂祁黑黝黝的棺槨,趙無恤則拉着樂靈子的手,並肩站在舟頭。

今天是一場令人匪夷所思的大勝,三十輛範氏戎車全部覆沒,五百多人的範氏之卒死傷近半,剩下的統統跪地投降,只有少數逃離。而趙兵共計只有十餘人死,三十餘人傷。

很大程度上,這場奇蹟般的大勝是靠了在中原初次登場的弩機,加上後世的三段射,以及趙無恤的指揮得當。

這次截殺的主謀範嘉也死了,淹死在了河心裡,這會不知道是被魚鱉吞食,還是漂到了下游。

趙無恤原本沒想要殺死範嘉,他最初的打算是將其生俘,問出範氏勾結齊國刺殺樂祁的口供。再公之於天下,讓範鞅身敗名裂,而趙氏則佔據大義後,聯合晉侯及其餘三卿討伐之。

但戰陣之上,怎麼可能沒有意外?

範嘉的身份可不一般,他是範氏的嫡長孫,未來的世子、家主、卿士。想必消息傳開後,朝歌和新絳的範氏之宮會三月素稿,不知道老豺範鞅看到他這一連串陰謀帶來的結果後。會是什麼表情?

雖非有意爲之,但趙無恤很希冀能看到範鞅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絕望和憤怒。

你既然謀害了我的婦翁,我就送你的孫子餵魚!

不過無恤擔心的是。範氏也許會藉此對趙氏宣戰……

如果戰爭提前爆發,他手頭這四百多人可不夠。所以必須迅速前往宋國,在樂祁的葬禮上,號召樂氏全族復仇,若是能把宋國也拉進趙氏的陣營,則再好不過!

不過縱使這樣,趙氏也沒有多少勝算……從去歲到現在,短短一年裡,趙無恤能讓成鄉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下宮也變了樣子。但總的來說,對這個家族做出的改變,還不夠,他們最需要的,依然是時間。

趙無恤凝神思索未來的選擇和路徑,卻不知道在他的身後,那個頭上裹着幘巾,臉上抹了泥巴的舟人一邊搖槳,一邊睜着一對閃亮的大眼睛,盯着這位少年大夫的背影看。

木舟靠岸。趙無恤懷裡抱着素衣素裳的樂靈子,躍下了船頭,厚底的皮鞮踩在南岸潮溼泥濘的土地上。從這裡開始,他便離開晉國的領土了。

先行到達的兵卒們列隊迎接,歡呼響徹雲霄。

“君子萬勝!”

無恤懷中的少女沒有和往常一樣羞澀,只是將頭靠在夫君的肩膀上。

這是他承諾過的,他言出必行,哪怕前方遍地荊棘,哪怕有虎狼阻攔,他也會殺出一條血路,然後抱着樂靈子。讓她足不沾泥,衣不沾血的回家!

但無恤的腳步也踩得有些沉重。他隱隱感覺到,“趙無恤”的歷史軌跡。在棘津之戰後,將出現巨大的變動……

……

新絳城外,範氏之宮,此時已經是十二月中旬,宋國大司城樂祁遇刺的消息已經傳遍了市井和官署。但早在一旬之前就得知此事的晉侯和六卿,卻遲遲未能做出對小行人趙無恤的處置。

趙鞅斥責範鞅是此事主謀,但一國執政聯合敵國刺殺盟友卿士,聽起來太過聳人聽聞,衆人都寧願相信,是齊侯爲了阻止晉宋聯合,做的好事。

範鞅知道趙氏並無證據,便將各種非難置之不理,靜心等待從朝歌傳回來的好消息。

“算起來,趙無恤早就應該被我範氏的朝歌守軍截獲,押解歸來了吧?”

範鞅精神奕奕,和趙鞅、趙無恤的勾心鬥角彷彿讓他回到了坑死欒盈的那段日子,那段意氣風發的時光。

他暗暗打算道:“憑藉此事讓趙氏威望喪盡後,就該輪到我範氏的子侄出使宋國了,將這一功勞送予阿嘉,讓他得以提前返回新絳……”

然而,傳回來的,卻是範嘉在棘津溺死,趙無恤渡河南下的消息。

範鞅雙手顫抖,捧着那把從河底打撈上來,還沾着泥沙的長劍“劉公”,這是範嘉的佩劍。嫡親孫兒死前的悲鳴和痛苦彷彿加於己身,一種害人不成反害己的悔恨席捲了範鞅的心田。

“趙氏!趙無恤!”

這位八旬老翁的面容頓時扭曲了,他只感覺喉頭一陣辛甜,一口老血嘔了出來。

……

數日之後,虒祁宮上空烏雲低沉,一場太行以東吹來的冬雪似乎就要降下。

大殿的門轟然打開,一臉憤慨的趙鞅首先走了出來,他將手裡的玉珪狠狠扔到了青石地板上,也不理會出來拉着他解釋的韓不信,就這麼一甩袖子,揚長而去。

長鬚及胸的韓不信嘆了口氣,也緊隨其後,坐上步輦前去追趕。

之後一同邁出大殿的,是高冠朝服的知躒和魏侈。

“趙孟何必如此生氣,死的又不是他兒子。”走在知躒一步之後的魏侈回想起方纔趙鞅在殿中的怒吼,頗有些心虛地說道。

“按趙孟的意思,此次要將範、中行定一個勾結齊人之罪纔算滿意。但此事證據不足,何況趙無恤與範嘉二子在大河北岸火併,趙氏之兵倒是沒什麼損傷,可範氏卻死傷無算,連嫡親孫子也溺死在河裡,怎麼看都是他們吃虧。”

知躒看了一眼身後離開的中行寅,還有喪子後一臉陰沉的範吉射,繼續對魏侈說道:“趙孟認爲是範氏自己的錯,而死了兒子的範吉射則要求將兇手追緝回國,斬於絳市,雙方爭執不下,連國君都爲難不已。所以我初爲執政,必須處事公允啊……”

在發生在棘津的消息傳來後,老邁的範鞅聽聞自己孫子溺死,一氣之下臥牀不起。

當知躒前去探望時,只見範鞅躺在軟榻上,蓋着厚重的被褥,短短几天時間,就瘦得幾乎走了形,他一雙渾濁的老眼望向知躒時,已經沒有了昔日的精彩。

畢竟是八十多歲的人了,而範氏一族,有指望的第三代人也就是範嘉。人總會有弱點,被範鞅寄予厚望的嫡孫說死就死,換了再心狠手辣的人,也會哀痛一番。

知躒握着範鞅那隻骨瘦如柴,輕飄飄的手臂,許諾着連他自己都不信的謊話,心裡卻沒有多少不忍。

他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

不過範鞅憑藉最後一絲清明佈置下的後事,再次讓知躒不敢小覷。

他乘自己還未死,竟火速讓其子範吉射接替卿位,又將執政之位讓給了知躒,拋出了範、知合作的餌食。

在熬了四十年後,知躒終於爬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此時此刻,他看着碩大的虒祁宮,第一次感覺自己已經成爲執掌此地的主人:晉國上軍將,執政卿知伯,多麼悅耳的稱呼!

這是新的時代,屬於他知躒的時代!

知躒又頗有些遺憾地想道:“若非範鞅暴病,範氏不穩,兩家恐怕已經打起來了,不過如此也好,晉國現在不能大亂。”

這次範趙之爭,雙方都沒有勝利者:範氏失去了一個繼承人,而趙氏最優秀的兒子,讓知、魏、韓都頗爲忌憚的趙無恤,也在知躒、魏侈、韓不信的“持中”意見下,被晉侯同意撤銷他小行人職守,下大夫之爵。

作爲“誤殺”範氏嫡孫的代價,趙無恤還將被處以當年晉重耳、範鞅、欒盈都遭受過的懲罰。

放逐出國!

“想必此時,趙無恤也已經抵達商丘了罷,除非他日後能爲晉國立下一份滔天的大功勞,使得國人輿情動搖,逼得五卿低頭。否則,只要我爲執政一日,他就休想歸來!”

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919章 日出東南隅第340章 巫頌(下)第1130章 陟彼岡兮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835章 無私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679章 叛臣第181章 董安於(上)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440章 靈鵲(下)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1094章 過河!過河!第833章 桃之夭夭(下)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第367章 楫門而盜第4章 單騎走馬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73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6章 亂序者死番外9 阿育王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689章 慷慨悲歌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75章 騂騂角弓第926章 兵家寫在第三捲開始前的話第328章 梟臣的末路(下)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1085章 徐偃王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919章 日出東南隅第306章 孔仲尼第560章 十九歲的卿(下)第654章 大風(11)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642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下)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221章 逝者長已矣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960章 銅鞮宮第804章 三家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30章 鄉中三吏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291章 焚劵市義第960章 銅鞮宮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52章 冬至(一)第1211章 軍政決於一人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423章 雪橇第1186章 此人野望幻滅之際
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919章 日出東南隅第340章 巫頌(下)第1130章 陟彼岡兮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835章 無私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679章 叛臣第181章 董安於(上)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440章 靈鵲(下)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1094章 過河!過河!第833章 桃之夭夭(下)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第367章 楫門而盜第4章 單騎走馬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73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6章 亂序者死番外9 阿育王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689章 慷慨悲歌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75章 騂騂角弓第926章 兵家寫在第三捲開始前的話第328章 梟臣的末路(下)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1085章 徐偃王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919章 日出東南隅第306章 孔仲尼第560章 十九歲的卿(下)第654章 大風(11)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642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下)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221章 逝者長已矣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960章 銅鞮宮第804章 三家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30章 鄉中三吏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291章 焚劵市義第960章 銅鞮宮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52章 冬至(一)第1211章 軍政決於一人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423章 雪橇第1186章 此人野望幻滅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