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謀臣

感謝書友毛竹雨的打賞!

……

“這代田法與肥田、灌溉之術,真的能將糧食畝產從一石增加到一石半!?”

下宮側殿之內,遠行方歸的趙鞅坐於案後,他頭戴巍峨高冠,衣黑綬赤,左手捋着美須,右手捧着竹卷,一對虎目盯着長坐在面前的趙無恤看,有些不可思議。

而這,已經不知道是趙鞅第幾次詫異地提高音量了。

趙無恤施施然地鞠禮道:“稟父親,這是小麥的產量,粟米剛剛種下不到兩月,還不得而知,而且恐怕要一整年的試種之後,才能證明此法並不會過分損耗地力。”

將父子二人隔開的案几上,還堆得好幾卷簡冊,都是趙無恤獻上的施政報告,其中有代田法、磨坊、麥粉貨殖、鼓勵生育、地方什伍制、設置亭舍等方略。

每一條都發揮了上次“諫從死”疏的嚴謹和縝密,如何實行,在成鄉的效果如何,都羅列其上。

而且趙鞅注意到,其中很大部分是無恤親筆所寫,他的字總算是能看了,看來是費了不少時間來苦練的。

成鄉送來的麥粉做成的食物,趙鞅已經品嚐過了,味道極佳,自此他便漸漸捨棄了難嚼的粟米飯,改以粉食爲主食。

而一個月來,成鄉憑藉麥粉獲得利潤的明細賬目,雖然趙無恤沒有遞上來,但家宰尹鐸等人也對趙鞅通報過,其利至少十餘倍,已經將下宮大夫們家裡的粟米兌換近四分之一!

至於他分利於國人,鼓勵生育的政令,和趙景子擴大趙氏田畝的舉措相似,都是捨棄一定的利益,收買民心之舉!

趙鞅讚道:“善,由此觀之,你這大半年間,將成鄉治理得很是不錯。”

趙無恤謙虛地垂首而拜道:“父親謬讚了,都是無恤手下的一批賢士,如王孫、計僑等人的籌劃,無恤,只是放開手腳讓他們去做而已。”

“也望父親能酌情挑選適合的舉措,推廣到我趙氏各領邑,若能如此,便可以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而民留處!”

趙無恤向趙鞅公開了那些可行的經濟措施和部分外圍技術,至於陶瓷、新軍法等,他以尚不成熟爲由,並未獻上。這既是事實,也是無恤留下的後手,甚至是趙鞅安排的監督者王孫期那邊,他也用這藉口,打好了招呼。

這些舉措裡,代田法一如無恤所言,還需要等夏粟收穫以後才能判斷是否會傷地力。而減十一稅爲二十稅一的政策,以趙氏目前的經濟,還無法做到。比起見效慢的收攏民心,確保府庫充實粟支三年,稅賦兵甲夠用,是趙鞅的底線。

也只有無恤這種靠麥粉貨殖大賺特賺的人,纔敢一下子將步子邁這麼大。

自家兒子的產業,趙鞅也不好意思強取豪奪,只是提出,要讓下宮一些匠人前往成鄉,學習磨坊、龍骨水車等機巧之物。這個趙無恤倒是很贊同,只靠他一個成鄉的人口和經濟基數,再苦一百年,也沒法讓趙氏的力量強大起來。

但他也特別強調,一定要管好匠人們的嘴巴,以其家人爲人質,將這些作爲趙氏的梓秘加以保護。還要同時設置亭舍,嚴加管制經過領地的人,把趙氏打成一個水潑不進的鐵桶,防止敵方滲透。

這些方略讓趙鞅欣喜不已,他發現,自己這個庶子竟然有管仲一般的才幹。可以讓倉庫滿溢,谷不可勝食,商賈往來於道,而國人樂於教化,鄉邑也治理得井井有條。

雖然趙無恤謙虛地將功勞推給了計僑、桑羊翁,甚至是子貢等人,可即便那樣,也有用人之能。趙鞅一直認爲,主君沒必要樣樣都精通,但必須學會在不同的職位上任命不同的人才,讓他們各司其職,猶如拉動馬車的驂駟。

趙鞅甚至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要是給他一個萬戶大縣,他會做出怎樣的成績?

會不會和管仲爲齊桓公治國一般,可以通貨積財,富國強兵!

但趙鞅還是壓下了這種心思,主君言必有信,之前說好了要到冬至上計後再見分曉,若是提前拙拔無恤,其他兒子恐怕會有不服。

說到這裡,他就想起了王孫期昨日的上書,還有家臣傅叟的報告。對於之前發生在成鄉的“盜寇”一事,趙鞅當然知道是怎麼回事,頓時對另外兩個兒子大失所望。

也罷,同一顆棗樹上,還會同時長出飽滿的好棗和裂棗來。好在自己的長子仁孝敦厚,庶子又極其能幹,若是日後以伯魯爲宗正,管理族人,以無恤爲家主,繼承卿位,統轄領地。這樣一來,既能家門寧靜,又可讓趙氏興盛……

但這一番計劃,趙鞅依然隱藏在心裡,畢竟他還需要繼續對無恤加以觀察。因爲他見多識廣,知道有些人,偏偏是治理一百戶之鄉可以做得極好,一旦範圍擴大到千室之邑,萬戶之縣,就會不知所措,把善政變成惡政。

趙鞅的集權戰略已經開始逐步實施,下宮周邊已經徹底掌控在幾個兒子手中。隨後要向外擴展,把世代傳承,統治縣邑多年的氏族替換爲三年一任,隨時可以罷免的官吏。

另一方面,他的重點是建設北方重鎮晉陽。趙氏的領地太分散了!而且趙鞅意識到,自從羊舌、祁兩氏覆滅,領地被瓜分後,在國內拓土已經極其艱難。可北方面對諸多戎狄,大有可爲。不過他覺得,現在和趙無恤說這些還爲時過早,他也不一定能夠領會自己的深意。

何況,這也是趙鞅暗自準備的,對兒子們的最後一項考驗!眼光,一個家主需要長遠的眼光,誰是朋友,誰是敵人?家族的擴張和未來將走向何處。

在無恤的請求下,趙鞅還同意了他離開下宮時,可以去府庫選一些兵甲戈矛等武備,去廄苑挑些良馬補充軍用,並帶些不同類型的匠人回去。

在結束了對無恤治鄉的考察後,趙鞅又說道:“晉陽縣大夫董安於下月將會回來述職,到時候,也將你的這些方略交予他瞧瞧,其中合適的,餘便會在晉陽先實行。”

“董子要回來了?”趙無恤有些驚喜。

對於趙鞅以及此時的趙氏而言,董安於的地位與作用都是首屈一指的,堪稱。

當年晉國史官董狐以秉筆直書,記錄下了“趙盾弒其君”而聞名諸侯,他大概沒想到,他的後代董安於,卻成了趙氏的死忠。

董安於從趙景子時代,就爲趙氏服務,他不但才幹優異,而且忠心耿耿。他比趙鞅年長十歲,行冠後便帶着董氏世代相傳的筆削,被趙景子提拔,擔任趙氏家族的“秉筆”之職位,撰寫文告政令。不但才華卓著,而且其義從此聞名於諸卿之間。

到了他壯年時期,被趙鞅相中,擔任家司馬之職,負責趙氏之兵的軍法工作。不但舉薦了許多可以作爲“股肱之臣”的猛士,如郵無正等,還秉公執法,將族兵治理得秩序井然。

年長之後,董安於換下戎裝甲冑,穿上寬衣博帶的朝服,擔任家宰的職務,使趙氏的民衆沒有二心。趙無恤在半年多前,那個雷電交加的雨夜,見到國人們對趙氏的忠心和擁戴,就是董安於的功勞!

而現如今,他又以年過五旬之齡,北上晉陽,爲趙鞅經營這個新徵服的北方重鎮。修築城池,開墾土地,招攬民衆,防禦戎狄盜寇。

這樣全能的才幹,這樣的履歷和業績,自然奠定了董安於在趙氏家臣中無與倫比的地位。

董安於要回來,這感情好,對這個人,趙無恤也很想見上一面。畢竟無恤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北方的大縣晉陽,搞好和他的關係,是十分必要的。

而另一方面,和無恤關係日益親善的張孟談也曾說過,平生最仰慕的就是董安於。張孟談性緩,故常佩弦以自急,據說這就是效仿董安於所爲。

若是可能,到時候無恤少不得要爲張孟談引薦一下。

但是,如果無恤沒記錯的話,歷史上董安於的下場,似乎不太好……

……

求收藏,求推薦,晚上還有一更

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363章 楮皮紙第317章 十月之交(上)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1005章 決戰風陵渡(中)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849章 織女牽牛(下)第559章 十九歲的卿(上)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第926章 兵家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255章 募兵制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1031章 朝天子(上)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436章 醫者心第352章 將治魯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381章 兵貴神速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第1050章 軍功爵第810章 戰戰兢兢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184章 驟然生變(下)第159章 心亦憂止第42章 勢將去汝!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1053章 麟之趾第937章 神蝗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896章 吳中劍客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1053章 麟之趾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1080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908章 夫人們的香裙第1055章西 西施(上)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32章 三裡歸附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339章 中都的燈滅了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94章 與子同仇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82章 振振公子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894章 孫武子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68章 少君魏姬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903章 斧斤以時入山林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794章 壁壘第418章 大雪滿弓刀(上)第952章 連橫(下)第834章 石渠第22章 贈我緇衣第728章 天道昭昭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495章 墮四都!第1134章 東胡第204章 君與臣第835章 無私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389章 迴歸的希望
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363章 楮皮紙第317章 十月之交(上)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1005章 決戰風陵渡(中)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849章 織女牽牛(下)第559章 十九歲的卿(上)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第926章 兵家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255章 募兵制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1031章 朝天子(上)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436章 醫者心第352章 將治魯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381章 兵貴神速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第1050章 軍功爵第810章 戰戰兢兢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184章 驟然生變(下)第159章 心亦憂止第42章 勢將去汝!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1053章 麟之趾第937章 神蝗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896章 吳中劍客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1053章 麟之趾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1080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908章 夫人們的香裙第1055章西 西施(上)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32章 三裡歸附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339章 中都的燈滅了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94章 與子同仇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82章 振振公子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894章 孫武子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68章 少君魏姬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903章 斧斤以時入山林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794章 壁壘第418章 大雪滿弓刀(上)第952章 連橫(下)第834章 石渠第22章 贈我緇衣第728章 天道昭昭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495章 墮四都!第1134章 東胡第204章 君與臣第835章 無私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389章 迴歸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