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無間道(下)

“大夫,是何人敢在大帳外喧譁?”封凜奇了,武卒極其講究規矩,無故喧譁者視情節嚴重程度,可斬,可杖責,可罰俸!何況軍吏們對趙無恤都十分忠誠敬重,過營都會下車下馬,腳步卻會放輕趨行。

趙無恤則無奈地搖了搖頭:“這不,說子路,子路就到了。”

他帶着封凜掀開帷幕一看,果然手扶長劍的鶡冠勇者子路正站在大帳門口怒目而視。

幾名親衛武卒本欲在穆夏帶領下持劍盾阻攔,卻被子路空手硬生生頂了回來,地面上還留下了幾道衝突留下的深深腳痕!

見趙無恤露面了,子路便揚眉質問道:“趙氏大夫在中都時不是對夫子說欲倒陽虎麼?今日怎麼變成了和陽虎之黨互爲表裡,互幫互助了!還望大夫能解釋一二!”

喝聲如雷,震得封凜耳朵裡嗡嗡作響,即便他的見識和能力已經長進了不少,依然有些戰慄地後退了半步。

但穆夏明知敵不過子路,卻猶自不退,挺身擋在他和趙無恤之間,將自己的主君護在盾牌和劍之後,兩名高大武士間的氣氛越來越凝重,一觸即發!

無恤並未指派給子路一兵一卒,只是趕路時讓他作爲車右護衛左右,紮營時子路卻變成了一個地位特殊的閒人,軍營裡一些隱秘的事情都要避開他。

於是子路便百無聊賴地到處查看趙無恤的紮營之法,不時嘖嘖稱奇,不過沒多久他就發現,鄆城大夫叔孫志的兵營就在旁邊,而且武卒還陸續有人過去幫忙紮營,叔孫志與趙無恤的關係看似也很親密。

子路性格實在,雖然夫子臨走時囑咐了他一些事情,但他卻並未多想。這會看到了眼前光景,頓時又驚又怒,以爲夫子的擔心變成了事實。便火急火燎地跑來找說法了。

隔着緊張的衆武卒,雖有十步之遙,趙無恤卻能聽到子路牙齒和拳頭的咯咯作響,他知道。只要這個勇士下定了決心,甚至可以迅速突破這短短的距離,將長劍直接橫在趙無恤的脖頸下!

若真如此,樂祁那未完待續的《刺客列傳》裡恐怕又要加個新名字了……

養虎必防虎噬,所幸眼前這頭猛虎。已經被孔子馴服過,是能講道理的,經過幾日的相處,趙無恤也摸準瞭如何才能讓這頭赤誠之虎去咬別人。

“都退下。”趙無恤揮手讓穆夏帶着親衛武卒們讓開,面對子路手裡那柄長劍,除非數十人以弓弩圍攻,否則討不到好處。

“魯城情勢複雜,子路心裡有疑惑也是應該的,一時半會解釋不清楚,不如稍歇。隨我去見一個人,你立刻就能明白了。”

望着趙無恤無害的笑容,子路本來暴怒的心情頓時又迷惑了,已經拔出一半的劍噌的一聲收回了劍鞘中。

等跟着無恤穿過幾個營帳,在一處大白天裡遮掩得嚴嚴實實的小帳裡,子路看到了皁衣遮面那個神秘人,更是疑竇叢生。

“子服大夫?你爲何在此!?”

他瞠目啞然,原來,來者正是負責趙無恤和孟氏之間溝通的子服何。往日都是派親信代爲傳達,今天事關重大。他放心不下,卻是親自跑來了。

“爲了避開陽虎黨羽耳目,不讓趙大夫的真實目的暴露,所以才這番打扮。卻是讓子路見笑了。”子服何解下了兜帽,露出了微微蒼白的臉色。

子服何與孔子門徒關係緊密,又喜歡幫孔子鼓吹,所以子路對他十分信任。

在聽子路闡述疑惑後,子服何跺腳嘆氣道:“子路卻是誤會大夫了,大夫先是與陽虎有了過節。但爲了保全孟氏,又被迫接近陽虎,進入其黨羽中刺探消息,現如今才得以領兵來到魯城,作爲吾等的助力,切勿被表象迷惑了。”

過去兩個月裡,趙無恤充分利用了魯國勢力的錯綜複雜,和他們都有求於自己,有求於晉國趙氏的便利,玩了一出無間道。子服何對趙無恤深信不疑,孟氏雖然還有疑心,但也相信了他的一些說辭。

不信也不成,趙無恤得到的情報對於驚弓之鳥般的孟氏而言,太重要了!

陽虎或許瞧不上趙無恤這區區幾百人,但對於孟氏來說,就算多一根稻草,也能小心翼翼地捧着,唯求能讓自己多一份存活的希望。

在趙無恤將今日從陽虎處得到的動手時間向子服何展示後,原本心存僥倖的孟氏赫然發現,自己已經被逼到了絕路上。

子路爲人伉直,在子服何爲趙無恤解釋了一番後幡然醒悟,這個四旬大漢朝自己腦袋上狠狠拍了兩下,隨後朝年齡整整比他小了一倍的趙無恤凜然下拜,高傲的頭第一次稍稍低了下來。

“是仲由魯莽,誤會大夫了!還請大夫按照軍中律法責罰!”

趙無恤伸手一扶,卻發現根本扶不起這個執拗的傢伙,只能勸慰道:“此事關係重大,所以事先未曾告知子路,是我之過也,子路也不必自責,今日既然說開了,這後續的事情,還得仰仗子路!”

“趙大夫儘管吩咐,夫子來時曾告訴仲由,要將大夫當成主君一樣侍奉聽從!”

趙無恤聽得心中一動,但隨即又穩住了心神:“正好有一樁要緊事,非得仰仗子路這等有萬夫不當之勇的猛士去做!”

……

初二這一天,在結束祭祀後,孟孫何忌在廳堂裡來回踱步,忐忑異常,連寬大累贅的禮服都顧不得換。

他是魯國孟孫氏第9代宗主,孟僖子的兒子。他並非嫡子,母親是泉丘國人之女,在及笄時做了一個離奇的夢,夢見自己睡在孟氏之廟的帷幕裡後,於是就大膽地帶着閨蜜出奔遊獵經過此地的孟僖子,私通野合後盟於清丘之社,做了他的妾室。

不知道是不是從小野合庶子身份的緣故,孟孫何忌雖然看上去儀表堂堂,被孔子教導幾年後也顯得溫文爾雅,是三桓中最像模像樣的一個,但做事卻有些遲疑和優柔寡斷。

魯昭公二十五年,在昭公想要一舉驅逐三桓。奪回公室權力時,年輕的孟孫何忌就遲遲不敢發兵助季平子,直到大局確定後才匆匆出兵,爲此事後沒少被季平子怨憤打壓。

孟孫何忌本以爲那次政變是自己一生裡經歷過最難抉擇的事情。然而他沒料到,在季氏、叔孫氏兩位叔父去世後,那個和他一起共事過的陪臣陽虎竟然膽大妄爲,架空了三桓,宰執起魯國來了!

對此。懦弱的孟孫何忌無可奈何。

也不知是不是孟獻子,孟僖子倆位先祖的魂靈保佑,孟氏的家臣雖然和陽虎般能力出衆,卻獨獨忠於家主。無論是有仁德賢名的弟弟孟敬叔,還是手握重兵的郕邑宰公斂處父,亦或是能言善辯的小宗子服何,都全力支撐孟氏不倒,讓陽虎遲遲不敢下手。

孟氏,或者說,仲孫氏。慶父這個大奸臣之後卻成爲目前三桓裡僅存的實權家族。

可從今天的情況看,這種微妙的平衡已經漸漸維持不下去,陽虎恐怕已經忍不住要動手了!

於是在回到府中後,孟孫何忌急忙召喚親信前來密談。

“陽虎藉口防備盜寇和增加祭祀典禮的儀仗,大肆召喚黨羽帶兵進入魯城外郭,現如今連公室那邊都守滿了人,斷絕了吾等與國君的消息,莫不是,莫不是動手之日就在旦夕之間了?”

身材高大的,片刻不卸下甲衣和長劍的郕邑宰公斂處父分析道:“陽虎圖謀已久。這必然是要叛亂了,也不知道具體的計劃是什麼,吾等也要提前做些準備才行……”

正說着,卻有親信豎人通報。說是子服何回來了。

孟孫何忌大喜,這些日子,許多陽虎一黨的內部消息都是通過子服何從趙無恤處聽來的。若非如此,他也不會讓公斂處父帶着郕邑邑兵入魯城,雙方的力量差距可能會更大。

子服何捋着寬大的深衣趨行走了進來,下拜後雙手獻上了一份簡牘。

“陽虎之亂就在明朝。子泰大夫冒死相告,希望我孟氏能早點做好準備!”

“就算加上趙大夫帶來的數百人,吾等兵力也僅是陽虎之黨的一半啊……”孟孫何忌啞然片刻後,又開始患得患失了。

“兵之強不在寡衆!以孟氏在國人間的名望,下臣不相信國人會反過來相幫陽虎!”公斂處父是負責孟氏武事的,他這一番言論讓孟孫何忌穩住了心神。

子服何對此表示同意:“更何況,趙大夫還有其他的謀劃,家主,吾等尚未走到絕境……”

就在這時,孟氏家主的異母弟孟孫閱(南宮敬叔)卻火急火燎地衝了進來。

孟孫閱是個二十八九歲的年輕人,他曾陪同孔子入周室向老子問道,看上去頗爲幹練。如今被封到了南宮邑,即將分出一支小宗來,此次也帶了一旅兵卒前來助陣,負責與魯侯、季氏、叔孫氏溝通事項。

原本知禮守節的他上堂後甚至來不及行禮,就直呼道:“兄長,大事不好,今天的祭祀結束後,季氏、叔孫氏的宗主便斷了消息,再也聯絡不上了!”

……

與此同時,在魯城西面兩百里外的鄆城,作爲後續部隊出發的七百廩丘趙兵也抵達了鄆城外郭。

望着這戰亂方息,卻又苛政橫行的苦難土地,將趙無恤所賜鮮紅甲冑雪藏,依然一身無漆暗淡打扮的冉求不由蔚然嘆息:

“鄆城低窪,卻魚米富庶,本就是齊魯交兵鏖戰之地,來回紛爭不知多少年,到了築城後有了牆垣庇護稍得安歇,加上有晉國保護,這裡漸漸聚集成了一個五千戶大邑。誰知二十年前昭公被季氏驅逐,戰火再起,齊人奪取這裡作爲他的養邑,以謀魯國。於是就開始斷斷續續的戰亂,到兩年前陽虎索取此地,交予叔孫志後更是苦不堪言。”

冉求作爲鄆城本地人,在抵達此處,駐紮在外郭區時,便將這裡的大概情形告知了統領全旅的虎會。他和手下那一百流民卒回到家鄉,看着這裡的滿目瘡痍,民衆流離失所,再對比廩丘的安定和溫飽,不由心有慼慼。

“幸虧如今成了趙大夫治下之民,若還留在這裡,還不知道能不能活過這個無衣無褐的冬天!”

流民卒的魯人都對叔孫志的統治深惡痛絕,如今雖然還沒公開,但冉求等軍吏卻已經明確知道,大夫又是收集輿圖,又是安排鄆城籍貫的魯人潛回家鄉,恐怕是要對這座大邑下手了!

“這是救民衆於危難啊!”冉求絲毫沒有心理負擔,反而覺得這是一件義舉。

“因爲有大夫的謀劃,吾等已經從正面進入了鄆城的腹心,如今邑內只有邑兵一旅,由邑司馬管轄,還不如吾等勢衆,只待明日十月初三,便可以舉事!”

虎會對冉求也很是欣賞,就將計劃與他分說:“張邑宰在發兵前曾對我說,鄆城一役必須拿下!屆時大夫在魯城能成事則好,即便不能,也可以裹挾魯侯乃至於三桓西行,憑藉輕騎士的速度過中都,據守鄆城以拒叛軍!縱然不能完勝,依然能攜國君佔據大義,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383章 該怪誰?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652章 大風(9)第767章 萬歲!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907章 道、勢、術第277章 前進的方陣第241章 萬夫莫當!第548章 濟清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626章新婚夜第705章 試探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120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1060章 聲東擊西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640章 投機者第127章 仁哉賢主!第863章 魏韓第678章 三線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第1189章 北風其涼第956章 合縱(上)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191章 孟談三策(中)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86章 汔可小康第390章 何去何從第1061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1007章 卸甲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151章 震懾宵小(下)第666章 朝歌之圍(下)第486章 螳臂當車!第143章 欲言又止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286章 “戰國時代”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1086章 最後的君子第952章 連橫(下)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600章 阿姊(上)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337章 小司寇第726章 山不過來,我便過去!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906章 水力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1161章 如龍第935章 人道彌第1213章 今天下三分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206章 君子有召第1131章 髀肉復生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517章 隱士第1095章 無題第52章 冬至(一)第1090章 王侯盡北望(下)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494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83章 雨我公田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389章 迴歸的希望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237章 道路輿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528章 弒君者(終)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177章 遍尋名醫
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383章 該怪誰?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652章 大風(9)第767章 萬歲!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907章 道、勢、術第277章 前進的方陣第241章 萬夫莫當!第548章 濟清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626章新婚夜第705章 試探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120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1060章 聲東擊西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640章 投機者第127章 仁哉賢主!第863章 魏韓第678章 三線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第1189章 北風其涼第956章 合縱(上)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191章 孟談三策(中)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86章 汔可小康第390章 何去何從第1061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1007章 卸甲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151章 震懾宵小(下)第666章 朝歌之圍(下)第486章 螳臂當車!第143章 欲言又止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286章 “戰國時代”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1086章 最後的君子第952章 連橫(下)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600章 阿姊(上)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337章 小司寇第726章 山不過來,我便過去!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906章 水力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1161章 如龍第935章 人道彌第1213章 今天下三分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206章 君子有召第1131章 髀肉復生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517章 隱士第1095章 無題第52章 冬至(一)第1090章 王侯盡北望(下)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494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83章 雨我公田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389章 迴歸的希望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237章 道路輿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528章 弒君者(終)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177章 遍尋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