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武裝賑災

ps:一會還有一章

呂縣,也就後來的靈石縣,城邑建立在一條狹窄的谷口外,現在叫做“靈石口”,後世稱之爲“鼠雀谷”。

“鼠雀谷”西倚太行,東望易水,附近最有名的地點乃是狼牙山,幽深逡巡,幻化莫測,隋末時李淵李世民父子都在這裡苦戰過,可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若是強攻,趙無恤也佔不到太大便宜。

好在雖然呂城的守將對魏氏極其忠誠,奈何城外有打着國君名義的趙氏軍隊逼境,內有聚集到數萬的饑民衝擊,在被弩砲轟了一波城門後,他被迫打開了城門,讓趙氏入內“賑災”。

但趙氏比他想象的更過分,他們不顧魏吏的抗議,很快就收繳了守卒的武器,將他們監禁起來。

同時糧車和糧船停靠,開始在城內外設置粥棚,進行第一輪賑災——或許是因爲北風吹拂的緣故,秋天的蝗災對太原郡大部分地區沒有造成損害,五年前的大量故絳移民,在地廣人稀的太原郡開闢了大量土地,這裡的肥力充足,連連豐收,保證了蝗災期間的糧食供應,加上常平倉裡的存貨,這才能南下賑災。

一時間,呂城的空氣中,再度飄散起久違的粟麥香味,這是蘊含着陽光和秋天的味道,光是看着大車大車的糧食堆積成山,就讓人感到世界一片明亮。

當天晚上,久餓的人們終於吃上了一頓好飯。

雖然用來賑災的多是去年的陳米,但無論是熬好的小米粥,還是蒸熟的麥飯,饑民們都吃得香噴噴的。他們在月亮下,一個個端着木碗或者一片瓦,吃着賑濟的粥,想着已經過去的艱難日子,竟一時捨不得吃。他們用鼻子嗅着這醉人的香味,有幾個瘦巴巴的老人,眼淚止不住地往碗裡掉。

“不想竟還能再吃上熱湯飯。”

雖然對魏氏官吏用的是國君的命令施壓,但對於這些民衆,賑災則是以趙氏名義進行的,他們欠趙無恤一條命。一時間這些人都開始對趙氏感恩戴德起來,趙無恤騎馬經過,對他們噓寒問暖時,紛紛爲趙上卿祝壽,魏氏主君早就被忘到腦後了,若是告訴他們以後就歸趙氏統治,估計就山呼萬歲了。

這正應了趙無恤說的那句話:“君棄其民,則.民亦棄其君”。

繞了一圈後,一直主張直接吞併魏氏,甚至曾請趙無恤自立一國的石乞繞過來問道:“此番以後,主君打算如何,一路賑濟到絳、曲沃,然後再秋毫無犯地退出來,讓魏氏感恩戴德?恕臣直言,若是將糧食用在兵卒上,從太原、長子、上郡集結三軍直入河東,如今早就打到安邑,滅亡魏氏了!”

趙無恤笑道:“你這番見解,和秦穆公將救晉飢時,邳豹的想法一樣。”

石乞對秦晉的這段恩怨並不熟悉,有些不解,子夏便在旁解釋道:“那是晉惠公四年,晉國饑荒,乞糴於秦國。秦穆公召見百里奚和邳豹,百里奚說,‘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國之道也。與之。’邳豹則說‘不如伐之’。”

接下來的事情石乞也清楚,他當即說道:“結果證明百里奚錯了,邳豹對了,晉惠公不記秦國的恩情,卻圖謀進攻秦國,結果還不是打了一場韓原之戰,秦穆公的這番作爲白費苦心,反倒爲天下人所恥笑。”

子夏反脣相譏:“不然,其君是惡,其民何罪?比起調兵攻魏引發內戰,主君賑濟汾水中流的魏氏各縣,實乃大仁大義,君不見百姓已經歸心了麼?”

還不等石乞說“百姓歸心又有何用”,趙無恤便制止了他們的爭論。

“汝二人的意見我都清楚了,如今呂城已接受賑災,南方各縣也不能拉下,立刻讓兵卒準備南行,一邊帶着饑民歸鄉,一邊繼續向南推進,一直到平陽爲止。”

石乞眼前一亮:“倘若有人阻擋如何是好?”

“誰阻擋,誰就是首禍者,儘可以剿滅之,以趙軍的數量和勢實力,對付區區守卒應該不在話下,何況,還有如此多的饑民帶路。”

呂、彘、楊這數縣之地,與魏氏的河東本部隔着韓氏的平陽,在地理上是分離的,縱然發生什麼也很難得到照應,趙無恤這是打算先擷取這片土地的實際控制權。

對於飢腸轆轆的底層百姓而言,對國,對君的忠臣是遙遠到天邊的東西,他們的準則是,有糧便是主君!若能先得數萬百姓的擁戴,那他們所在的土地,自然也能在事實上納入囊中。

無恤可不是白白幫魏氏賑濟百姓的,這數縣之地緊鄰太原,是南下河東的必經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他必須控制此地,才能將主動權抓在手裡。

所以他沒有選子夏建議的慢慢賑災以收民心,也沒有完全按照石乞等人想速攻魏氏的計劃,而是兩相結合,挾晉侯以令諸卿,如此一來,既不大動刀兵,也能高效率地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時候恰逢魏氏內部一片混亂,所以趙軍在沒遭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就輕取汾水中游的各縣,派人往平陽送去糧食的同時,卻沒有再輕舉妄動,而是準備安定這數縣後就繞道南行。

雖說主動權完全在他手裡,可趙無恤也不想太逼迫韓氏,無論從哪方面看,他們都是比魏氏靠譜太多的盟友。

“現在就看魏駒作何反應了……”趙無恤登上了自己老家趙城的廢墟,等來年,他打算在這裡重新修一座城邑,還是叫趙城,讓這片地區的百姓重新認爲自己是趙人,而非魏人。

“就這樣從太原、長子慢慢向河東腹地推進,魏氏若反,則大軍長驅直入,魏氏若無反應,就會被我慢慢蠶食,哪裡有饑荒,吾等的賑災就會到達哪裡,好消息是,魏氏每個縣都有饑民。”

而壞消息則是,魏氏能讓出汾水各縣,卻不能再退,趙氏已經逼近新絳、故絳,再退的話,魏氏在內戰裡獲得的利益便蕩然無存……

十一月中旬,在第一場雪下起來的時候,第一場流血衝突在趙魏交界的黃父城爆發!

趙氏長子軍入河東“賑災”,因黃父魏軍閉門不開,遂悍然破城,魏氏敗,死傷甚重……

至此,絳地的大門便向趙氏敞開了。

……

“趙氏那邊對黃父發生的事可有解釋?”

“趙上卿說這是場誤會。”

“什麼誤會能讓趙軍攻擊魏氏的城邑,導致近百人死傷,並鼓動百姓反抗他們的邑主?”在失去領邑呂城後,呂行開始變得暴躁。

而魏駒依然沒有回河東,仍然留在少樑,但與之前不同的是,河東的形勢愈發不妙,秦人在河西的攻勢也日漸猛烈。

這種情況下,趙魏關係因黃父的流血事件跌入冰點,雖然趙氏在這邊的使者依然笑容可掬,稱趙氏只是想要幫魏氏分擔壓力,可在呂行等人看來,這已經是趙氏對魏氏直接宣戰的標誌了。

“趙無恤以賑災之名,行蠶食魏氏之實!”

魏駒卻仍在憂慮,與趙氏對抗,這是癡人說夢,但除非,他們甘心做喪失了武力和魂靈,一個任人魚肉的無爲卿族,否則就不能再坐以待斃了!

他應該回師河東,組織起來,讓趙氏停止他們的推進。或者是親自去見趙無恤,向他祈求幫助,承認趙氏將魏氏領地化作郡縣,以求趙無恤繼續支持魏氏在河西的統治。但魏駒此時卻發現,自己已動憚不得,因爲西面的敵人也已經到達。

秦人抵達少樑城下的第一天,就派遣勇士致師,朝城頭射了一箭,魏駒讓人將箭撿來一看,卻是一封信。

“和談,現在?”魏駒腹背受敵,本已絕望,尤其是他之前曾乘着秦國國喪討伐秦人,還覺得秦人不會原諒自己,誰料秦國大庶長卻說願意談談,魏駒一時間欣喜若狂。

“也許有詐?”呂行有些不信。

“若是秦國人自己的意思,我也不信。”魏駒甩了甩信,對衆人說道:“但齊國陳恆也來了,他願意爲秦魏斡旋。”(~^~)

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1142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上)第561章 大將軍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70章 數典忘祖第270章 甄邑攻略(上)第1070章 太宰嚭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184章 驟然生變(下)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19章 錦瑟無端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928章 統一的必然第943章 刑人(下)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1129章 長兄如父第233章 少而執官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860章 古史辯第1005章 決戰風陵渡(中)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340章 巫頌(下)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710章 陶朱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1002章 跖之徒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649章 大風(6)第694章 趙氏包圍網(上)第115章 賞罰分明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469章 第藥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733章 虎狼!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495章 墮四都!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815章 功過任後人評說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118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717章 陳恆的救衛計第799章 趙魏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941章 他死了第824章 大學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373章 以人爲本第230章 士冠禮(上)第54章 冬至(三)第151章 震懾宵小(下)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861章 中山第32章 三裡歸附第1134章 東胡第284 魯國大夫第822章 問周室之罪!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422章 兩難抉擇第108章 小懲大戒第646章 大風(3)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4章 單騎走馬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338章 黑雲壓城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85章 中原有菽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1144章 赤山第343章 盜亦有道(下)第891章 我爲魚肉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50章 殖我田疇(上)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388章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第934章 天道遠第1205章 萬里關河第1011章 國殤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267章 馳逐蹴鞠
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1142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上)第561章 大將軍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70章 數典忘祖第270章 甄邑攻略(上)第1070章 太宰嚭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184章 驟然生變(下)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19章 錦瑟無端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928章 統一的必然第943章 刑人(下)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1129章 長兄如父第233章 少而執官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860章 古史辯第1005章 決戰風陵渡(中)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340章 巫頌(下)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710章 陶朱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1002章 跖之徒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649章 大風(6)第694章 趙氏包圍網(上)第115章 賞罰分明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469章 第藥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733章 虎狼!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495章 墮四都!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815章 功過任後人評說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118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717章 陳恆的救衛計第799章 趙魏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941章 他死了第824章 大學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373章 以人爲本第230章 士冠禮(上)第54章 冬至(三)第151章 震懾宵小(下)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861章 中山第32章 三裡歸附第1134章 東胡第284 魯國大夫第822章 問周室之罪!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422章 兩難抉擇第108章 小懲大戒第646章 大風(3)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4章 單騎走馬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338章 黑雲壓城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85章 中原有菽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1144章 赤山第343章 盜亦有道(下)第891章 我爲魚肉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50章 殖我田疇(上)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388章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第934章 天道遠第1205章 萬里關河第1011章 國殤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267章 馳逐蹴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