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內憂外患

對晉侯的“中立”,趙鞅、董安於、趙無恤事先已經料到了。≥≥,

實際上,六卿在這次趙鞅昏迷期間,處置都有些倉促失當。他們依然沒有做好全面開戰的準備,就像是在玩象棋的六個對手,只是在外圍以偏師削弱敵人,卻沒有直接將軍的膽氣。

局勢錯綜複雜,一着不慎,全盤皆輸。

成鄉之難,數十名餘士卒、國人的仇,趙無恤當然不會忘記,他恨不得立刻讓兇手付出代價。但眼下若是頭腦一熱,倉促對範、中行宣戰,那對趙氏,對他未來的大計卻沒有絲毫好處。

因爲趙氏的實力,在新絳周邊處於劣勢;何況,趙鞅之前故作健康地巡視下宮,其實只是強撐而已。

他的身體,還需要在醫扁鵲的照顧下休養數月,才能徹底康復。這位虎一般的卿士,在經歷了罕見的七日半昏厥後又奇蹟般地醒來,性格似乎有所收斂,比之前更加成熟穩重了,對趙氏來說,卻是件大好事。

所以趙氏的一些手段,其實只是虛張聲勢罷了。這次進宮,無恤搶先告發範、中行不軌,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忠君和受害的角色上,爭取國君、中立卿大夫和國人們的輿論支持。

如此一來,態勢頓時易手。

本來實力上有優勢的中行寅,因爲遲疑而不敢再冒險攻擊趙氏,就這麼落了被動:範鞅尚未歸來,而中行寅對那一夜扭轉戰局的神秘巨響十分在意,也不敢再肆意妄爲了。

之前幾天那些在收到了董安於和無恤虎符。卻態度曖昧的小宗、邑宰們,得知趙鞅康復後。便紛紛派人前來慰問,表達忠心。一個個涕淚滿面。

趙鞅和無恤對此冷眼而視,在這次危機過後,父子二人覺得,最需要做的,便是將這些趙氏內部的不穩定因素用對付下宮周邊鄉邑的方法,一個個削除。

要讓趙氏只有一個氏名,一個宗主,一個聲音!要讓趙氏在北方的領地連成一片,而不是被夾在各個山隘小邑里各自爲戰。纔有在戰爭裡獲勝的機會。

就在這時,遠在朝歌的範鞅也傳回了信件,卻不是給中行寅、範嘉的,而是由範氏使者親自所持,遞送至下宮,點名要趙鞅親自過目。

趙鞅在拆開信件讀了一遍後,仰天大笑,隨即將其交給了聚集公議的趙無恤和大夫們傳閱。

“什麼,範伯。想要和解!?”

……

至此,範鞅一直停留在朝歌的目的,也漸漸浮出了水面,在“趙鞅已死”的消息傳來後。這頭老謀深算的豺狼立刻做出了反應。

在關係錯綜複雜的新絳周邊,他讓中行寅和孫子範嘉對趙氏加以試探,如同投了一顆石子入水中。觀察其波紋動靜。一方面要確認消息是否屬實,若能一舉讓趙氏大亂。則最好不過。

但和中行寅有所不同,範鞅的目的。卻不在於一次性摧垮趙氏,畢竟那樣的話,在國內外引發的連續反應太大,難以預料後果。他的真正想法,是乘此機會,對趙氏進行肢解。

“趙氏小宗頗多,其中以邯鄲氏最大,與趙氏的血脈也最爲疏遠!吾等可以離間之。”

於是,他派兒子範吉射前往離朝歌不遠的邯鄲,遊說邯鄲氏。

對範鞅遞過來的桂枝,邯鄲氏的家主,邯鄲午也一時心動。

自從上次,他的嫡長子邯鄲稷在泮宮中,與大宗庶子無恤起了衝突後,邯鄲午便被趙鞅喚到溫地,嚴加申斥,逼他改換繼承人。

當時,邯鄲午雖然明面上忍氣吞聲,照着吩咐做了,但實則心中有所不服,還產生了頗多怨氣。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他在邯鄲等城邑,也是統治着數萬民衆,至尊無上的主君。這種小宗被大宗騎在頭上,召之即來,揮之既去的日子,他受夠了!

所以,當趙鞅已死,趙氏諸子爭立的消息傳來後,他也蠢蠢欲動。

而範鞅提出的建議,更是讓邯鄲午欣喜若狂。

範鞅說,要邯鄲公然宣稱脫離趙氏,他便可以助邯鄲午爲國君說項,讓他進入新絳,取代趙氏不成器的諸子,成爲新的卿……甚至,可以逆轉和趙氏的大小宗關係!

“邯鄲子切勿忘了曲沃代晉之舉,正如詩.十月之交所言:高岸爲谷,深谷爲陵。自古以來,上下、高低、尊卑,地位的易變本是尋常之事。昔日士氏對於範氏是大宗,現如今卻是小宗;昔日中行對於荀氏是小宗,現如今卻是大宗。”

然而沒過幾天,趙鞅復甦,乘步輦在下宮公然巡視的消息,被邯鄲氏得知。原本雄心勃勃的邯鄲午立刻慫了,登時沒了“大逆不道”的心思。

他害怕趙鞅,從內心深處害怕那顆“秋日之陽”,從當上邯鄲氏的家主到現在,整整十多年,他一直被籠罩在趙鞅炙熱的光芒下,不敢有絲毫忤逆。

哪怕邯鄲城的昆父兄弟們屢次勸他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投靠關係更親密的姻親中行氏;哪怕範鞅許下了如此誘人的承諾,邯鄲午都堅決不敢在趙鞅尚在時打什麼心思。

“只要主君還活着一天,吾便不能叛出趙氏。”

他派人禮貌地送範吉射離開,閉門自守。而這次失利,讓身在朝歌的範鞅蔚然而嘆。

“趙孟之烈,竟至於斯?”

範鞅已經是位八十歲的垂垂老翁了,自覺時日無多。

他的一生可謂極其坎坷坦蕩:先因爲間接造成了欒針之死,被欒氏在國君前告發,將他驅逐到秦國;他在歸國後肆意報復侄子欒盈,兩家的對抗可謂是晉卿百年內鬥的最高峰。

期間欒盈流亡楚、齊,一去一返。戰鬥在新絳周邊全面蔓延,魏氏在兩家間轉換門庭。齊莊公甚至派兵干涉,一路打到了太行之隘。範氏幾次岌岌可危。多虧了他們父子盡力,挾持了國君晉平公,在國人的幫助下,才穩住了局勢。

隨後的三十年,範鞅成熟低調了許多,他默默熬死了先輩趙武、韓起、同輩人中行吳、還有政敵魏舒,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執政時代。

現如今,在晉國之內,他只忌憚兩人。一是隱忍的知伯,二是越發強勢的趙孟。

對於如同水一般柔滑的前者,範鞅無計可施。但對趙鞅,雖然這個有些莽撞的年輕卿士被範鞅屢次在朝堂上戲耍、擊敗,但他永不服輸,一次又一次站起,叫範鞅不得不開始重視。

若是自己死了,兒子範吉射,盟友中行寅。恐怕不是其對手。

此次肢解趙氏的計劃,本來進行得十分順利,可一旦趙鞅復甦,甚至什麼都不需要做。只是堂堂正正地在下宮繞了個圈,他範鞅的陰謀,就變得有心無力。

此人。越來越難對付了,更別說。他還多了一個好兒子相助。

不過對於那些令人畏懼的傳言,範鞅卻嗤之以鼻。

“趙氏庶子有鬼神相助。引下了天雷退敵?可笑,中行伯竟然信了,不如其父中行穆子多矣!”

範吉射也遺憾地說道:“從信上看,就算是天雷,細細想來,其實也就死傷了十多人而已,不足爲懼。”

範鞅捋着白鬚,輕蔑地說道:“據阿嘉說,趙氏庶子一向喜歡擺弄些機巧奇異之物,水車、磨坊、瓷器。那一聲驚雷,恐怕是他讓工匠設下的圈套,用來嚇唬人的罷。”

雖然,若是趙氏有能以人力發出爆炸巨響的手段,也足以讓他們心生警惕,但脫離了人力不可抵擋的鬼神層面後,就不會覺得特別可怕了。

或許,這就是天意麼?

“也罷,此事就這麼了結吧,老夫已經派人傳信給趙孟,要與他和解。”

範吉射有些不甘:“邯鄲雖然拒絕了父親的好意,但若起了戰事,恐怕也不會聽趙鞅調遣。吾等從朝歌起兵,以半軍之衆橫掃趙氏在太行之外的領地,並不困難。而中行伯那邊,也能以五陣強兵,擊潰趙、韓之卒,則大事可定。只是國君處和知、魏二卿的態度難以預料……”

範鞅否決了這項軍事冒險:“若是那樣,吾等首亂者的罪名就坐實了,不可爲也。如今範氏也不穩,南方的陰大夫士蔑是趙鞅之黨,而你的堂兄士皋夷,則是知氏之黨,都與大宗生分。”

“但此次阿嘉與趙氏庶子動了兵戈,死傷數百人,雖然是以盜寇名義做的,但仇怨已經結下,趙氏哪能善罷甘休?”

範鞅卻有自信:“吾等與趙氏火拼?休要亂說,明明只是盜寇冒充範氏之兵而已,只要將其剿滅,趙氏還有何話可說?老夫手裡,還攢着趙孟的盟友樂祁,可以作爲補償和交換……”

說罷,晉國上卿的身體轉向了一馬平川的東隅,往東不遠,就是晉國與衛國的邊疆:“何況,東面和南面的鄰居,已經越來越不安分了……”

他下了城牆後,讓人備好返回新絳的車馬,對兒子繼續教訓道:“天下形勢,瞬息萬變,吾等必須靈活適應,才能讓宗族獲利。從接到那消息不過幾日之內,局面已經不大不相同,趙孟與我鬥了十年,他的性情老夫自然知曉,一定會同意和解的!”

範鞅之所以會如此認爲,因爲數天前,一個消息從南方傳來:齊侯與鄭伯,在鹹地正式會盟,結爲盟邦,又共同發兵數萬,前往衛國。

他們還向宋、魯、北燕、曹、邾、小邾、莒、鮮虞等原本隸屬於晉的諸侯們廣發信函,召集他們在衛國相會。其目的很明顯,齊侯不甘寂寞了,他想要和晉國,爭一爭霸主的位置!

“兄弟鬩於牆,而外御其辱。如今晉邦外患將至,內憂能稍歇否?”

這就是範鞅在簡牘上,對趙鞅說的話。

第47章 心懷愧疚第529章 一旦山陵崩第903章 斧斤以時入山林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527章 弒君者(下)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810章 戰戰兢兢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568章 好大一塊封地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第680章 中牟之降第61章 姍姍來遲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第61章 姍姍來遲第74章 射你一眼第943章 刑人(下)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306章 孔仲尼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541章 新宋第208章 成之誓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958章 意外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760章 活捉第86章 汔可小康第754章 車壘雖然有奇效第647章 大風(4)第241章 萬夫莫當!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35章 豎子敢爾!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613章 最是無情第118章 除惡必盡第930章 鄒魯第184章 驟然生變(下)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932章 鹽粒番外8 羋月傳(中)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434章 傷寒(下)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651章 大風(8)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704章 葉公子高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934章 天道遠第388章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322章 亂(上)第796章 千夫所指又如何?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306章 孔仲尼第252章 樂而忘歸第835章 無私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599章 夙願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494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1056章 西施(下)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522章 十年後的霸主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674章 合衆弱以攻一強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337章 小司寇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720章 齊侯的貴賓第504章 夫差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第47章 心懷愧疚第529章 一旦山陵崩第903章 斧斤以時入山林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527章 弒君者(下)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810章 戰戰兢兢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568章 好大一塊封地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第680章 中牟之降第61章 姍姍來遲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第61章 姍姍來遲第74章 射你一眼第943章 刑人(下)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306章 孔仲尼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541章 新宋第208章 成之誓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958章 意外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760章 活捉第86章 汔可小康第754章 車壘雖然有奇效第647章 大風(4)第241章 萬夫莫當!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35章 豎子敢爾!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613章 最是無情第118章 除惡必盡第930章 鄒魯第184章 驟然生變(下)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932章 鹽粒番外8 羋月傳(中)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434章 傷寒(下)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651章 大風(8)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704章 葉公子高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934章 天道遠第388章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322章 亂(上)第796章 千夫所指又如何?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306章 孔仲尼第252章 樂而忘歸第835章 無私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599章 夙願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494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1056章 西施(下)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522章 十年後的霸主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674章 合衆弱以攻一強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337章 小司寇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720章 齊侯的貴賓第504章 夫差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