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邾國

魯國的肆師直屬於大宗伯,爵爲下大夫。新···..肆,乃是陳列之意,肆師職責是“掌輔佐宗伯”,陳列祭祀之位及犧牲,察看所陳列的饌具,告教並協助羣臣行祭祀的小禮,責罰怠慢禮事的人等。

去年十一月,孔子升任肆師,因爲他出身低微,在基本由公族組成的宗伯署內不怎麼受人待見。無事時,他就帶着國內的年輕人學習禮儀,爲此沒少收弟子,碰上諸侯卿大夫家死了人,還要跑去主持喪禮,權力和威望一直沒太大起色。

直到一次來自鄰國邾國的外交聘問,才讓孔子名聲大振!

那次聘問趙無恤也有所耳聞,爲此還讓人收集了不少關於邾國的典史和信息,畢竟那兒離魯國闞邑也就百餘里距離,也許不久的將來,就會成爲趙無恤的鄰居。

邾國本是夏商古國,曹姓,出自中原祝融部族,追溯的祖先爲陸終氏。祝融能“昭顯天地之光明”,所以其後裔多爲柔嘉材士,在夏商之時十分興盛。己姓昆吾國爲夏的侯伯,大彭、豕韋兩國爲殷商的侯伯,相當於周代齊、魯的地位。

不過到了周代,與周人系統不同的祝融八姓子孫多半衰弱滅亡了,除了羋姓楚國再度興起於南方外,在淮河以北只剩下曹姓邾、己姓莒兩個東夷化邦國。在山東境內,它們是僅次於齊、魯的國家,泗上小國中的佼佼者。

邾國的圖騰是蜘蛛,邾文公時定都於鄒城,所以又稱鄒國。

邾與魯既是長期敵國,又受魯國文化影響,到了後世,甚至成了名爲“鄒魯文化”的圈子,孟子也是鄒人。

但在西周時,邾國一直被視爲異族夷人,到了齊桓公時因爲幫齊爭霸的緣故,才被周王室承認。封爲“邾子”。其國土的東西北三面被魯國包圍,所以“擊柝之聲相聞也”。南部與小邾國、滕毗鄰,人口與曹國相仿,有三十萬左右。卻號稱有六百乘的兵力,是魯的三分之二強。

魯軍放到中原諸侯裡常常充當魚腩的角色,但其國力卻強於邾、莒,又是秉承周禮的侯國之首,國際地位較高。在春秋時期。邾君多次到魯國結盟朝見,希望結好於魯。但這些“東夷”恰恰是魯人擴展領土的主要方向,於是他們常常藉口“伐夷”加兵於邾。短短的二百餘年裡,魯國對邾國的入侵就達十幾次之多,先後奪取了邾國大量的土地、人口。

邾國對魯的防禦戰爭先是各有勝負,其後卻呈現崩盤的趨勢,早在邾悼公時,就發生了數起邾國大夫帶着領邑投奔魯國的事情,邾莊公時亦然。

國勢衰落,與魯國的力量對比更爲懸殊。邾見正面對戰抵不過魯人,只能經常與當時的強國如晉、齊、楚、吳相交結,求得保護,使得魯國不能輕易將他們吞併。比如二十多年前,在晉平公召集諸侯的平丘之會上,邾國曾聯合莒國告狀說:“魯朝夕伐我,幾亡矣,我之不貢盟主,魯之故也。”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向晉人控訴。

晉國雖然有意維護國際秩序,但畢竟霸業漸漸衰微。鞭長莫及,囚禁申飭了季平子一番,卻沒起多少大效果。所以在魯不斷施壓下,邾國也只能進貢示好以求和平。藉以苟延殘喘。

趙無恤瞭解具體情況後不由好笑,魯國成天被晉、齊、楚欺負,他們的優越感,也就在這些小國身上找了。

於是在今年春季時,邾國又派人前來朝聘,同時送了一次刷聲望的機會給孔子。

這事情的起源還是幾年前的一樁神奇喪事關於那件事。闞止所在的闞城與邾國比較近,所以知道的極爲清楚,當時他忍着笑對趙無恤講述了這些“夷人”的笑話。

“邾莊公在幾年前死了,死法奇特。據說有一次,莊公與邾國的大夫夷射姑一起飲宴。期間夷射姑出來小解,看門的閽人便向他討酒肉吃,卻反被酒醉的夷大夫用小杖追打,倆人就此結怨。過了一會,輪到邾莊公到庭院中散步醒酒,閽人見到國君出來了,知道他性急而好潔,就故意將庭院撒溼,又告訴莊公這是‘夷射姑旋焉’……”

無恤差點把口中的漿水笑噴出來了,那閽人這話的意思是,庭院裡的水跡,是大夫夷射故小解給弄髒的,這位大夫也是倒黴,被扣了這麼一頂黑帽。

闞止道:“邾莊公性急而且好潔淨,如何能容忍這種事,便下命令抓捕夷射姑,可是吩咐下去好久都沒有抓到。邾莊公更加怒不可遏,回到寢宮就自己重重坐到榻上,由於坐得過重,也許順勢打了個滾,就不小心跌入榻邊的炭爐裡燒傷,不久就因爲燒傷的皮膚潰爛而死。他死後以夷禮而葬,葬以車五乘,殉五人,還是個童子的邾國太子益才得以繼位……”

這竟是一場子虛烏有的隨地大小便引發的國喪,看來邾莊公是個性情暴躁而且有重度潔癖的人,可以列入春秋諸侯奇葩死法前三,和晉景公之死有得一拼。

邾子益繼位時年紀尚幼,連冠禮的玄服都穿不上,於是只能由卿大夫攝政,待到今年春天,已經和無恤差不多大小的邾子才準備行冠。

他對此十分重視,於是便派大夫來向玩禮的高手魯國討教,別的人他不找,偏偏通過孟氏找了新任的“肆師”孔子,詢問舉行冠禮的有關禮儀。

當時,在公宮宗伯署內,當着一衆禮官的面,孔丘侃侃而談,還讓弟子一起演練這道禮儀,給邾國人好好上了一課。

“邾子的冠禮和國君太子之冠禮相同,加冠時要站在大堂前東面的臺階上,然後站在客位向位卑者敬酒,以表示他已經代父成爲國君。緇布冠、皮弁、爵弁三次加冠,一次比一次尊貴,是鼓勵他有所成就,從此以後便可以以冠者身份執掌朝政了。”

先是邾國人聽得點頭不已,其後是宗伯署衆人也對孔丘心服口服,在玩禮上,他真的無可挑剔。

孔子其後還大發議論:“即便是天子的長子,在冠禮的內涵上與國人庶民也沒有什麼兩樣。因爲天下沒有生而高貴的人。而是在後天彌加而尊的。故冠禮一定要在祖廟裡舉行,用裸享的禮節來進行,用鐘磬之樂加以節制,這樣可以使加冠者感受到自己的卑微。以表示自己不敢擅越先祖的禮制!”

他最後一句字眼咬得極重,禮樂崩壞,這便是孔丘做肆師幾個月來所見所聞後,決定更正彌補的東西!

邾國的聘問大夫十分滿意,答應一定按照孔丘傳授的禮儀去爲國君加冠。還邀請孔子本人到邾國代爲主持典禮。

孔子以有公務在身推辭了,但還是派了顏回、閔子騫兩名在擅長禮儀的弟子去邾國幫忙。子路從陽關司馬任上回來述職,也被魯侯派去護送邾使者歸國,這一去又在邾國打下了一個“無宿諾”的好名聲,孔門這回算是成功將影響範圍帶出了國。

這件事情足以讓魯國貴族們彈冠相慶,魯人一方面瞧不起這些用夷禮的“夷人”,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擅長的周禮能感化他們。以往成效並不大,比如邾莊公死時公然用夷禮,還以人殉陪葬,但這次新繼位的邾子似乎對周禮很感興趣。這可是個好消息。

此外,魯國剛剛從內亂裡緩過勁來,陽虎依然盤踞灌城死守,盜跖在大野澤南部折騰,所以三桓實在不想再與邾國爲敵。畢竟對方也有六百乘武裝,兔子逼急了還咬人呢,先與其虛以委蛇再說。

這次邾國的朝聘,孔子弘揚了魯國周公之國的名聲,爲魯侯長了威風,所以得到了國君獎勵。讓他升任小宗伯。三桓中尤其是季氏,因爲與孔門正處於蜜月期,對此無異議,只是將魯侯想授予孔丘中大夫之爵的打算駁回了。

……

魯國的小宗伯一般設置有三人。一個在泰山之陽,一個在闞城公陵,還有一人居魯城,爲大宗伯副手。國有大禮則輔佐大宗伯,小禮則爲專掌禮儀之官,掌管建立王國祭祀的神位;掌管有關五禮的禁令。以及所用牲和禮器的等差,權力比肆師又大了幾分,地位已然接近趙無恤的小司寇之職。

於是孔丘的事業開始漸漸起步,據趙無恤從封凜密信裡得到的消息,邾國朝聘事件後,出身公族而尸位素餐的大宗伯開始事事依仗於孔丘。

小宗伯下有屬吏多人,其中上士八人、中士十六人及旅下士、府、史、胥、徒等人員。閔子騫和冉雍、冉耕等人也因爲出使邾國有功,被在野的柳下季上書舉薦,也進入了宗伯署,作爲基層屬吏。

有了弟子們的輔佐後孔丘如虎添翼,在魯侯的暗中支持下,他的膽子也越來越大。魯國卿大夫家許多不合規格、僭越的禮儀都遭到了更改,漸漸將矛頭指向了三桓!

比如初夏時,孟氏在宗廟祭祀祖先公孫敖,完畢撤去祭品後,便命樂工唱《雍》這篇詩。

“有來雍雍,至止肅肅。相維闢公,天子穆穆。於薦廣牡,相予肆祀!”

聲樂被前來觀禮的孔子聽見後,便立刻趨行到了堂上驅散樂官們,儀式終止,被憤怒的公斂陽質問時,孔子道:“《雍》這首詩上這兩句,‘相維闢公,天子穆穆’,這樣的話語,連諸侯都不能使用,怎能用在卿家的廟堂裡?”

他還批評曾做過他弟子的孟孫何忌和南宮閱不知禮,辜負了其父孟僖子的期望。面對有理有據的小宗伯孔子,孟氏的家祝統統被駁倒,孟孫何忌自己也無話可說,在子服何的斡旋下,孟氏低頭認錯,取消了這些失禮僭越的行爲。

季氏幸災樂禍,在這事上大力支持孔丘,於是三桓中像“八佾舞於庭”這類的僭越頓時少了許多,魯侯的威望在一次又一次的禮議中被提升。

但季氏萬萬沒有料到,孔丘這小宗伯,竟然是對事不對人,下一次要針對的,可就是他季氏了!

這一次,就在季孫斯不樂意再加大趙無恤在魯國西鄙的權勢,與他隱隱對峙之時,其腹心卻被孔子一封上書捅到了痛處,頓時手忙腳亂起來。

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1135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1162章 大道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9章 姑布子卿第344章 夜襲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285章 名與實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934章 天道遠第42章 勢將去汝!第892章 過河卒第689章 慷慨悲歌第252章 樂而忘歸第1149章 身騎白馬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220章 內憂外患第86章 汔可小康第783章 雌虎第767章 萬歲!第932章 鹽粒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42章 勢將去汝!番外9 阿育王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859章 龍城飛將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862章 燕國第1149章 身騎白馬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440章 靈鵲(下)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第1174章 法理人心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41章 釜底抽薪第925章 《用間篇》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930章 鄒魯第588章 神靈的居所第722章 公孫勝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738章 禮賢下士第535章 鬼神第354章 造紙術第1020章 分娩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743章 想跑?第118章 除惡必盡第1176章 特赦第626章新婚夜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44章 始作俑者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1176章 特赦第203章 將翱將翔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1128章 巧捷惟萬端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第1091章 獅子回頭望虎丘第340章 輓歌一曲番外13 秦皇紀(上)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666章 朝歌之圍(下)第11章 幸不辱命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第381章 兵貴神速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637章 瞞天過海第1205章 萬里關河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1013章 入秦第325章 一山不容二虎(上)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954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上)第1138章 徵蓬出漢塞第383章 該怪誰?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644章 大風(1)第965章 齊人之福第951章 連橫(上)
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1135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1162章 大道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9章 姑布子卿第344章 夜襲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285章 名與實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934章 天道遠第42章 勢將去汝!第892章 過河卒第689章 慷慨悲歌第252章 樂而忘歸第1149章 身騎白馬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220章 內憂外患第86章 汔可小康第783章 雌虎第767章 萬歲!第932章 鹽粒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42章 勢將去汝!番外9 阿育王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859章 龍城飛將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862章 燕國第1149章 身騎白馬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440章 靈鵲(下)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第1174章 法理人心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41章 釜底抽薪第925章 《用間篇》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930章 鄒魯第588章 神靈的居所第722章 公孫勝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738章 禮賢下士第535章 鬼神第354章 造紙術第1020章 分娩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743章 想跑?第118章 除惡必盡第1176章 特赦第626章新婚夜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44章 始作俑者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1176章 特赦第203章 將翱將翔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1128章 巧捷惟萬端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第1091章 獅子回頭望虎丘第340章 輓歌一曲番外13 秦皇紀(上)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666章 朝歌之圍(下)第11章 幸不辱命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第381章 兵貴神速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637章 瞞天過海第1205章 萬里關河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1013章 入秦第325章 一山不容二虎(上)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954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上)第1138章 徵蓬出漢塞第383章 該怪誰?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644章 大風(1)第965章 齊人之福第951章 連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