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虎入平陽

子貢在陶丘整整一年,把侈靡之所經營得有聲有色,其他方面卻也沒拉下。↖,曹國朝堂、市肆,無論是黑道白道,官方私家,他都十分熟悉。平日裡打點得當,碰上貴客來侈靡之所也親自作陪,於是結下了不少良好的關係。

曹國大司城是其中之一,唐國公子恪,鄭國長駐陶丘的大賈弦氏、玉氏等人也在其列。

這次在陶丘市肆集中售賣,主要的商品有三,剛剛興起不久的“甄瓷”,方興未艾的“新成瓷”,還有曹人從未見過的書寫材料“紙”。

當“甄瓷”和“新成瓷”兩種瓷器擺到一塊時,衆人不由莞爾。除了區別不大的青瓷外,它們同根同源,卻因爲燒製土質不同,釉彩配方不同,以及主持者意識傾向的不同,衍生出了不同風格的瓷器。

甄邑的黑瓷是魯陶翁監製,混入了趙無恤的傾向,所以有些雍容厚重,它釉層較厚,釉面滋潤,烏黑髮光,以獨特的釉色取勝,沒有太多的裝飾,可與漆器媲美。除了傳統的圓形鼎簋壺外,還有碗、碟、盤、豆、燈等,適合放在莊重的公室或者官署公用。

伯羋和趙氏商隊從新絳帶來的新白瓷卻比黑瓷更火爆些,那些由季嬴閒暇無事時親手設計的造型比較迎合女性柔媚口味,以及商賈的獵奇思維。它們以造型取勝,新穎優美,布着玄紋、水波紋等流線型花紋,兼在一些瓷器上面有褐色小點作爲裝飾。造型除了傳統的器皿外。還有羊尊、侍女持燈、舞女俑等,乃至於和新鮮產物紙配合使用的白瓷鎮紙。

那白瓷鎮紙。其精巧細膩連趙無恤都被吸引了,它色如羊脂。表面光滑,卻質量較重。其造型擬人,一如紅袖添香的垂首仕女,無恤彷彿在她上面看到了姐姐季嬴的影子,於是便不客氣地從市肆裡撤走,收爲己用,並說道:

“將這些白瓷帶一部分回甄邑,讓公輸克、魯陶翁等工匠好好看看,雖說甄瓷已經形成了自有的風格。但這種新成瓷也很值得學習學習。”

相比於黑瓷,“新成瓷”更適合作爲奢華的裝飾,擺放在私人場所裡把玩,尤其受女性歡迎。兩種瓷器互爲表裡,吸引了不同的客戶,一個早晨就告罄,目前爲止,瓷器作爲最流行的奢侈品,一直是供不應求。

但紙張的推廣要困難些。趙無恤此次讓子貢推銷三種價位不一的紙張。劣麻紙用來如廁,公輸紙給一般國人用,楮皮紙則入公宮官署。

然而直到日暮時,與陶瓷前來購買紙張者依然寥寥無幾。多半是看在與子貢的關係上購買少量回去試個新鮮的。

“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果然是漫長而曲折的,看來得和在魯國一樣,利用類似大禮議的事件。讓紙張可以被士大夫和國人接受。”

無恤躺在榻上,由伯羋揉捏着肩膀。曬着秋日暖和的陽光,微眯着眼思索這個問題。

現如今吳國那邊的購銅渠道已經被屈無忌包攬了。接下來就得在實物交換以外,再獲取些錢帛用來進行大規模貿易,所以陶丘的局面必須打開。

於是他從榻上起身,在居室內繞了兩圈後,還不待想出主意,子貢就讓邢敖來稟報,說是有出了讓紙張在陶丘流行的一整套計劃。

“哦,這麼快就想出來,快說來聽聽。”

邢敖由趙無恤做主,讓他跟隨屈無忌去吳國,伯羋雖然不捨,但也默認了這個結果。在陶丘歷練一年後,原本就十分懂事好學的邢敖也變得更加可靠,君子派他去吳國那邊,自然是有更重要的事情。何況,邢敖跟着伯父屈無忌,或許還能繼承一份領地,讓邢氏重新列爲大夫……

這在幾年前,他們姐弟還在稻草堆裡相依爲命,朝不保夕只求一頓飽飯,一片葛麻禦寒,如今的一切可是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情!

邢敖道:“端木子說了,競技場不是在賣門票和彩頭麼?以往用的都是小木片,從今以後,都可以改用公輸紙,至於專賣給士大夫的包廂門票,則要最好的楮皮紙!”

無恤得知這個主意後眼前一亮。

“善,就這樣去辦,吾等不日便要返回魯國,這邊依舊是子貢負責。敖,你和你阿姊也隨我歸邑,離南下吳國還有數月,你姊弟二人也能好好相聚。”

此外,推廣困難的一個原因,是麻紙弊端多多,無恤又不想將楮皮紙賣得太便宜。所以廩丘那邊,質量和價格適中的竹紙還要多加把勁,儘快拿出來。

現在生產渠道和銷售渠道基本解決,只需要等待時間來產生效應,剩下的的難題就是運輸了。

大宗貨物的運輸,陸路終究比不上水路,何況走陸路還得經過衛國的濮南之地,在衛國態度曖昧的情況下,終歸不太安全。

至於水路,從西鄙南下陶丘,大野澤和濟水都是必經之地。所以盜跖對於趙無恤來說,已經失去了養寇的必要,反倒變成了在背的芒刺,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扎他一下。

只待屈無忌承諾的擅長造舟水戰者到達後,他就會加快舟師的建設,拉緊湖澤西岸的包圍網,將盜跖徹底剿滅。若是大野澤周邊的羣盜都能變成編戶齊民,趙無恤領地的人口至少能增加三分之二,突破十萬大關!

與此同時,趙無恤也得到了張孟談派人送來的情報,說是在魯國北境發生了一件大事!

……

在陶丘的家臣屬吏們共聚一堂,無恤向他們宣佈了這個消息:“孟氏光復灌城,叛賊陽虎逃往齊國了……”

衆人面色微變,但從入夏時起。趙無恤便一直在等待這份消息。

陽虎的逃離,只是趙無恤去年的一子閒棋。卻讓孟氏操透了心。

因爲孟氏的主邑郕距離陽虎割據的灌只有一日行程,雞鳴鐘鼎之聲相聞。趙無恤可以關起門來安心發展。季氏的費邑也算是解決了,可孟氏的臥榻之側,還睡着一頭噬人的猛虎呢!

陽虎殘黨就這麼成了孟氏的心頭大患,於是乎郕邑宰公斂陽這半年多時間裡,都沒心思去和季氏、趙無恤內訌,他一直在想方設法攻克灌城。

若陽虎盤踞的是險要的陽關,守個一年半載都不算難事,但趙無恤問過冉求,知道灌城邑小人少糧乏。絕對撐不了多久。

公斂陽算是自陽虎以下,魯國最善於用兵的人之一,他先是裝作陽關叛黨,想把陽虎誘出,陽虎卻不上當。

其後則是長達數月的圍困,試圖讓灌城糧盡。這是春秋時代圍堅城比較常見的法子,畢竟攻城技術和器械精巧有限,強攻代價太大。直到春秋末戰國初時,公輸班和墨子兩位大咖鬥法。一個攻一個守,才把這一技術推進到極高水準。

六月中旬時,灌城終於如趙無恤、冉求預料的一樣箭盡糧絕,於是公斂陽便驅趕着孟氏族兵進攻。雙方又拉鋸了半月。到六月底時,陽虎不敵,於是派人焚燒南門。裝作向北突圍,然而卻突然轉而往東。他的兵卒用命。這一次,沒有趙無恤那令人防不勝防的輕騎士驃騎追擊。於是陽虎便成功逃脫魯軍追趕,跑到了齊國邊邑請求庇護。

趙無恤在陶丘聽聞此事時,時間已經到了七月初,他不由爲陽虎的大膽而感嘆。

陽虎當年爲了緊握兵權,同時討好晉國,尋找機會謀害季孫、叔孫、孟氏三卿,可沒少出兵討伐齊國。幾乎無年不戰,攻城掠地數次,爲此,齊國從國君到國人都恨透了他。

在魯國待不下去後,陽虎選擇投奔齊國是無奈之舉,也是一個冒險的決定。

要知道,齊國雖然總喜歡在魯國內亂時橫插一腳,但又想保持自己大國形象,明面上總是會支持合乎禮法的一方。當年慶父之亂如此,魯昭公被逐事件如此,陽虎那背叛季平子的前輩,費邑宰南蒯,在事敗投奔齊國後,也被齊侯杵臼罵做“叛夫”,說他“家臣而欲張公室,罪莫大焉”,極不待見。

所以陽虎這個“以陪臣執國命”,罪行更嚴重的傢伙,在入齊侯要面對的可能是千夫所指,還有麻繩和牢獄之災。當然,此人極有才幹,現在晏子已死,沒了這位智者,陽虎也可能將齊國君臣說動,被一心想謀魯爭霸的齊侯捧爲座上賓。

無恤讓家臣們各言其所想,闞止思索道:“陽虎入齊,若是齊侯接納,那魯齊將成解不開的仇敵,這對吾等來說是件好事。”

闞止雖然是魯國人,但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他現在是私家之臣,魯國公家的利益與他毫無關係,他只知道無恤只要還想歸晉,那就必須站在齊國的對立面。

無恤揮了揮信紙道:“但鎮守三邑的張子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言道,齊侯此次若將陽虎綁了歸還魯國,這也是齊魯和解的一個契機。”

還是張孟談想的更深些,闞止聞言後細思恐極,頓時出了一頭冷汗:“若如此,則大事不妙!”

無恤頷首道:“然。”

若是齊魯請平,乃至於化干戈於玉帛的話,趙無恤的勢力將難容於齊、魯、衛之間,屆時他們將面臨一個艱難的局面。

無恤又何嘗不明白這一點?凡是選擇,總有利弊之分,他去年面對三桓和陽虎的兩邊拉攏,最終選擇倒陽虎,獲得了勢力翻倍,立足西鄙,名望在天下諸侯卿大夫間大振的好處。

但其壞處,便是讓對外軟弱的三桓重新登臺,從此魯國對晉、對齊態度便會變得曖昧不明。陽虎奔齊,主動權便到了齊國手中,這位齊侯優柔寡斷,性情飄忽不定,還真不知他會如何抉擇。

所幸,趙無恤現在作爲中大夫、小司寇,已經有干涉魯國國策的實力和地位!雖然無法左右齊國的選擇,但他至少可以操縱魯國的應對!

趙無恤對衆屬吏家臣說道:“看來無論如何,魯、齊間都即將生變,吾等也到了返邑的時候了!”

第926章 兵家第176章 誰家天下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348章 孔夫子的局(上)第84章 蹴鞠練兵第1055章西 西施(上)第514章 突騎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768章 當歸 上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237章 道路輿第400章 引蛇出洞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1032章 朝天子(下)第514章 突騎第143章 欲言又止第727章 跳樑小醜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728章 天道昭昭第496章 價值連城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558章 永以爲好也第999章 殘城第1053章 麟之趾番外8 羋月傳(中)第340章 巫頌(下)第514章 突騎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117章 心腹之患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790章 長平之戰(上)第515章 勝負手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649章 大風(6)第862章 燕國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77章 吾之子房第1133章 中山已滅第138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462章 反壟斷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34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653章 大風(10)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366章 不朽者第238章 大車檻檻第248章 三段射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84章 蹴鞠練兵第444章 叛徒第1142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上)第957章 合縱(下)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525章 弒君者(上)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479章 孔方兄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774章 搬山第293章 初聞盜跖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527章 弒君者(下)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281章 父與子(下)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637章 瞞天過海第893章 階下囚第1176章 特赦第193章 趙卿已死?第1108章 齊桓晉文之事第799章 趙魏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1023章 令尹之嘆
第926章 兵家第176章 誰家天下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348章 孔夫子的局(上)第84章 蹴鞠練兵第1055章西 西施(上)第514章 突騎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768章 當歸 上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237章 道路輿第400章 引蛇出洞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1032章 朝天子(下)第514章 突騎第143章 欲言又止第727章 跳樑小醜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728章 天道昭昭第496章 價值連城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558章 永以爲好也第999章 殘城第1053章 麟之趾番外8 羋月傳(中)第340章 巫頌(下)第514章 突騎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117章 心腹之患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790章 長平之戰(上)第515章 勝負手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649章 大風(6)第862章 燕國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77章 吾之子房第1133章 中山已滅第138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462章 反壟斷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34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653章 大風(10)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366章 不朽者第238章 大車檻檻第248章 三段射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84章 蹴鞠練兵第444章 叛徒第1142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上)第957章 合縱(下)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525章 弒君者(上)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479章 孔方兄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774章 搬山第293章 初聞盜跖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527章 弒君者(下)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281章 父與子(下)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637章 瞞天過海第893章 階下囚第1176章 特赦第193章 趙卿已死?第1108章 齊桓晉文之事第799章 趙魏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1023章 令尹之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