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

“夫百病之始生也,或因爲風雨、寒暑、清溼等環境;或因爲陰陽失調、喜怒、縱慾等心理生理的變化;也有飲食起居的病從口入。但老夫卻從未聽說,由天地間的細微之物所導致,君子真是思前人所未思,見前人所未見矣。”

下宮偏殿,身體微胖的子豹陪侍在旁,而趙無恤則與醫扁鵲在席上相對而坐。

當日與趙無恤初見時,這位頭髮黝黑,老而不衰的春秋第一神醫擺足了長輩的譜。可如今,扁鵲卻面色肅穆,一副受教童子的模樣,顫顫巍巍地就要向趙無恤施禮。

趙無恤不敢託大,連忙恭敬地對拜道:“先生乃是天下第一名醫,還是靈子之師,再說此話,是想羞煞小子麼?”

事情,還得從昨日的成鄉醫館裡說起。

當時,趙無恤一番要救死扶傷的宣言,以及醫館裡的種種新奇舉措,都讓子陽和子豹十分詫異。倆人當場擊節讚歎,並向無恤請教這些舉措的意義何在?

無恤也沒想到,自己向他們演示的東西,連醫扁鵲都從未教過!

比如消毒,比如綁石膏夾板……

於是兩人茅塞頓開,一時間對無恤驚爲天人,先是盡心盡力幫他完善醫館的體制,還親自動手治療病卒。到了傍晚,子豹留了下來,而子陽則飛一般乘車回了下宮,將這件事情告知醫扁鵲。

第二日,趙鞅派人來告,說是有事情要無恤過去商議。到了以後才知道,原來是關於樂祁獲釋的消息,還有趙氏的一些領邑大夫前來述職和探望趙鞅,所以趙鞅讓無恤來與他們碰個面。

趙無恤隱隱覺得,趙鞅,似乎是在爲把自己推向前臺做準備。

他剛和趙鞅及大夫們商議完事情,出了殿門,便被雙目放光的醫扁鵲給拉住了。非要他再將昨日闡述的“細蠱說”再講述一遍。

當時扁鵲面色激動地說道:“君子可知道,此說解開了受傷者中,有的結痂好轉,有的傷口潰爛死亡這一千古難解之謎!可謂是造福萬民。功在千秋矣!”

趙無恤咋舌,有這麼誇張?

在一柱清晨的陽光下,他指點着光芒裡的那些塵埃道:“先生請看,這陽光下的細微粉塵,是不是很多?其實。在看似純淨的空氣裡、清水裡,到處充斥着這些東西,甚至還有更小的,肉眼無法看見。我稱之爲‘細蠱’,他們就是造成創傷後續病症的原因!”

“細蠱”,是趙無恤用來涵蓋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稱呼。

他從子陽、子豹口中得知,數十年前,來自秦國的名醫醫和,在給晉平公治病時,就提出過看不見摸不着的“蠱”是一些病症的病原。可以視爲中國古代最原始的“病菌說”。可惜,這一已經初步具體化的學說沒有進一步發展,而是變成了抽象化的“邪氣說”。

“從字面上看,蠱,腹中之蟲也。先生請看,器皿中本來只有食物,其餘什麼都沒有,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後,卻會發黴,這就是細蠱在起作用。一旦受過污染的食物入了人體。就會生出許多微小的蟲來,引發腹瀉、痢疾等病症。”

這一結合,所有人都懂了。

趙無恤就用這種通俗的說法,來對扁鵲加以解釋。瞧着這位神醫一邊不斷頷首,一邊用筆認真在簡冊上抄錄的模樣,他一時間也感覺有些奇妙。

自己這個醫盲,竟然在給扁鵲,給先秦第一名醫上課?

現在沒有顯微鏡,連透明玻璃都沒有。無恤也暫時造不出來。所以他自然無法驗證那些最細小的“細蠱”存在,頂多用燒製的曲頸瓷瓶,模擬下巴斯德的肉湯實驗。

但中醫本來就是信奉經驗主義的,所謂的邪氣,所謂的體內陰陽,都是很抽象的東西,無人能驗證。

“在成鄉,葛、麻布製作成的‘繃帶’,還有傷卒們的被褥衣物,要用滾水煮過,放在陽光下曬乾,才能再次使用,這是爲防止細蠱留存在織物上。醫館中,也要讓人每日清理一番,關鍵位置還要潑上醋,防止疾疫。對於傷卒,叫家眷或青壯女子來細心照料,他們的傷口,要用摻了麻椒的濃鹽水擦拭,謂之爲消毒。”

趙無恤新設置的醫館中,除了重傷不治死了十餘人外,其餘輕傷的衆人都挺過了危險期。一般而言,受創傷後的病死率,至少也有三分之一,在他這些措施的作用下,病死率低於百分之十!

所以,按照中醫的一貫邏輯,只要行之有效,就可能是對的。而扁鵲這位世間第一名醫,好奇心和求知慾都很旺盛,他絲毫沒有門戶之見,在追問了些細節後,便結合以往治病的經歷,便將這一新的理念全盤接受,化爲己用了。

一時間,扁鵲沉思了起來,用新近得知的“細蠱致病說”重新審視昨日爲樂祁診斷時得出的結論。

“那要如君子所說,這世間所有器物上,豈不是處處都有細蠱,處處都有可能致病?麥餅上,被褥上,手上,衣物上,水中……”子豹看着面前那一盞清水,目光不由得有些恐懼。

子豹不僅有些貪財,還有點怕死,他學醫十六載,本以爲已經學到了夫子的本事,那些疾病無法近身,能活到**十歲。誰知今日一聽,他才察覺到,世間處處都是能致命的“細蠱”,甚至此刻他的口腔、腸胃裡,也密密麻麻全都是。

密集恐懼症一發作,子豹頓時滿頭大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連搭在桌子上的手也像是被燙着似的挪開了,生怕自己立刻患病死去……

無恤笑着安慰他道:“非也非也,世上多數的細蠱卻是不致病的。比如說釀酒、漿水,它們之所以能夠發酵,靠的就是一種叫做酵母的細蠱在作用。何況,正如我方纔所說的,細蠱可以被濃酒、濃醋、鹽水、滾水等殺滅,所以子豹不必擔心。”

趙無恤對子豹,可謂是很客氣。

雖然他這會理論一套一套的,其實都是前世的一些小常識,若是讓他親自動手爲病卒們治病。卻是無從下手的,所以才需要請子陽和子豹協助一二。

成鄉的軍醫體制已經初見成效,無恤準備說服趙鞅和郵無正,推廣到整個趙氏軍隊裡。但條例可以完善。技藝高超的醫者少了十年八年,卻培養不出來。下宮的瘍醫們,趙無恤覺得,還沒有能挑得起大梁的。

所以,他一度產生了留下扁鵲的心思。而趙鞅爲自家人的性命考慮,也有此意。

但醫扁鵲去意已決,明說了自己不會呆在晉國,也不會服侍趙氏。別看他現在很謙虛,笑呵呵的,其實據樂靈子說,他的脾氣卻倔得跟頭牛似的,趙氏對於這位救命恩人,卻也不好強留。

所以,趙無恤便將主意打到了扁鵲的兩名弟子頭上。

據他觀察。還有樂靈子透露,子陽其人,喜歡沉默着做事,一心致力於提高醫術和侍奉扁鵲上。趙無恤雖然欣賞其爲人,但幾次試探,此人都油鹽不進。

至於子豹,則簡單多了,這個有些貪圖財貨的中年男子,在趙無恤腆着臉學着樂靈子,喊了聲師兄後。便受寵若驚。趙無恤又進一步提出,讓他留在趙氏作爲首席醫官,同時還兼領本來要賜予扁鵲的那四萬畝田地,作爲養邑。子豹便毫不猶豫地決定留下了。

以後內有樂靈子,外有子豹,兩個扁鵲的高徒在身旁作爲御用醫生,無恤覺得,光是趙氏人的平均壽命,都會提升一大截。

“有了靈子。以後子嗣難產什麼的,就再也不必擔心了……”

不過,想到靈子,趙無恤又爲她感到默默的哀傷和心疼。

換了往常,對醫術十分感興趣的樂靈子,想必會陪坐在無恤身邊,好奇地眨着眼睛細聽,提出自己的見解吧。但此時此刻,她恐怕沒有絲毫的心情……

雖然在趙、範暗中達成和解後,樂祁的釋放,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只是期間還得經過一定的程序和準備,大概要拖到十月底才能結束。

但醫扁鵲入宮爲樂祁診治,卻查明瞭他的病症。

“拖得太久了,待我爲其切脈觀色時,才發覺他病竈已入膏肓,無法醫治了……”

膏,指心下的部位;肓,指心下膈上的部位。而膏肓主要是指疾病部位很深而且隱蔽。古人認爲如果患這樣的病,用藥物、鍼灸等治法都不能起什麼作用了。

回到春秋後,趙無恤才知道,所謂的《扁鵲見蔡桓公》尚未發生,蔡國沒有桓公,甚至連這個故事是真是假,都值得懷疑。而病入膏肓一詞,反倒是八十年前,秦國的名醫醫緩爲晉景公治病時所說。

“惜哉樂伯,恐怕活不到明歲了……”總之,扁鵲已經爲樂祁提前宣佈了亡期,他都不能救,放眼天下,恐怕無人能治了。

所以,樂靈子此時正留在虒祁宮內,說是要陪伴在樂祁身旁,再也不離開一刻。

趙無恤暗暗想道:“樂伯曾說過,唯一的願望,就是能回到宋國,吃一吃泗上的鱸魚燴。等他從虒祁宮中出來後,我要向父親請命,今年之內,由我親自送他和靈子歸宋,也算盡一下爲人女婿的責任……”

然而就在這時,沉吟已久的扁鵲卻猛地一拍大腿,從席上站了起來。

第400章 引蛇出洞第89章 無心插柳第656章 大風(13)第132章 蓖蔽象棋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462章 反壟斷第306章 孔仲尼第1067章 可勝者,攻也第248章 三段射第36章 一言之威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98章 攪動全局第928章 統一的必然第906章 水力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45章 兄弟鬩牆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541章 新宋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290章 莫善於借貸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95章 劍擊之技第253章 商丘對第347章 闞止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481章 齊魯第第470章 醫院第37章 我的成邑第919章 日出東南隅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557章 虎第374章 刺殺!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1091章 獅子回頭望虎丘第666章 朝歌之圍(下)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995章 叔侄第478章 晏子遺書第560章 十九歲的卿(下)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926章 兵家第1137章 三箭第413章 獵國(下)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669章 破城第255章 募兵制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644章 大風(1)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番外7 羋月傳(上)第355章 公輸紙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455章 黑鐵時代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257章 語言障礙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314章 名法,義利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344章 夜襲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547章 墮郈(下)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647章 大風(4)第30章 鄉中三吏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163章 常山臨代第993章 鳴條第277章 前進的方陣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1046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71章 封建制度第892章 過河卒第335章 盜墓筆記
第400章 引蛇出洞第89章 無心插柳第656章 大風(13)第132章 蓖蔽象棋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462章 反壟斷第306章 孔仲尼第1067章 可勝者,攻也第248章 三段射第36章 一言之威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98章 攪動全局第928章 統一的必然第906章 水力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45章 兄弟鬩牆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541章 新宋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290章 莫善於借貸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95章 劍擊之技第253章 商丘對第347章 闞止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481章 齊魯第第470章 醫院第37章 我的成邑第919章 日出東南隅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557章 虎第374章 刺殺!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1091章 獅子回頭望虎丘第666章 朝歌之圍(下)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995章 叔侄第478章 晏子遺書第560章 十九歲的卿(下)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926章 兵家第1137章 三箭第413章 獵國(下)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669章 破城第255章 募兵制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644章 大風(1)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番外7 羋月傳(上)第355章 公輸紙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455章 黑鐵時代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257章 語言障礙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314章 名法,義利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344章 夜襲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547章 墮郈(下)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647章 大風(4)第30章 鄉中三吏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163章 常山臨代第993章 鳴條第277章 前進的方陣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1046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71章 封建制度第892章 過河卒第335章 盜墓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