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

趙無恤心中暗道不妙:“我本來想的是在陽虎和三桓間仔細觀察,先兩面下注的,但現如今子服何卻跟陽虎就先拜會哪一方爭執了起來,這樣一來就逼我必須先選一邊了。新奇中文.”

現如今趙無恤謀士不在身邊,他只能靠自己應變,心中迅速計較着利害關係。

三桓是魯國名正言順的統治者,而且枝繁葉茂,在魯國深深紮了根,趙無恤不想放棄。

但眼前這個噬人的權臣陽虎,也不是那麼好相與的啊,

左右思慮後,趙無恤想道:“我聽說陽虎行事不計前嫌,但三桓那邊,若是就此跟着陽虎赴宴,恐怕就會坐實了我‘陽虎之黨’的身份,反倒是不好跟他們討價還價了,既然如此……”

於是趙無恤朝陽虎鄭重行了一禮道:“之前沒有告知陽子,在廩丘時子服大夫已經跟我交待過來曲阜拜會的先後順序。作爲小輩,先拜見三位世交長輩是應該的,作爲新上任的下大夫,拜見上司卿士也是應該的。君命在身則不敢赴私會,無恤在晉國也被父親教誨要如此行事,還請陽子先回,稍後我會親自登門賠罪。”

陽虎板起了臉,煞氣十足的虎目在趙無恤的臉上一掃,隨後卻又露出了笑容,濃須映襯得牙齒白的滲人:“既然如此,我便不再強求了,今夜我的府邸會徹夜掌燈,靜候子泰到來。”

說完他便乾脆地帶着隨從走了,臨行前還狠狠瞪了子服何一眼,對於還能爭取的人,他自有容人之量,但對於屢次招攬都斷然拒絕的子服何,陽虎已經起了殺心。

和方纔在街上駕車馳騁,整日鬥狗鬥雞爲樂的公族子弟們不同,子服何可以說是如今魯國公族年輕一輩裡最出色的一人,所以年紀輕輕就做到了下大夫之職。只可惜,這個人才爲何要與自己處處作對呢?要是能像季寐。叔孫志等人一樣爲己所用就好了!

陽虎的車駕漸漸遠去,才這麼一會功夫,子服何深衣已經溼了半邊,但他卻不後悔。

“此番我若是能爲三桓爭取到子泰。爭取到晉國中軍佐支持,也算是完成使命了罷,只望三桓能明白我的苦心。只要籠絡住此人,在西鄙可以威脅叔孫志的鄆城,在國外可以藉助趙氏的力量。也就能讓陽虎多一些顧慮……”

方纔子服何也是在賭博,他一路上觀察趙無恤的秉性,覺察到這位流亡卿子總的來說是個有顧慮和守規矩的人,面臨抉擇時,定然會選擇穩妥先拜會三桓。

“方纔也是使命在身,迫不得已,還請子泰多多見諒!”

“子服子說笑了,本應如此。”

趙無恤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已經猜到了他的小心思,卻也不點破。只是請子服何在前帶路。

魯桓公有四子,嫡長子魯莊公繼承魯國國君;庶長子慶父,也就是那個“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的大奸臣,慶父之後稱爲孟孫氏;庶次子叔牙後代稱叔孫氏、小兒子季友後代稱季氏。由於三家皆出自魯桓公之後,所以被人們稱爲“三桓”。

趙無恤通讀晉國典史,其中有不少涉及到魯國的篇章。他知道這三家最初並不十分顯赫,先是兄弟內鬥相殺,在季友執政結束後又被東門氏壓制。直到魯宣公之世纔開始專權,至今也不過百年。自此以後“三桓勝。魯如小侯,卑於三桓之家”。

按照魯國的規矩,凡仕者近宮,不仕者與耕者近門。三桓的府邸靠近魯國宮室,背靠宮牆。歷史上不甘爲傀儡的魯侯多次與三桓火拼,所以他們也築起了高大厚實的牆垣自守,猶如三座城塞。經過魯昭公失國的事件後,魯侯現在的國內地位連晉侯的不如,只是一尊泥塑的傀儡。

不過三桓的好日子也沒持續多久。

魯國設置了三卿。其中季孫氏世代擔任大司徒,叔孫氏擔任大司馬,孟孫氏擔任大司徒,在接到趙無恤已到的消息後,他們便齊聚孟氏的大司徒府中。

究其原因,卻是因爲季孫、叔孫兩家都已經被家臣架空,府中不知道有多少陽虎的耳目,現如今也就孟氏在自家的地盤上還能算主人。

沿着內城的大道走了半刻後,趙無恤被子服何引領進孟氏府邸內,其外頗多披甲持戈的衛士,入內後卻見這裡大院深宅,裡外格局大氣,峻宇雕牆,很闊氣,裝飾得也很華麗。

步入院中,當面一個高大的罘罳,上面繪了一副黑白綠紅相間的彩畫,在旁引領的豎人、女婢美麗俊俏。

入得宅內,只見宅分數進,每一進都有月門隔開,循廊向內,沿途層臺累榭,曲水涼亭,樹木陰陰,秋菊奼紫嫣紅,整個孟氏府內芬芳馥郁。

無恤出言讚歎道:“不愧是世卿大族,此宅院器宇軒昂,我彷彿見到了孟獻子的遺風。”

三桓能專魯百年,也是因爲各自家族每隔幾代人就會出一個強力的家主,季氏有季友、季文子、季武子;叔孫氏有叔孫穆子、叔孫昭子;孟氏則有孟獻子,也是一時翹楚,冠帶風雅甚至讓晉國諸卿景仰。

其中孟獻子喜歡養士,開了春秋戰國養士之風的先河,趙無恤的老爹趙鞅的養士就是在效仿他,也是他掛在嘴邊最多的一位魯卿。

趙無恤話音剛落,子服何還不待回答,卻聽到一個洪亮的聲音從側面的迴廊上傳來:“大夫應當見見當今孟氏家主,其才其德亦不下於先祖!”

倆人舉目望去,卻見一位身穿武弁服的四旬武士恭敬地站在迴廊上,正朝他們鞠禮。

“這位是?”

子服何介紹道:“此乃郕(heng)邑宰公斂子。”

“孟氏的家臣公斂處父見過大夫,三位卿士已經在後堂等候,請隨陪臣前往。”

子服何介紹說,公斂處父是孟氏最大領邑郕邑的宰臣,也是這個家族裡的實權人物。

趙無恤知道一直以來,魯國都是季孫氏最盛,曾經主持三分公室,四分公室,獨佔了魯國一半的城邑和資源,剩下的再平均分給叔孫、孟孫。

可現如今,季氏的強盛卻落到了陪臣陽虎的手中,曾經的輝煌也如昨日黃花了。看着公斂處父和子服何這一武一文兩人,反倒是孟氏更有前途,若是孟氏家主真如他所說是個有能力的人,魯國未來的國政應該順理成章地落入孟氏手裡纔對。

到達富麗堂皇的後堂後,只見這裡門扉大開,堂內窗明几亮,正面是三張筵席,坐着三位高冠博帶的卿士,大概就是三桓了。案後飾以屏風,屏風後面是從殿頂橫柱上一直垂下來的巨大魯縞縵布,隨風飄蕩,氣勢昂揚。

公斂處父趨行後退守衛在門外,在子服何引薦下,趙無恤脫去鞋履着足衣入內。

他認真地打量着這三位世家首領,中間一位是名義上的魯國執政季孫斯。這人三十出頭,他身量很高,鬚髮黝黑,長了一張馬臉,貌相隱忍,精神狀態卻不怎麼好,年紀輕輕就吊着厚厚的眼袋,不知道是不是在憂鬱陽虎之事。

右邊那位是這府邸的主人孟孫何忌,他同樣是三十餘歲,此人和他的幼弟孟孫閱都曾拜孔子爲禮儀老師,所以看上去頗爲知禮,一直對着趙無恤微笑。但他雖然面如冠玉,溫文爾雅,但卻沒有方纔公斂處父所說的氣度和雍容,說話和舉手投足間反倒有些怯懦。

左首的叔孫州仇年歲才二十出頭,他身材瘦削,白面無鬚。和季孫氏被陽虎、公山不狃架空一樣,叔孫氏也被小宗叔孫輒當成了傀儡,這場會面期間他話倒是很多,卻沒一句有營養的。

對於流行老人政治的諸侯來說,這三位卿士有些過於年輕了,難怪會被家臣架空,跟他們繼承家業時年歲太小,威望不足也有關係。

無恤在打量三桓,三桓也在審視着他,相互端詳片刻後便開始了例行的寒暄。

趙無恤按着在晉國時就嫺熟無比的禮儀拜見三人,以晚輩自居。

“小子見過三位卿士。”

“子泰遠到疲憊,卻還要趕來見吾等三人,正所謂四牡彭彭,王事傍傍,明天且休息一下,等後日再拜見君上。”

世卿大夫見面的一般流程,先是回憶各自先祖的交遊與友誼,什麼趙成子陪同晉文公過魯時曾與季友交好,什麼趙文子和叔孫穆子也曾賦詩飲宴……

用雅音說了半響毫無營養的對話後,趙無恤甚至都感到了陣陣疲倦,覺得跟這些古板的世卿貴族交流還真是累,中都邑冉求、曾點帶給他的小清新蕩然無存。到了這時,談話也終於開始進入相互試探的正題了。

季孫斯作爲三桓名義上的首腦,先是故作關心地問趙無恤在魯國西鄙可還適應,那裡政事民生如何,趙無恤則露出了思鄉之情。

“濮北雖美,曲阜雖好,但還是不及新絳啊。”他唉聲嘆氣,真像一個想家想父親兄弟的孤苦少年。

聞言後,三桓對視了一眼,相互間微微點頭,臉色紛紛一鬆,再開口時,說話就和藹殷勤了許多。

第314章 名法,義利第204章 君與臣第1131章 髀肉復生第160章 教戰之法第859章 龍城飛將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652章 大風(9)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538章 巫頌(上)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248章 三段射第93章 鼓而成列第543章 宮闕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444章 叛徒第1136章 樓煩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957章 合縱(下)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1042章 君莫舞第347章 闞止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904章 巨輪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204章 君與臣第1199章 太華巍巍第383章 該怪誰?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85章 中原有菽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191章 孟談三策(中)第768章 當歸 上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783章 雌虎第886章 少樑砲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581章 干將莫邪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868章 魏武卒第998章 眉間赤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1096章 濟北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第1021章 宋裂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1009章 函首第95章 劍擊之技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333章 黃雀在後(下)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1099章 東方未明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98章 攪動全局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222章 生者當如斯第40章 碩鼠碩鼠第363章 楮皮紙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808章 趙策第17章 割圓之法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383章 該怪誰?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669章 破城第1196章 列禦寇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第314章 名法,義利第204章 君與臣第1131章 髀肉復生第160章 教戰之法第859章 龍城飛將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652章 大風(9)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538章 巫頌(上)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248章 三段射第93章 鼓而成列第543章 宮闕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444章 叛徒第1136章 樓煩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957章 合縱(下)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1042章 君莫舞第347章 闞止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904章 巨輪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204章 君與臣第1199章 太華巍巍第383章 該怪誰?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85章 中原有菽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191章 孟談三策(中)第768章 當歸 上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783章 雌虎第886章 少樑砲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581章 干將莫邪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868章 魏武卒第998章 眉間赤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1096章 濟北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第1021章 宋裂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1009章 函首第95章 劍擊之技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333章 黃雀在後(下)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1099章 東方未明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98章 攪動全局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222章 生者當如斯第40章 碩鼠碩鼠第363章 楮皮紙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808章 趙策第17章 割圓之法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383章 該怪誰?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669章 破城第1196章 列禦寇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