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大江東去

大江東去,浪淘盡。

二月份的北方,依然是乍暖還寒,長江邊上,春風已綠江南岸,卻已經極爲溫暖了。

吳國朱方邑,也就是後世的鎮江,春秋之世,長江的入海口尚在這裡。朱方城外,就是水面最爲寬闊的地方,寬達二十里,一眼望去,甚至都看不到對岸的輪廓,只有江心飄浮着若隱若現的些許沙洲。和煦的晚風吹起了粼粼的波光,江潮拍打在朱方碼頭的岸堤上又滿是寂寥地退了回去……

一位穿戴典型楚式冠帶的大夫正屹立於此,容貌英朗,頷下三角須迎風飄揚。他在手下越人椎髻、藤牌兵卒的簇擁下,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廣闊的江面。

他叫文種,本是楚國宛人,因爲在楚國鬱郁不得志,這才入越爲大夫,人稱“種大夫”。也是運氣不好,他剛入越沒幾年,就趕上夫椒之戰,吳王夫差大敗越王勾踐,勾踐受會稽之恥,請降入吳服侍夫差,范蠡陪伴左右,文種則留在國內處理國政,將一切都管得井井有條,同時也將越人戰敗後的糟糕生活,歸咎於吳國人的殘暴。

勾踐歸國之後,在范蠡文種的輔佐下,三年生聚三年教訓,終於在九年前,乘着吳王夫差兵敗淮北之際,再度舉起了于越的大旗,復興越國,並且一度將戰線推到了吳國的都城,差點生擒吳國太子。

然而在趙侯無恤有意無意的放水下,吳國的半數精銳還能順利歸來,回到江東後,夫差就開始對越國展開了瘋狂的報復!

數年來,吳國越國這對冤家幾乎無歲不戰,戰線一直在三江五湖拉扯。

若單對單,越國不一定是吳國的對手,但夫差之前的大興土木、窮兵黷武使得民力耗盡,又被趙國大敗,士氣低落。而越人在軍功爵的鼓舞下悍不畏死,一心爲君王雪恥。

更爲致命的是,楚國的王孫勝也被封爲白公,他在居巢設立幕府,組織羣舒百姓屯田,同時不斷髮動水陸軍隊攻打吳國。

在楚國和越國的蠶食下,昔日強大的吳國日漸削弱,靠着趙國暗地裡的錢、糧支援才勉強保住江東、江北這相當於兩個郡的地盤。

而真正的決戰,就發生在兩年前。

文種對那一戰記憶猶新。

兩年前,也就是趙無恤滅中山國之歲,趙國無暇顧及南方,勾踐便決定對吳國發動一次攻勢。

越軍舉國動員,去勢洶洶,他們侵入吳境,吳王夫差獲得消息後,也誓師率兵迎擊,雙方佈陣於笠澤江兩岸。

攜李之戰、夫椒之戰,這是吳國越國第三次決戰,也是決定雙方國運的一次碰撞。

此戰是勾踐親自指揮的,他將越國空國而出的三萬人分爲三軍,入夜時分,左右兩軍先行鳴鼓渡江。夫差聽到上下游鼓聲大作,誤認爲越軍是乘夜渡江,分兵兩路而來,心中大喜,立即出上下兩軍前往堵截,試圖半渡而擊。越軍偵察到吳軍中計分兵後,勾踐遂率領精銳的中軍不鳴鼓、不點火,銜枚渡江,由6000“君子軍”爲先鋒,直搗吳軍大營。吳軍留守本就不多,倉促應戰,被打得崩潰四散,勾踐遂在吳軍大營點火,火光連數十里外的姑蘇城都能望見。

夜色中,吳國上、下兩軍見後方火起,頓時大驚,正準備回軍援救,但被越軍左右兩軍渡江追擊,將其擊破。

夫差的主力折損過半,退到沒溪收容散兵,整頓隊伍,背靠橫山,據溪而守。然而勾踐卻不放過他,越軍緊隨其後,逼進至陣前叫罵。

與此同時,范蠡故技重施,率舟師繞道震澤(太湖),跑到了吳軍的側後方,又效仿吳師入郢一戰,放棄舟船,水軍步行翻越橫山,突然向吳軍側面發動突然襲擊。混戰中,吳上軍將領胥門巢陣亡,引起吳軍動搖,吳王夫差見形勢不利,只得再次收兵撤退。

越軍於笠澤渡江,沒溪強攻,兩戰兩勝,士氣高昂,當下乘勝追擊,再度打到吳城近郊,築越城於胥門外,從而開始了長達兩年的姑蘇圍攻戰……

姑蘇城是伍子胥留給吳國的唯一遺產,這位賢相雖然含冤而死,但他的恩澤卻延續至今。闔閭大城在江東是數一數二雄城,堅不可摧,范蠡雖然學着道聽途說的趙國神器“投石機”,製作了類似的“飛石”,奈何威力比起可怕的少樑砲乃至弩砲都大爲不如,很難對城池造成關鍵性的破壞。加上之前越國倉促舉兵,沒能像歷史上那樣軟刀子殺人,用借糧計讓吳國乏糧,吳城內府庫有多年搜刮的積蓄在,所以夫差帶着五千兵卒,憑藉着城高池深,堅持了整整兩年而未陷落!

但越國人也沒在城外閒着,兩年間,他們隔絕了姑蘇與外界的溝通,派遣大夫將領們四處攻略後方的吳國城池,南武城、幹遂、雲陽、延陵,一座有一座城邑失守了……甚至連吳國的舊都句吳城也落入越人手中。

時至今日,在文種的帶領下,終於佔領了吳國在江東最後的一座城邑朱方,原本停駐在此的吳國水師正在江面上節節敗退,往入海口退去……

大江上,一支龐大的舟師正在追擊他們,然而那並非是越船,而是楚國的船,白公勝的船……

文種關注的,便是這位霸道縣公接下來的動向。

……

白公勝此刻正站立在一艘龐大的樓船之上,微眯着雙眼看着自己的精兵悍卒將吳國的舟師船舶一一擊潰、嚇退。

他的座駕名爲“神凰”,高達三層,配上寬闊堅固的船身,飄浮在江面之上便如同一個龐大的水上堡壘,威風凜凜。船樓的各層各有用處,或是藏兵之地,或是箭矢之庫,或是划槳之所,所分甚細。而這艘龐然大物的作戰方式便是箭樓,上面滿是持弓弩的兵卒。弩這東西本就是楚人的發明,強弓勁弩配合着船樓高大的身軀,讓楚國水師能居高凌下,對着吳國的小船發射箭矢,殺得他們毫無還手之力。

除了樓船如林般聳立的牆櫓帆幔外,白公勝麾下還有一座接着一座的各式戰船,大翼、小翼、艨艟等,這是靠了子西的信任,白公勝在接手楚國舟師,又經營皖地九年後才組成的強大水上力量。

與之相比,吳國則國力匱乏,至今還在用他們在琅琊擊敗趙國舟師的那些舊船,已經數年沒有新船下水了,加上士氣低落,豈有不敗之理?所以白公勝才能在過去的幾年裡屢戰屢勝,不斷沿着長江向吳國腹地推進,如今終於橫斷大江,把吳國的首和身子斬爲兩截。

眼看吳人的最後一點殘兵敗將乘着風向和水流往入海口逃去,王孫勝也不讓人深追,舟師開始打掃戰場,他的樓船則緩緩朝朱方港口靠去……

數年未見,白公勝已經有卿士之威,當他踩着虎賁的脊背下船時,岸上早有越國的大夫來迎接,滿臉堆笑地行禮道:

“外臣文種,見過白公!代寡君問候楚王、令尹無恙!”

“汝便是馳名楚越的種大夫?”白公勝一點都沒有驕傲的姿態,對這位越國大夫還之以禮,並送了他一船繳獲的吳國甲冑作爲禮物。

他曾在吳國寄居多年,對吳越的恩怨瞭如指掌。文種和范蠡,堪稱是勾踐的左膀右臂,范蠡主外,文種主內,他們獻上的伐吳九術,是越國能戰勝吳國的重要原因……

沒有他們,勾踐的復國夢想只是妄談,在白公勝想來,粗鄙落後的吳越野人,要沒有楚國的人才來提攜幫助,哪能建立起強大的邦國呢?

如今,白公勝見文種談吐不凡,雖然入越多年,身上依然穿着楚國的衣冠,心中頓生愛意。但如今文種在越國的地位相當於令尹,白公一個封疆縣公與他地位相當,又哪可能說得動他投效呢?

“沈諸樑,汝號稱楚國第一縣公,卻白瞎了一雙眼,耽誤了不少人才啊……”白公當下便腹誹起自己在國內的政敵葉公沈諸樑來,當初文種范蠡甚至是趙國的太府令計然都曾經投靠過葉公,那豎子卻只養不用,導致三人後來全都跑了。

葉公對所用之人的選擇,是楚國最爲嚴重的弊病,那就是隻重貴族而不重士人,親親尊尊,非王室子孫便不能受重用。白公勝經常對這種陳舊制度扼腕嘆息,發誓一定要自下而上地改變楚國,讓“楚才晉用”“楚才吳用”的現象絕跡!

這次與越國聯合伐吳,若能滅亡夫差,便是立下不世之功,到時候,看誰還能阻止他入郢執掌朝堂,推行變法!

對於白公勝,文種也不敢大意,他率軍北伐時,范蠡曾經告誡他要小心此人。

白公勝乃楚平王之孫,從小顛沛流離,被伍子胥帶着在吳國長大,後來卻爲了個人的野心,投靠了趙國。十多年前怨趙侯待他不公,又再度叛趙,回到楚國後,靠着自己的王孫出身,獲得一個“巢大夫”的小爵位,有了自己的班底和領土。

這個人很不簡單,靠着手裡的區區三千人,居然橫掃羣舒,在當地重新建立了楚國的統治。他被封爲白公後,更是顯露出了非同一般的雄心,他的領地不同於楚國其他縣公轄區層層封建,反倒效仿趙法,大膽起用士人和平民爲將吏,頒佈律令,一掃積弊,還創建了一支只忠於他的“楚武卒”。

這支軍隊嚴明軍紀,改變了楚軍數量龐大卻羸弱不堪的風氣,在淮南屢敗吳國大將胥門巢。配合舟師水陸夾攻之下,佔領了不少吳國城池,如鳩茲(蕪湖)、爰陵(宣城)等地,與越人以桐汭爲界。

這個人在江淮的橫空出世,打破了范蠡最初設想與楚國以大江爲界的計劃,那一帶又有許多越人部落,希望投效勾踐,看來未來兩國的邊界糾紛是免不了了。

不過范蠡也提醒文種,要與其搞好關係,白公勝,短時間內決不會是越國的敵人,而是盟友。

且不說楚王熊章是越王勾踐的親外孫,而且在楚越之外,雙方還有共同的敵人。

吳國?吳國已經與滅亡沒有區別了。

如今,一個比白公,比楚國更加強大的龐然大物正盤踞在淮北,還將手伸到了和他們一江之隔的地方……

白公和文種此番會面,爲的就是重申楚越同盟,交換情報,統一兩國的步調,務必完成滅吳的大計。

二人在江邊小亭坐下後,白公說道:“早在上個月,趙國的徐、鍾吾兩軍便蠢蠢欲動,趙廣德駐軍善道,妄圖牽制餘的兵卒進攻江北,徐承還派了一支舟師停在邗溝裡,阻止楚國水師進入運河。”

吳國鎮守江北的太宰伯嚭似乎是把自己當成了趙國的郡守,對於趙軍的借道一律放行,於是趙軍的前鋒三千人已經在屈敖率領下抵達邗城(揚州),阻止楚、越攻取江北。

“此時與趙開戰並非明智之舉。”

注意到白公勝的惱怒,文種連忙提醒道。

一想到趙侯攻齊時聚合的十五萬大軍,文種都有些哆嗦,越國滿打滿算才三萬步甲,而且在與吳國的戰爭裡頗多損傷。白公勝手下也就這個數,若是貿然與趙人起衝突,陸上不一定打得贏,恐怕連滅吳之事都要耽擱。

現如今最好的辦法,是忍這一口氣,請楚國舟師橫斷大江,反正趙國的水師弱小。然後越國一氣呵成地攻破姑蘇,滅亡吳國,如此,楚越兩國才能完成對江淮、江東的瓜分。

“越君已經圍攻吳城兩年,卻遲遲不能攻破,若是兵力不足,需要餘去幫忙,大夫儘管直言。”

白公勝話中帶刺,楚國和越國是盟友,但也是競爭對手,他渴望開疆拓土,對於吳國最富饒,人口最爲密集的江東之地垂涎三尺。若是文種任由楚軍前往吳城,只怕戰後的瓜分上,這片地域當非越國所有。

所以文種婉言謝絕了白公勝的“好意”,並且告訴了他一個好消息。

“就在昨日,外臣接到少伯的信件,說寡君已經率軍攻破了吳外城,夫差退守姑胥之臺。”

他笑道:“外臣保證,只要白公能夠攔着趙人,不讓其南下,旬日之內,吳國必亡!”

ps:今天只有一章

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893章 階下囚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83章 雨我公田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27章 遠送於野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120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873章 王孫勝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256章 趙武卒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679章 叛臣第6章 亂序者死第630章 爲淵驅魚(上)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576章 繼業者第736章 亡國之音 下第576章 繼業者第352章 將治魯第679章 叛臣第19章 錦瑟無端第935章 人道彌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1131章 髀肉復生第1024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上)第1140章 再戰饒樂水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1080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94章 與子同仇第43章 畏此簡書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第296章 四武衝陣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104章 照打不誤第807章 韓策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836章 復辟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373章 以人爲本第1070章 太宰嚭第91章 子產之政第449章 陽虎之死第760章 活捉第963章 得國之正第1219章 昊天有成命第296章 四武衝陣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80章 陶瓬之器第516章 訪賢第442章 天逐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97章 不棄親暱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1055章西 西施(上)第248章 三段射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30章 鄉中三吏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285章 名與實第78章 朋比爲黨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41章 釜底抽薪第351章 雙姝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第897章 越有處女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1053章 麟之趾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43章 畏此簡書第1099章 東方未明番外13 秦皇紀(上)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726章 山不過來,我便過去!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
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893章 階下囚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83章 雨我公田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27章 遠送於野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120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873章 王孫勝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256章 趙武卒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679章 叛臣第6章 亂序者死第630章 爲淵驅魚(上)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576章 繼業者第736章 亡國之音 下第576章 繼業者第352章 將治魯第679章 叛臣第19章 錦瑟無端第935章 人道彌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1131章 髀肉復生第1024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上)第1140章 再戰饒樂水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1080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94章 與子同仇第43章 畏此簡書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第296章 四武衝陣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104章 照打不誤第807章 韓策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836章 復辟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373章 以人爲本第1070章 太宰嚭第91章 子產之政第449章 陽虎之死第760章 活捉第963章 得國之正第1219章 昊天有成命第296章 四武衝陣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80章 陶瓬之器第516章 訪賢第442章 天逐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97章 不棄親暱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1055章西 西施(上)第248章 三段射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30章 鄉中三吏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285章 名與實第78章 朋比爲黨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41章 釜底抽薪第351章 雙姝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第897章 越有處女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1053章 麟之趾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43章 畏此簡書第1099章 東方未明番外13 秦皇紀(上)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726章 山不過來,我便過去!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