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韓氏之敗

“究竟出了何事?”得知晉國那邊出事後,陽虎簡直是暴跳如雷,揪着信使質問。

“初春時將軍曾配合韓氏去救平陽,但敵軍勢衆,隔着太行不方便調兵,加上魏氏首鼠兩端不願意讓開道路讓晉陽兵南下,此策不了了之。隨後魯國告急,主君急於東行,便勸說韓虎祖孫暫時放棄救平陽,反正那座城池堅固,尚能堅守一年半載,待解決東面的危機後再救平陽不遲。韓氏當時信誓旦旦地答應了,爲何現在送來的,卻是他們損兵折將的消息!你說!韓氏都自作主張地做什麼了?”

趙無恤也陰着臉,韓虎派來報信的使者是他的謀士段規,是位個頭矮小乾瘦的士人,如今被陽虎攢在手裡,就像餓虎捏着小雞般不斷搖晃。

“先生,暫且放開他!讓他繼續說下去。”

趙無恤的命令不容置疑,陽虎這才氣呼呼地鬆開了段規。

段規則整理了下衣襟,記仇地看了陽虎一眼,這才繼續說道:“將軍前腳剛走,士鮒和知宵後腳便加緊了對平陽的攻勢,平陽一日三告急,韓卿憂其子,君子憂其父,關心則亂,便抱着僥倖從上黨發兵去試探,結果在河谷裡遇伏……”

“明知是知氏的埋伏,汝等卻還自己往裡面鑽!”陽虎指着段規怒目而視,他的憤怒是有原因的,先東後西的戰略是他力主的,如今正要拿下帝丘,完成計劃。西面卻傳來了這般噩耗,怎能不讓以爲大事將成的陽虎怒火中燒?

韓氏真是像狗彘一樣的盟友啊!他心裡如此想道。

趙無恤卻從這番話裡知道了更多東西。他說道:“不對,你沒說實話。此戰的戰報我也從朝歌得到了,那些損失的趙兵又是怎樣回事?”無恤深知,無論是溫縣的趙鞅、趙廣德,還是邯鄲的郵無正,亦或是晉陽的董安於,都不可能揹着自己幫韓氏冒險,如今趙氏的精力放在東面,他們希望西面能維持現狀。

段規低下了頭,知道是瞞不過去了。若韓氏還想得到趙氏的幫助,這次最好實話實說。

“請趙將軍勿怪,這次救平陽之計,其實是趙氏的樓縣大夫竇犨提出的。竇犨與韓氏世子(韓庚)有故,便提議韓氏出大軍從銅鞮渡少水,威脅舊絳,逼迫知伯調平陽之兵去救,他則盡發樓地的兵卒三千從背後救下平陽,誰料……”

誰料韓氏完全高估了自己的能耐。韓虎帶着八千韓軍西進冒險想着自己只是吸引敵人注意力的佯攻,不打仗就行,結果卻在“黃父”這個中了埋伏……

趙無恤不用看地圖就知道韓氏敗在何處,“且慢。文公十七年,晉文公大蒐於黃父,黃父這地方一馬平川。怎會中埋伏?”

段規慚愧地點了點頭:“敵軍是在天色將黑未黑時,從霍太山裡鑽出來的。我軍趕了一天路剛剛紮好營地,所以猝不及防。”

“汝等的斥候呢。韓氏亦組建了偵查用的騎兵,莫非韓氏君子不知道放出騎從到二十里外巡視?又或是他們什麼都沒看到?沒任何示警?”

段規搖搖頭。“回來的人說什麼都沒發現。”

“什麼也發現不了表示他們用不着眼睛了!”陽虎惡狠狠地說道。

“將那些人的眼睛挖出來,交給替補的斥候,告訴他:四目比雙目看得清楚……若還是不行,那麼下一個人就會有六隻眼睛!”陽虎戴着面具的臉活像青銅雕塑,映射着火光,唯獨眼眶內是深深的陰影,讓人感覺陰森而兇惡。

趙無恤不得不再度阻止狂怒的陽虎,“先生,夠了,讓他說完!”

“當時的情形小人親眼所見,敵軍前鋒由一個持短劍大漢率領,自稱知瑤之臣,武藝了得,無人能擋他一擊。他砍倒吾等的衛兵,清除柵欄,以利主力攻擊。等兵卒醒悟過來,對方大軍已經躍過溝渠,手執劍戟和火把衝進營區。”

“小人睡在東寨,只聽到打鬥聲,看見帳篷着火,四周一片混亂,我家君子組織起反擊,但無濟於事。後來才知道,對方是知氏的精銳,跟着知瑤滅了仇由國的兵卒,過去一年裡一直在訓練,養精蓄銳。於是等到入夜後,營地已經被敵軍攻陷,君子只能帶着殘兵且戰且退,次日凌晨渡過少水,幸而有銅鞮大夫樂符離接應,纔沒有全軍覆沒……”

知瑤……趙無恤耳邊再度響起了這個名字,他和他只在溫縣有一面之緣,過去一年裡知氏用兵很謹慎,知瑤的身影甚至不如他那兄長知宵出現得勤快,誰料憋了一年,就憋了這麼一個大招?

“在銅鞮清點人數,我軍損兵五千,已不能再戰。”

韓氏九縣十分分散,理論上的總兵力也不過兩萬多,這下一次性損失了五千,已經到傷筋動骨的地步,別說是救平陽,就連能否守住上黨也是個問題。

更糟糕的事情還在後面,那位興沖沖想要救援老友的竇犨,他那三千樓縣兵,也在平陽城下遇到了士鮒和知宵的伏擊,只逃回去一千……

樓縣位於晉國西部,是個五千戶大縣,佔地甚廣,西臨大河,東北則是晉陽。在竇犨送了一波後,還剩下晉陽、馬首、盂這三縣,以及防禦代國的要塞霍人共剩下多少兵?滿打滿算,也只有七八千人了,且分散在四縣駐守。

別說陽虎,就連趙無恤也感到一絲頭疼,任誰都能看出來,經過兩場敗仗後,西面的局勢變得對趙氏不利起來。韓氏已殘,而本來完整得如同一個烏龜殼子的趙氏北部領地,也因爲樓縣的損兵折將而不穩定起來。

“竇犨!”陽虎的口氣更加憤怒。“我就知道,此等只會空談的所謂名士是靠不住的。”

“不錯,竇犨,真是罪該萬死!”儘管韓氏不給力,又是自作主張又是遭到重創,但趙無恤依然得捏着鼻子和他們共存下去,所以這次戰敗的鍋不能讓韓不信韓虎祖孫來背,在段規面前,還是全部歸罪到竇犨頭上吧。

“然,韓氏雖然有過,卻是竇犨自作聰明導致的,我家君子也是後悔莫及。”段規哪能不明白,連忙接嘴,“如今君子和銅鞮大夫退保少水以西,與知瑤的大軍對峙,平陽則更加岌岌可危,還望將軍施救!”

趙無恤微微沉吟後道:“趙韓兩家休慼與共,自當相互扶持,只希望韓氏君子能與我兄弟同心,休要再自作主張了……”

“這是自然!”段規連忙點頭哈腰,經過這次敗仗,他們是看明白韓氏的實力了,也就能跟着趙氏打打順風仗,自起爐竈是沒前途的。

“至於施救之法,我需要召開軍議,貴使且先下去,等與衆將吏商量出結果了,自然會告知於你。”

……

等段規離開營帳後,陽虎終於忍不住了,他站起來說道:“君子,太行以西的局勢已經再清楚不過,平陽已經沒救了。我算是明白了,因爲韓庚在那裡,被包圍平陽就如同韓氏的腎囊,知伯想誘使我軍西進,便狠狠捏一下平陽,讓韓氏吃不住痛,倉促去支援,只會給知氏機會!”

腎囊也就是****,陽虎這比喻雖然粗鄙,卻正好說明了問題。

無恤道:“我知之,平陽,必須放棄了。過去對韓氏太過縱容,如今看來,趙韓必須建立共同指揮體系,韓兵也得聽我號令才行,不然不知道他們還會幹出什麼蠢事來!”

“我軍在東面其實是佔據進攻優勢的,衛國旬日便能得手,齊軍那邊,只要有宋軍配合,也能打一場勢均力敵的決戰,所以我絕不會放棄這裡,讓將吏們的謀劃,士卒們的血汗前功盡棄!”

陽虎鬆了口氣,他就怕趙無恤聽說韓氏敗後匆匆回兵,那樣的話,不但衛國打不下,魯國也得丟,到時候就會面臨東西夾擊的窘境。

他作爲魯人,一直有種理念,那就是趙氏寧可冒着失去太行以西的危險,也得把魯國攢在手裡,到時候就算不能爲晉國上卿,也可以在西到太行,東到泰岱的廣大區域裡自立爲君!

輔佐一位新國君,做他的宰輔之臣,這就是“生不五鼎食,死則五鼎烹”的陽虎內心野望。

當然,他也清楚,趙氏的晉人家臣們的理念相反,楊因、尹鐸等人則認爲,寧可失去魯國,也不能讓晉陽、長子有失……趙無恤作爲主帥,只能在兩種理念裡選擇平衡,總的來說,還是先東後西比較有利,只要打掉了齊軍,贏得戰爭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戰略已定,不可輕易更改,但要如何回覆韓氏也是件麻煩事,韓庚所在的平陽的確是韓氏的心病,不可直言放棄。

然而到了第二天,這個問題便迎刃而解了,後續的消息從朝歌送來:平陽,陷落了!

“就在知瑤與韓虎、銅鞮大夫對峙時,知伯調了晉公室兵和範、中行殘部猛攻平陽,外郭破,城陷。”

這是在預料中的事情,眼見兩支援軍連續被殲,被圍了大半年的平陽肯定會士氣低落,這樣就更容易被破,不過趙無恤更關心的,是韓庚的生死問題。

“是降?是死?“

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886章 少樑砲第804章 三家第705章 試探第328章 梟臣的末路(下)第120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1080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365章 來自陶丘的邀請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1127章 連騎擊鞠壤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833章 桃之夭夭(下)第680章 中牟之降第278章 戰勢不過奇正第835章 無私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432章 傷寒(上)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647章 大風(4)第62章 公族之學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615章 天倫之樂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293章 初聞盜跖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38章 中門迎客第237章 道路輿第1092章 天子致胙(上)第1021章 宋裂第893章 階下囚第1217章 獲麟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278章 戰勢不過奇正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1191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988章 叛國罪第281章 父與子(下)第657章 大風(14)第908章 夫人們的香裙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519章 漁父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第541章 新宋第776章 獅子大開口(下)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086章 最後的君子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34章 巡視鄉里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104章 照打不誤第377章 夷夏之辯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988章 叛國罪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868章 魏武卒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483章 弱國無外交第783章 雌虎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11章 幸不辱命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171章 守燎之人第717章 陳恆的救衛計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322章 亂(上)第483章 弱國無外交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1176章 特赦第388章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第18章 趙氏公議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956章 合縱(上)第257章 語言障礙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666章 朝歌之圍(下)第1174章 法理人心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第956章 合縱(上)第139章 裡應外合
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886章 少樑砲第804章 三家第705章 試探第328章 梟臣的末路(下)第120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1080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365章 來自陶丘的邀請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1127章 連騎擊鞠壤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833章 桃之夭夭(下)第680章 中牟之降第278章 戰勢不過奇正第835章 無私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432章 傷寒(上)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647章 大風(4)第62章 公族之學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615章 天倫之樂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293章 初聞盜跖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38章 中門迎客第237章 道路輿第1092章 天子致胙(上)第1021章 宋裂第893章 階下囚第1217章 獲麟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278章 戰勢不過奇正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1191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988章 叛國罪第281章 父與子(下)第657章 大風(14)第908章 夫人們的香裙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519章 漁父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第541章 新宋第776章 獅子大開口(下)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086章 最後的君子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34章 巡視鄉里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104章 照打不誤第377章 夷夏之辯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988章 叛國罪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868章 魏武卒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483章 弱國無外交第783章 雌虎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11章 幸不辱命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171章 守燎之人第717章 陳恆的救衛計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322章 亂(上)第483章 弱國無外交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1176章 特赦第388章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第18章 趙氏公議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956章 合縱(上)第257章 語言障礙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666章 朝歌之圍(下)第1174章 法理人心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第956章 合縱(上)第139章 裡應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