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樂而忘歸

商丘地處淮泗之間,其周邊歷史悠久,唐堯興起於成陽,虞舜在雷澤打過魚,商湯曾定都於毫。¤,到了殷商帝武丁之時,王子宋被封在這裡,稱之爲“宋伯”,宋之名由此而來。

到殷商滅亡,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後,將已經降服的殷人交予微子啓,封之於商丘,亦稱宋國,爲公爵,這裡就成了宋國的都城。

三月末的晚春時節,一輛兩馬駕轅的安車從北方緩緩駛來,駛近了商丘的外郭。

車上安坐着一位頭戴皁色束髻冠的白衣少年,正好奇地打量着這異國都城外的景緻民生。

這裡地勢平坦,只是沿着清澈水流的方向,從西北向東南微微傾斜。河道邊種植着桐樹,此時開滿了花,微風吹拂,狀如懸掛着的鈴。

而田畝裡則是綠油油的五穀,據路邊的宋國人說,往年以粟、豆、黍爲主,間雜水稻。可今年,因爲一種新穎的食物從晉國被引入商丘,還額外多種了不少春麥。

老農們用他很難聽懂的宋地口音說道:“現如今商丘城裡,只要是被冠以‘趙’字的東西,都賣得特別好!”

漸漸地,土黃色的夯土牆垣出現在視野中,商丘外郭呈平行四邊形,西北角和東南角爲鈍角,西南角和東北角爲銳角。其中,北城牆足足有六裡之長,高三丈有餘。

城牆的西北、東北、正北三處分別開了一道門,往來的皁衣商賈、帶劍國人、拉着一車竹卷的遊士魚貫而入,不爭不搶。頗有君子之國的風範。

安車走了正對北門的方向,一位同樣乘坐馬車的玄冠少年早已在此等候。他紅纓繫於頷下,穿着宋人喜歡的白底深衣。上面是飛揚的黑色玄鳥紋,看上去神采奕奕。他似乎和守門的宋**吏頗爲熟悉,正有一句沒一句地閒聊着。

在見到要迎接的友人車駕後,他便隔着幾步遠就拱手行禮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張子,我可是盼你許久了。”

張孟談從安車上站起,拭車而拜道:“是我來得遲了,原本擔心子泰驟然遭到放逐會鬱鬱寡歡。今日一見我就放心了。”

來者正是張孟談,去年的棘津風波因爲齊鄭的外在威脅而漸漸淡去,新的仇恨埋在範、趙等卿心中。他們一面積極備戰,一面還得在新任執政知伯的帶領下應付外敵。

而以“誤殺範氏嫡孫”罪名被放逐出國的趙無恤,在抵達商丘之後,終於和國內的趙鞅取得了聯繫,兩邊簡牘往來頻繁。張孟談也在陽春三月時接到了趙無恤的邀請,便向夫子董安於請命,前來宋國與趙無恤一會。

寒暄了片刻後。趙無恤和守門的司士告別,約他來日再敘,便邀請張孟談上了他的車,倆人攜手入城。

“商丘北門叫桐門。以城外道路上的桐樹聞名,春日開花時,倒也十分有趣。”

趙無恤嘆息了一聲道:“去歲年末。我護送樂伯的棺槨從此門而入,當時商丘國人紛紛前來迎接。舉國皆哭。宋公也悲憤不已,他長太息曰。昔樂伯往矣,楊柳依依,今樂伯來兮,雨雪霏霏……我身爲樂氏之婿,三月孝期剛過,若是張子早來一月,卻是隻能在靈堂上見到我。”

張孟談也一同惋惜樂祁之死,趙無恤又問了他一些國內六卿的情形和動向,隨後向張孟談介紹商丘城裡的景緻。

“宋國風俗猶有先王遺風,國人裡多厚重君子,士大夫則沾染了不少奢侈的風氣。民衆好稼穡,所以宋地雖無山川之饒,但民衆卻很少缺衣少食,頗能儲蓄一些財物。”

“除了農稼外,宋人還重視工匠,這城裡的外郭區,居住着金、革、木、漆、車等百工,被稱爲‘百工居肆’,數量多達數千人,由工正管理。”

“宋人是殷遺民,也重商賈,這城內大道四通八達,市、肆林立,由市官‘褚師’管理。”

張孟談認真地聽着,看得出來,在來到此處的三個多月時間裡,趙無恤已經對宋國十分熟悉。

走了一刻,日頭漸高,趙無恤瞥見了張孟談額頭冒出的汗珠,便又指着路邊一處懸幟甚高,酤酒者甚衆的酒肆說道:“張子一路遠行,恐怕有些倦了吧,吾等先在此坐一會,飲一盞宋地薄酒,聽一曲殷商舊樂,何如?”

酒肆比張孟談想象的要大許多,小肆套大院,前面面朝街市的店肆提供葛麻布衣的國人們酤酒和就食,鬧哄哄的格外熱鬧。

後面的大院則清靜得多,只是隱隱有笙簫聲、叫好聲從各間屋子裡傳出,往來都是高冠廣袖、錦衣華服的士大夫,由穿着講究的豎人、隸妾伺候着。

宋國士大夫們見到趙無恤後都恭敬地行平禮,似乎他還是晉國的“小行人、下大夫”,一點沒把他當成被驅逐出國的落魄卿子。

“趙子的這處店肆,不僅有歌舞欣賞,有各地嘉柔可品,還有或講或演的故事可聽可看,是這半個多月來商丘最有趣的地方。吾等來過才知道,以往的幾十年,卻是白活了。”

趙無恤笑容謙和,應對得當,一副東道主的模樣。他甚至還能和認識的士大夫用宋國口音對話,不知道的人,會以爲他其實是一位宋國公子呢!

直到此時張孟談才知道,這裡其實是趙無恤的產業,不由得疑竇叢生。

他們走進了二樓一間雅緻的廂房後,只見裡面裝潢得十分講究,一整套潔白清秀的“趙瓷”擺在案几上。模樣俊俏的隸妾前來放下酒壺,端來名爲“趙餅”的酥脆粉食後,便趨行到了窗檐邊,拉開了帷幕和蒲簾。

窗檐正對着的,是一個天井。下面架着一個矮臺,一位皁色深衣的短鬚中年驚案一拍。正在給樓上樓下的諸位士大夫們講《穆天子西遊記》。張孟談聽了片刻後,覺得這是今生聽過最有趣的故事。但仍然不能疏解他皺起的眉頭。

除了這種說書外,下面的臺子上還有齊國買來的倡優表演雜技,宋國本地猛士表演角抵,奢靡的鄭衛之音瀰漫整個閣樓和天井。

趙無恤跪坐在柔軟的榻上,一直在觀察張孟談的表情,此刻笑着問道:“史書記載,昔日周穆王西巡狩獵,至西王母瑤池,樂而忘歸。這院子就叫做‘忘歸’。張子覺得,此處如何?”

張孟談沉吟片刻後道:“帝辛之鹿臺號稱奢靡,楚靈王之章華號稱絕美,但要論享樂的花樣和種類,恐怕都比不過這裡。”

趙無恤哈哈大笑:“張子這是在揶揄我麼?他們一個是商帝,一個是楚王,豈是我一個流亡庶子能比的?”

張孟談卻湊近了趙無恤,壓低了聲音說道:“那我就用同樣是流亡公子的人來比。當年晉文公流亡各國時,經過齊國。齊桓公知道他有大才,就想消磨他的心志。於是送了他二十乘馬車,並許配翁主齊姜。晉文公安之,就這麼在齊國過着酒色奢靡的生活。要是沒有狐偃的才智和齊姜的賢惠,日後還能有城濮之戰的霸業,還能有天子致伯的榮耀麼?”

本來。他見趙無恤精神不錯,絲毫沒有被逐後氣餒的模樣。便鬆了口氣,如今見他“沉迷”於這**銷金的酒肆中。不由得微微失望。甚至懷疑起自己在接到簡牘後,甘願放棄下宮的職位,放棄趙鞅和董安於的提攜,專程跑到宋國來陪趙無恤流亡,是不是件明智的事情。

趙無恤朝張孟談一拜道:“張子卻是誤會了,這地方不是我造了自己玩樂的,而是爲他們而建的。”

他的手指向了樓下,卻見士大夫們三五成羣地相邀而來,一邊端着瓷盞欣賞表演,一邊低頭商談着市井傳聞,或朝野大事。

“我流亡在宋國,雖然因爲姻親關係暫居在樂氏府邸裡,但並非長久之計。我手下還有三百多的兵卒要養活,所以讓子貢在商丘內外貨殖趙瓷,還有在樂氏領邑磨出的麥粉,但最初效果不大,直到建成了這座酒肆後,纔有了立足之地。”

這地方是讓趙瓷和粉食打響名聲的一塊品牌,現如今,商丘已經掀起了追捧趙瓷的熱潮。宋國陶器多爲灰陶和紅褐色陶器,紋飾有素面、繩紋以及弦紋等,在上層市場裡,根本是被趙瓷摧枯拉朽的存在。

被宋國人稱爲“趙餅”的粉食們,也從士大夫餐桌上的珍饈變成了國人熱愛的小吃,席捲整個宋境只是時間問題。

張孟談恍然:“難怪城外的田畝比往年多種了許多春麥,子泰纔到此四個月,卻已經悄然改變了宋人的喜好和習俗,真不愧是趙氏玄鳥,到哪裡都會掀起風波。”

趙無恤笑道:“這裡的用處還不僅於此,靠這個地方作爲媒介,原本因爲晉宋分裂而對我不冷不熱的宋國士大夫們,也漸漸與我有了往來。”

宋國的卿大夫們其實積蓄甚重,只是平日除了置辦禮器,加築城郭、高臺,組織田獵外,並沒有太多花費的去處。自從有了這地方,宋國大夫們的錢帛金爰都歸之如流水。

借用後世高級娛樂會所的會員卡制度,將顧客分爲金劵、銀劵、銅劵不同的等級,還設置了一些六博、投壺、象棋等賭局。這裡不僅日進斗金,市井的流言,朝堂的秘聞,趙無恤也能安插人手一一打探到。

張孟談已經完全沒了方纔微慍的心思,他自然知道與士大夫們搞好關係,並消息靈通的好處。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酒肆,就被趙無恤玩出了這麼多的花樣,真不愧是自己選中的未來主君!

卻見趙無恤起身,朝張孟談一拜道:“詩言,曰歸曰歸,歲亦莫止。無恤雖然受了範氏暗算,淪落到了今天的地步,卻沒有一天不想着重返晉國!重返下宮!”

“只是如今知伯執政,範鞅也垂危未死,六卿之戰在齊鄭的壓力下平息了。除了國君和我父外,五卿都不樂意我歸國,所以我只能在這商丘城裡蟄伏,只等張子到來後,共同分析一下,下一步應當怎麼走?”

他盯着張孟談,目光灼灼地說道:“你我是朋友,我今天就直言不諱的說了,我想學晉文公歸國,也想像趙宣子一樣以晉國執政的身份組織盟會,開創霸業。如今我有悍卒三百作爲爪牙,有子貢等人爲肱股,之所以邀請張子前來,是希望你可以做我的心腹,做我的狐偃!”

第1147章 華夏邊緣第98章 攪動全局第479章 孔方兄第769章 當歸(下)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番外10 屠得百萬方爲雄中雄第195章 三日將寤第393章 大盜的綱領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701章 當國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238章 大車檻檻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510章 宋朝之美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第717章 陳恆的救衛計第897章 越有處女第242章 成人禮第433章 傷寒(中)第811章 大國上卿(上)第599章 夙願第493章 郈邑殺人事件第1039章 和氏璧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457章 天地之大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1009章 函首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56章 “民主制度”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400章 引蛇出洞第804章 三家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957章 合縱(下)第25章 國野矛盾第42章 勢將去汝!第997章 心蕩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283章 擲矛兵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番外13 秦皇紀(上)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133章 嬴秦嬴趙第961章 趙無恤之心(上)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49章 有女如雲第1191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937章 神蝗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544章 首誅第968章 大盜與王孫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44章 始作俑者第493章 郈邑殺人事件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958章 意外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980章 飲馬河渭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720章 齊侯的貴賓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74章 射你一眼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547章 墮郈(下)第644章 大風(1)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763章 戰俘問題第52章 冬至(一)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
第1147章 華夏邊緣第98章 攪動全局第479章 孔方兄第769章 當歸(下)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番外10 屠得百萬方爲雄中雄第195章 三日將寤第393章 大盜的綱領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701章 當國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238章 大車檻檻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510章 宋朝之美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第717章 陳恆的救衛計第897章 越有處女第242章 成人禮第433章 傷寒(中)第811章 大國上卿(上)第599章 夙願第493章 郈邑殺人事件第1039章 和氏璧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457章 天地之大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1009章 函首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56章 “民主制度”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400章 引蛇出洞第804章 三家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957章 合縱(下)第25章 國野矛盾第42章 勢將去汝!第997章 心蕩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283章 擲矛兵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番外13 秦皇紀(上)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133章 嬴秦嬴趙第961章 趙無恤之心(上)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49章 有女如雲第1191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937章 神蝗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544章 首誅第968章 大盜與王孫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44章 始作俑者第493章 郈邑殺人事件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958章 意外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980章 飲馬河渭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720章 齊侯的貴賓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74章 射你一眼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547章 墮郈(下)第644章 大風(1)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763章 戰俘問題第52章 冬至(一)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