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

大荔城下,黑雲壓城,魏氏兩萬大軍雲集於此。

河西,秦國人孜孜以求百年而不得的河西,這片膏腴之地有二十萬人口,而且與上地白翟相近,可得犬馬牛羊、漆膠皮革之利,若魏氏能吞併這裡,必將實力大漲!雖然比起趙氏仍然不如,卻有了獨立向西發展的可能性,終有一日或能奪取河渭平原,讓秦人回隴山以西的老家放馬去吧!

這也是他們對於趙無恤提出的“三家共贏”動心的原因。

對於這一戰,魏駒是志在必得的,開戰以來也一切順利,那些知氏守卒比起想象中的更加脆弱……

自從知文子和知瑤死後,知氏的人心其實已經散了,所以魏氏沿途並未受到太多抵抗。他們在三月底渡過蒲阪後,輕取王官,直下輔氏,到四月中旬時,已經進逼大荔,這個秦人在河西南部最重要的據點。

大荔是幾年前才被秦國滅亡的戎國,也是四百年前驪山之難後,河渭平原僅存的最後一個戎人小邦。魏駒年輕時,也曾帶着武卒與之作戰過,現如今重回故地,他不由心生感慨。

只要再拿下大荔,魏氏就完成了中路的戰略,可以選擇北上橫掃雒水東岸的城邑,或者回頭配合韓氏拿下桃林塞!

然而還不等魏駒在城下紮營,斥候就匆匆來報,說前頭有一支規模浩大的秦軍,已經渡過雒水,正往大荔開拔。

魏駒暗道不好,秦軍來的如此迅速,是他沒有料到的,本來和趙氏、韓氏說好,龍門、蒲阪、桃林塞三軍一起挺進,料秦人也不敢貿然支援。可如今南北兩路都遇阻,只剩下魏駒急於攻佔河西,孤軍深入,於是就被秦人柿子撿軟的捏,朝他撲了過來。

他手裡只有兩萬餘人,而秦軍則有三萬,人數不佔優,加上深入敵境,他最初有些謹慎,便率軍後撤,撤到了輔氏邑後,遣輕車飛騎向南北兩路求援!

南面的呂行很快就傳來答覆,這半個多月來,他和韓氏一東一西夾擊桃林之塞,卻戰果寥寥,反倒折損了不少兵,得到魏駒求援,他立刻扔下啃不動的桃林塞,準備西進。結果卻在華山以東的彭戲氏被秦軍一支偏師阻攔,無法突破,只能繞道風陵渡回到河東,再從蒲阪過來。

這一來一回,就得六七天時間,對於呂行能否及時趕到,魏駒心裡沒底。

眼見秦國大軍已經離開大荔,再度向輔氏逼來,魏駒終於等到了另一方的答覆。

煙塵滾滾,一支騎兵出現在地平線上的,打着趙氏的旗號,但魏駒望眼欲穿,卻沒有看到後續。

一支兩百餘人的騎兵小分隊,這就是趙氏派出的所有兵力?

趙氏騎兵的統帥,名爲郵成的年輕騎士向魏駒拱手抱歉道:“上卿遇阻於少樑城下,正與秦軍、知軍廝殺,聽聞君子告急,縱然心急如焚,卻實在難以抽身,特讓吾等先來助陣,大軍攻下少樑後便來!”

魏駒的臉色發黑,趙氏話說得好聽,但幾時抵達卻沒個準信。

“上卿還說……”

“還說什麼?”

“少樑城指日可下,但倘若魏氏君子不戰而退,導致全局崩潰,秦軍北上支援的話,那少樑縱然打下來,也不好交給魏氏,而趙韓兩家爲魏氏奪取河西的盟約,恐怕也只能取消了。”

“豈有此理!當初趙韓……”話到這裡,卻卡在了魏駒的喉嚨裡,當初趙攻河間,韓攻成皋,他魏氏可是沒有出動一兵一卒的啊,趙韓若藉此機會毀約,他也無話可說。

由此,魏駒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父親在他來之前叮囑過“務必要保存實力,不可與秦國兩敗俱傷”,魏駒應該繼續撤兵,撤到王官,乃至於放棄所有城邑,灰頭土臉地回到晉國。

但若那樣,這次魏氏準備了一年多的河西攻略,就要以慘敗告終了。

若是賭一把,與秦人交戰呢……

這個念頭在魏駒腦海中不斷跳躍,讓他心潮澎湃。他和秦人不止一次交過手,他們的裝備比起武裝到牙齒的“魏武卒”而言差了太多,他們的戰法也停留在十多年前入楚作戰時的水準,依然以戰車爲核心,紛亂的秦兵吼叫着發動攻擊,魏氏只要結成五陣,很容易將其各個擊破。

只要呂行的偏師趕到,在正面戰場上,魏軍與敵人數量相當,甚至還更多點,只要打一場雙方傷亡比例較大的會戰,擊潰秦人,魏氏別說河西,就是打到麻遂,橫掃河渭,也不無可能……

思前想後,想到爲了今天付出的代價,想到自己沒日沒夜地訓練魏武卒,想到贏得大戰後萬衆歡呼的輝煌……

趙無恤能辦到的事情,我就不能?

內戰前被知瑤牢牢壓了一頭,如今也要甘願受這窩囊氣?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魏駒的拳頭重重砸在地圖上。

“讓呂行加快腳步,吾等背靠輔氏展開陣型,將秦人在此擊潰!”

……

渭水流域一馬平地,後世稱之爲“八百里秦川”,這裡一望無際,也沒有河流丘陵阻隔,是大會戰的最佳場地。

四月十五這一天,天色晦暗,卻無雨無風,秦魏兩軍對峙於此,一邊是黑色,一邊則是暗綠。

西面高大的戰車上,秦人黑色的旗幟迎風飄蕩,前排清一色的鬥馬雞旗,意味着他們不懼死亡,勇於衝鋒。

秦人的編制與東方諸侯略有不同:五人爲伍,設伍長一人;二伍爲什,設什長一人;五什爲屯,設屯長一人;二屯爲百,設百將一人;五百人,設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設二五百主一人。”二五百主”也稱“千夫長”,已屬中級軍官。他們頭頂飄揚着代表統帥的熊虎旗,象徵勇猛無敵,徵頑御固。

千人以上,纔是大夫和庶長們的指揮體系,正所謂”孤卿建旜“,大庶長子蒲懸掛的,是一面龍旜,黑色的交龍張牙舞爪。

若要形容子蒲的容貌,那和後世秦兵馬俑裡的將軍像差不多:他體格健壯,身材高大,前庭飽滿,二目炯炯有神。頭戴燕尾長冠,脣上是濃密的八字鬍,身披戰袍,胸前覆有皮甲,中年發福的渾圓腹圍纏着博帶,沒有易碎的玉璜,而是掛着一把秦劍,此劍和秦人的性格一樣,粗獷沉厚重,直來直往。

他看了看身後臉色有些蒼白的秦國太子周,又望向遠方一里外背靠輔氏城紮營設壘的魏軍,深知這一戰,將決定河西的歸屬,決定秦國的存續!

但,自己能夠打贏麼?

本想將魏軍逼退,誰料魏氏太過貪婪,捨不得放棄奪取的城邑,又或者說自持甚高,覺得秦軍不過爾爾?

子蒲真想指着對面統帥的鼻子,讓他去問問曾經不可一世的吳王闔閭、夫概、伍子胥、孫武,秦軍真的只是“不過爾爾”?

但秦軍的裝備確實不如魏軍,,這是事實。瞧瞧對面的厚甲,強弩,齊刷刷的兵刃,秦人這邊卻有些層次不齊,因爲秦國依然單純地依靠徵召兵,武器衣服甚至馬匹都靠自帶。

一旦交戰,只怕不利,現在若是掉頭撤離,還能進入大荔城……

但子蒲深知,打仗這東西,氣勢一泄,等待他的估計就是一敗塗地了,來到這裡,他註定有進無退,退,則晉人三路突進,自己將陷入包圍中。

“雖然秦國的進取之心已不如穆公之世……但穆公開戎狄,霸西戎,韓之戰、王官之戰讓晉人膽寒的精神氣,猶存於心!”

秦人或許沒什麼秩序,武器裝備卻略爲不如,但還沒到趙軍與代國那種代差的程度。而且他們效忠自己的君主,深愛這片土地,所以,他們纔會爲了奪回河西而死戰不休!拱手將這片失而復得的沃土讓給晉人,子蒲自問做不到,在場的所有秦人,只怕都做不到。

“秦國只有戰死的庶長,沒有退卻的庶長!秦必勝!”心中有所明悟後,子蒲站在車上高呼:“奏樂!”

聽到他的命令,秦人的隨軍樂工們奏響了音樂,說是樂師,其實跟武士並無區別,個個長得孔武有力。他們不會像東方的魯衛樂師一樣,操縱各種精巧而樂調美妙的琴瑟箜篌,他們的手粗糙有勁,奏出的音樂在陽春白雪的楚人聽來,永遠是“下里巴人”。

但他們卻將一衆秦地特有的樂器,奏出了令人色變的氣勢!

“duang!”

悲壯的築聲響起,樂工一手持築按弦,一手持竹尺,高高舉起又重重落下,奮力敲打,好像不敲得絃斷柱裂不甘心一般。秦人常言“擊築”,果然是重度打擊樂,這些樂工身上的殺氣絲毫不比戰場上的兵卒薄弱。

築聲如同一碗醇厚的老酒,非得用渭河的水,秦川的土才能釀造的濁酒。這是隴山東西的風霜,這裡八百里秦川粟米麥子被太陽曬熟的味道,養育了秦人粗糙而樸實的臉龐,也澆灌出他們不屈不撓的性格。

秦軍的氣勢漸漸高昂,不少將士已經急不可耐想要衝鋒,而對面的魏軍,雖然鼓聲也不甘落後的漸漸敲響,但他們的士氣,卻遠沒有秦軍高漲。

“起歌!”子蒲見時候到了,再次命令,他自己首先帶頭唱了起來,千人萬人緊隨其後,蒼涼豪邁的秦風頓時響徹這片天地。

不是後世腦補的什麼“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乾,死不休戰”,不是那種沒有底蘊的乾嚎。

而是更悠長久遠的一首歌謠,是深深印在每一個秦人骨髓裡的傳說: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1165章 美人離殤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321章 無間道(下)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935章 人道彌第356章 人之將死第1162章 大道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42章 勢將去汝!第1056章 西施(下)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1061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886章 少樑砲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701章 當國第18章 趙氏公議第965章 齊人之福第409章 壞消息第394章 圈套第360章 臥榻之側番外7 羋月傳(上)第539章 巫頌(中)第873章 王孫勝第645章 大風(2)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1087章 季子掛劍處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657章 大風(14)第1021章 宋裂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854章 五十弦翻塞外聲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857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1098章 濟南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513章 右翼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323章 亂(中)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816章 秦人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245章 韓氏勁弩第354章 造紙術第669章 破城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134章 寤寐求之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546章 墮郈(上)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516章 訪賢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626章新婚夜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樂趣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1048章 勞民傷財第256章 趙武卒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818章 道可道第1146章 遊牧者的抉擇第462章 反壟斷第325章 一山不容二虎(上)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1191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
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1165章 美人離殤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321章 無間道(下)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935章 人道彌第356章 人之將死第1162章 大道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42章 勢將去汝!第1056章 西施(下)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1061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886章 少樑砲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701章 當國第18章 趙氏公議第965章 齊人之福第409章 壞消息第394章 圈套第360章 臥榻之側番外7 羋月傳(上)第539章 巫頌(中)第873章 王孫勝第645章 大風(2)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1087章 季子掛劍處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657章 大風(14)第1021章 宋裂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854章 五十弦翻塞外聲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857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1098章 濟南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513章 右翼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323章 亂(中)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816章 秦人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245章 韓氏勁弩第354章 造紙術第669章 破城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134章 寤寐求之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546章 墮郈(上)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516章 訪賢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626章新婚夜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樂趣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1048章 勞民傷財第256章 趙武卒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818章 道可道第1146章 遊牧者的抉擇第462章 反壟斷第325章 一山不容二虎(上)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1191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