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譬如北辰

月餘不見,孔丘好似老了十歲,黑灰色的髮髻和卷鬚裡夾雜的白髮越來越多,變成了淺灰色,就像外面那滿是灰塵和繁霜的世界。

面對柳下季的不忿,他沒有像年輕時候,聽聞季氏八佾舞於庭時,便憤青地怒斥“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他只是接過帛書,將魯侯授土策書的副本讀完,隨即將它扔到火爐裡,任由其化爲灰燼。

“事到如今,老朽還能說什麼?”

“去據理力爭,去出言反對,去鳴鼓於朝堂宮闕,這纔是你,仲尼的風格!”

孔丘無奈地笑道:“我一事無成,如今只是一個主政失敗的士,一個下野老朽而已,誰還會聽我號召?”

柳下季說道:“你德高望重,如今正是國君需要人輔佐的時候,何苦自絕於魯,這麼多天閉門不出,你是要做隱士麼?”

“隱士?不,不會。伯夷叔齊爲了不降其志,不辱其身,隱居首陽山。你的祖先柳下惠被罷黜三次卻不願輕言離棄魯國,寧可降其志,辱其身。這是兩個極端,我與他們不同,不會隱於世外,卻也無法再輕易出仕,更無法輕易出言了。”

柳下季死死盯着孔丘,指着漸漸熄滅的銅爐道:“仲尼,你現在像是一堆死灰般了無生氣,這不是你,你應是個知不可爲而爲之的人!”

“我沒有灰心,只是需要時間來反省自身。”

“反省?你,錯的是那些小賊和大盜。就在你杜門不出的時候,魯國已經高岸爲谷,深谷爲陵了!如今季氏家主自殺,孟氏家主出逃,這兩家的繼承者名爲魯卿。實際上卻如同趙氏的附庸,但畫諾而已!魯*政大權均決於趙氏之手。如此下去,魯國遲早會君不君。臣不臣,家不家。國不國!禮樂征伐自卿大夫出,這不是你一向反對的麼!?”

孔丘看着老友,眼神裡充滿無奈:“我知之……但刀劍勝過了詩書,權謀勝過了禮樂,這真真是魯國的季世啊……”

他彷彿看到了時代的盡頭,卻無力去阻止,甚至連以身殉周禮的念想都未能實現,只能苟活於家中。大門一關,眼不見,心不煩。

柳下季卻有些偏執了:“所以你就什麼都不做?我知道趙無恤沿襲了你的墮四都之策,還大肆任命你的弟子們爲吏,多次請你出去做管禮樂的宗伯。你莫不是因此感激他,覺得他能禮遇你一生,至死方休?”

孔子皺起了眉:“何出此言?國君待我以禮,我必報之以忠,我此生絕不仕趙氏……趙子泰如今還是較爲恭順的臣子,他尚未逾越最後的底線。倘若他敢……”

柳下季步步緊逼:“他若起了非分之想,悍然弒君,你當如何?”

孔丘這幾日來難得地鬚髮賁張。他拍案起身道:“倘如此,我當齋戒沐浴,然後持二尺劍入曲阜里閭,號召國人鳴鼓共攻之!縱不能討滅逆臣,丘身死可矣!”

……

柳下季告辭後,孔丘望着燭光又呆了半響,直到顏回拿着一卷書走進來,纔將他從思索裡驚醒。

“回,什麼時辰了?”

顏回在這春寒料峭的時節依然衣衫單薄。那件破羊皮褥子不知披多久了,他恭恭敬敬地行禮道:“夫子。快到子時了。”

現在已經是一月一日,不知不覺。又過了一年……

“將燈熄了,隨我走走罷……”

顏回應諾,吹了燈,攙扶着孔子邁步出門,他那雙眼睛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依然清澈無比。

公元前五世紀的都邑在夜裡看上去和鄉里、郊野沒什麼區別,到處都黑燈瞎火的。

但這個世界卻不黑,和顏回的明眸一樣,天上的夜幕像一條無比寬大的黑毯,滿天星辰則像是綴在這毯子上一顆顆晶瑩的閃光珍珠。

孔丘找到了最明亮的北辰星,指着它說道:“還記得爲師在中都爲宰時,對汝等說過的話麼?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如今趙將軍也如北辰那樣凌駕衆星之上,卻並未爲政以德,而是爲政以力,竟無人能與之爭。但這種局面恐怕無法持久,他遲早就將魯國拖入六卿之爭裡,屆時恐怕其興也勃,其亡也忽,我在爲魯國的未來擔憂啊……”

顏回答道:“我的看法與夫子一樣,趙氏勢成,與其硬爭,還不如不爭。而不是像柳下季大夫打算的那樣,號召國人出來反對他。屆時非但沒法趕走,還會招致死亡和報復,魯國需要的,是一種與趙氏共處的相處之道,恐怕還得依仗夫子你出面。”

孔丘知道顏回擔心的其實是自己,但他卻斷然拒絕:“一如之前對柳下季所說的,只要趙子泰不越過底線,我便不會公然與之爲敵。但要我和賜、求等人一樣認同他,卻更做不到,道不同,不相爲謀!”

顏回猶豫了一下說道:“趙將軍雖然擅權,對國君卻沒有太多不敬,他沿襲了魯國舊禮,這月餘來派人修繕公宮,保護歷代魯君之廟,頗得人心。或許是因爲子貢、子有的關係,對夫子也夠寬厚,前幾日,公治長之事便是明證,有士師提議殺之,更有人心懷叵測,建議提審夫子,但趙將軍處置公允,沒有乘機打壓夫子……”

就在前幾日,孔丘的弟子公治長被人告發殺人!士師審問他,公冶長再三辯解,講了一個無人相信的故事。

……

公治長自稱能聽懂百禽語言,他在曲阜郊外的園圃羣鳥雲集,有鴿子、野雞、麻雀、甚至有少見的海鳥出沒!

那天,卻有一隻鷂鷹飛來尋公冶長,呱呱叫道:“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有死獐,汝食其肉。我食其腸!”公冶長答應後就前往了,果然找到一隻獐,然而他並沒有想把腸子餵給鷂鷹吃的意思。

鷂鷹因此抱怨他。沒多久,鷂鷹又來向公冶長報告。公冶長又前往。遠遠看去,有很多人都圍着一個東西在喧譁。公冶長以爲它是一隻死獐,怕別人奪走它,遠遠地呼喊道:“我殺之!我殺之!”

衆人都回頭過來看他,目光怪異,公治長到了之後,纔看清裡面是一個死人,圍觀的衆人就逮捕公冶長。把他當成兇手扭送去到司寇署。

好巧不巧,審理公治長一案的士師正好是少正卯的弟子,而士師們的上級,魯國的代理小司寇,更是與子貢不和的闞止!

於是,一場試圖將公治長繩之以法的大案就此掀起,且大有波及到孔丘及其門徒身上的意思。但這場風潮最終驚動了趙無恤,被他壓了下來。

在家臣們內部,趙無恤語重心長地告誡衆人:“創業難,守業更難!魯國初安。人心未定,不亦掀起大案……汝等也不必興風作浪,試圖牽連更多的人。家臣揣測主君心思。這種事情可一而不可再!若有下次,決不輕饒!”

他將闞止申飭了一頓,此子有能力,有幹勁,也懂得幫自己咬人,但就是放不下心頭的一口氣,面對夙敵,迷了心智。

趙無恤讓處事公允的士師成摶代爲審案,成摶最終沒找到公治長殺人的證據。但也無法解除他的嫌疑。

於是最後結案時,趙無恤便給了公治長兩個選擇。

一是勞役三年。去泰山一帶戍邊,二是作爲趙氏家臣。在馴養鳥獸的官署“虞人”裡爲吏,專門爲趙無恤養鴿子……他能聽懂百鳥的一言一行不知是真是假,但公治長很擅長養鳥馴鳥倒是真的。

公治長最終選擇了後者,孔門弟子們不約而同地鬆了口氣,要是這次趙無恤故意牽連他們,並派兵卒來提審,他們肯定不願受辱,要捲起行禮逃出魯國。子路甚至對孔子坦言:“若子長死,則夫子可行矣!”

到頭來沒事就好,沒事就好……至於趙大將軍讓公治長養鴿子是要養了來吃,還是清晨時玩賞,他們就不關心了。

孔子頷首道:“子長能免於囹圄,的確是趙將軍寬厚,對吾等,他表現得優雅寬厚,比我待少正卯強多了……”一想到此,他胃裡便一陣抽搐。

這種被趙無恤救了一命,還被待之以禮的慚愧,與對趙氏竊取魯國正卿權柄的憤怒交織在一起,便是孔子閉門月餘的原因。

這個不撞南牆不回頭的老者,在濟水邊被趙無恤刷新三觀後,在思想上鑽進了牛角尖。

他仰頭望着星空,對愛徒說道:“我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入而立,立身,立事,立家;四十歲時造訪周室,去齊歸來,開始不再迷惑,明白復興周禮是我的道路。到了五十再度出仕時,我以爲自己是知天命之人,天命昭昭,只有周禮才能解救這個季世。可現如今,我卻再度惘然了,我不知道何爲天命,我也很久沒有夢到周公了。”

顏回在後輕聲道:“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弟子們能糊塗,夫子不能。”

夫子是懸在他們前方引路的明燈,若夫子迷失了,那他們該何去何從?

孔子撫了撫顏回的肩膀:“我知道,所以這月餘來,我一直在思索,終日不食,終夜不寢,苦思,卻無益。於是我今日終於想明白了,與其如此,不如學也!”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論農稼,我不如子遲;論言辭,我不如子貢;論勇悍,我不如子路;論聰慧,我不如那個尋我辯日的童子;論爲政,我也趕不上趙將軍……在魯國有許多賢人值得我向學,但這次我最需要學的,是禮的真諦,是非遠行不能懂得的天地大道……”

他隔着里閭內低矮的院牆,望向今夜曲阜最燈火通明的那處地方,那是大將軍府,是晉人們共聚一堂的地方,紅紙描金的請帖也送來過,但孔子卻將它壓到了榻下……

“雖然我也很想留在魯國看看,看趙將軍會找到一種怎樣的方式,讓他那鹹與維新的勢力與陳舊古老的魯國能共存……但我是該出門學些東西了,和上次造訪老子一樣,去很遠很遠的地方,走遍九州,觀百國春秋!”

ps:那啥,我這裡天真的沒黑,晚上還有一章

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38章 中門迎客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674章 合衆弱以攻一強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861章 中山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第1219章 昊天有成命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1211章 軍政決於一人第1130章 陟彼岡兮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87章 豆在釜中第519章 漁父第175章 有如皎日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1021章 宋裂第322章 亂(上)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1082章 孫叔敖舉於海第306章 孔仲尼第1070章 太宰嚭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1127章 連騎擊鞠壤第82章 振振公子第643章 兩軍對壘第518章 狂人第89章 無心插柳第965章 齊人之福第1130章 陟彼岡兮第291章 焚劵市義第776章 獅子大開口(下)第427章 上陣父子兵(下)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536章 求婚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423章 雪橇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499章 宋之亂(下)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509章 致師第47章 心懷愧疚第732章 國人暴動 下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33章 魏舒方陣第915章 叔于田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72章 初見魏駒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1178章 鳩佔鵲巢第123章食不厭精第482章 戰和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255章 募兵制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807章 韓策第861章 中山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92章 劍名獬豸第763章 戰俘問題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704章 葉公子高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911章 沸鼎(上)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911章 沸鼎(上)第640章 投機者第1140章 再戰饒樂水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266章 侈靡之業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
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38章 中門迎客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674章 合衆弱以攻一強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861章 中山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第1219章 昊天有成命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1211章 軍政決於一人第1130章 陟彼岡兮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87章 豆在釜中第519章 漁父第175章 有如皎日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1021章 宋裂第322章 亂(上)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1082章 孫叔敖舉於海第306章 孔仲尼第1070章 太宰嚭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1127章 連騎擊鞠壤第82章 振振公子第643章 兩軍對壘第518章 狂人第89章 無心插柳第965章 齊人之福第1130章 陟彼岡兮第291章 焚劵市義第776章 獅子大開口(下)第427章 上陣父子兵(下)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536章 求婚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423章 雪橇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499章 宋之亂(下)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509章 致師第47章 心懷愧疚第732章 國人暴動 下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33章 魏舒方陣第915章 叔于田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72章 初見魏駒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1178章 鳩佔鵲巢第123章食不厭精第482章 戰和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255章 募兵制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807章 韓策第861章 中山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92章 劍名獬豸第763章 戰俘問題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704章 葉公子高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911章 沸鼎(上)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911章 沸鼎(上)第640章 投機者第1140章 再戰饒樂水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266章 侈靡之業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