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豆在釜中

感謝書友nimeitaba,軒閣亭臺齋的打賞!

……

不過趙廣德雖然貪圖滋味、音樂,卻不好色,而且有自知之明:堂兄能帶他進入後院居室,並讓屋內美婢出來相見,足以看出對他的信任和親暱,於是他也立刻知禮地移開了目光,省得堂兄誤會。

這時候,廚房裡又響起了另一個女子氣呼呼的聲音:“薇,快些進來幫忙,這麼多菽豆,都已經泡好了,真不知要作何用處……哎呀,是君子回來了……下妾見過君子。”

侍女媛也拎着一個陶鬲出了廚房,看到外邊站了幾人,才慌忙行禮。

趙廣德一看,此女倒是相貌平平。

趙無恤讓二女免禮,又讓穆夏進去幫忙將盛放菽豆和清水的鬲、簋、罐等取出來,把早已準備好的大木桶擺滿了整個院子,又在爐竈上放置了一個大陶釜。

這時候,他才領着趙廣德,繞着院子裡的那個大石器走了兩圈。

“堂兄,這是何物?”

“我稱之爲磨,石磨,是我讓人新打造的器物,專門用來處理菽豆的,我所說的美食,就從中製出。”

回到這個時代後,趙無恤才知道,春秋時代,處理穀物的方式,是把粟麥菽等放在石臼裡,用木杵、石棍來搗,叫做舂。

《詩經.生民》有言:“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可見其歷史悠久。在晉國刑法中,還有一種苦刑叫做“城旦舂”,是強制女犯舂米的刑罰。

用這種方法舂出來的粉又稱爲“屑”,十斗的麥,大概能舂成三斗的麥核屑,顆粒大而粗糙。做成餅後,不和水、羹就難以吞嚥,無恤覺得跟吃沙土沒什麼區別,而且一次搗的很少,費時費力。

後世普遍使用的磨和碾,如今尚未出現。

在原本的歷史上,中國出現石磨的時代,大概就是在數十年後,據說是由魯國的巧匠公輸班發明的,但要普遍使用,又要挪後好幾百年。至少在秦朝,仍然以舂爲主,直到漢代,配合着小麥的大量種植,這種器具纔在北方廣泛流傳開來。

想來,魯班應該差不多該出生了吧,無恤記得,他好像就是春秋末戰國初人,比孔子晚了一兩輩,和墨子同時代。

現如今,魯班的這一功績,卻是要被趙無恤搶先了。

眼前的石磨,是最小也最原始的手推磨,在後世北方農村還能經常見到。它由兩塊有一定厚度的扁圓柱形的石頭製成磨扇,下扇中間裝有一個軸,木蕊銅皮,上扇中間有一個相應的空套。兩扇相合以後,下扇固定,上扇可以在人或牲畜的推動下,繞軸轉動。

經無恤一解釋,趙廣德頓時眼睛通亮,他對烹調食物有着濃厚的興致,在溫地時閒極無聊,甚至會悄悄和庖廚學調配羹湯,爲此沒少被父親溫大夫趙羅訓斥。到了新絳後,寄居於新絳趙府之中,礙於身份,以及“君子遠庖廚”的觀念,他這才收斂了一些。

如今看着眼前的石磨,肯定是用來製作某種精細食物的,這讓趙廣德以爲無恤是“吾之知己”。

趙無恤卻不知道這次正好歪打正着了,他已經把院子的門緊緊關上,想來也沒有無趣之人來打擾他製作美食,而且又不是親自動手,叫人撞破了也不至於上綱上線。

無恤讓穆夏將裝在麻袋裡的黃色菽豆扛了出來,指揮他推磨,而薇和媛二女則在一旁,往磨裡放入菽豆和加清水。

穆夏力氣很大,奮力推動磨盤,而二女也覺得很有趣,嘻嘻哈哈地把這當做遊戲。

石磨的上扇盤有一個磨眼,菽豆通過磨眼倒入磨膛,均勻地分佈在四周,圓石磨發出咔滋咔滋的響聲,將它們磨成粉末。經清水一衝,就又變成了濃濃的豆汁,從夾縫中流到磨盤上,又經由木質的漏斗中流到了木桶裡。

不一會,二女已經手痠腰痛,穆夏卻連汗都沒出一滴,而院子裡,也多出了好幾桶色澤誘人的豆汁。

無恤又叫穆夏抱起其中一桶豆汁,在洗淨的細葛布上過濾,灌入陶釜中。釜的形制和後世的鐵鍋已經很像了,釜口幅度比鼎、鬲等都大,使用方便。在民間,已經逐步開始取代鼎、鬲,到了戰國秦漢之交,更是成了軍中制式的烹飪工具,所以纔有項羽的“破釜沉舟”之舉。

至此,趙廣德也忍不住了,反正身旁都是堂兄的親信和屋內人,他便不再自持身份,捋起寬袖就親自下場調製,這倒是讓趙無恤有些驚訝,卻沒有阻止。

過濾後的豆汁被灌入陶釜中,點燃爐竈裡的乾柴,猛火加熱煮沸。不一會兒,釜面豆漿泡沫破裂,衆人又在無恤呼喊下,忙不迭地撤火,便得到了香噴噴的熟豆漿。

聞着這久違的香味,趙無恤食指大動,趙廣德也吞嚥起了口水,他用木勺輕輕撇去浮在上面的泡沫,如此重複幾次後,釜中就只剩一鍋奶一樣的豆漿。盛在木碗中,加一些蜂蜜,在場五人先幹了一碗解饞。

“善!”趙廣德嘴角全白了,只說出了這麼一個字,沒想到平凡的菽豆經過這麼一處理,居然味道如此甜美。

薇和媛二女甜得眯起了眼,穆夏也一言不發地連幹四碗。

趙無恤則有些慾求不滿,甜豆漿,還是撒白砂糖才地道啊,這年頭用麥芽和高粱做成的飴糖不溶於水,無法作爲調味品,只能用蜂蜜替代。

他說道:“別急,一會還有更好的東西。”

接下來還要好幾道程序要走,前世他有一位嬸嬸家就是賣豆腐的,他曾被喊去幫忙過,所以記得大概的做法。

首先,是要點漿。

後世點漿用的是石膏,點出來的豆腐豆腦潔白無瑕,色澤光亮。據說原本歷史上,豆腐的發明者,西漢淮南王劉安,也是在煉丹時無意將豆汁和石膏混合,才偶得這種食物。雖然這東西野外也有天然形成的,但一時半會上哪找去,所以無恤他們還是隻能用鹽滷來點。

鹽滷又叫苦鹵,一如其名,味道苦澀,還有微弱毒性。在這時代,鹽,是一本萬利的買賣,民衆不吃鹽的話,就會四肢疲軟無力無法從事生產勞動,士兵不吃鹽就沒有什麼戰鬥力。

論質論量,還是以齊國海鹽爲最,號稱“海王之國”,每年的海鹽稅收不可計量。中原的宋衛鄭魯等國都要仰仗於齊鹽,這也是管仲能夠助齊桓公稱霸諸侯的一個重要因素。

趙無恤聽計僑講過,當年管夷吾玩經濟制裁可是很有一套的,別的還好說,把食鹽貿易一斷,讓這幾個邦國欲仙欲死,分分鐘就得跪舔齊小白。

據說,齊國與他國邊境上的那些城垣關卡,最初就是爲了防止私鹽小販而建。在聽說這事後,趙無恤愣了半響,覺得管夷吾和齊小白爲了賣鹽,也真夠拼的……

……

求收藏,求推薦……

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985章 韓之戰(中)番外8 羋月傳(中)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427章 上陣父子兵(下)第286章 “戰國時代”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525章 弒君者(上)第1009章 函首第313章 其命維新(下)第80章 陶瓬之器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第958章 意外第222章 生者當如斯第289章 範鞅之死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356章 人之將死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343章 盜亦有道(下)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1213章 今天下三分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11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208章 成之誓第601章 阿姊(下)第二卷完第152章 欲殺之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518章 狂人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483章 弱國無外交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第426章 上陣父子兵(上)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1176章 特赦第860章 古史辯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857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第862章 燕國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89章 無心插柳第833章 桃之夭夭(下)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733章 虎狼!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738章 禮賢下士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233章 少而執官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205章 臣與君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814章 遷都第1216章 時也,命也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743章 想跑?第385章 賜爾玈弓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915章 叔于田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寫在第三捲開始前的話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617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602章 知瑤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355章 公輸紙第593章 邾婁稱藩第144章 甕中捉鱉第72章 初見魏駒第710章 陶朱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577章 失敗者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172章 貨殖戰爭
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985章 韓之戰(中)番外8 羋月傳(中)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427章 上陣父子兵(下)第286章 “戰國時代”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525章 弒君者(上)第1009章 函首第313章 其命維新(下)第80章 陶瓬之器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第958章 意外第222章 生者當如斯第289章 範鞅之死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356章 人之將死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343章 盜亦有道(下)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1213章 今天下三分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11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208章 成之誓第601章 阿姊(下)第二卷完第152章 欲殺之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518章 狂人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483章 弱國無外交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第426章 上陣父子兵(上)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1176章 特赦第860章 古史辯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857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第862章 燕國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89章 無心插柳第833章 桃之夭夭(下)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733章 虎狼!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738章 禮賢下士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233章 少而執官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205章 臣與君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814章 遷都第1216章 時也,命也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743章 想跑?第385章 賜爾玈弓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915章 叔于田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寫在第三捲開始前的話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617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602章 知瑤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355章 公輸紙第593章 邾婁稱藩第144章 甕中捉鱉第72章 初見魏駒第710章 陶朱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577章 失敗者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172章 貨殖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