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陶復陶穴

感謝書友ifansi,紫式部公主,小小橡皮人,青衫祖儒的打賞!

……

聽了這一席話後,趙無恤額頭微微冒汗,向鄧飛抱了聲歉。

他謙遜地表示日後一定謹記教誨,還請他差人送兩卷刑書去成邑,好在思過期間研讀。

鄧飛對趙無恤認錯的態度很滿意,覺得此子還是孺子可教的。

於是,兩人辭別後,趙無恤便絲毫不停留,出新絳西門,與押送那些魯國匠人及家眷的虞喜等匯合,一行人向成邑方向駛去。

在半道上的一個廬舍休息喝水時,當着那十多名魯國陶匠的面,他又把三年之期重申了一遍。

“君子說的可是真的?”這些工匠的領頭者,那位名叫魯陶翁的老者嘴角顫抖地說道。

“句句屬實,但爾等也要對我委質效忠,對泰一神發誓,三年內所看到學到的東西,一句話不準泄露出去!爾無我叛,則我無強留!”

話雖如此,但無恤知道,這並不保險,他的那些梓秘,只會教給百分百能留下的人。

而且,誰又能知道,三年之後,他的事業將是何等局面?說不定在這些人的魯國家鄉買個小邑經營,也不是不可能。

對眼前趙氏君子的話,魯人們都有些難以置信,因爲在他們的家鄉魯國,這樣寬容的主人幾乎絕跡了。但他言之鑿鑿,而那個衛國商人也派人傳話了,證明這位君子所言非虛。

在接下來的回程中,雖然趙無恤囑咐虞喜等人提高警惕,騎着馬在兩側監視,但陶工們還算老實,沒有做出乘機逃跑的事情來。

這還得感謝早間那範氏匠作吏的苛刻,兩相對比之下,就顯得他極爲寬容。一些個年輕工匠想要尋機會逃跑的心思,也淡了下來。

反正家鄉現在也處於戰火之中,回去也尋不到好的生計,索性先在晉國呆上幾年,也並無不可。

到達成邑時,魯陶翁望着鬱鬱蔥蔥的麥田,以及路旁國野民衆對他們好奇的指指點點,又稍微放下心來。從那些人臉上的面色可以看出,在這個地方,至少是能吃飽飯的,也說明主君不是一個暴虐嚴苛的人。

趙無恤讓鄉司徒、鄉三老安置陶工衣食住行,他則走進鄉寺後自己的小院裡。

美貌的侍女薇屈身行禮後,乖巧地出來爲他更衣,獻上熱敷的葛巾。

她的目光在案几上掃了一眼後,手不由得緊緊揪住了衣角。

“君子,這是……”

趙無恤回頭一看,正是那把被範禾用吳式長劍“獬豸”斬斷的佩劍,被他隨手扔在了一邊。

想起泮宮裡的事情,他面色有些不豫。

但嘴上卻淡淡地說道:“無妨,只是出了點意外。”

劍者,君子武備也,劍是身份和地位的標誌,和玉一樣,不可不佩,看來還要找時間,差人去下宮,讓鑄劍師再打造一把。

不過,趙無恤心中也有微微的嫉妒,劍就如同是人的爪牙,誰不希望自己的爪牙鋒利?自己什麼時候,才能擁有一把像“獬豸”那樣的利劍呢?

他卻沒有發現,薇看着那殘劍上的斷痕,柳眉微動,若有所思……

……

時間一晃就到了四月初,冬小麥已經由青變黃,飽滿的麥穗越壓越低,很快便能成熟豐收。

在成邑,乘着還未到割麥的農忙時節,無恤又招募國野民衆爲自己做工。但他手頭已經沒有多少錢帛支付,只能宣稱,可以抵消之後一個月內,使用磨坊的代價。

於是,在對豆腐的熱情下,衆心齊力,整個成邑再度響起了嗬喲嗬喲的號子聲,幾個粗糙但巨大的夯土建築在溪水之畔拔地而起。

這些是燒窯,國人們紛紛猜測,君子這是要燒製陶器了。上個月,他不是才從新絳買了幾名魯國陶工回來麼。這些天裡,那些陶工一直在附近的山中尋找適合的陶土,

趙無恤上任成邑半年以來,讓國人們見識了代田法、蹴鞠、龍骨水車、石磨、豆腐等花樣百出的新鮮事物,三觀和眼界得到了刷新。他們料想,這次君子製作的陶器,肯定會和以往使用的大不不同。

的確,趙無恤一開始,就不打算用普通的陶土,他讓當地人帶着陶匠漫山遍野收集的,正是後世稱爲“高嶺土”的原料。

高嶺土無光澤,質純時顏白細膩,最適合捏成需要的形狀,燒製時可以避免陶瓷胎體變形或窯裂現象。而且,分佈範圍十分廣泛。

魯國不愧是後來產生了公輸班的國度,那些魯陶工的技藝的確很不錯,甩了成邑當地野生陶匠幾條街。

趙無恤發現,在前期的制胚過程中,他根本不需要多說什麼,這些陶工已經可以嫺熟地運用陶輪。

在拉坯的過程中,用腳推動的陶輪會高速轉動,和水揉好的黏土球放置在上面,被擠壓拉伸成爲一個粗糙的器物雛形。最終,在工匠雙手靈巧的舞蹈下,一個個光滑圓潤的陶胚便製作完成了,其過程,只能用賞心悅目來形容。

在經驗豐富的魯陶翁主持下,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這些陶胚風乾後,又按趙無恤的囑咐進行了後續處理,隨即便被送入燒窯中,添加易燃的木柴。

燧石輕察,抖下幾顆火星,窯火轟然燃起,徹夜不熄。因爲趙氏君子說了,這一窯,必須加到最高溫度燒製。

魯陶翁也曾大着膽子,訥訥地想質疑一下君子對他們技藝的干涉,但剛說出口,趙無恤還未出面,他就被成邑當地的國人們斥責了一頓。

“老翁,你要聽君子的!君子無所不知!”

於是魯陶翁只能閉口了,他初來乍到,也不懂成邑人這種信任是從何而來的。

經過一天的燒製,終於到了出窯的時間。趙無恤對此十分重視,特地帶着幾名鄉吏專程前來觀看,而魯陶翁也對這次和以往工序略有不同的燒製充滿期待。

按照傳統,入窯和出窯的時辰,都是要先佔卜詢問過的。

當然,兩個時間都是魯陶工根據經驗,事先定好的。成巫這個沒節操沒信仰的神棍只需要捧着鹿肩胛骨在衆人面前大聲喊“上上大吉”就行,經過上次冬至公議的配合,這種把戲他玩的越來越純熟了。

這會,成巫又神神叨叨地祈求了一下先聖陶唐氏的庇佑,這才讓人破窯取陶。

燒得黝黑的窯內,那些個已經冷卻成型的器皿展現在衆人眼前。魯陶翁瞪大了眼睛,臉上笑開了花,而年輕的魯人陶匠,也紛紛擊掌慶祝。

只見那些壺、鼎、簋、盂之類的陶器,無一例外,表層出現了一層或青或黃,呈半透明的東西,隱隱閃爍反光。它們摸上去質地堅硬結實,組織細密,叩之能發出清脆悅耳的金屬聲。

魯陶翁有些激動地說道:“君子,這可是難得一見的好陶啊!”

他回過頭來想向趙無恤獻寶,卻見趙無恤面上並無喜色,捧着一個光滑的陶尊挑剔地左看右看,眉頭微皺。

魯陶翁知道這種表情是什麼意思,這是在……嫌棄?

……

求收藏,求推薦……下週要上三江了,會盡量一天三更。

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1070章 太宰嚭第993章 鳴條第941章 他死了第442章 天逐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999章 殘城第1034章 列爲諸侯(下)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482章 戰和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793章 四君子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350章 錦上添花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547章 墮郈(下)第535章 鬼神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646章 大風(3)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807章 韓策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652章 大風(9)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481章 齊魯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365章 來自陶丘的邀請第87章 豆在釜中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97章 不棄親暱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337章 小司寇第413章 獵國(下)第546章 墮郈(上)第1200章 長安灞上(上)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1013章 入秦第86章 汔可小康第1191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377章 夷夏之辯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606章 我回來了!(下)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1130章 陟彼岡兮第114章 夏姬巫臣第495章 墮四都!第433章 傷寒(中)第185章 主持大局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97章 不棄親暱第224章 說夢解疑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547章 墮郈(下)第41章 釜底抽薪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1096章 濟北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300章 且歌且行三百里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356章 人之將死第616章 我的名只告訴未來夫婿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864章 光復舊土第627章戰爭的序幕第1165章 美人離殤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344章 夜襲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968章 大盜與王孫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576章 繼業者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1053章 麟之趾第418章 大雪滿弓刀(上)第657章 大風(14)
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1070章 太宰嚭第993章 鳴條第941章 他死了第442章 天逐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999章 殘城第1034章 列爲諸侯(下)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482章 戰和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793章 四君子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350章 錦上添花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547章 墮郈(下)第535章 鬼神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646章 大風(3)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807章 韓策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652章 大風(9)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481章 齊魯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365章 來自陶丘的邀請第87章 豆在釜中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97章 不棄親暱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337章 小司寇第413章 獵國(下)第546章 墮郈(上)第1200章 長安灞上(上)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1013章 入秦第86章 汔可小康第1191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377章 夷夏之辯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606章 我回來了!(下)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1130章 陟彼岡兮第114章 夏姬巫臣第495章 墮四都!第433章 傷寒(中)第185章 主持大局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97章 不棄親暱第224章 說夢解疑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547章 墮郈(下)第41章 釜底抽薪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1096章 濟北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300章 且歌且行三百里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356章 人之將死第616章 我的名只告訴未來夫婿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864章 光復舊土第627章戰爭的序幕第1165章 美人離殤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344章 夜襲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968章 大盜與王孫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576章 繼業者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1053章 麟之趾第418章 大雪滿弓刀(上)第657章 大風(14)